导读:本文包含了芳烃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芳烃,烷烃,丁苯橡胶,磷酸酯,等离子体,丁基,组分。
芳烃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邓东丰,张新[1](2019)在《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分离多环芳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柱长、浓度、流量和多溶质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显示不同的溶质具有不同的穿透时间,表明了可以利用活性炭固定床回收表面活性剂。流量越低、活性炭用量越多、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多环芳烃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的回收和多环芳烃的去除。(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高亚男,张生娟,石欣[2](2019)在《煤基油中芳烃组分的分离及其鉴定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芳烃组分的分离是实现煤基油分质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芳烃组分在煤基油中的分布及其组成结构有助于促进芳烃组分分离技术的开发。本文分别针对蒸馏法、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等煤基油中混合芳烃组分的分离方法及精馏法、结晶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化学法、吸附法等单一芳烃组分的精制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了各分离方法的优势及不足;同时综述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多维色谱联用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主要的芳烃组分组成及结构鉴定方法;进而探讨了煤基油中芳烃组分分离及其鉴定的发展趋势,认为芳烃组分的精细分离应深入研究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将低能耗、环保型新型分离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芳烃组分的鉴定应将多种表征手段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其组成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李战胜,高波,张守海,蹇锡高[3](2019)在《渗透汽化分离芳烃/烷烃的聚芳醚腈酮复合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耐高温的杂萘联苯聚芳醚腈酮(PPENK)超滤膜为底膜,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O500OHMA)为单体,通过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同步辐照接枝技术,成功制备了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分离复合膜.以甲苯/正庚烷为模型体系,考察了单体浓度对复合膜的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初步探索了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0.45 mol/L时,PPENK复合膜的甲苯/正庚烷分离系数和渗透通量分别为5.6和2.66 kg/(m~2·h).随单体浓度增大,所制备PPENK复合膜的甲苯/正庚烷分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与溶液中单体的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这或许说明扩散是制备"孔填充"复合膜需要调控的参数.(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付崇军[4](2019)在《FCC油浆重芳烃组分分离工业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炼厂有着较为丰富的催化裂化油浆(简称FCC油浆)资源,由于油浆密度大,且含有催化剂粉末,加工难度较大,目前FCC油浆大部分作燃料烧掉。FCC油浆中含有丰富的叁环和四环等重芳烃组分,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和新材料等领域。本试验以国内某炼厂FCC油浆为原料,采用蒸馏-萃取分离工艺进行重芳烃分离工业试验,装置连续运行3天,油浆总处理量约为2200吨,试验分离出了较高纯度的重芳烃组分,试验过程中装置运行平稳,重芳烃收率达到了40%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程光剑,刘勇,张晓琳,简文刚,邱志文[5](2019)在《催化柴油中芳烃分离萃取剂的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相似相容原理,筛选出7种用于催化柴油中芳烃组分萃取分离的试剂,并通过不同的剂油体积比、复配比例考察萃取剂的萃取效果。试验证明:在这几种萃取剂中,N′的萃取效果最好,在剂油体积比为3:1、反应温度90℃、搅拌速度200 r/min的条件下,可以将柴油中58.2%的芳烃萃取出来;同时,沸点高于200℃的N′易溶于水,二者沸点相差较多,采用简单蒸馏的方式即可回收该萃取剂。(本文来源于《齐鲁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白云,陈新启,胡光辉,李琴梅,刘伟丽[6](2019)在《冷冻研磨超声浸提分离-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充油丁苯橡胶中8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充油丁苯橡胶样品中分离提取其中所含8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包括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j]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及二苯并[a,h]蒽),采用了冷冻研磨、超声浸提法。试验选择了5件样品分别将其粉碎至约2mm~3的颗粒,并取一定量的颗粒样品置于研磨仪中进行冷冻研磨至粉末状态。称取加工成粉末状的样品1.00g,加入正己烷-丙酮(1+1)混合溶液10mL,在40℃超声提取35min。将所得提取液氮吹浓缩至近干,用正己烷1mL溶解残渣,所得溶液经滤膜过滤,滤液供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VB-17MS毛细管色谱柱,在90~300℃温度区间按程序升温模式进行分离。在质谱分析中,用电子轰击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测得8种PAHs的线性范围均在0.05~5.0mg·L~(-1)之间,检出限(3S/N)在0.01~0.02mg·L~(-1)之间。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4.5%~106%之间,并从测定值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n=6)在1.6%~4.9%之间。(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9期)
武芹,王登[7](2019)在《芳烃分离装置中二甲苯塔的流程模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PRO/Ⅱ工艺设计软件,对芳烃分离装置的甲苯塔和二甲苯塔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各塔的主要工艺操作条件和设备参数。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主要对二甲苯塔进行优化研究,考察理论板数、回流比和进料位置等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二甲苯塔的工艺操作条件和设备参数。最后,运用PRO/Ⅱ模拟软件,对二甲苯塔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优方案。(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杨歆,梁恩湘,易健民[8](2019)在《杯[8]芳烃磷酸酯萃取分离镧铈混合离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对叔丁基杯[8]芳烃磷酸酯(简记为TPA),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TPA的结构,研究了TPA对镧铈混合离子的萃取分离条件,初步探讨了TPA萃取La~(3+)、Ce~(4+)的分离机理。在水相pH=6.5、O/A相比1∶1、萃取时间150 min、萃取剂浓度3.0×10~(-3) mol/L下,TPA对La~(3+)、Ce~(4+)的萃取分离效率最高,Ce~(4+)/La~(3+)分离因子为6.74,略优于传统萃取剂P507-磺化煤油,且无需对镧铈混合离子溶液进行皂化处理,无氨氮废水产生。TPA在镧铈混合离子溶液中对Ce~(4+)有较好的选择性,若利用多级离心萃取分馏,有望实现La~(3+)、Ce~(4+)的高效、无氨氮污染萃取分离。(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4期)
杨仁建,李愿来[9](2019)在《芳烃吸附分离装置吸附塔控制系统的仿真培训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芳烃吸附装置操作难度高,操作人员经验不足会危及生产安全;同时由于吸附塔专用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精度要求高,操作人员的技能高低直接关系后续产品的质量和产品收率,因此需要开发仿真培训系统,通过反复操作和故障处理练习使操作人员获取足够的应对经验。针对用户装置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实际生产的各种工况、各单元运行机理,建立了客户化装置模型,对吸附塔控制系统实现完全的复制和模拟,从而实现操作仿真培训、控制策略检验、工艺方案研究、先进控制辅助等一系列功能,帮助企业有效提高操作人员技能,实现装置安全、稳定和长周期运行,同时还可以指导、验证并优化专有控制系统的开发。(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陈俊,马彦宝,崔富忠[10](2019)在《煤气水分离含尘重芳烃处理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含尘重芳烃来自煤气水分离装置中的初焦油分离器,含尘重芳烃中含有煤尘和重芳烃,如何有效处理含尘重芳烃的排放问题成为业内的难题。通过对目前现有含尘重芳烃装车外运、装车运送至含尘重芳烃沉淀池处理和离心机叁相分离叁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离心机叁相分离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含尘重芳烃的排放问题,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够分离出重芳烃产品,提高了副产品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清洗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芳烃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芳烃组分的分离是实现煤基油分质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芳烃组分在煤基油中的分布及其组成结构有助于促进芳烃组分分离技术的开发。本文分别针对蒸馏法、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等煤基油中混合芳烃组分的分离方法及精馏法、结晶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化学法、吸附法等单一芳烃组分的精制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了各分离方法的优势及不足;同时综述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多维色谱联用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主要的芳烃组分组成及结构鉴定方法;进而探讨了煤基油中芳烃组分分离及其鉴定的发展趋势,认为芳烃组分的精细分离应深入研究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将低能耗、环保型新型分离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芳烃组分的鉴定应将多种表征手段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其组成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烃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邓东丰,张新.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分离多环芳烃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9
[2].高亚男,张生娟,石欣.煤基油中芳烃组分的分离及其鉴定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3].李战胜,高波,张守海,蹇锡高.渗透汽化分离芳烃/烷烃的聚芳醚腈酮复合膜的制备[J].膜科学与技术.2019
[4].付崇军.FCC油浆重芳烃组分分离工业试验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5].程光剑,刘勇,张晓琳,简文刚,邱志文.催化柴油中芳烃分离萃取剂的筛选研究[J].齐鲁石油化工.2019
[6].白云,陈新启,胡光辉,李琴梅,刘伟丽.冷冻研磨超声浸提分离-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充油丁苯橡胶中8种多环芳烃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7].武芹,王登.芳烃分离装置中二甲苯塔的流程模拟优化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8].杨歆,梁恩湘,易健民.杯[8]芳烃磷酸酯萃取分离镧铈混合离子的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9
[9].杨仁建,李愿来.芳烃吸附分离装置吸附塔控制系统的仿真培训系统开发[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9
[10].陈俊,马彦宝,崔富忠.煤气水分离含尘重芳烃处理及分析[J].清洗世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