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交换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冰葡萄汁,D354阴离子交换树脂,总酸,总酚
离子交换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田家浩,姜东琪,李记明,张卫强,姜文广[1](2018)在《离子交换树脂对冰葡萄汁总酸和总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研究了D354树脂对冰葡萄汁总酸和总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吸附温度的升高,D354树脂对冰葡萄汁总酸和总酚的吸附速率显着提高(P<0.05)。在0℃、10℃和20℃条件下,D354树脂对冰葡萄汁总酸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1.69 mg/g、190.09 mg/g及222.16 mg/g;对冰葡萄汁总酚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65 mg/g、4.20 mg/g及4.67 mg/g;D354树脂吸附冰葡萄汁总酸和总酚的过程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R~2>0.998 0),并确定了D354树脂对冰葡萄汁总酸和总酚的拟二阶动力学方程;利用W-M(WeberMorris)动力学模型对数据拟合(R~2>0.930 0),结果表明整个静态吸附过程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06期)
赵欢娟,刘厚勇,翟通德,李娟,张哲[2](2017)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辣椒碱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提取机理并获得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动边界模型确立离子交换过程控制步骤,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交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在10min时由液膜扩散控制转变为树脂颗粒内扩散控制,推算得出交换过程表观活化能为12.6 kJ/mol,反应级数为0.268,速率常数为2.12×10~(-3)。另外,当pH处于5.0~6.0间时,辣椒碱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较好,并推导出基于Freundlich模型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的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7年06期)
李媚,袁宇,覃琴,陈熠嘉,廖安平[3](2017)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间歇搅拌反应器中,研究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072型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合成柠檬酸叁丁酯的反应动力学。在消除内外扩散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催化剂用量和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体系中柠檬酸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按拟均相可逆反应,并采用初始反应速率法求取反应动力学方程参数。在催化剂与柠檬酸的质量比为0.02~0.06,反应温度为373.15~423.15 K时,得到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指前因子为1.250 3L~3·mol~(-3)·min~(-1),反应活化能为11 732.58J/mol。在实验范围内对获得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7年06期)
井丽丽,吴志莲,董艳琳,孙苗苗,田家浩[4](2017)在《离子交换树脂对山楂汁总酸与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D315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山楂汁总酸和总黄酮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并进行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25℃下,D315离子交换树脂对山楂汁总酸和总黄酮的静态吸附数据通过拟二阶动力学模型(R2均大于0.99)拟合分析最佳,表明了此静态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吸附,Elovich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R2均大于0.95)也进一步证明了该结果;另外,通过W-M模型对数据拟合,表明整个静态吸附过程受多元扩散的共同作用,即粒扩散和膜扩散。综合分析静态吸附等温线结果显示:Langmuir等温模型更有利于拟合D315离子交换树脂对山楂汁总酸和总黄酮的静态吸附数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11期)
丁叶,郝宁[5](2017)在《离子交换吸附L-瓜氨酸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树脂对L-瓜氨酸的吸附能力,发现D001树脂对L-瓜氨酸的吸附效果最好。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L-瓜氨酸在D0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考察不同温度、pH和溶液初始浓度对离子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L-瓜氨酸在D0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其中,Langmuir吸附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该过程。吸附过程焓变ΔH=-45.01 k J/mol(<0),说明该吸附过程放热。树脂对L-瓜氨酸的吸附过程速度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随着温度升高,树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减小;当pH=6时,树脂达到最大吸附量135.5 mg/g;L-瓜氨酸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8 g/L时,扩散系数达到最大,为8.53×10-3,吸附速率最快。(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7年03期)
劳雯婷[6](2017)在《溶剂法—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工艺提取辣椒碱及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碱是辣椒辛辣的主要根源,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溶剂法-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工艺提取辣椒碱,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静态吸附动力学试验,分别获得溶剂法提取辣椒碱中各影响因素与提取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基于不同吸附机理的离子交换过程动力学方程。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其一,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溶剂法工艺过程中,提取的温度、时间以及原料与提取液的比例对辣椒碱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和最优工艺条件;其二,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获得20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的最优pH值,并根据不同吸附机理拟合所得的不同pH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采用动边界模型,考察吸附温度、料液浓度以及搅拌速率在吸附过程中对辣椒碱交换度的影响,根据所得的动力学参数,建立离子交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从而揭示辣椒碱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溶剂法提取辣椒碱的原料粒径20目,75%的乙醇溶液,浸提时间77min,浸提温度80℃,液固比10:1;20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的最优pH为5.5,当pH处于5.0~6.0之间时,辣椒碱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较好,而当pH<5.0或pH>6.0时,该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方程所描述的情况。树脂吸附辣椒碱的过程为快速吸附过程,其控制步骤主要是由初期的液膜扩散控制逐渐转变为后期的颗粒扩散控制,树脂吸附辣椒碱的速率常数k0=2.11×110-3s-1,活化能Ea=12.6kJ/mol,并得到在最优pH条件下,基于Freundlich模型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的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宝贝,蒲洋,林丽芹,李清彪,卢英华[7](2016)在《离子交换树脂对D-甘油酸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D-甘油酸是一种重要的甘油衍生物,具有解酒护肝的功能。关于D-甘油酸生产方法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对其分离方法及分离机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D-甘油酸在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等温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D-甘油酸在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随p H的增加而降低,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293~308 K下,吸附焓变为14.77 k J·mol-1,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吸附速率,但对最大平衡吸附容量影响不大。同时,采用动边界模型描述D-甘油酸在该树脂上的交换行为,分别考察了料液浓度、树脂粒径和温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交换过程的吸附速率随D-甘油酸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树脂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该离子交换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过程,交换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k0为1.22×10-3,反应级数a为0.631,表观活化能Ea为14.90 k J·mol-1,并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余训民,张璐,王术智,关洪亮[8](2015)在《一种新型离子交换纤维对铜和镍的吸附及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铜及镍,以棉纤维为原料,采用二乙烯叁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离子交换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时间、温度、p H条件下新型离子交换纤维对电镀废水中铜及镍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基团,在温度为35℃、p H为3~4,吸附时间为1 h时,对铜和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其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337.3 mg/g和396.9 mg/g,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对铜和镍的吸附常数分别为2.8×10-5g/(mg·min)和1.3×10-4 g/(mg·min).研究为电镀废水中的铜及镍的安全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原江燕,杨静,马鸿文,刘昶江[9](2015)在《方沸石NH_4~+/Na~+离子交换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碳酸铵溶液对方沸石中的钠离子进行了离子交换实验及动力学研究,并对交换产物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红外的表征,为探讨交换产物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结构精修。XRD结果表明随交换反应温度的提高及时间的延长,方沸石逐渐由立方相转变为四方相的铵型榴石。红外结果表明随交换反应温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水分子的(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期刊2015-10-25)
高教成,徐兰云[10](2015)在《浅述离子交换动力学模型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交换是一种属于单元传质分离、可逆的等量交换反应过程。该文浅述了离子交换动力学模型(拟均相扩散模型、缩核模型和其他模型)考虑的因素及其应用范围,并介绍了离子交换机理(包括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性理论和离子交换过程控制步骤)。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性理论可采用双电层理论或Donnan膜平衡理论来解释,离子交换过程控制步骤取决于液膜扩散和颗粒扩散过程,可采用准数法或中断接触法来分析判断。(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22期)
离子交换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提取机理并获得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动边界模型确立离子交换过程控制步骤,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交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在10min时由液膜扩散控制转变为树脂颗粒内扩散控制,推算得出交换过程表观活化能为12.6 kJ/mol,反应级数为0.268,速率常数为2.12×10~(-3)。另外,当pH处于5.0~6.0间时,辣椒碱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较好,并推导出基于Freundlich模型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辣椒碱的动力学方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交换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田家浩,姜东琪,李记明,张卫强,姜文广.离子交换树脂对冰葡萄汁总酸和总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J].中国酿造.2018
[2].赵欢娟,刘厚勇,翟通德,李娟,张哲.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辣椒碱动力学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7
[3].李媚,袁宇,覃琴,陈熠嘉,廖安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化学世界.2017
[4].井丽丽,吴志莲,董艳琳,孙苗苗,田家浩.离子交换树脂对山楂汁总酸与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7
[5].丁叶,郝宁.离子交换吸附L-瓜氨酸的热力学和动力学[J].生物加工过程.2017
[6].劳雯婷.溶剂法—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工艺提取辣椒碱及其动力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7
[7].王宝贝,蒲洋,林丽芹,李清彪,卢英华.离子交换树脂对D-甘油酸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J].化工学报.2016
[8].余训民,张璐,王术智,关洪亮.一种新型离子交换纤维对铜和镍的吸附及其动力学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5
[9].原江燕,杨静,马鸿文,刘昶江.方沸石NH_4~+/Na~+离子交换的动力学研究[C].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2015
[10].高教成,徐兰云.浅述离子交换动力学模型及其机理[J].科技资讯.2015
标签:冰葡萄汁; D354阴离子交换树脂; 总酸; 总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