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星
(东方市东方医院外科海南东方5726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该院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时间,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更高。
【关键词】改良小切口手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良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337-02
甲状腺良性肿瘤是甲状腺的常见疾病,占据甲状腺肿瘤80%,而且存在15%左右的恶变概率[1]。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传统手术方式创口大,长达12cm,而且并发症多,患者术后康复期长,临床效果满意度差[2]。随着改良小切口手术的发展,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改良小切口手术逐渐增多,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比,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式,确定改良小切口手术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该院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纳入标准:经术后组织学检查符合《甲状腺良性肿瘤诊断标准》。剔除妊娠期女性、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者;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0.24±6.2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31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0.52±6.53)岁。从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全麻下进行。切口位于胸骨上切迹上方2横指处,沿皮纹作弧形切口,切口长度约12cm,手术过程本处不再赘述。
1.2.2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患者采用颈丛麻醉的方式,顺患者皮纹方向横向切开,于颈前正中锁骨上方约1.5cm位置定位切口,长度约5cm,之后对患者的甲状腺下极进行处理,寻找患者喉返神经,断扎其下极血管,分离患者的气管表面以断扎甲状腺峡部,背侧游离患者的腺叶,腺叶松动后处理甲状腺上极,同时注意喉返神经的保护,以避免损伤喉返神经情况出现;患者的甲状腺上下极均处理完毕后,剜出甲状腺,将甲状腺在其膜内进行切除,缝扎甲状腺膜内的残体,电凝止血,之后将甲状腺上动静脉进行结扎,关闭患者的瘤体窝,常规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并发症(声音嘶哑、呼吸或吞咽困难、切口感染或黏连、颈部不适、低钙抽搐)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率(%)表示,运用χ2检验,以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下表1。
3.讨论
甲状腺良性肿瘤以甲状腺腺瘤最为常见,传统治疗以甲状腺切除术为主,切口位置在患者胸骨上端部位,手术步骤繁琐,组织损伤大,易造成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难以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改良的小切口手术应运而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该结果与张正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3]。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成功性在于,手术切口小,仅5cm长,能够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术后镇痛药物应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康复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患者恢复效果更好。
总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术中出血量低、手术及住院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靖帅,蔡晓博,徐成钢.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5):42.
[2]李占武.对比分析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151-152.
[3]张正军.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50例甲状腺瘤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