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部中小地震的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

青藏高原中部中小地震的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

论文摘要

利用绝对地震定位方法(Hpyo2000)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32°N~36°N,90°E~93°E)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发生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定位。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结果相比,定位后结果整体上更加聚集,水平位差距超过10km,深度上集中在0~8km范围内,这表明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构造活跃。2017年6月共发生8次3.0级以上地震,定位后的震中位置集中分布在格拉丹东附近。定位前后M<3.0的小地震的结果也显示明显的差异。为此,我们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M≥3.0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显示其与地表构造性质较为吻合,青藏高原内部仍受到印度板块强烈的挤压作用。其中2017年6月格拉丹东附近发生的8次地震均为正断或走滑兼正断型,根据前人研究结果,猜测这是壳幔活动剧烈的地表响应。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地质构造背景
  • 2 方法和数据
  •   2.1 Hypo2000定位方法
  •   2.2 CAP方法
  •   2.3 数据收集
  • 3 地壳速度模型
  • 4 结果分析
  •   4.1 重定位后的震中分析
  •   4.2 重定位后深度分析
  • 5 震源机制分析
  • 6 讨论
  • 7 结论
  • 附录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Y.L.Li,B.S.Wang,R.Z.He,H.W.Zheng,J.Y.Yan,Y.Li,李娱兰

    关键词: 重定位,震源机制解,挤压作用,格拉丹东,地表响应

    来源: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101,41574086,41761134094),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022-05)共同资助

    分类号: P315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903002

    页码: 212-230

    总页数: 19

    文件大小: 16363K

    下载量: 135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宁地区近期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11)
    • [2].基于震源机制的地震区划与地震预测方法讨论[J]. 地震研究 2017(04)
    • [3].山西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分析[J]. 地震 2015(02)
    • [4].地震学科普之窗(十)——震源机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5)
    • [5].赣南地区小震震源机制分析[J]. 华南地震 2010(01)
    • [6].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2)
    • [7].2014年云南3次强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空演化特征[J]. 地震研究 2020(02)
    • [8].寻乌及邻区震源机制和视应力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08)
    • [9].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地震重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J]. 地震学报 2020(03)
    • [10].利用单井微地震波形能量反演震源机制[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5)
    • [11].营口—海城地区震群的震源机制一致性特征[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1)
    • [12].2010年以来四川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及深度确定[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1)
    • [13].陕西地区小微震震源机制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2)
    • [14].含衰减地层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及其反演分辨率[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8)
    • [15].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分区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12)
    • [16].一种地方与区域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技术:广义极性振幅技术(二)——对实际震例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0)
    • [17].亚洲地区1918—1970年7级以上强震重新定位与震源机制测量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8].基于三维应变格林函数反演中小震震源机制[J]. 地震工程学报 2019(06)
    • [19].海城、盖州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及一致性参数特征研究[J]. 地震 2019(04)
    • [20].2015年新疆皮山6.5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特征分析[J]. 中国地震 2018(01)
    • [21].晋冀蒙交界地区应力场时间演化特征[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8)
    • [22].云南地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J]. 地震地质 2017(02)
    • [23].华北地区1900—1970年5级以上地震发震位置与震源机制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1)
    • [24].小震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6(02)
    • [25].汶川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空间分段特征[J]. 科学通报 2009(16)
    • [26].2016年8月20日唐山震群小震震源机制[J]. 华北地震科学 2020(03)
    • [27].赣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6)
    • [28].四川康定地区小震群震源机制一致性变化特征[J]. 四川地震 2017(03)
    • [29].地震学百科知识(九)——中国浅源地震震源机制图[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03)
    • [30].滇中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强震活动[J]. 地震研究 2011(02)

    标签:;  ;  ;  ;  ;  

    青藏高原中部中小地震的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