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香草美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香草美人,离骚,楚辞,屈原,文化,陶艺,文言文。
香草美人论文文献综述
周梓欣,田传茂[1](2019)在《《楚辞》中香草美人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楚辞》中香草美人的文化内涵各不相同,"香草"比喻美德或美好的事物,"美人"比喻楚王或君子或自喻。准确理解《楚辞》中各处香草美人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准确翻译《楚辞》中各处香草美人。霍克斯译本、许渊冲译本、卓振英译本主要用零翻译、直译、意译、音译+增词、概括化、省略、加注等方法比较准确地翻译出《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杨芳[2](2019)在《从《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窥视其人格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归根到底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汉代王逸在《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最早由《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加以吸收,转化成一种更加鲜明并且具有象征内涵的写作概念,即为"香草美人"的寓托,较《诗经》(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叶浩博,蓝俊[3](2019)在《“香草美人”》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草美人,步步生香。曾是丽水中学语文老师的雷雅莉,在古堰画乡创客小镇有着自己的江边民宿、陶艺工坊和布艺商铺。2016年2月,她在辞去教师这个“铁饭碗”后,开了第一家民宿——濯泥山房,一边做着自己喜爱的陶瓷,一边经营民宿广交天下好友。正(本文来源于《丽水日报》期刊2019-08-01)
凌鹏[4](2019)在《香草美人传统的倒转与明清的“佳人薄命”——再论潘光旦的冯小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潘光旦先生的《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是中国社会学,以及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份经典文献。本研究沿着潘光旦先生所开辟的道路,结合中国文学传统,进一步指出冯小青的心理状态其实是"影-伤"。而产生"影-伤"的原因则是在于中国文学中香草美人传统在明清时期的倒转,由传统的男性士大夫的托寓倒转为文化女性对自身的理想,并最终导致"佳人薄命"现象。最后,结合冯小青的研究,探讨潘光旦所提出的"人文史观"对于社会史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学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赵纪希[5](2019)在《浅析“香草美人”意象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作者屈原在诗中有着大量笔墨描写各类具有灵性的"香草"及"美人",将自己的高洁品质、政治追求、爱国之情寄予其中,形成了"香草美人"这一意象。"香草美人"意象的产生与楚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楚国的文化风俗息息相关,并对后世文学及当代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吴盛青[6](2018)在《落叶哀蝉曲:珍妃之死·香草美人·家国之喻》一文中研究指出庚子之变是近代中国创伤性经验的历史关捩点,也引发了悲情书写的机制。本文讨论世纪之初一群在京文人的诗词写作,特别围绕两个相关的个案:对珍妃之死的回应,以及王鹏运、朱祖谋与刘福姚等篝灯酬唱而完成的两部词集《庚子秋词》与《春蛰吟》。各种幽微曲折的心思,托喻性的整体风格,镶嵌繁复的典故,共同成就了那一时期的词学风貌。集体的唱酬进一步划分或强化了知识群体,为有共同文化信念的文人提供表达的机缘、情感慰藉的场域。在这类高度风格化的书写中,女性的符号成为其中最活跃的修辞要素。本文探讨创伤、隐喻、女性身体与家国想像这些交相纠结的命题,以及托喻作为一种古老的"诗用"行为对于晚清士大夫阶层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岭南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四四[7](2018)在《“香草美人”的象征性叙述——重读《葬花吟》》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草美人"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创的一种文学象征传统。把《葬花吟》仅看做是黛玉在舅舅家生活的不如意的情绪之流,没有认识到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清代文学盛行以香草美人比喻政治抱负、人生理想的象征性叙述。《葬花吟》通过"桃花黛玉"这一组"香草美人"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愿被世俗污染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作为有抱负有理想的读书人被贵族集团抛弃后,决心以死来反抗社会的污浊与黑暗的决心。深入反映出美德的堕落(社会风气颓废)、美政的幻灭(政治的极端黑暗专制)、美缘的解散(读书人弃帝王而去)等思想内容。(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黄笑菲[8](2018)在《从楚文化诞生的香草美人观——《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无数中国古典诗词,而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无疑是这艺术长廊里最具有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的的一道风景。《离骚》已经不再是一篇独立的作品,更是以个整体体系的源头。正是这样的影响力,我们有必要带领高中生学好《离骚》,学懂《离骚》。做到"活起来"的教学,解决《离骚》学习的难点问题,也要推倒如今古代文学在高中教育里的板刻形象,让古代文学真正做到活起来。(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13期)
洪馨怡[9](2018)在《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草美人"是屈原诗作中典型的意象,以香草喻美德、以夫妻喻君臣的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离骚》中意象的优美与情感的崇高,加上悲剧的力量,构成了《离骚》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7期)
司家瑜[10](2018)在《文化诗学视阈下香草美人文化符号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楚地文化环境产物的《离骚》通过香草美人意象彰显了其审美情趣、文化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影响力的扩大反过来又成了民族文化的底色,香草美人意象成为一个民族情感的寄托物、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符号,如同一个召唤结构,询唤出民族对于香草美人符号的一切记忆和潜意识寄托,又在道、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实践理性的思想影响下,香草美人这一文化符号就有了沟通天与人、集体与个体的功能,美人就不单单是客观意义上的女性,它是大道在人间的化身,知识分子通过这个符号完成近乎无限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8年06期)
香草美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归根到底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汉代王逸在《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最早由《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加以吸收,转化成一种更加鲜明并且具有象征内涵的写作概念,即为"香草美人"的寓托,较《诗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草美人论文参考文献
[1].周梓欣,田传茂.《楚辞》中香草美人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杨芳.从《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窥视其人格魅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3].叶浩博,蓝俊.“香草美人”[N].丽水日报.2019
[4].凌鹏.香草美人传统的倒转与明清的“佳人薄命”——再论潘光旦的冯小青研究[J].社会学评论.2019
[5].赵纪希.浅析“香草美人”意象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9
[6].吴盛青.落叶哀蝉曲:珍妃之死·香草美人·家国之喻[J].岭南学报.2018
[7].王四四.“香草美人”的象征性叙述——重读《葬花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黄笑菲.从楚文化诞生的香草美人观——《离骚》对后世的影响[J].汉字文化.2018
[9].洪馨怡.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J].文学教育(上).2018
[10].司家瑜.文化诗学视阈下香草美人文化符号初探[J].今传媒.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