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北京100024)
中图分类号:F713.8-53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7-03
摘要:Facebook在国外的发展与壮大,人人网(原校内网)复制Facebook在中国的大获成功,使社交网络在最近几年被炒得异常火热。国内外很多关于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研究都放在社交网络发展的前景,社交网络对网络未来的发展等一些媒体层面上,缺乏对于社交网络对品牌的影响力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二手资料的整理以及在线调查的研究方式,以人人网为例,对社交网络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认为社交网络可到达精准的人群。通过口碑营销的途径对品牌会有较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社交网络;互动;口碑营销;六度空间理论;平台
一、引言
社交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形态以及媒体使用情况发生了改变。作为社交网络的代表Facebook,在2011年1月份,Facebook独立访问用户数量为1.53亿,相当于美国网民的72.2%,它使网络在继Google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一个‘关系’的时代。
国内外关于社交网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社交网络的由来以及其社会问题、社交网络给社会化营销带来的机会等问题上。与媒体发展相伴随的是广告的发展。社交网络的发展必然带动了广告的发展。那么它到底对品牌的传播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人人网的分析来找出答案。
(一)社交网络简介。
社交网络一般由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个人空间。主要放置个人的日志、照片、新鲜事等等。第二个层面是熟人空间,即好友关系加好友动态。第三个层次是陌生人空间,即传统意义上的社区网络,如论坛、圈子等。第四个层次是开放平台加各种应用,主要是以社会活动为主。通过这四个层面,可以发现社交网络的抓住了网络的本质—沟通。它把线下的社交搬到了线上。这一形式,使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市场营销也随着媒体的分众化、消费者的碎片化,把目光渐渐的投向了社交网络。
相比传统媒体而言,社交网络的特点有:1.公征性。在信息碎片化的社会,传统的媒体很难抓住受众的注意力。社交网络能把喜欢同类事物的人聚在一起。在消费者“碎片化”的今天,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2.能动参与性。传统的媒体的播放方式是少数对多数,把经过精心编制的内容传达给面目模糊的媒体大众,而社交网络是参与者自己把他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社交网络的平台发布出去,并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广泛分享。3.无时空限制。传统媒体上的内容按时间段、地区播出,观看受到时空的限制。而社交网络则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主动权在受众的手里。
与MySpace、天涯、猫扑社区网络等相比,社交网络的实名制与强大的互动性,给参与者创造了很轻松友好的空间与平台。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交友,而是以线下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上与新朋旧有联系。这点使得其社交网站显得可信度与好感度较高。
二、理论背景
(一)六度空间理论。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六度空间理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正在发挥它的强大功能。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从线下的生活搬上了线上的平台,使这种纽带呈几何的速度增长、加强。并且,由于这种平台的开放性与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使产生并加强‘纽带’的交流成本缩小,使其方式更加多元化。
社交网络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赋予了社交网络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拥有强大而精准的用户数据库,可以知道用户的真实身份、交际圈子、兴趣爱好等内容。
(二)口碑营销。
赛斯•高汀在《紫牛》里提到‘喷嚏效应’。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式营销并非简单运用多重影小工具,在不同的接触点创造与消费者对话的机会。网络的‘圈子’的参与式营销是通过一个‘有意义’的营销创意(创意病毒),邀请或吸引某个网络圈子中的消费者加入创意体验中,那个容易被创意病毒多感染的“打喷嚏的人”,这时候就会主动在自己的圈子中推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交流,让营销活动在消费者之间互相的营销、传递,进而吸引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圈子的参与。
由于社交网络的公征性与能动参与性,社交网络成为口碑营销首选的媒介平台。
三、对人人网广告的研究
通过对社交网络的综合比较,笔者选择以人人网为例,对社交网络广告进行分析。研究其广告对品牌的影响。人人网的目标用户:18-23岁大学生人群,注册用户:2200万(在校)3500万(累计)已开通国内3000所,海外1500所大学。是比较典型的社交网络。
通过对人人网网页的浏览分析,笔者总结了人人网广告的四种形式。1.人人网互赠礼物。人人网的免费礼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过年过节,或是弘扬爱国精神的礼物。另一种就是又特定的公司赞助的礼物。比如百事可乐,必胜客,卡尼尔赞助过校内的免费礼品。2.人人网群组。人人网群组中点击推荐群组,右边会出现赞助商群3.主题新鲜事。在这些分享中有很多都是广告的潜在形式,一种是直接让你产生兴趣前去购买或消费的。诸如像上海好玩的去处。但更多是做品牌的,如APPLE的透明的笔记本电脑的帖子。4.BANNER广告。与其他网站的广告形式并无太大的区别。
关于研究一个媒体平台对品牌的影响,主要应从两个指标来看:1.品牌的认知度2.品牌的好感度。
笔者用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人人网用户进行了调查。分别对人人网用户的人人网使用情况、人人网用户对校内各种类型的广告的认知度以及好感度、对人人网上广告各种品牌的认知情况做了调查。
人人网的用户有84.31%是21-25岁的。每天都上人人网的占50.98%,每周上人人网的次数在3—6次的占17.65%。每次在人人网上花费的时间在30分钟至40分钟的占39.22%,少于30分钟的占45.10%。在上人人网的目的时,联系朋友的占92.16%,获取信息的占70.59%,分享信息的占62.75%,休闲娱乐的占49.02%。在问到人人网上的主要活动时,有80.39%的人是阅读与分享他人的日志、照片,有72.55%的人是浏览朋友的新鲜事,有58.82%的人是在人人上给朋友留言。
关于人人网广告的调查,有45.10%的人没留意过人人网上的广告,有25.49%的人留意过但并未点击过广告。在关于为什么会留意到人人网的广告时,27.45%的人是因为朋友的推荐,其比重最大。60.78%的人会关注朋友推荐的品牌,但不一定购买。
在问及什么样的广告更易引起兴趣时,有43.14%的人认为娱乐、游戏等类型的广告更易引起兴趣,39.22%的人认为公共服务信息更易引起兴趣。
另外,有70.59%的人认为人人网上的广告与其他网站的广告并无多大的区别。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看出,人人网用户的年龄比较集中,大多集中在20-25岁,人人网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些年轻人喜欢在人人上联系朋友,关注他人的动态,与自己圈子里的人联系比较紧密。他们喜欢公共服务信息、贴近自己生活的信息或者有娱乐传播价值的信息。对朋友发布或是推荐的广告信息信赖并且关注。对平常的网络广告形态持消极态度,不太关注。
人人网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主要是在满足用户进行人际沟通、体验归属感等心理需求。人人网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品牌的核心目标受众,他们的口碑宣传会数倍的放大营销效果,使品牌能与消费者发生一对一的互动,从而博得消费者的好感与忠诚度。
(一)问题与局限。
人人网上有70.59%的人认为人人网上的广告与其他网站的广告并无多大的差别。
笔者通过对二手资料的分析整理,认为人人网上的广告投放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互动的问题。
人人网上的广告大多数都是传统的banner广告,有很多都是通过点击进入其品牌的网站。这样的广告并没有很好的利用社交网络这样一个平台,而仅是选择它的精准目标受众。殊不知,没有与受众产生互动的,没有让受众主动去寻找信息的广告在web2.0时代是行不通的。
2.顺势的问题。
在社交网络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如果一条信息能够影响到一群受众的话,那么这条信息的传播就会呈几何的发展。在社交网络上,广告主应该很好的了解社交网络上的用户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然后去发布他们所关注的信息,而不是仅仅把自己门户的广告又投到人人网站上。
社交网络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社交网络的发展也逐渐与商业模式接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改变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方式。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媒体。在这里,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社交网络的发展就是品牌与个人沟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刚.新媒体与广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休斯/Hughes,李芳龄,口碑营销/Buzzmarketing:getpeopletotalkaboutyourstuff,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马成,事件营销/EventMarketing,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卓骏,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系列丛书/E-Marketing,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郭振玺,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6】(美)卡罗•白朗,从零到百亿--Facebook创业故事,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薇(1986—),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广告实务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