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制动力调节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装置,油压,比例阀,流点,控制阀,比例,密封圈。
制动力调节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徐龙增[1](2014)在《基于模糊PID的摩擦提升机防滑装置制动力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摩擦提升机防滑装置制动力液压加载系统非线性、大滞后的特点,以及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力不可调、动态特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该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稳定性好,调节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且简单方便,易于在PLC中实现。(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4年08期)
郝春光,谢飞,姚鑫[2](2010)在《某轻型货车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与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某轻型载货汽车理想制动压力分配和制动力调节装置调压特性,提出了在轻型货车上安装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即通过感应载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使其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车辆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可使该轻型货车的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0年08期)
李巍[3](2003)在《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汽车防滑电子控制系统(ABS和ASR)以上介绍的几种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都不可能真正做到防止车轮抱死滑移,特别是在附着系数很小的路面(如冰雪路)上行驶,其效果更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发展成为可能。汽车防滑控制系统最初只是在(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期刊2003年04期)
李巍[4](2003)在《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3.气压感载比例阀 气压式制动系统广泛应用于载货车及大客车上,压缩空气压力作为制动的全部力源,驾驶员只需按不同的制动强度要求,通过制动踏板控制制动阀输至制动气室的工作压力。由制动阀输出的压缩空气压力P1,一路直接进入前制动气室,另(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期刊2003年03期)
李巍[5](2003)在《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液压感载比例阀如果满载与空载的理想特性曲线相差较大,如图5所示,上述比例阀的性能就不符合要求了。前面我们曾推算出分流点压强PS与弹簧力F有成正比的关系,因此只需使弹簧力F与汽车实际装载质量成一定比例关系而变化,即可达到目的。这种能感知汽车实际装载质量(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期刊2003年02期)
李巍[6](2003)在《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动系统是汽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是为高速行驶的汽车减速或停车而设计的。制动器对车轮施加的制动力矩,只有通过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作用,才能产生路面对汽车的制动力,从而使汽车得到一定的减速度。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制动力与制动力矩成正比,但如同车辆的牵引力一样,(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期刊2003年01期)
皇甫世汇[7](1992)在《制动力调节装置—递增阀》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于提高制动安全性的考虑,国外许多有关汽车制动的法规都对汽车制动效能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提出了愈来愈严格的要求,对于一般道路车辆,应尽量避免在制动时后轮先抱死,并充分利用地面附着系数产生尽可能大的制动力,这就促使现代汽车愈来愈多地采用各种制动力调节装置,使前后(本文来源于《国外汽车》期刊1992年02期)
梁学明[8](1989)在《丰田5R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丰田5R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的特点,液压感载阀结构、原理、特性曲线与试验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1989年11期)
周继铭,田万仓[9](1989)在《装有制动力调节装置的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同步附着系数对汽车制动力分配特性的影响。以提高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为目标,并参照EEC法规,给出了装有制动力调节装置的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优化设计方法。以BJ121型汽车为例,对同步附着系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1989年01期)
邵宗安[10](1983)在《国产中型载重汽车的制动力调节装置——GM-3型感载比例阀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国产载重汽车及大客车气压制动系用的感载比例阀的研制报告。试验表明,此阀可以提高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此外,此型感载比例阀也是设计汽车列车制动系时可以采用的基础总成。(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3年01期)
制动力调节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某轻型载货汽车理想制动压力分配和制动力调节装置调压特性,提出了在轻型货车上安装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即通过感应载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使其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车辆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可使该轻型货车的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动力调节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徐龙增.基于模糊PID的摩擦提升机防滑装置制动力调节[J].矿山机械.2014
[2].郝春光,谢飞,姚鑫.某轻型货车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与试验分析[J].汽车技术.2010
[3].李巍.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J].汽车维修.2003
[4].李巍.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J].汽车维修.2003
[5].李巍.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J].汽车维修.2003
[6].李巍.汽车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原理[J].汽车维修.2003
[7].皇甫世汇.制动力调节装置—递增阀[J].国外汽车.1992
[8].梁学明.丰田5R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J].汽车技术.1989
[9].周继铭,田万仓.装有制动力调节装置的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的优化设计[J].汽车技术.1989
[10].邵宗安.国产中型载重汽车的制动力调节装置——GM-3型感载比例阀的研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