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荒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荒原,现代农业,亘古,艾略特,基地,蚁丘,跨越式发展。
现代荒原论文文献综述
宋正元[1](2019)在《《荒原》——现代主义诗歌的典范》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略特的《荒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典范。它反映了现代主义的主题、基调和技巧的主要方面。(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张桂英[2](2019)在《黑龙江 从亘古荒原到现代粮仓》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压舱石’”。“黑龙江农业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基础非常好”,“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森林、(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09-30)
于瑶[3](2019)在《荒原上崛起现代煤化工高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尤其是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作为宁夏工业标志性地区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简称“宁东基地”),从“挖煤卖煤”的老路中摆脱出来,走上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毛乌素沙地边缘35(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9-09-03)
张桂英[4](2019)在《昔日亘古荒原 今朝现代粮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22日讯(记者张桂英)22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黑龙江农业战线成就专场发布。素有“北大荒”之称的黑龙江,经过全省上下70年的艰苦奋斗,昔日的亘古荒原成为世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08-23)
陈敏[5](2018)在《《荒原狼》:传统市民性与现代性困顿中的自我救赎与升华》一文中研究指出《荒原狼》以刻画个体存在的精神危机为始,以治愈危机和重塑信仰为终。黑塞所表现的知识分子精英危机,除了个人生活困顿、现代性所引发的内在矛盾性之外,还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传统市民精英阶层及其文化的没落与衰亡有关。面对令人绝望的危机,黑塞以"魔术剧院"为核心,以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实验,剖析个体混沌的真实内在,以期达到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并以不朽者"歌德"、"莫扎特"等人为代表的文化中寻求内化修身的方法,重塑信仰,由内而外解决现代性危机,使现代人能迈向更理想的精神境界——真之国。(本文来源于《德语人文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陆家木,刘同伟,闫涛,李奇维[6](2018)在《戈壁荒原兴起现代农业——兰州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程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总面积为1744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其中农村人口15万人,耕地31.9万亩。作为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除了产业聚集完整外,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的基础上发展与新区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一大批高科技、高投入、精管理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等新型生(本文来源于《农村工作通讯》期刊2018年20期)
陈敢[7](2018)在《穿行于忧郁田园与现代荒原的时代悲歌——张中海诗歌创作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海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驰名诗坛的乡土诗人。他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作品频现于《诗刊》《星星》《人民文学》等名刊,先后出版了《泥土的诗》《现代田园诗》《田园的忧郁》和《混迹与自白》四部诗集,已编辑好的新诗集《本乡本土》也即将面世。整个八十年代是中海诗歌生长成熟硕果累累的十年,是奠定他在新时期诗歌地位的十年,也是他诗歌形成鲜明艺术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本文来源于《诗探索》期刊2018年05期)
杨澄宇[8](2018)在《浅论中国现代诗的荒原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荒原意识诞生于现代社会,于中国而言是舶来品。它是特定时间观和破碎空间观统摄下的静寂,是诗人对现代社会人的异化的叛逆精神的体现。荒原意识是现代诗歌的母题之一。以中国现代诗而论,需分外注意废墟感与荒原意识的异同。自从20世纪四十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以来,荒原意识在中国台湾地区现代主义诗歌中,在20世纪七十年代后大陆的现代主义诗群中得以传承。两岸的侧重点又有区别。荒原意识的走向有叁种:回到历史意识、走入宗教以及语言游戏。这叁种走向仅仅是作为诗学的意义而存在,并非是现实生活的路向。(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陈学仕[9](2018)在《荒原上的天道追问——从徐兆寿的《荒原问道》看现代社会的生态解困》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兆寿的《荒原问道》是一部具有很强生态自觉意识的长篇小说。作家通过夏木、陈子兴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遭际,以及他们对"道"的不懈追寻,体现了对当前自然衰败、社会失序现象的强烈批判,寄托了作家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理想,叙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意蕴。荒原,作为自然精神的载体,作为人物活动的场域,是一个集合了人类生态无意识、现代社会病症和作者生态理想的意象,成为两代知识分子"问道"的对象和寄托,集中反映了现代人恐惧、苦闷、抑郁、焦虑、空虚、无聊等心理病征的根源,因而成为作者找寻人类生存困境出路的一个原点。(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唐艳榕[10](2018)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荒原蚁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之一,《荒原蚁丘》自问世以来就因其崇高的文学成就备受关注。文章旨在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剖析小说叙事中对传统观念中男性与女性二元对立的解构,以及对解放叙事的消解,从而揭示小说独特的文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8年07期)
现代荒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压舱石’”。“黑龙江农业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基础非常好”,“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森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荒原论文参考文献
[1].宋正元.《荒原》——现代主义诗歌的典范[J].青年文学家.2019
[2].张桂英.黑龙江从亘古荒原到现代粮仓[N].黑龙江日报.2019
[3].于瑶.荒原上崛起现代煤化工高地[N].经济参考报.2019
[4].张桂英.昔日亘古荒原今朝现代粮仓[N].黑龙江日报.2019
[5].陈敏.《荒原狼》:传统市民性与现代性困顿中的自我救赎与升华[J].德语人文研究.2018
[6].陆家木,刘同伟,闫涛,李奇维.戈壁荒原兴起现代农业——兰州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程纪实[J].农村工作通讯.2018
[7].陈敢.穿行于忧郁田园与现代荒原的时代悲歌——张中海诗歌创作论[J].诗探索.2018
[8].杨澄宇.浅论中国现代诗的荒原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18
[9].陈学仕.荒原上的天道追问——从徐兆寿的《荒原问道》看现代社会的生态解困[J].鄱阳湖学刊.2018
[10].唐艳榕.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荒原蚁丘》[J].大观(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