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迁移论文-姜春旭,潘宇,李冰,马宏源,庄严

质子迁移论文-姜春旭,潘宇,李冰,马宏源,庄严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子迁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氨酸,旋光异构,羰基,密度泛函理论

质子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姜春旭,潘宇,李冰,马宏源,庄严[1](2019)在《以羰基氧为质子迁移桥梁蛋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从头算的MP2方法,研究蛋氨酸分子基于羰基氧为质子迁移桥梁的旋光异构.计算研究表明,蛋氨酸分子以羰基氧为质子迁移的桥梁可以进行旋光异构,α-H向羰基氧迁移是旋光异构反应的决速步骤,决速步吉布斯自由能垒为289. 7 kJ/mol.中间体向产物异构,需越过的吉布斯自由能垒是196. 1 kJ/mol.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蛋氨酸分子不能直接以羰基氧为质子迁移桥梁实现旋光异构.(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廖玉婷,饶火瑜,胡宝群[2](2019)在《去质子化咔咯内氢迁移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3LYP/6-31G~(**)方法在Gaussian09程序下,对去质子化咔咯(CH_2~-)体系进行结构优化和振动分析。结果显示,CH_2~-的四种不同构型稳定性差异是由内氢原子间距决定的,内氢原子间距大,相对能量低,稳定性高。优化不同构型间相互转化的内氢迁移(IHAT)反应的过渡态,并进行相关的比较计算,各过渡态的能量高低也与内氢原子间距密切相关。CH_2~-的各构型能量差异大于PH_2,同样是从能量最低到能量最高的稳定构型的内氢迁移反应,CH2-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差异明显大于PH_2。(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段燕丽[3](2019)在《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及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以视频脑电图为定侧标准,比较患侧、健侧、对照组之间H-MRS检测值有无差异2.探讨H-MRS在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定侧诊断应用价值3.研究H-MRS检测值与颞叶癫痫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4.研究HMGB1在颞叶癫痫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颞叶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及H-MRS检测值的相关性。方法:入选68例颞叶癫痫患者,行视频脑电图、头颅MRI及H-MRS检查,同期收集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1,征得同意后,行头颅MRI及H-MRS检查。在68例颞叶癫痫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同期收集30名正常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2,均取空腹静脉血5ml(促凝管黄管),测HMGB1水平。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以视频脑电图为定侧标准,患侧、健侧、对照组NAA/(CHO+Cr)、NAA/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侧<健侧<对照。2.分别以NAA/(CHO+Cr)、NAA/Cr、及MTA分级进行定侧,结果叁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且以NAA/(CHO+Cr)为定侧标准与脑电图一致率最高。3.患侧NAA/Cr、NAA/(CHO+Cr)值与病程、发病年龄、发作频率没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与既往研究不符,但是与病程及发作频率有一定的负相关趋势。4.癫痫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HMGB1水平与患者病程、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及H-MRS检测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MRS具有探测组织生物化学的能力,能够在结构变化之前检测到神经元及其他代谢物质的变化,提供了病变的病理信息,补充了传统MRI不获得的信息。2.在临床上H-MRS与脑电图、临床特征与头颅MRI结合,有助TLE患者致痫灶的定位。3.HMGB1与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H-MRS检测值的无相关性,与既往研究不符,考虑可能样本量少,有待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刘英杰,王佐成,闫红彦,杨晓翠,佟华[4](2017)在《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水环境下蛋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2种稳定构型蛋氨酸分子的标题反应。反应历程研究发现:构型1旋光异构经历2个基元反应,构型2旋光异构经历5个基元反应。势能面计算表明:构型1和2的决速步骤分别是第1和第2基元反应。水气相环境下决速步能垒分别是124.4和128.7 kJ·mol~(-1),液相环境下决速步能垒分别是104.9和105.2 kJ·mol~(-1),远低于裸环境的决速步能垒264.2和266.1 kJ·mol~(-1)。气相环境下表观活化能分别是140.8和155.0 kJ·mol~(-1),液相环境下表观活化能分别是97.9和98.9 kJ·mol~(-1)。结果表明:水分子和水溶剂对蛋氨酸旋光异构反应的质子迁移过程具有较好的催化和助催化作用。水汽环境下蛋氨酸会损伤,蛋氨酸的旋光异构可以在水液相环境下缓慢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高峰,姜丽莎,闫红彦,杨晓翠,王佐成[5](2017)在《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蛋氨酸分子旋光异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研究两种最稳定构型的蛋氨酸分子(Met)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旋光异构反应.结果表明: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蛋氨酸分子旋光异构反应有2条通道a和b;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为通道a,决速步骤为第1基元反应,自由能垒为264.2kJ/mol,由质子从手性C直接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产生;构型2的主反应通道也为通道a,决速步骤为第2基元反应,自由能垒为266.1kJ/mol,由羧基异构后质子从手性C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产生;两种构型的Met分子旋光异构速控步骤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3.04×10~(-34),1.41×10~(-34) s~(-1).(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刘昭[6](2017)在《全氟磺酸膜中质子限域结构和迁移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主要的能源转换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仅具有一般燃料电池的普遍优点,而且还拥有启动时间短、效率高等优异特性。一直以来备受广泛关注与研究,也是未来氢能时代理想的节能技术之一。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核心的部件。目前,全氟磺酸膜(PFSA)是质子交换膜的首选,但是其在高温下性能降低。减短PFSA膜侧链长度以及在膜内引入其他亲水性材料都可以改善PFSA在高温下的性能。羟基化的SiO_2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亲水能力,但是其对优化质子传导机制依然不甚明确。故本文以短侧链全氟磺酸膜(Hyfion)以及Hyfion/SiO_2共混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探究了纯Hyfion膜和Hyfion/SiO_2共混膜在传导质子的过程中质子的传递机理以及不同温度和含水量对膜传导性能的影响。首先,本文模拟了纯Hyfion膜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分别考察了膜通道内部水合质子与水分子的结构与动力学特性,进一步探究了膜通道内部水合质子的迁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化膜中会形成微相分离结构,其疏水区域由聚合物主链构成,而亲水区则为由水分子、水合质子和磺酸基团构成,由水通道连接两相。在含水量λ=3.2和5.8时,水分子的扩散系数Dw分别为0.11×10-5 cm2/s和0.37×10-5 cm2/s,此结果与实验值相符。在膜通道内部,水合质子主要以水合结构运动,这些结构主要为H5O_2+、H7O3+、H9O5+,在不同的含水量下,不同水合结构的扩散情况不同。其中H7O3+结构在每个含水量下的概率大约都为0.38左右。然后,在纯膜体系中直接加入了SiO_2纳米颗粒,构建了Hyfion/Si O_2混合膜模型,以探究SiO_2纳米颗粒在高温下在膜中的保水能力。在Hyfion/SiO_2混合膜中,我们发现水合质子在混合膜中的扩散能力明显强于纯Hyfion膜的扩散能力。其微观结构图显示SiO_2颗粒周围被水分子包围,经研究表明,SiO_2颗粒表面的羟基会与水分子产生氢键作用。硅羟基与水分子在形成的氢键结构中,羟基不仅可以作为供体提供氢原子与水中的氧形成氢键,还可以接受氢原子作为受体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氢键。由于氢键作用,膜通道内靠近SiO_2颗粒表面的水分子扩散能力降低,提供了更多自由水合质子,加强了水合质子的扩散能力,提升了膜的性能。本文从分子层面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了质子交换膜内的传递机理,以期能为制备高温下拥有高传导能力的质子交换膜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人们提高燃料电池技术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赵晓波,李晨洁,王佐成,喻小继,闫红彦[7](2017)在《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亮氨酸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标题反应有2条通道a和b,分别是质子H只以氨基和以羰基与氨基顺次为桥,从手性碳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结构分析表明:过渡态a TS2·2H_2O分子内的7元环结构基本共面,7元环结构的各个氢键角接近平角。势能面计算表明:a是主反应通道,决速步自由能垒为249.5 k J·mol~(-1),由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产生;2个水分子作H迁移媒介,同时考虑连续介质模型的水溶剂化效应时,决速步自由能垒降到113.2 k 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为5.85×10~(-8)s~(-1);水溶剂化效应使氨基异构反应的能垒从裸反应的13.4 k J·mol~(-1)升高到19.3 k J·mol~(-1)。结果表明:水溶剂化效应对非质子迁移的异构反应具有阻碍作用;水分子的催化和水溶剂化效应的共同作用,使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迁移反应的能垒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张新,李晨洁,董丽荣,高峰,王佐成[8](2017)在《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的苯丙氨酸分子旋光异构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对苯丙氨酸分子的3种最稳定构型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的旋光异构进行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标题反应有3条通道a、b和c.对于构型1和3,a是羧基异构后手性碳上的质子再以氨基为桥迁移,b是手性碳上的质子直接以氨基为桥迁移,c是手性碳上的质子以羧基和氨基联合为桥迁移.对于构型2,3条通道分别是质子只以氨基、顺次以羰基与氨基和顺次以羧基和氨基为桥迁移;势能面计算表明:构型1,3的主反应通道都是a,决速步是第2基元反应,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垒分别为256.7kJ·mol~(-1)和263.4kJ·mol~(-1),由羧基异构后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产生.构型2的主反应通道也是a,决速步是第1基元反应,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垒为256.5kJ·mol~(-1),由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产生;3种构型的苯丙氨酸分子旋光异构速控步骤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27×10-33 s~(-1),6.79×10-33s~(-1)和4.20×10-34s~(-1).(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孟祥军,石瑾[9](2017)在《Mg~(2+)诱导丙氨酸质子迁移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06/6-31++G**方法研究了Mg~(2+)诱导丙氨酸质子迁移机理,得到8个稳定构型和7个过渡态.最稳定构型Ⅰ是两性的,结合能为-687.0kJ·mol-1;其余7个是中性的.分子内单键旋转和羧基O原子间的质子迁移导致中性构型间的转化.C—C键旋转的能垒低于16.0kJ·mol-1;C—O键旋转的能垒低于60.0kJ·mol-1;质子在羧基O原子间迁移能垒高于105.6kJ·mol-1.质子从羧基迁移到氨基导致中性构型转化为两性构型,能垒为0.2kJ·mol-1.最稳定中性构型Ⅱ转化为两性构型Ⅰ的路径为:Ⅱ→Ⅱ-Ⅲ→Ⅲ→Ⅲ-Ⅶ→Ⅶ→Ⅵ-Ⅶ→Ⅵ→Ⅵ-Ⅷ→Ⅷ→Ⅴ-Ⅷ→Ⅴ→Ⅰ-Ⅴ→Ⅰ.(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张新,于卓,闫红彦[10](2016)在《SWCNT(8,8)与水复合环境对α-Ala的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的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组合的ONIOM(MP2/6-311++G(3df,3pd):UFF)//ONIOM(CAM-B3LYP/6-31+G(d,p):UFF)方法,研究了标题反应的机理.分子结构计算表明:Sα-Ala·2H2O@SWCNT(8,8)和Sα-Ala·3H2O@SWCNT(8,8)中,季碳与其上面氢的键长分别是0.11055和0.11100(nm),比Sα-Ala·1H2O@SWCNT(8,8)的季碳与其上面氢的键长0.10991nm明显长;环形过渡态TS1·2H2O@SWCNT(8,8)和TS1·3H2O@SWCNT(8,8)的氢键键角比TS1·1H2O@SWCNT(8,8)的明显增大.势能面计算发现:在SWCNT(8,8)内以1个、2个和3个H2O分子为氢转移媒介,α-Ala的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的能垒是208.6、160.9和154.4(k J·mol-1).比α-Ala限域在SWCNT(8,8)内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的能垒322.7 k J·mol-1大幅降低.结果表明:SWCNT(8,8)与水的复合环境对α-Ala的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质子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B3LYP/6-31G~(**)方法在Gaussian09程序下,对去质子化咔咯(CH_2~-)体系进行结构优化和振动分析。结果显示,CH_2~-的四种不同构型稳定性差异是由内氢原子间距决定的,内氢原子间距大,相对能量低,稳定性高。优化不同构型间相互转化的内氢迁移(IHAT)反应的过渡态,并进行相关的比较计算,各过渡态的能量高低也与内氢原子间距密切相关。CH_2~-的各构型能量差异大于PH_2,同样是从能量最低到能量最高的稳定构型的内氢迁移反应,CH2-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差异明显大于PH_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子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1].姜春旭,潘宇,李冰,马宏源,庄严.以羰基氧为质子迁移桥梁蛋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廖玉婷,饶火瑜,胡宝群.去质子化咔咯内氢迁移反应的理论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段燕丽.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及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9

[4].刘英杰,王佐成,闫红彦,杨晓翠,佟华.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水环境下蛋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高峰,姜丽莎,闫红彦,杨晓翠,王佐成.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蛋氨酸分子旋光异构机理[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

[6].刘昭.全氟磺酸膜中质子限域结构和迁移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7].赵晓波,李晨洁,王佐成,喻小继,闫红彦.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亮氨酸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张新,李晨洁,董丽荣,高峰,王佐成.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的苯丙氨酸分子旋光异构反应机理[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孟祥军,石瑾.Mg~(2+)诱导丙氨酸质子迁移机理的理论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10].张新,于卓,闫红彦.SWCNT(8,8)与水复合环境对α-Ala的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的催化机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质子迁移论文-姜春旭,潘宇,李冰,马宏源,庄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