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的抗焦虑作用研究

琥珀酸的抗焦虑作用研究

辛勤[1]2003年在《琥珀酸的抗焦虑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主要运用行为药理学手段观察了琥珀酸(succinic acid,SA)的抗焦虑作用,同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阐明了SA与地西泮(diazepam,DZ)的不同作用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SA(3,6mg/kg)能显着增加高架十字迷路实验中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率及在开臂滞留时间百分率;SA(4.2mg/kg)明显增加开场实验中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延长中央区滞留时间,增强抗趋触性作用;在大鼠孔板实验中,SA(2.1mg/kg)对大鼠的探头潜伏期有缩短作用,增加探头次数,延长探头时间。SA(3~12mg/kg)可使小鼠新型食物消耗量显着增加,使明暗穿箱实验中小鼠的穿箱次数增加,明箱停留时间延长,SA(1.5mg/kg)还可对抗由应激所产生的小鼠体温升高。在大鼠群居接触实验中,SA(2.1,4.2mg/kg)明显延长了大鼠主动接触时间。这些结果表明,SA增加了上述焦虑模型中动物的探究行为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抗焦虑作用。SA对异戊巴比妥钠及乙醇诱导的睡眠时间无延长作用;抗焦虑剂量的SA对小鼠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在小鼠牵引实验、倾斜平板实验中SA对牵引时间及倾斜平板的倾斜角度无影响,在转杆实验中对小鼠自转杆的跌落率无改变作用。表明SA与DZ的作用特点不同,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也不影响肌肉协调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采用高架十宇迷路和明暗穿箱模型,观察SA与5-HT受体激动剂间氯苯派噎(m{hlorophenyghperazine,mCPP)及GABA。受体桔抗剂印防己毒素…icrotoxin,PTX)的相互作用,发现 mCPP对 SA导致的小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率及在开臂滞留时间百分率的增加无显着影响,使SA引起的穿箱次数增加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着性;PTX惊厥阈下剂量虽无致焦虑作用,但可与SA产生桔抗,使上述观察指标与单用SA时产生显着改变。 综合本课题研究结果,SA有抗焦虑作用,其作用的产生与GABA。受体有关,而与mCPP介导的5爿T受体亚型无关。SA的抗焦虑作用特点与BDZ类药物有明显的不同。

张建军[2]2005年在《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 10 种造成社会最沉重负担的疾病中,精神疾病占了 4 种,精神医学正在逐步受到医学同行及社会的关注并被赋予新的认识。焦虑症状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见于各种疾病,是焦虑症、恐怖症等神经症的主要症状,也是抑郁、更年期精神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精神障碍不同于一般的内科疾病,90%左右的病例至今病因未明,这种现象给临床治疗以及药物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精神障碍多数没有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异常,诊断尚缺乏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因此,精神障碍的症状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基础。用于精神障碍治疗的精神药物,按照对不同精神障碍症状的改善作用而进行相应的分类,抗焦虑药物为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躁狂药物、抗焦虑药物等四大精神药物之一。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惊恐不安等焦虑情绪,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等症状。是一种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存在着心身两方面的异常。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而其他的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焦虑症状的疾病,则应属于心身疾病的内容,称为焦虑综合征。焦虑症由广泛性焦虑(GAD)和急性焦虑发作(PD)组成。本课题仅对广泛性焦虑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1.1 焦虑症的精神病学研究概况 全面查阅整理了国内外焦虑症的文献资料,从焦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全面概括了焦虑症的精神病学研究进展。1.2 焦虑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1)病名认识:中医学临床各科中没有焦虑症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情志病范围,与烦躁、心悸、惊悸、不寐、怔忡等病有关。(2)病因病机:本课题从中医学理论出发,首次对焦虑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焦虑症产生的根本所在,而七情过极是引发焦虑症产生的主要诱因。其发病主要与心、肝、胆叁者关系最为密切,基本病机多由肝失疏泄条达,气郁不散,化火生痰,痰火扰及心胆,气、痰、火蕴结日久,耗气伤阴,心胆两虚所致,虚实夹杂,病程缠绵不愈。(3)诊治总结:总结了焦虑症的临床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常用古方,相关成药,统计了单味药用药频率,归纳了用药类别主要为疏肝理气类和宁心安神类。1.3 抗焦虑中药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了中药抗焦虑复方及单味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并查阅整理了清心安虑方中各单味药的现代药学研究。1.4 焦虑动物模型研究 整理了国内外现有的焦虑动物模型报道,将常用动物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动物非条件反射的模型,常用的有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穿箱实验和群居接触模型等。另一类是基于传统学习模式(条件反射)的模型,包括2 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型,如 Geller-Seifter 冲突模型、五甲烯四氮唑(PTZ)辨别刺激拮抗的试验等;以及非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型,如 Vogel 饮水冲突实验。2.实验研究2.1 处方和药学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确立了疏肝解郁,清火化痰,养心宁胆的组方原则,设计了抗焦虑中药科研新制剂清心安虑胶囊,旨在填补治疗焦虑症中成药的空白。实验一、二为药学研究。根据方中各药的功能主治、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设计了提取工艺路线,并对提取、精制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浓缩、干燥及成型工艺。进行了初步中试研究,对中试产品进行了质量检查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制剂合格、稳定,为进一步药效和机理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2.2 药理毒理学研究2.2.1 药效学实验研究实验叁、四、五、六,通过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明暗箱实验、自主活动实验以及抗戊四唑所致的惊厥实验对清心安虑胶囊(QX)进行了研究,初步表明 QX 在小鼠 EMP 实验中,从 4 倍量到 16 倍量随着剂量的增加,其 OE%和 OT%有上升的趋势,但是 32 倍量组作用不如 16 倍量组,表明 QX 在剂量为 1.2g/kg/d 时,具有较为显着的抗焦虑作用,但在更高剂量抗焦虑作用并未增加。明暗箱实验中 QX 升高小鼠穿箱次数,显示了相似的抗焦虑作用; QX 可明显降低致惊厥剂戊四唑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但对惊厥发生的潜伏期影响不明显,说明其有缓和的抗惊厥作用,且可能与 GABA 能神经通路有一定关系。实验七、八、九采用大鼠 EPM 实验、Vogel 饮水冲突实验、五甲烯四氮唑(PTZ)辨别刺激拮抗实验评价了清心安虑胶囊的抗焦虑作用。大鼠 EPM 结果与小鼠实验基本一致,证明清心安虑胶囊在不提高动物活动性的前提下,有稳定可靠的抗焦虑作用。Vogel 饮水冲突实验采用地西泮和丁螺环酮两种阳性药,急性和慢性不同给药方式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XⅡ组、Ⅲ组可显着增加电击情况下大鼠的饮水次数,且有显着差异(P<0.05)。PTZ 辨别刺激拮抗实验结果表明,QXⅡ组及 QXⅢ组大鼠辨别戊四唑反应的正确率有所下降,治疗的天数愈多,疗效愈好,并且 QXⅢ组下降的百分率大于 QXⅡ组,可见,剂量为 0.6g/Kg 和 1.2g/Kg 时清心安虑胶囊在 Vogel 饮水冲突实验和 PTZ 辨别刺激拮抗实验中表

陶云海[3]2006年在《γ-氨基丁酸(GABA)代谢酶抑制剂的研究》文中认为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抑制性递质。GABA的降解主要由GABA转氨酶(GABA-T)催化,脱氨基生成琥珀酸半醛,再经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SADH)催化生成琥珀酸,进入叁羧酸循环。增加脑内GABA浓度可以提高GABA能系统的神经抑制作用,进而可用于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Alzheimer病等,最近发现增加脑内GABA浓度还有阻断药物依赖的作用。一种增加GABA浓度的方法是设计可通过血脑屏障并选择性抑制GABA-T的化合物。因此GABA-T已经被确认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靶点。在本论文中,确定了对羟基苯甲醛可以作为设计GABA-T和SSADH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合成并评价了两个对羟基苯甲醛类似物对GABA-T的不可逆抑制作用,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对这两个酶的抑制作用。另外还研究了豆腐果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理化性质及药代动力学。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羟基苯甲醛表现出对GABA-T强烈的竞争性抑制(IC50=16.5μmol/L),这种抑制作用与α-酮戊二酸呈竞争性,与GABA呈非竞争性。对羟基苯甲醛也以竞争性的方式强烈地抑制SSADH(IC50=24.7μmol/L)。这种抑制作用是由于对羟基苯甲醛与α-酮戊二酸及琥珀酸半醛的结构相似性和苯环的共轭作用导致的。初步的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对羟基苯甲醛与α-酮戊二酸及琥珀酸半醛的结构相似性本质上是它们前线轨道的能量和形状的相似。这些结果表明这两个酶的活性位点可以接受苯环的存在,提示对羟基苯甲醛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设计结构新颖的GABA-T和SSADH抑制剂。(2)考察了6类共17个对羟基苯甲醛类似物对GABA-T和SSADH的抑制作用,其中有8个对羟基苯甲醛类似物由本实验室合成。包括对羟基苯甲醛总计18个化合物对GABA-T和SSADH的IC50值显示出明显的构效关系。对于GABA-T的抑制,酚羟基及其对位的羰基或氨甲基是关键的。对于SSADH的抑制,酚羟基及其对位的羰基是非常重要的。4-丙烯酰苯酚对GABA-T和SSADH的IC50分别为5.48μmol/L和0.35μmol/L,4-β-氯丙酰苯酚对GABA-T和SSADH的IC50分别为3.99μmol/L和1.09μmol/L,均表现出极好的抑制活性。对羟基苯甲胺是一个强有力的GABA-T抑制剂(IC50= 15.4μmol/L),与GABA呈竞争性关系,而与α-酮戊二酸呈非竞争性关系。推测了一个统一的机制解释对羟基苯甲醛和对羟基苯甲胺对GABA-T的抑制。(3) 4-丙烯酰苯酚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强烈的不可逆抑制GABA-T,其动力学参数为KI= 470μmol/L,kinact= 0.061 min-1,kinact/KI= 0.129 (mmol/L)-1min-1。加入α-酮戊二酸可以保护这种不可逆抑制作用,表明这种抑制作用是发生在GABA-T的活性部位。巯基乙醇也可以保护这种抑制作用。提出了一种Michael加成机制解释这种不可逆抑制作用。初步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也证实了Michael加成机制的合理性。这些结果为设计更有效的GABA-T抑制剂提供了新思路。(4) 4-β-氯丙酰苯酚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强烈地不可逆抑制GABA-T,其动力学参数为KI= 24.3μmol/L,kinact= 0.0467 min-1,kinact/KI= 1.88 (mmol/L)-1min-1。加入α-酮戊二酸可以保护这种不可逆抑制作用,表明这种抑制作用是发生在GABA-T的活性部位。巯基乙醇和谷胱甘肽可以保护这种不可逆抑制作用。公认的GABA-T不可逆抑制机制不能解释这个化合物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因此提出了一种亲核取代机制解释这种不可逆抑制作用。虽然这个不可逆抑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证,但这些结果表明除了公认的两种机制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不可逆抑制GABA-T,这为设计新颖的GABA-T抑制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5)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显着地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GABA-T和SSADH。黄酮类化合物对GABA-T和SSADH的抑制表现出不同的构效关系。在黄芩素、黄芩苷、野黄芩苷元、野黄芩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芦丁等7个黄酮类化合物中,黄芩素是GABA-T最有效的抑制剂(IC50=12.8μmol/L),野黄芩苷元是SSADH最有效的抑制剂(IC50=7.2μmol/L)。黄酮类化合物对GABA-T和SSADH的抑制是非竞争性的。这些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对GABA-T和SSDAH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神经药理作用的部分原因。(6)制备了豆腐果苷磷脂复合物,并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反应物初始浓度、投料比例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复合率的影响,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是室温下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豆腐果苷浓度为5 mg/mL,投料质量比例为1: 5,反应时间为2 h。X-射线衍射和差热扫描分析表明复合物呈现无定型特征,并改变了原药的相变特征;1H-NMR和IR显示了豆腐果苷的糖羟基和醛基参与复合物的结合。磷脂复合物可以明显改善豆腐果苷在水及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磷脂复合物可以显着地提高豆腐果苷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磷脂复合物对药物吸收的改善作用与磷脂复合物不同于原药的理化性质及溶解性能有关。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设计结构新颖的GABA-T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阐明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具有参考价值。豆腐果苷磷脂复合物的研究为其它天然药物的新制剂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晶晶[4]2014年在《半夏厚朴汤抗抑郁的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夏厚朴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处方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和紫苏叶组成,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临床使用时偶然发现其能够使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转变为轻松愉悦,故现在又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抑郁症又名抑郁障碍,主要临床特征是长时间显着的心情郁卒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属中医学郁症的范畴。抑郁症病因病机甚为复杂,长期抑郁会引起患者产生多种生理指标异常。本实验通过研究大鼠尿液和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探讨抑郁大鼠、给药治疗的抑郁大鼠以及正常大鼠之间的代谢组学差异。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24天的造模程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体重增长较慢,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延长,糖水偏好率下降,表明造模有效;血清和尿样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实施造模程序后,大鼠体内与氨基酸和能量代谢有关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出现异常改变,由此推断其可能的机制,发现与抑郁患者病理机制十分相似,表明抑郁模型造模成功。(二)研究半夏厚朴汤对大鼠抑郁状态的抵抗作用。本实验设定了给药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均进行抑郁模型造模程序,为期24天,给药组隔天给予半夏厚朴汤的水提物,相当于临床上人用剂量。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体重增长较快,能明显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好率。初步表明半夏厚朴汤的水提物具有抗抑郁疗效;大鼠尿样和血清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给予半夏厚朴汤治疗后,抑郁大鼠机体内的琥珀酸、柠檬酸、2-酮戊二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异常变化得到有效逆转,分析这些代谢物在机体内作用机制、形成和消除途径,发现他们的异常改变与产生抑郁状态存在一定的关联,表明半夏厚朴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叁)半夏厚朴汤的水提物的抗抑郁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本实验设计了空白组、模型组和叁个不同剂量的给药组。实验期间,除空白组,其余四组均实施造抑郁模型程序24天,给药组隔天给药,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不动时间值依次小于中、低剂量组,糖水偏好率数值和体重依次大于中、低剂量组,初步证实随给药剂量加大,抗抑郁效果加强;大鼠尿样和血清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高剂量组能显着逆转因抑郁所致的能量、氨基酸等代谢异常,低剂量组几乎不能逆转这些抑郁状态下的代谢异常,表明半夏厚朴汤的水提物抗抑郁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本实验对半夏厚朴汤抗抑郁的相关生物标记物进行了归属,对抗抑郁的量效关系进行了探讨。经研究表明,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半夏厚朴汤抗抑郁机制进行研究具有可行、可靠及优越性。

常忠娟, 钟伟, 孙伟丽, 王凯英, 刘晗璐[5]2014年在《添加不同水平琥珀酸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消化代谢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在基础日粮相同的前提下,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琥珀酸,研究其对雄性水貂消化性能的影响。处理组间在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代谢率、钙、磷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方面结果表明:在琥珀酸的添加量在0-0.4%时,随着不同剂量的琥珀酸的添加,水貂对钙、磷的消化率的也有所增加,但这两组与对照组比,其结果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当琥珀酸的添加量达到0.8%时,与对照组比,水貂的钙、磷消化率却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在琥珀酸添加0.2%-0.4%之间时,随着不同剂量的琥珀酸的添加,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和代谢率也随着逐渐增加,添加琥珀酸为0.4%组为最佳,与对照组比,其结果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当琥珀酸的添加剂量达到0.8%时,其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不仅没有继续增加,与对照组比,反而下降到明显低的水平,其结果差异极显着(p<0.01);在琥珀酸添加0.2%-0.4%之间时,随着琥珀酸的增加,水貂的脂肪消化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以0.4%组添加量的琥珀酸最好,和对照组比差异显着(p<0.05);而琥珀酸添加剂量为0.8%时,其消化率基本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着(p>0.05);适口性以琥珀酸添加量0.2%为佳,其余各组数值与对照组的基本相似,但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经过对比和综合考量,得出的结论是,在水貂的鲜饲料中,添加0.4%的琥珀酸时,水貂的消化代谢指标状况处于最好的状态:也就是水貂的酸化剂琥珀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4%。

何一薇[6]2012年在《乳杆菌JH23代谢产物中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文中研究说明由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异常增高导致的神经衰退类疾病如帕金森氏病等,已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因此,MAO抑制剂因其在此类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纯天然、低毒副作用的MAO抑制剂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在已报道的天然来源的MAO抑制剂,大多数都以植物作为来源,也有从霉菌的发酵产物中获取的,但尚未见关于乳酸菌代谢产物对MAO抑制作用的报道。干酪乳杆菌JH23是一株在前期研究中获得的具有抑制MAO活性的乳酸菌,本文对其具有活性的组分进行了分离和化学成分分析,为今后乳酸菌体内抗衰老的研究以及神经衰退疾病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1)将雄性老龄大鼠肝脏匀浆,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得MAO,测定粗酶液的蛋白含量和酶活,计算单位质量蛋白的酶活。利用选择性抑制剂的作用,分别制备MAO-A和MAO-B。(2)用单因素法分析了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Lactobacillus caseiJH23代谢产物抑制MAO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Lactobacillus caseiJH23产MAO抑制剂的优化工艺参数:培养温度32.5℃,培养时间21h,接种量3.5%,在此条件下测得发酵液对MAO的抑制率为71.53%。(3)通过对比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效果,选择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发酵液提取后获得的有机相,采用蒸馏水反复洗涤,以去除易溶于脂相而难溶于水相的杂质,合并水相部分。水相成分经处理冻干后,其对MAO-A和MAO-B的IC50值分别为1.69mg/ml和4.93mg/ml,与最初发酵液相比纯化了3.98倍。(4)经过名义分子截留量为1KD的膜透析后,发现具有MAO抑制活性的组分分子量小于1000D。因此选用Sephadex G-15分离水相组分,将通过凝胶柱分离的到的组分记作W1,W1对MAO-A和MAO-B的IC50值分别为0.327mg/ml和1.13mg/ml,比上柱前约纯化了4倍。(5)W1经过高效液相色谱,C18柱进一步纯化,将纯化得到的有效组分用红外(IR)、核磁共振(NMR)和MS-MS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根据结果初步判断此物质为琥珀酸。再根据琥珀酸标准品的液质图谱对比,确定活性物质为琥珀酸。

罗旭[7]2017年在《四个中国大豆品种发芽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变化规律及GABA积累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大豆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在萌芽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物质代谢活动旺盛,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进行使大豆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都相应提高,同时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增强,其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富集最为显着。我国大豆资源丰富,产区众多,品种逾千个。本实验以不同品种大豆为研究对象,对大豆萌芽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变化规律及GABA积累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为萌芽大豆的开发利用及GABA的富集提供理论支持。实验选取黑河43、黔豆7号、徐豆14及中黄13大豆为研究对象,以萌芽过程中总多酚、总黄酮、大豆异黄酮和GABA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为动态监测指标,综合分析4种大豆在萌芽期间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实验进一步选取中黄13为研究对象,通过从酶活性水平,基因表达水平及代谢物水平综合探究GABA在萌芽过程中的积累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的大豆从贮藏态到萌芽态,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且这种变化与萌芽时间极显着相关(P<0.01);2.黑河43,黔豆7号,徐豆14以及中黄13大豆萌芽后GABA含量均显着上升,分别上升了30倍,37倍,6.8倍和6.5倍,黔豆7号大豆富集GABA最显着,萌芽可作为富集GABA的有效途径;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外抗氧化能力与总多酚、总黄酮及大豆异黄酮相关性良好,黔豆7号总黄酮与大豆异黄酮含量最高,故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强;4.黔豆7号经萌芽处理后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也最强,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优质品种。5.在GABA积累的过程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对GABA的积累有促进作用,GABA转氨酶的活性在GABA降解阶段发挥重要作用;6.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和GABA转氨酶基因通过调控其相应的酶活性进一步影响GABA的积累;7.谷氨酸含量的上升促进了GABA积累;8.GAD上调与GABA-T下调共同引起GABA在大豆萌芽过程中的积累。

张华永[8]2010年在《γ-氨基丁酸(GABA)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效应、作用机理及调控》文中研究说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在动物中,它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存在的,主要与其受体结合及其它神经递质的交互作用发挥其生理效应,参与动物体内多种重要行为的调节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在植物中,GABA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以及植物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正常生长的植物中GABA含量变化较小,当植物受到高温、干旱、冷害、机械刺激等逆境胁迫时会引起GABA的大量积累。近年来它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食品工业领域,GABA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食品因子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饮料、果酱、糕点、饼干、调味料等制品中。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温胁迫下玉米幼苗中GABA的积累规律;高温胁迫条件下,外源施加不同浓度GABA对玉米幼苗中GABA含量的影响,玉米幼苗中GABA含量变化引起的SOD、POD活性以及MDA的含量的变化。试验证明高温胁迫能在短时间内引起GABA的大量积累,通过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GABA能够提高玉米幼苗中GABA的含量,GABA的积累提高了玉米幼苗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了有害物质MDA的大量积累,对玉米幼苗抵抗高温胁迫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干旱胁迫发现,对干旱有一定耐受能力的自交系中GABA含量要比对干旱敏感的自交系中高;干旱胁迫的同时外源施加GAD抑制剂和SSADH抑制剂,能够明显的改变玉米幼苗中GABA的含量,内源GABA含量的高低决定了玉米幼苗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通过试验可以得出以下叁条结论:(1)外源施加GAD抑制剂或SSADH抑制剂能够调控玉米幼苗中GABA的含量,玉米幼苗中GABA含量的高低对玉米的抗逆性起着重要作用。(2)高温胁迫引起玉米幼苗中内源GABA含量的升高,在处理大约36小时后,玉米幼苗根中的GABA含量达到最大,大约为正常生长的幼苗根中的3倍;处理大约48小时后幼苗叶片中的GABA含量达到最大,大约为正常生长的幼苗叶片中的2.5倍;(3)高温胁迫时,外源施加低浓度GABA,能够提高玉米幼苗中抗氧化酶SOD、POD的生理活性,降低有害物质MDA的积累,对玉米幼苗抵抗高温胁迫具有积极作用。

刘明远[9]2007年在《去甲基文拉法辛前体药物和比索洛尔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O-去甲基文拉法辛是抗抑郁药—文拉法辛的活性代谢物,目前美国惠氏公司已完成相关的临床试验,并于2007年3月获FDA的生产批文。与文拉法辛的作用机制相同,O-去甲基文拉法辛也是通过抑制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发挥药理作用,但其较文拉法辛副作用小,适应症宽。由于本品较文拉法辛多暴露出了一个羟基,故其亲水性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并由此可能导致未吸收药物的系统前副作用增加。为了提高O-去甲基文拉法辛的生物利用度,本文首次合成并表征了7种去甲基文拉法辛的酯型衍生物,经过大鼠体内药动学初筛,选出了4种具有前药性质的化合物,并对去甲基文拉法辛与4种前体药物进行了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确定了3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O-去甲基文拉法辛前体药物。然后,采用HPLC、LC/MS/MS法对去甲基文拉法辛与3种前体药物分别进行了大鼠体内代谢、体外降解动力学、稳定性以及对大鼠CYP450酶影响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考察了成酯后O-去甲基文拉法辛理化性质及药动学行为的改变。另外,本论文建立了测定血浆中比索洛尔的LC/MS/MS新方法,并成功地将其用于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的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本法快速、灵敏、血浆用量小、分析时间短,明显优于文献已有的分析方法,可广泛用于比索洛尔的药动学研究。

焦伟红[10]2011年在《燕麦耐盐碱渗透调节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盐碱地及次生盐碱地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燕麦具有耐盐碱的特性,但对其耐盐碱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以白燕二号和草莜一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燕麦在盐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机制,为利用燕麦改造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时,燕麦通过根部贮存大量的Na~+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地上部保持较高浓度的K~+是燕麦耐盐碱的重要方式;燕麦通过在地上部分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来保持组织和细胞中的水分;在茎中积累较多的精胺和亚精胺是燕麦适应盐、碱胁迫的重要反应;在低浓度碱胁迫下,草酸、琥珀酸均起到渗透调节和PH调节作用,在高浓度碱胁迫下,柠檬酸起主要的代谢调节作用,且柠檬酸是有机酸代谢的主体。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燕麦的生物产量逐渐降低,碱胁迫对燕麦造成的伤害大于盐胁迫。

参考文献:

[1]. 琥珀酸的抗焦虑作用研究[D]. 辛勤. 沈阳药科大学. 2003

[2]. 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D]. 张建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3]. γ-氨基丁酸(GABA)代谢酶抑制剂的研究[D]. 陶云海.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 半夏厚朴汤抗抑郁的代谢组学研究[D]. 李晶晶. 南昌大学. 2014

[5]. 添加不同水平琥珀酸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消化代谢水平的影响[C]. 常忠娟, 钟伟, 孙伟丽, 王凯英, 刘晗璐. 中国毛皮动物科学研究进展——2014年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6]. 乳杆菌JH23代谢产物中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D]. 何一薇. 江南大学. 2012

[7]. 四个中国大豆品种发芽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变化规律及GABA积累机理研究[D]. 罗旭.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8]. γ-氨基丁酸(GABA)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效应、作用机理及调控[D]. 张华永.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9]. 去甲基文拉法辛前体药物和比索洛尔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 刘明远. 吉林大学. 2007

[10]. 燕麦耐盐碱渗透调节机制研究[D]. 焦伟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琥珀酸的抗焦虑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