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生态规划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生态,类型,规划设计,土地利用,线性规划,评价。
土地生态规划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琦,张宇龙[1](2018)在《土地工程规划设计中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差异性分析——以黄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未利用地进行科学开发、合理治理,可以有效缓解因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黄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中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土体重构的研究,阐述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土体重构中不同的设计要点:农业用地土体重构关注作物生长所需的土体条件,建设用地关注地基土的力学性能;对河漫滩地细砂土的地基的处理效果、施工周期、经济性能、项目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优选了方案,为以后相同地质条件的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8年10期)
刘玲,赵平,马亚云,杨文彬[2](2016)在《生产建设损毁土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坡度分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建设损毁土地的地质类型和地貌坡度划分是实施损毁土地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的首要环节。为提高损毁土地植被恢复效果,恰当的选择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尤为重要。本文以损毁土地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学、地貌学、土壤侵蚀原理等为理论基础,对影响损毁土地立地因子及坡度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出造成离地差异的主要两大因子:土壤及微地貌因子;结合生产建设损毁土地修复工程实践,通过对比和分析各行业工程领域坡度分级标准;系统总结了土壤侵蚀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分别对两种研究模式结合实例进行了相应的论述,概括了不同坡度土壤侵蚀及地质灾害的特点,归纳得出符合损毁土地生态修复及景观规划设计和工程实际需要的坡度分级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GIS),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信息提取,得到坡度分级空间分布和空间制图,为生态修复景观规划研究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2016全国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期刊2016-09-25)
孙尚华,刘建军,康博文,李文华[3](2009)在《渭北西部丘陵区小流域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善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的恢复生态、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渭北西部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为例,对陕西千阳县冉家沟小流域进行生态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生态类型的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优化及土地利用的生态设计与规划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刘海斌,吴发启[4](2007)在《基于GIS的黄土塬区村级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陕西淳化县西坡村为例,利用生态学、经济学、景观生态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借助于G IS技术,对其土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地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因子,故依据地貌垂直分异特征、坡度和土地生产力指数(P I)将全村39个土地生态单元归并为7大类,并按地貌、坡度、土壤3个生态特征因子,对各土地生态类型的利用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然后利用交互式线性规划软件(L INDO)对全村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规划,最后作出不同土地生态类型利用的设计。(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刘海斌[5](2004)在《黄土高原中南部村级生态经济评价与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中南部村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村级土地生态经济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首先,根据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要求,在众多评价指标中筛选出林草覆盖度、有机质含量、劳动生产率、人均纯收入、土地生产率、文化程度、通信状况等1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淳化县的西坡村,延安市宝塔区的飞马河村和南沟村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指出在黄土高原中南部这一生态区域内村级经济发展的一种较好模式。然后,以西坡村为例,在土地生产力与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村进一步发展的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方案,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评价表明,西坡村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得分为0.8745,飞马河村次之为0.4143,南沟村最低为0.1101。评价结果与叁村落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证明选用的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2. 黄土高原中南部村级经济的发展,应按“农果复合型生态农业”的模式运行。因为该模式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防止水土流失。 3. 村级土地生产力指数PI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原面较高,坡面较低。在原面上,PI值较高的地块靠近农村居民点,地面平缓、土地肥力较高、土壤为黄墡土和黄盖粘黑垆土。在坡面上阴坡地块的PI值一般要高于阳坡地块。各土地生产力单元的现实生产力与PI值的高低关系密切,总的趋势是PI值高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高,反之,PI值低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低。4.西坡村土地生产力可依PI值大小划分为七级,各级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设计方案为:第一级,宜种植最低限度的粮食作物以满足全村人口最基本的口粮需求和经济效益高的苹果;第二级,宜全部发展成为速生用材林地或菜地。做林地时先种植可饲用豆科灌木,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再行造林;种菜时应将土地修成条田,同时应配合种植人工草防止水土流失。在坡脚处应种植根孽性强的速生树种,使其串根蔓延固地,与坡面上的水土保持林建设相互衔接;第叁级,宜发展成为牧业和水保林用地,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第四级,宜发展成为经济林和人工草用地。在建设经济林地时,树木的密度不宜过大,种植人工草不但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可以提供牧业发展所需的优质饲草;第五级,此类土地一般坡面较大而展,可先将一些土地修成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最终应将坡式梯田也变成水平梯田,其建设目标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灌木和经济林的共生体系;第六级和第七级,划分为生态修复区,为了加快其生态恢复进程,仅做简单的规化设计。(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4-06-01)
尹君,姚会武,王亚西,谢啸斌,赵鲁燕[6](2004)在《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对原理、基本原则分析基础上,提出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它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理论,以GIS技术为支撑,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和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特征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维指数,廊道密度)。在基本原则指导下,以土地生态评价和功能分区为基础,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调整配置,并对典型景观单元进行土地利用模式设计,以形成高效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最后对山海关区进行了案例实践。(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杨子生[7](2002)在《论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是土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其理论、方法及应用亟待深入探索和研究 .辨析了土地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规划 3个基本概念 ,讨论了土地生态规划的本质特征、研究内容和基本原则 ,介绍了国外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 (模型或模式 ) ,提出了我国近期内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 .对促进土地生态规划设计领域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推进土地生态学的发展和建设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曹文[8](2001)在《土地生态类型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以舒兰县水曲柳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生态类型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 ,对特定地区土地资源所作的类型划分。它既是区域土地生态经济评价与优化布局的基本单元 ,也是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基础。土地生态类型规划与设计作为协调人地关系的有效途径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文重点研究了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主要以舒兰县水曲柳乡为例 ,对小流域土地生态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 ,并在土地生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提出了不同土地类型生态设计的优化模式与对策(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01年05期)
费洪平[9](1988)在《论土地生态设计与国土规划——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系统反馈原理与方法,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出发,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论述了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分析了土地生态设计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了土地分区最佳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模型,从而为区域国土规划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1988年03期)
土地生态规划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产建设损毁土地的地质类型和地貌坡度划分是实施损毁土地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的首要环节。为提高损毁土地植被恢复效果,恰当的选择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尤为重要。本文以损毁土地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学、地貌学、土壤侵蚀原理等为理论基础,对影响损毁土地立地因子及坡度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出造成离地差异的主要两大因子:土壤及微地貌因子;结合生产建设损毁土地修复工程实践,通过对比和分析各行业工程领域坡度分级标准;系统总结了土壤侵蚀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分别对两种研究模式结合实例进行了相应的论述,概括了不同坡度土壤侵蚀及地质灾害的特点,归纳得出符合损毁土地生态修复及景观规划设计和工程实际需要的坡度分级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GIS),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信息提取,得到坡度分级空间分布和空间制图,为生态修复景观规划研究的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生态规划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琦,张宇龙.土地工程规划设计中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差异性分析——以黄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J].陕西建筑.2018
[2].刘玲,赵平,马亚云,杨文彬.生产建设损毁土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坡度分级研究[C].2016全国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16
[3].孙尚华,刘建军,康博文,李文华.渭北西部丘陵区小流域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
[4].刘海斌,吴发启.基于GIS的黄土塬区村级土地生态规划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刘海斌.黄土高原中南部村级生态经济评价与土地生态规划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6].尹君,姚会武,王亚西,谢啸斌,赵鲁燕.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
[7].杨子生.论土地生态规划设计[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8].曹文.土地生态类型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以舒兰县水曲柳乡为例[J].资源科学.2001
[9].费洪平.论土地生态设计与国土规划——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