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尾水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顶高尾水洞,水轮机调节,非线性模型,Hopf分岔
尾水洞论文文献综述
陶敏,张成立[1](2019)在《变顶高尾水洞水电站水轮机调节系统的Hopf分岔及其动态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刚性水击、非线性水轮机、叁阶发电机、PID调速器等模型,建立了变顶高尾水洞水电站的水轮机调节系统的非线性模型,运用Hopf分岔理论分析了动力系统的分岔现象,以PID调节参数作为动力系统的分岔参数分析了接力器时间常数、尾水洞坡度和甩负荷对系统稳定域的影响,并采用RKF方法对系统进行了负荷变化的动态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Hopf分岔为亚临界,接力器时间常数增大时系统稳定域减小,尾水洞坡度应取较小值,机组甩负荷时系统稳定域增大;在稳定域内系统是渐进稳定的,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大波动和小波动的动态仿真。(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于曼[2](2019)在《变顶高尾水洞不同顶坡大波动过渡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尾水位变动较大的水电站,可以将尾水隧洞设计为变顶高的形式—隧洞洞顶有一定的反坡,隧洞内同时存在有压流段与无压流段,无压流段能缓和有压流段中传来的压力,起到类似调压室的作用,能大大减小尾水调压室面积甚至取消调压室,从而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通过窄缝法统一了有压流与无压流的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结合特征线法建立计算模型,用Fortran语言编程,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不同顶坡下的过渡过程。结果表明,一定坡度的变顶高方案的大波动稳定性优于原布置方案,但坡度并非越大越有利。(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9年05期)
王麒琳,段亚辉,彭亚,罗刚,许传稳[3](2019)在《白鹤滩发电尾水洞衬砌混凝土过水运行温控防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研究一般针对施工期温控防裂过程和运行期防裂过程单独进行分析。以白鹤滩发电尾水洞为例,利用仿真叁维有限单元法对厚度为1.0 m的衬砌结构段进行夏季施工与过水运行全过程模拟,并进行不同过水水温敏感性分析以及考虑计入日照的水温和前期浇筑温度对结构段在过水运行期的影响。根据仿真计算结果,为结构段在全过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1期)
张恺,徐力群[4](2018)在《高地下水位时地下厂房尾水洞渗控措施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外水压力作用时主、副厂房区域通常有相对完善的渗控措施控制地下水位,但相对远离降水漏斗中心的尾水洞难以靠主副厂房区域的降水漏斗来大幅降低地下水位,致使尾水洞衬砌承受较大的外水压力。结合某超高土石坝地下厂房工程,通过建立包括不同排水措施的地下厂房区域的叁维渗流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不同排水措施下远离降水漏斗的尾水洞洞轴线的外水压力分布,对比分析得出增设尾调室斜排水孔后可降低尾水洞处13%的外水压力,仍无法有效降低外水压力。因此,借鉴厂房区域渗控措施,在对比不同高程的排水廊道效果后,得出在#2尾水洞上方增设3条排水廊道(高程分别为2 640、2 670、2 760m)时,外水压力水头值可降低207.3m,即降低76%,效果最好,因而推荐该方案为渗控措施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曾玉林[5](2018)在《鲁地拉水电站尾水洞出口岩塞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尾水洞出口岩塞段处于Ⅳ类围岩,岩石陡倾裂隙较为发育,不利结构面成组出现,不利结构面组合作用会形成不稳定块体。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方式完成了尾水洞出口岩塞段的开挖支护施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施工》期刊2018年01期)
梁成彦,刘思远,邓光莲,杨瑞哲[6](2018)在《复杂尾水洞岔洞群水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对厄瓜多尔可卡可多新克雷水电站,其尾水洞布臵及体型较复杂,尤其是8条尾水支洞与主洞的交汇,且下游水位较高,为了保证电站的运行效率不受到影响,有必要对尾水洞水力学精确分析,其中尾水岔洞是最重要的分析内容,并且国内目前很少有此类大规模复杂明流尾水洞的分析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岔洞明流水头损失的计算及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减少水头损失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同时也为同类复杂尾水洞岔洞的设计提供了可靠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5期)
张浩,许贝贝,陈帝伊[7](2018)在《变顶高尾水洞水轮机调节系统哈密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变顶高尾水洞水轮机调节系统瞬态能量变化特征、揭示变顶高尾水洞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机理,对引水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改进,使其更准确描述变顶高尾水洞明满流运动特性。利用广义哈密顿系统在描述能量流变化的优势,构造了变顶高尾水洞水轮机调节系统哈密顿函数,将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仿射非线性方程转化为哈密顿系统形式。首先,从理论上验证了在广义哈密顿理论框架下,变顶高尾水洞水轮机调节系统能量流的变化与实际物理系统的一致性;其次,通过数值模拟表明,所选择的哈密顿函数可以有效地描述变顶高尾水洞水轮机调节系统在瞬态过程中能量变化特征;最后,探究了在无负荷扰动、阶跃负荷扰动和随机负荷扰动情况下,变顶高水轮机调节系统的能量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付亮[8](2018)在《带变顶高尾水洞水电机组调速器功率模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实测及数值仿真研究了带变顶高尾水洞水电机组调速器功率模式下的一次调频及负荷调节过渡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叁区模型"的带变顶高尾水隧洞小波动过渡过程的仿真方法,并推导了状态方程组,基于调速器PLC程序及参数实测建立了水轮机调速器功率模式的仿真模型,利用现场真机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针对带变顶高尾水隧洞水电机组的特点,从降低功率反调,提高调功速度,保证功率调节过程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采用了"慢-快-慢"的"叁段式调节"的方式改善调速器功率调节的动态品质。通过数值仿真对调速器的功率调节策略及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机组功率调节速度明显提高,功率反调值降低,改善了调速器功率模式下的一次调频及负荷调节过渡过程性能。(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赵洋,牛争鸣,李奇龙,王天时,贾飞[9](2018)在《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段与尾水洞段流态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段与尾水洞段流态适用性条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泄洪内消能工水力模型,即洞内淹没射流与水平旋流梯级内消能工。试验以原型流量1 200 m3/s、最大总作用水头150 m为标准进行了模型试验的体型设计,然后对设计的该消能工进行了1∶60.25几何比尺下的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1.5<X/D<9.1时,旋流洞内空腔直径沿程先增大后迅速减小最后平稳,当9.1<X/D<10.3时,空腔直径呈现出逐渐增大并最终稳定至r/D=0.45左右的趋势;上游水位对于下游尾水洞段的流态影响条件不大,当下游水位0.5D﹤h﹤0.85D时,旋流洞与尾水洞内会形成旋流远驱水跃流态,当下游水位0.85D﹤h﹤0.95D时,旋流洞与尾水洞会出现旋流临界水跃流态,当下游水位0.95D﹤h﹤3.2D时旋流洞与尾水洞会出现旋流淹没出流流态。(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国力[10](2017)在《杨房沟水电站尾水洞施工支洞布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尾水洞施工支洞在招标设计阶段和技施阶段的方案选择,仅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利》期刊2017年05期)
尾水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尾水位变动较大的水电站,可以将尾水隧洞设计为变顶高的形式—隧洞洞顶有一定的反坡,隧洞内同时存在有压流段与无压流段,无压流段能缓和有压流段中传来的压力,起到类似调压室的作用,能大大减小尾水调压室面积甚至取消调压室,从而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通过窄缝法统一了有压流与无压流的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结合特征线法建立计算模型,用Fortran语言编程,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不同顶坡下的过渡过程。结果表明,一定坡度的变顶高方案的大波动稳定性优于原布置方案,但坡度并非越大越有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尾水洞论文参考文献
[1].陶敏,张成立.变顶高尾水洞水电站水轮机调节系统的Hopf分岔及其动态仿真[J].水电能源科学.2019
[2].于曼.变顶高尾水洞不同顶坡大波动过渡过程分析[J].吉林水利.2019
[3].王麒琳,段亚辉,彭亚,罗刚,许传稳.白鹤滩发电尾水洞衬砌混凝土过水运行温控防裂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4].张恺,徐力群.高地下水位时地下厂房尾水洞渗控措施优选[J].水电能源科学.2018
[5].曾玉林.鲁地拉水电站尾水洞出口岩塞开挖支护施工技术[J].水利水电施工.2018
[6].梁成彦,刘思远,邓光莲,杨瑞哲.复杂尾水洞岔洞群水力学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7].张浩,许贝贝,陈帝伊.变顶高尾水洞水轮机调节系统哈密顿模型[J].振动工程学报.2018
[8].付亮.带变顶高尾水洞水电机组调速器功率模式优化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8
[9].赵洋,牛争鸣,李奇龙,王天时,贾飞.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段与尾水洞段流态适用性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10].王国力.杨房沟水电站尾水洞施工支洞布置优化[J].四川水利.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