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理论论文_赵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音调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调,乔治,对称,和弦,质点,弦乐器,理论。

音调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晶[1](2019)在《乔治·珀尔十二音调性理论构建及创作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珀尔是一位在20世纪享有诸多殊荣的美国现代作曲家、作家及理论家。他的主要成果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新维也纳乐派叁位作曲家无调性作品的研究;另一方面,他在此基础上发现、发展了十二音调性所潜藏的意义,并据此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十二音理论,为20世纪的音乐理论及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理论成果同时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突出表现在音程循环作为一个组织力在作品中的使用,而特殊性表现在他赋予了十二音以新的意义——珀尔在他的理论中融入了数理逻辑与算法,同时又将调性的思维观念引入到十二音理论中,从而产生他独特风格的音乐语言,也为现代作曲技法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启发了20世纪末至今的音乐分析研究与创作实践,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珀尔的着作《十二音调性》中的核心理论,结合乔治·珀尔本人的一系列分析文章、论着以及其他学者对其“十二音调性”理论技术的借鉴与应用、评价与批评,运用数学的观念和方法,通过模型编程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究、剖析与解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在音乐分析中使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具体的分析实践,揭示乔治·珀尔十二音调性理论在音乐分析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做出合理性评价。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叁部分组成,正文共分两篇四章。第一、二两章共同组成本文的上篇部分。其中,第一章是对珀尔理论基本概念的阐释,主要包括对其表层结构的研究,如倒影互补循环、音程循环、阵列移位与阵列倒影等概念;第二章从调式、调、综合阵列以及调性与转调关系入手,将这些元素作为参考数据,从而考察其深层结构的内在联系。由于现有研究普遍较为抽象,本文上篇在对珀尔基本概念进行理论解读的同时,也增加了数据与音乐文本的补充阐释,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理论。第叁章与第四章作为下篇,实践应用了珀尔的十二音调性理论。文中将使用其理论的方法与技术,对珀尔着名的两部钢琴作品《六首练习曲》和《新六首练习曲》中的第四首进行系统分析,以此证明该理论的有限适用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9-03-27)

高淑英[2](2017)在《言语行为理论下中国学生英语一般疑问句音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一般疑问句为例,结合上下文语境,依O’Connor和Arnold的不同句型因语调模式不同,表达不同语气态度的理论,通过与本族语者的音调模式的对比,从言语行为理论的叙事行为、施事行为、成事行为叁方面分析学习者的重音和音调问题。研究发现重音问题主要表现为多重重音模式和重读选择疑问句中的名词。音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使用"高升"或"低升"调,使用平调和附加疑问句的"高降"调。(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7年10期)

杨歌[3](2013)在《十二音调性音乐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的音乐理论堪称百花齐放,它好似一个绚丽多彩的万花筒,他们都体现出远离调性音乐的特点。对于音高组织的问题以及分析作品的方法,许多理论家都想总结出一套可以控制音高的有效方法,乔治·玻尔的《十二音调性》(Twelve-Tone Tonality)就是有目共睹的着作之一。本文通过对“十二音调性”的研究,分析出其严密的音高组织方式以及高度赋予逻辑的内部结构力,作曲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音高材料进行驾驭与控制,使其作品内部结构力既赋予逻辑性又展现出自由化的特点,始终以探索性的方式去获得新的音高组织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新的音乐技法拓展道路。“十二音调性”属于无调性音乐范畴,因此它具备了无调性音乐的总体特征,笔者试图将它与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做比较,意图在于将十二音调性与十二音序列放在平等的地位看待,这样就能够避免用主流的风格来描述这一时期的作曲技法与音乐特征。在这复杂的音乐技法时代,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来认识与了解这些风格流派,尽量做到不偏不倚。然而从玻尔对“十二音调性”的命名又能看出,玻尔将这一理论紧密与传统调性联系起来,认为无调性中的音高关系仍然存在“调性”,由此看出玻尔在和声思维上还是与传统调性有共通之处,笔者也将十二音调性与传统调性在音高组织方式上作比较。本为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着重梳理十二音调性的结构框架,这一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节为十二音调性的理论前提,第二章节是对十二音调性理论中基本概念的解读,第叁章节详细阐述叁种调性及转调方式,第四章节介绍和声进行,第五章是笔者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个章节:和值与差值音阶的制作方式。第二部分笔者将十二音调性与调性音乐以及十二音序列音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表现出它们在音高组织方式上的异同,从而体现十二音调性作为后调性音乐理论的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四川音乐学院》期刊2013-04-22)

陈明[4](2008)在《关于建立“同低音调”体系的理论构想——由《乐理》“和弦的归属”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调性音乐理论中,调式和弦(尤其是主、属和弦)是揭示作品调性、调式的重要依据。而对于一个多调性的作品,似乎可以肯定地说,它们彼此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如近关系调、同主音调等。在此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下,本文借助于调式中某些和弦特殊的功能属性,提出关于"同低音调"体系的理论构想。所谓"同低音调",是将调式中某特定和弦作同低音转换,再集合这些和弦的不同归属而形成的一个调群体系。所以,"同低音调"的内涵实际上也是一种多调间的逻辑关系。(本文来源于《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肖杏丽[5](2008)在《弦乐音调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弦线上横波传播规律及驻波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其中驻波原理与方法在声学、无线电和光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普通物理中,弦线波动实验从实践角度研究了弦振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也对弦乐音调和弦长、紧张程度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提出了实施建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定性地提出弦乐音调与弦长、紧张程(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期刊2008年06期)

洪模[6](1987)在《形式,形象,音调,音调分析——苏联音乐美学和作曲技术理论问题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作曲家协会曾于1982年冬在莫斯科召开全苏音乐理论会议,并定1984年为“阿萨菲耶夫年”以纪念这位苏联音乐学的奠基者诞生100周年。这些活动对苏联音乐学和作曲技术理论研讨的展开起了推动作用。苏联音乐学目前正像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凯尔第什所说的:正处于探索时期。学术空气异常活跃,作曲技术理论家探索分析作品的新方法,音乐史家扩大研究的时代视野,掌握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现代音乐的新资料。同时,愈来愈专业化:音乐学的个别分支渐渐获得独立的意义,发展成完整的学术领域。(本文来源于《音乐学习与研究》期刊1987年04期)

音调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一般疑问句为例,结合上下文语境,依O’Connor和Arnold的不同句型因语调模式不同,表达不同语气态度的理论,通过与本族语者的音调模式的对比,从言语行为理论的叙事行为、施事行为、成事行为叁方面分析学习者的重音和音调问题。研究发现重音问题主要表现为多重重音模式和重读选择疑问句中的名词。音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使用"高升"或"低升"调,使用平调和附加疑问句的"高降"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调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晶.乔治·珀尔十二音调性理论构建及创作实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9

[2].高淑英.言语行为理论下中国学生英语一般疑问句音调研究[J].英语广场.2017

[3].杨歌.十二音调性音乐理论的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13

[4].陈明.关于建立“同低音调”体系的理论构想——由《乐理》“和弦的归属”引发的思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

[5].肖杏丽.弦乐音调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

[6].洪模.形式,形象,音调,音调分析——苏联音乐美学和作曲技术理论问题札记[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7

论文知识图

口语成绩4.5分学生表达已知信息时的音...

标签:;  ;  ;  ;  ;  ;  ;  

音调理论论文_赵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