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弋云邓洁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脑外科一区广东新会5291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8-0027-02
【摘要】目的探讨喷雾器应用于经口呼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经口呼吸患者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加用喷雾器向口腔内喷湿化液进行护理。在持续气道护理后观察两组口腔局部情况及痰液稀稠情况。结果两组口腔局部情况及痰液粘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经口呼吸患者中应用喷雾器加强湿化,效果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口呼吸喷雾器湿化
经口呼吸的患者,因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额窦和上呼吸道,只能从呼吸道本身吸入水分从而导致黏膜干燥,造成粘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容易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黏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针对这个情况,我科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采用喷雾器护理经口呼吸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6月至11月经口呼吸患者44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13~72岁;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5例,严重颅底骨折15例;男15例,GCS评分8分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经口呼吸患者24例,清醒患者10例,昏睡昏迷患者34例。收集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经口呼吸患者4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5~76岁;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4例,严重颅底骨折12例,GCS评分8分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经口呼吸患者24例,清醒患者12例,昏睡昏迷患者28例。
2护理
2.1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护理每天进行2到3次的口腔护理,并及时补充水分,有肺部感染的患者遵医嘱应用有效抗炎药,定时予雾化吸入,配合体位引流、扣击震颤排痰,按需吸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病房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擦拭,每天4次。
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使用喷雾器进行护理,在总容积约300ml的喷雾器内装200ml左右的湿化液,放于患者床旁。将雾滴调至最细,完全按压喷雾器一次喷出液约0.8ml左右。清醒的患者按患者的需要,在距离患者门齿1cm处向其口腔内喷洒,每次按2到3下,在喷洒前要注意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受吓。昏迷的患者根据其口腔的干燥程度及时喷洒,每次1到2下。吸痰前可连续按压喷雾器4到5次,充分湿润口腔减少摩擦的同时,也可以让少量的液体刺激患者咳嗽,达到有效吸痰一次完成。
2.2湿化液的选择[1]
2.2.1垂体瘤术后气道分泌物少,选用凉开水或对气道刺激性较少的0.45%氯化钠或用0.9%氯化钠作为湿化液;
2.2.2分泌物稠厚,量多,需积极排痰的患者选用蒸馏水,蒸馏水稀释粘液的作用较强,但刺激性较盐水强;
2.2.3有血痂痰痂形成的选用1.25%或2%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湿化液,其碱性具有皂化功能,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其湿化效果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
2.3喷雾器的消毒方法用0.2%优氯净浸泡30分钟,每周1次,一次性物品专人使用[2]。
3疗效判定
3.1口腔湿润无异味,无感染及溃疡,患者口腔局部无不适感为效果“好”。
3.2口腔湿润无感染、溃疡,分泌物稀薄或由粘稠变为稀薄,分泌物容易排出,无血痂痰痂形成,为效果“较好”。
3.3口腔干燥有异味,分泌物性状和量没有变化,为效果“一般”。
3.4口腔有感染或溃疡,分泌物难吸出或有痰痂血痂形成,为效果“差”。
4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护理,经χ2检验后,显示两组患者在使用喷雾器进行口腔湿化后,护理效果有明显改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5讨论
护理经口呼吸的患者的传统方法有:用湿纱块覆盖口腔、用棉枝沾水涂口等,但存在一定的缺点,有时会造成患者口腔黏膜破损,同时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等。通过使用喷雾器,可以经常保持口腔湿润,提高进入口腔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气道的干燥,降低痰液粘稠度,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减少血痂痰痂的形成,为患者提供及时、舒适、美观、有效的护理,从而使病人早日康复,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喷雾器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相林.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80-81.
[2]戚瑞艳,韦芳.一次性雾化器MICROMIST和ASIPRO雾化器的临床对比应用[J].新疆医学,2005,3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