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籍志论文_魏俊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籍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经籍,隋书,目录,艺文,史记,经部,初唐。

经籍志论文文献综述

魏俊美[1](2019)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隋书·经籍志》“经部”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古代目录发展史上的两大里程碑。《隋志》对《汉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两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以《汉志》"六艺略"与《隋志》"经部"为研究对象,从两志的分类形式、编纂体例及文献目录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9期)

吕冠南[2](2019)在《《旧唐书·经籍志》所录《韩诗序》叁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旧唐书·经籍志》在着录《韩诗》着作时,提到了"卜商序",亦即认为《韩诗序》是由孔子高足卜商所撰,然此说缺乏依据。本文旨在对《韩诗序》进行推究。[方法/过程]通过考察书志着录与文献徵引情况,对《韩诗序》的成书时间、学术渊源、传播形态等叁方面进行考察。[结果/结论 ]第一,《韩诗序》由《韩诗》学派的后学撰成于隋唐之交;第二,《韩诗序》主要的学术渊源应为东汉时代的《韩诗章句》与《韩诗谱》;第叁,在唐代的知识界,《韩诗序》的传播形态有两种:既有散入诸篇之首的散编本,又有攒集序文为一体的二卷合编本。(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兵[3](2019)在《《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补续编的内容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是一套汇集了历代正史、国史艺文经籍志以及相关考证与补撰之作的目录学丛书。《萃编》补续编是在《萃编》基础之上,对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及研究之作进行更加深入全面地整理,是《萃编》内容的补充和自然延伸。《萃编》补续编可收论着56种,约460万字,连同《萃编》84种968.8万字,将实现中国古代典籍最系统、全面的记录总结,可为建成"中国古代着述总目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赵建军[4](2019)在《论《隋书·经籍志》中的文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隋书·经籍志》本是目录学着作,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思想。具体来说,它指出文学的言志抒情的本体特征,强调文学与政治教化的互动关系,标举形式与内容并重的审美理想。《隋书·经籍志》与《隋书·文学传序》同是研究初唐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周日蓉[5](2018)在《陆铨《海陵经籍志》稿本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所藏陆铨《海陵经籍志》稿本,为陆氏早年间所撰,其较为完善的体例、丰富的内容和精审的考订,是研究泰州学术的重要资料。同时,陆氏《海陵经籍志》,与其所撰的《泰县着述考》各有所长,为探究陆氏目录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参照。(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图书馆》期刊2018年08期)

阳清,何雪利[6](2018)在《《隋书·经籍志》着录重出文献述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重出特指某种典籍重复出现目录学着作之中。古代学者针对《隋志》文献重出现象的举例和分析,不免流于宽泛。适当考虑典籍称名特别是严格要求卷数和撰者相同,应是判断《隋志》文献重出的前提条件。《隋志》着录重出文献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模式,亦即同一种文献在两种类别中出现、同一种文献在同一类别中两出,其实际分类则详细表现为七种情况。究其缘由,一方面缘于文献本身在形制和内涵方面的双重性、交叉性以及复杂性,以致撰者在文献归类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归因于撰者并未检读原典,而是直接综合前代目录学成果,甚至在文献归类后没有进行严格校勘。此外,撰人众多导致责任不明和体例不一,事后未经有效统改和严谨处理,同样容易出现重出和淆杂之弊。文献析出也会影响到宽泛意义上的文献重出。《隋志》文献重出现象足以给后学以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孙振田[7](2018)在《《隋书·经籍志》标点考校二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书局1973年版《隋书·经籍志·序》中的谢灵运、王亮、谢朏、任昉、殷钧等之"《四部目录》"、王俭之"《目录》",包括梁有之"《五部目录》",其书名号均当去除。《隋志序》相关叙述重在交代目录着作的部类变化,"四部目录"、"五部目录"意指将书籍分为四部或五部的目录,而非目录着作的称名。加上书名号,掩盖了《隋志序》原本叙述目录部类划分的主观意图,使其目录学史料价值大打折扣。该版《隋书·经籍志》史部大序的最后"班固以《史记》附《春秋》"中的"《史记》",其书名号亦当以去除为是。(本文来源于《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马楠[8](2018)在《《新唐书·艺文志》增补修订《旧唐书·经籍志》的叁种文献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补充、修订《旧唐书·经籍志》,存在叁种文献来源,合《旧唐志》本身,《新唐志》实际由四部分组成:(一)《隋志》,即贞观见存书;(二)《旧唐志》,即开元见存书;(叁)《崇文总目》等,即以馆阁藏书为主的北宋见存唐人书;(四)史传文献所载唐时所当有书。其中(一)(二)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着录"部分,而(叁)(四)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不着录"部分,并对"着录"部分进行了修订。《新唐志》力图反映唐时藏书、着述之盛,综合了贞观、开元可以考知的官府藏书,补入了北宋犹存的唐人着述,更据史传文献推求了唐时应当有的着述。而根据《新唐志》讨论某书存亡与卷帙增损,甚至认为《新唐志》所载系北宋确有其书、实存其卷,都是不正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18年01期)

伍微微[9](2017)在《《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以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史志目录学着作,旨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两部书目对小说文献目录的分类、对小说概念的认识,分析小说文体的源流和演进。(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马楠[10](2017)在《《隋书经籍志》着录撰人衔名来源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隋书经籍志》系点对贞观见存书,参酌损益"旧录"而成,"旧录"可分作两类:一是官修的秘书目录,一是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等私撰的解题、叙录型目录。官修目录自荀勖《中经新簿》起就有据藏书写卷过录篇目的特点;而《七志》《七录》叙录则每就史书为撰人立一小传。与过去一般的认识不同,《隋志》着录撰人衔名以终官故衔(含赠官、征召官)为主,与解题、叙录关系更为密切,更基础的来源则为史书传记;同时《隋志》也存在题着书时官的情形,与直接或间接从写本过录结衔这一来源关系更为密切。区分《隋志》着录撰人衔名题终官故衔或题着书时官,可为补证撰人官阀仕履、推定着书时间提供文献支持。(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经籍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意义]《旧唐书·经籍志》在着录《韩诗》着作时,提到了"卜商序",亦即认为《韩诗序》是由孔子高足卜商所撰,然此说缺乏依据。本文旨在对《韩诗序》进行推究。[方法/过程]通过考察书志着录与文献徵引情况,对《韩诗序》的成书时间、学术渊源、传播形态等叁方面进行考察。[结果/结论 ]第一,《韩诗序》由《韩诗》学派的后学撰成于隋唐之交;第二,《韩诗序》主要的学术渊源应为东汉时代的《韩诗章句》与《韩诗谱》;第叁,在唐代的知识界,《韩诗序》的传播形态有两种:既有散入诸篇之首的散编本,又有攒集序文为一体的二卷合编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籍志论文参考文献

[1].魏俊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隋书·经籍志》“经部”比较研究[J].长江丛刊.2019

[2].吕冠南.《旧唐书·经籍志》所录《韩诗序》叁题[J].图书情报研究.2019

[3].李兵.《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补续编的内容及价值[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赵建军.论《隋书·经籍志》中的文学思想[J].阴山学刊.2019

[5].周日蓉.陆铨《海陵经籍志》稿本述论[J].新世纪图书馆.2018

[6].阳清,何雪利.《隋书·经籍志》着录重出文献述微[J].史学史研究.2018

[7].孙振田.《隋书·经籍志》标点考校二则[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

[8].马楠.《新唐书·艺文志》增补修订《旧唐书·经籍志》的叁种文献来源[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8

[9].伍微微.《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以小说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7

[10].马楠.《隋书经籍志》着录撰人衔名来源考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千金方》版本源流考证《泛胜之书》-各种版本《泛胜之书》书影旧日分类法篆书千字文残卷-篆书千字文残卷元始天尊-元始天尊 (北京白云观藏)《论语》教材-《论语》(汉代郑玄注)手抄本

标签:;  ;  ;  ;  ;  ;  ;  

经籍志论文_魏俊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