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征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征,电子显微镜,瓦斯,裂缝,悬臂梁,铵盐,结构。
表征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苏长鸣,崔本行,侯桂革,王春华[1](2019)在《双季铵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与抗菌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N,N-二甲基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分别接枝到1,3-二溴丙烷的两端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N1,N3-二羟乙基-N1,N1,N3,N3-四甲基-1,3-丙二胺二溴盐(QAS-1)和N1,N1,N3,N3-四羟乙基-N1,N3-二甲基-1,3-丙二胺二溴盐(QAS-2)。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以抑菌圈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评价了两者对5种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它们对所选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0 mg·L~(-1)和50 mg·L~(-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QAS-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可能为,带正电荷的季铵盐吸附在细菌表面,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质外流从而杀灭细菌。细胞毒性显示QAS-1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的IC_(50)值分别为110.34 mg·L~(-1)和92.68 mg·L~(-1),细胞毒性显着低于阳性药。该研究说明该类季铵盐在抗菌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晓东,张夏璐[2](2019)在《物理化学综合实验:g-C_3N_4/MIL-125(Ti)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综合实验制备了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其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溶剂热法制备g-C_3N_4/MIL-125(Ti)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脱附曲线、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荧光光谱(PL)及交流阻抗谱(EIS)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形态以及光催化性能。结合材料的表征数据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探讨g-C_3N_4的负载量对光催化还原Cr(Ⅵ)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该催化反应的进行机制。该实验实现了光催化技术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让学生获取催化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催化反应以及各种现代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20期)
董京楠,金衍,陈勉,洪国斌[3](2019)在《页岩Ⅰ型断裂韧性测试及跨尺度裂缝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断裂韧性作为表征岩石断裂特性的一项重要参数,在岩石裂缝的起裂和扩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十年来,前人开展了大量的断裂韧性测试工作。此项研究基于双悬臂梁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对页岩的本征尖锐裂缝的断裂韧性进行测试,并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裂缝的跨尺度表征。结论表明5 mm厚度的样品足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线弹性断裂力学中对过程区尺度的预测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裂缝的迂曲度的分形特征表明裂缝在不同尺度下有着不同的裂缝长度。在微观尺度下,裂缝以微裂纹连接的方式进行扩展。整个裂缝扩展过程中,缝尖附近的微裂纹始终处在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竞争成功的微裂纹最终成变为主裂纹,竞争失败的微裂纹在主裂纹继续扩展之后会因为应力释放而闭合。此项研究对岩石裂缝的测量和表征有着指导性意义。(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郭玲梅,汪洋,徐伟芳[4](2019)在《硅橡胶拉伸行为的应变率相关性测试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硅橡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拉伸响应,对硅橡胶板材进行了应变率为0.001 s–1的准静态单向拉伸测试、应变率为15 s–1的中应变率单向拉伸测试以及应变率分别为350 s–1和1400 s–1的高应变率单向拉伸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硅橡胶的单向拉伸力学行为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弹性和应变率相关性特征。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用于描述硅橡胶在不同应变率下拉伸力学响应的宏观唯象黏超弹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假设硅橡胶在拉伸加载下的力学响应是超弹性响应和黏弹性响应的组合,其一维流变学形式可以简述为一个超弹性的弹簧和一个松弛时间率相关的Maxwell体的并联。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显示,该模型能有效表征硅橡胶在大应变率范围内的非线性拉伸力学行为。(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亚辉,杨胜春,周建锋,熊华锋,刘曼妮[5](2019)在《国有企业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技术专业发展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的发展一直都是推动新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耐高温先进轻质材料和智能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将彻底带来航空工业的技术变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技术专业的发展在测试技术方面要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在管理方面实现流程的信息化;服务的区域从国内扩展至全球;服务的领域要立足航空,向航天、兵器、交通等全工业体系延伸;服务的内容要涉及到飞行器设计、制造、验证和交付的每个环节;在研究对象方面重点关注先进复合材料、超高温复合材料、先进轻质结构材料和智能材料。专业发展思路将主要从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两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庞姗,梅启亮,张洪军,汪贺,孙彤[6](2019)在《基于岩石铸体切片与恒速压汞测试的储层孔隙分布表征及差异机制剖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研究对象,联合场发射扫描电镜与图像处理技术,开展铸体切片观察和处理以及恒速压汞测试,并对其表征的孔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及差异机制分析。对铸体切片进行阈值划分图像二值化处理后,得到孔径分布具有连续性等优点。与恒速压汞得到的孔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反映主体孔径时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高巧红[7](2019)在《含瓦斯煤的爆碎性测试实验及表征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出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碎煤,其中包括许多手捻无粒感的粉煤,而冲击地压不具备该现象,这说明在突出过程中,瓦斯对煤的破碎有重要影响作用。为了验证含瓦斯煤在外部压力突然卸载时能否发生爆碎现象,自主研发含瓦斯煤的爆碎性测试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多种煤样在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爆碎实验,得到了各实验所得碎煤的粒径分布特征、含瓦斯煤的易爆碎性表征指标、爆碎原因及发生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易爆碎指标与突出影响因素以及突出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含瓦斯煤的爆碎性测试装置为一水平压力容器,开口采用爆破片进行密封,可实现抽气、充气和瞬间卸压的目的。通过观察煤样在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爆碎情况发现,仅在瓦斯压力作用下且瓦斯压力足够高时,大多数含瓦斯煤都会发生爆碎现象;同一煤样瓦斯压力越高,爆碎现象越剧烈;不同煤样在相同瓦斯压力下,爆碎剧烈程度不同,且各煤样基本都存在一个最小爆碎瓦斯压力pmin。收集各实验所得碎煤进行筛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实验碎煤均很好地服从威布尔分布,因此可用该分布函数中的形状参数k和特征粒径de来表征特定瓦斯压力条件下煤的爆碎程度,进一步选用煤的pmin值和特定瓦斯压力下的de值作为含瓦斯煤的易爆碎指标,两者值越小,煤越容易发生爆碎。基于爆碎实验条件建立相关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含瓦斯煤的爆碎原因主要和瓦斯压力及煤块外部气体突然卸载后所形成的卸载波有关。当孔裂隙长轴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或煤内所产生的有效拉应力达到其临界值时,会导致和加快孔裂隙的扩展破坏,进而造成煤的破坏。通过对突出过程中造成煤破坏的控制因素进行无量纲分析,提出将煤的易爆碎指标作为鉴定或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这对突出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何齐[8](2019)在《氧—乙炔燃气发生器自由射流场测试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675258)资助下完成。氧-乙炔烧蚀试验方法作为列入国军标的材料考核方法,在热结构材料的性能测试表征中具有权威而广泛的应用。测试含有侵蚀粒子组分的高温复杂氧-乙炔烧蚀流场的精确参数,对考核材料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关键影响。当前国内外缺乏对含侵蚀粒子的氧-乙炔流场的有效测试手段,这成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任务。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氧-乙炔燃气发生器自由射流场的温度、速度及热流密度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燃气流场的理解,为筛选耐烧蚀/侵蚀的绝热材料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氧-乙炔燃气发生器自由射流场测试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燃气流场测试的准确性和探究燃气流场的燃烧特性及流动规律出发,结合国军标中提出的烧蚀材料烧蚀试验方法,建立二维数值仿真计算模型,设计并展开氧-乙炔燃气发生器自由射流场的测试试验。主要研究如下:完成了基于自主设计的氧-乙炔燃气发生器的几何模型的构建和氧-乙炔焰多相流的数值仿真计算。计算得到了燃气流场及固相粒子沿运动轨迹的温度、速度分布云图,并总结了其分布规律。仿真计算结果为测试实验参数的确定提供数值参考与依据,另外在提高燃气发生器各组件的设计与优化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别用可见光光谱高温仪、PIV测速仪及“水卡”量热热流密度仪对自由射流场的温度、速度及热流密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对燃气流场数值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校验核对,此外大量测试性试验的结果表明了燃气发生器工作稳定、安全及可调范围大等优点。本试验的测试结果可为多相流烧蚀筛选绝热材料的新方法、新途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进而能更加高效准确地对绝热材料耐烧蚀/侵蚀性能作出有效的性能评估。(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施云峰,薛巍[9](2019)在《电子显微技术应用于生物纳米材料表征与测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简述了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现代电子显微镜的新功能。针对生物纳米材料理化性能与功能应用的特殊性,结合研究实例,重点阐述运用电子显微结构表征与原位分析测试技术指导构建新颖纳米结构、揭示材料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并发挥功能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电子显微技术在生物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大尺寸图像拼接、叁维重构、动态原位实时成像)。(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苏洋[10](2019)在《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模型建构与测试工具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问题表征能力是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关于教师教学问题表征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学问题表征的层次、影响因素等方面,关于物理教师教学问题表征微观的、认知层面的研究却明显不足。为了拓展教师教学思维研究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效率,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新视角,选择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组织性教学问题,根据教师教学问题等的解决过程,从心理学层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的心理过程,建构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的结构模型。运用文献法对国内外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理清研究思路,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在访谈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法,探讨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过程,提炼出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的内容,包括信息比较能力、属性确定能力、特征概括能力、模型比对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总结出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的四个阶段分别为“表面化”阶段、“经验化”阶段、“精确化”阶段、“灵活化”阶段;建构出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的结构模型。依据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结构,开发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测量工具;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开发出来的测量工具对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含教师在管理类组织问题,指导类组织问题和引导类组织问题叁个方面的问题表征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结构模型是一个五维四层的复杂结构;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呈正相关;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化是影响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的关键因素;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无明显性别差异。基于调查结果,针对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的提升提出如下建议:建立主题化课程,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实施“叁阶段四协同”策略,促进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发展;评价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表征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综合实验制备了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其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溶剂热法制备g-C_3N_4/MIL-125(Ti)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脱附曲线、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荧光光谱(PL)及交流阻抗谱(EIS)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形态以及光催化性能。结合材料的表征数据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探讨g-C_3N_4的负载量对光催化还原Cr(Ⅵ)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该催化反应的进行机制。该实验实现了光催化技术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让学生获取催化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催化反应以及各种现代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征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苏长鸣,崔本行,侯桂革,王春华.双季铵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与抗菌性能测试[J].分析测试学报.2019
[2].张晓东,张夏璐.物理化学综合实验:g-C_3N_4/MIL-125(Ti)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测试[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3].董京楠,金衍,陈勉,洪国斌.页岩Ⅰ型断裂韧性测试及跨尺度裂缝表征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4].郭玲梅,汪洋,徐伟芳.硅橡胶拉伸行为的应变率相关性测试和表征[J].高压物理学报.2019
[5].朱亚辉,杨胜春,周建锋,熊华锋,刘曼妮.国有企业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技术专业发展思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6].庞姗,梅启亮,张洪军,汪贺,孙彤.基于岩石铸体切片与恒速压汞测试的储层孔隙分布表征及差异机制剖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高巧红.含瓦斯煤的爆碎性测试实验及表征指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8].何齐.氧—乙炔燃气发生器自由射流场测试及表征[D].南昌航空大学.2019
[9].施云峰,薛巍.电子显微技术应用于生物纳米材料表征与测试的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9
[10].苏洋.初中物理教师组织性教学问题表征能力模型建构与测试工具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