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李云霞李仁华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孕晚期妇女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154例孕晚期孕妇(实验组)和74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作凝血指标的检测,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孕晚期妇女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imer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于保证母婴安全,防止产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孕晚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11-02
正常人体的血液循环依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完善和平衡,当其中任一物质的变化均易导致出凝血疾病的发生。妊娠期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凝血物质改变,尤其是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显著变化[1]。由于生理机能改变,可出现出凝血疾病。因此,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孕产妇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对于预防和早期治疗异常出血非常重要[2]。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实验组154例孕晚期孕妇,均为2014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产科住院产妇,孕龄均为35周以上,年龄21~35岁,平均27岁,除了存在妊娠期正常生理反应外无其他影响检测结果的疾病。对照组74例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未婚或未孕妇女,年龄18~35岁,平均27岁,无血液及其它系统疾病,抽血前1周内未服任何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日本Sysn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随机配套试剂和质控品。
1.3检测方法
采集静脉血1.8ml于血凝专用真空采血管,充分混匀后,以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按照仪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及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上机检测。所有标本在2h内完成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计算各组?x±s,并作t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孕晚期孕妇和对照组PT、APTT、TT、FIB和D-dimer的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孕晚期孕妇和对照组比较,TT检测结果相差不大,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ime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孕妇的产后出血是分娩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在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排在首位[3],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因素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常是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妊娠晚期妇女体内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均发生明显变化,血液中凝血酶、凝血因子及FIB含量增加,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血液呈现高凝状态。高凝是妊娠晚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产后止血的重要机制,但是高凝状态又可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DIC(disseminaiedintvavascularcoagulation,DIC)[4]、产后血栓、早产、死胎等多种并发症[5]。
PT为主要筛选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Ⅱ、Ⅴ、Ⅶ、Ⅹ水平;APTT主要用于反映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TT测定主要反映血液中是否含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半衰期长,检出率高,它的升高特异地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是筛查与辅助诊断血栓疾病最常用的指标[6]。FIB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是凝血系统中的“中心”蛋白质,FIB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最后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完成凝血过程以止血。但是在妊晚期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明显,属于机体的一种生理性自我保护,可以防止生产时的大量出血[7]。这对产妇正常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胎盘附着面迅速止血起到重要保护性作用,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本实验结果显示TT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FIB、D-dime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孕妇随着孕期的增长,D-Dimer水平逐渐升高,提示不仅处于高凝状态,还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对持续增高及增高幅度大者,应注意预防出现产科早期DIC可能[8]。因此,对孕晚期孕妇动态监测血栓与止血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DIC等产科意外,产妇异常出血,保护孕产妇生产安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光保.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359~360.
[2]陈芳.晚期孕妇凝血四项的检测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3)(下旬刊):480.
[3]田鹏鹏,周铭,李琦,等.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2177~2178.
[4]黄彬,陈茶,高玲,等,产科早期DIC患者止凝血功能分子标志物的研究[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5,6(5):359~361.
[5]李三中.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4):386-387.
[6]徐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检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8.
[7]姜毅,刘甲辰.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0,23(3)(中旬刊):565.
[8]邵永珍,李丽,高文丽.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