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
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浅挂线法应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治疗的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治疗组均给予低挂线法处理,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40.6±10.2)min、住院时间(13.8±2.7)d,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级疼痛24例、2级疼痛6例、3级疼痛0例,排尿障碍3例,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排尿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痊愈28例,有效2例,无效0例,2组综合疗效无差异,P>0.05;术后肛门功能正常30例,肛门不完全失禁0例、肛门完全失禁0例,肛门功能术后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有效缩短手术及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功能,防控排尿障碍发生,临床综合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浅挂线法;高位肛周脓肿;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是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的肛肠外科疾病之一,治疗过程中往往难以达到功能保护与综合疗效兼顾的目的[1]。挂线方法的不同使用会对手术效果、预后结局和患者体验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为寻求安全有效的挂线方案,对比了低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方法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6±2.9)岁;病程3d~7个月,平均病程(1.3±0.4)个月;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直肠粘膜下脓肿3例、高位肌间脓肿8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7例。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3.2±2.2)岁;病程7d~9个月,平均病程(1.4±0.9)个月;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直肠粘膜下脓肿3例、高位肌间脓肿8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6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与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均予以传统切开挂线引流处理,且高位挂线到达脓腔最高点位置。治疗组患者均于术前彻底清洁脓肿部位、灌肠处理,俯卧折刀位准备手术。骶管麻醉,生效后肛管直肠下端、肛周术野清洁消毒,指检、肛门镜检查看病情,查找可疑内口、脓肿部位,切开脓肿、引流。若发现明显的肛缘外脓肿,找到脓肿最明显部位,经皮取放射状切口,将局部脓液排出,再使用探针、弯钳及手指共同找到内口及脓腔间隙,与内口同位,取放射状主切口,内至齿线处内口,促使脓腔正常引流,视情况将小切口融入主切对口引流。若内口在后侧部分,尽量不要后正中切开,而应结合脓腔实际情况选择截石位5点、7点切开。若有较大的脓腔存在,很可能有多间隙,应每间隔1.5~2.5cm取肛缘外放射状切口,皮筋与主切口对口引流。若内口向上0.5cm为主切口,使用小血管钳倒V型将肠黏膜夹住并切开,取出双侧黏膜、内口炎性组织,如有必要将内口边缘内痔一起夹除,结扎处理,残端剪除部分促使顺利坏死和脱落。若有较深的脓腔,则从内口部分找到脓腔并小心切开,其他内口处理、放射状主切口处理方式同上。高位脓腔均皮筋挂线处理,无需到达最高脓腔之处,一般到达脓腔、内口最高连线中上部分的中点或1/3处即可,暂时无需紧线处理;术后1~2周观察脓腔缩小情况,发现分泌物明显变少之后即可紧线处理。若术后患者予以脓腔置管引流处理,需要在术后一段时期使用甲硝唑冲洗。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对比2组手术、住院时间以及肛门失禁情况。划分2组术后疼痛等级,1级为轻微疼痛,不影响生活、进食和睡眠;2级为较重疼痛,影响进食、睡眠,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控制疼痛;3级为剧烈疼痛,伴随体位、情绪异常,麻醉性镇痛药控制[2]。
评定2组综合疗效,治疗后体征和症状消失,原有伤口愈合,为痊愈;治疗后原有症状体征改善,伤口、病灶缩小,为好转;治疗后症状及体征、伤口无好转,为无效。
评价2组术后肛门功能,术后肛门能正常控制气体、肠液及大便,为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术后肛门不能彻底控制稀便、肠液,为肛门不完全失禁;术后肛门不能控制形成大便,为肛门完全失禁[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
对照组手术时间(52.1±5.8)min、住院时间(20.6±5.9)d,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40.6±10.2)min、住院时间(13.8±2.7)d,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2.2术后疼痛
对照组术后1级疼痛0例、2级疼痛23例、3级疼痛7例,排尿障碍20例;治疗组术后1级疼痛24例、2级疼痛6例、3级疼痛0例,排尿障碍3例,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排尿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综合疗效
对照组最终痊愈2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治疗组最终痊愈28例,有效2例,无效0例,2组综合疗效无差异,P>0.05。
2.4肛门功能
对照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27例,肛门不完全失禁3例、肛门完全失禁0例;治疗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30例,肛门不完全失禁0例、肛门完全失禁0例,肛门功能术后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浅挂线法是在传统挂线法上改良而成的引流方式,既有传统切开挂线法的优点,避免了对患者引流及术后恢复的不利影响。传统切开挂线法为重要一期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技术,可有效保护肛管功能,但康复较慢、术后疼痛明显[4]。
肛周脓肿治疗中需要安全合理的切口引流配合,尤其需要保持引流的通畅性以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要确保主切口与肛周脓肿内口位置一致,在正常引流同时保证切口不会过大、不会损伤肛管组织。如果患者为多间隙脓肿,则每隔1.5~2.5cm取肛缘外放射状切口,主切口间使用皮筋对口引流,在不损伤肛周组织同时引流充分[5]。
传统切开挂线疗法虽然可以保护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的局部组织,但难度更大、容易出现意外,患者术中及术后痛苦大,还是会不同程度损伤肛管组织,需要改良和创新。本研究为寻求安全有效的挂线方案,对比了低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方法及疗效,结果证实治疗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排尿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肛门功能术后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浅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缩短手术及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功能,防控排尿障碍发生。实际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要尤其重视内口处理,不可盲目单纯切开内口部分,以免桥形愈合、引流不畅问题的出现,也不可盲目大部分切除,要注意到切开内口后,黏膜缘较为毛糙,若伴有内痔,就会对引流效果直接产生影响,又不可盲目直接切除而引发出血。因而建议予以分侧结扎内口处理,结扎之后对内口进行修剪,缩小创面,防控出血,治疗后会更好更快促进内口脱落,且能有更整齐的脱落后创面。适当降低挂线高度可降低操作难度,减轻患者痛苦,减小牵拉感与坠胀感,防控肛门失禁和术后疼痛、术后溢液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若将挂线高度降低1/2,患者配合度更高、耐受性更好,操作难度降低,预后更佳,一般不会出现肛门失禁、溢液和组织损伤。皮筋挂线可在防控肛门失禁的同时改善引流效果,将止血难度大的深度脓肿打开[6]。
总之,浅挂线法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可改善手术效果和患者体验、预后康复水平,临床安全性相应较高,利于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强化保障,值得进一步改良应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刘浏荣.应用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妇女,2014,(8):229-229.
[2]夏明津.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9):6217.
[3]赵怀鑫.一期切开挂线加微波治疗高位肛周脓肿68例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2394-2395.
[4]龚建明,徐琴,罗志渊等.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28例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6):359-361.
[5]陈朝晖,张瑞芳,陈林等.脓肿切开挂线引流法治疗小儿肛周脓肿77例疗效观察[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3,12(4):337-338.
[6]崔志安.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手术106例治疗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