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动物论文_石锐,李宗智,高惠,庞博,燕永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啮齿动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物,群落,内蒙古,多样性,汉城,家鼠,生境。

啮齿动物论文文献综述

石锐,李宗智,高惠,庞博,燕永彬[1](2019)在《内蒙古贺兰山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可以反映生态环境特征。本研究对处于阿拉善荒漠区呈"孤岛"状态的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啮齿动物的种类、分布型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将内蒙古贺兰山划分为5种生境类型,于2013年春、夏、秋3季共布设有效铗日18 748个,捕获啮齿动物235只,分属2目5科11属13种。在整体研究区域,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alashanicus)为优势种。明确了喜湿型是本研究区域的主要分布型,占捕获啮齿动物的54%,并且在中低海拔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喜湿型所占比例增加。受"边缘效应"的影响,山地荒漠和荒漠草原生境以及山地草原灌丛生境的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生境,除环境因素外,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受两种因素的影响,既可随群落内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又受制于群落内部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植被高度、植被盖度、灌木(乔木)高度和海拔4个环境因子是决定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其中植被盖度与群落多样性呈负相关,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多样性指数随之减低。(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惠,刘淑英[2](2019)在《利用JSRV构建啮齿动物LPA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构建啮齿动物鳞屑样生长型肺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s,LPA)模型的问题,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以"JSRV"、"adenocarcinomas"、"mouse model"为检索词,对利用JSRV构建啮齿动物LPA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表明:该模型主要构建方法为干扰质粒介导体内细胞转化或培育转基因动物;该模型中被激活的信号通路为肿瘤经典信号通路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该模型具备相对完善的生物信息学数据支撑,是深入探讨LPA分子水平致病机制的良好模型。在LPA的致病机制以及LPA不同发病阶段靶向药物筛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魏怀波,杨喜凤,赵亚飞,刘佳琪,邬婧[3](2019)在《内蒙古边境口岸地区啮齿动物种类及区系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内蒙古口岸地区啮齿动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搜集整理内蒙古12个口岸地区2006-2016年期间的啮齿动物监测资料。应用Excel 2007软件分别对不同口岸啮齿动物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内蒙古边境12个主要口岸共捕获各类啮齿动物2目6科25属32种5 698只,各口岸分布的优势种主要为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结论基本掌握内蒙古口岸地区啮齿动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可为外来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殿伟,姚旭,金志民,蔡赫,徐春雨[4](2019)在《张广才岭东部山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4月—2018年11月,在张广才岭东麓林区横道河子和叁道林场的温带森林中,分别利用铗捕法、笼捕法和红外相机技术对主要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横道河子和叁道林场铗捕方法的捕获率分别为6.54%和11.34%,笼捕方法的捕获率分别为9.88%和9.04%,两种方法无显着差异。红外相机技术可以克服铗捕和笼捕两种调查方法无法直接观测动物的不足。叁种方法共记录啮齿动物7种: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agrarius、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花鼠Tamias sibiricus和松鼠Sciurus vulgaris。横道河子林区优势种是朝鲜姬鼠,叁道林场林区优势种是黑线姬鼠和朝鲜姬鼠,叁道林场的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高于横道河子林场,不同植被类型的啮齿动物多样性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9年05期)

石锐,刘鹏,滕丽微,庞博,燕永彬[5](2019)在《贺兰山西坡啮齿动物消化道形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探讨啮齿动物对贺兰山环境的适应对策,以及同域分布啮齿动物之间的竞争状况。对贺兰山西坡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不同生境中4种鼠类进行解剖,对其各项消化道形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种啮齿动物的总消化道长度、总鲜重、总净鲜重的种间存在极显着的差异。4种啮齿动物中,大林姬鼠和阿拉善黄鼠的胃长度和净鲜重与社鼠和子午沙鼠的差异性为极显着;与社鼠、子午沙鼠、大林姬鼠相比,阿拉善黄鼠的小肠、大肠和盲肠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均显着,在胃鲜重差异性上为极显着;其他3种啮齿动物之间的小肠长度差异极其显着,而在鲜重不显着;子午沙鼠与社鼠、大林姬鼠在小肠净鲜重无显着差异;子午沙鼠与社鼠在盲肠和大肠的长度与鲜重上的差异不存在显着性。结果表明,啮齿动物通过改变消化道的形态特征响应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对贺兰山环境胁迫适应;在与同域分布物种竞争中,消化道形态变化最明显的物种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曾珠,陈锦瑶[6](2019)在《流式细胞术在啮齿动物微核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核试验可检测染色体断裂或有丝分裂器损伤,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细胞微核终点的相对简单性使其更适合自动分析方法。流式细胞术最初仅用于小鼠外周血细胞微核检测,之后逐渐向大鼠发展。流式细胞术的引入克服了脾脏的选择性清除作用,且带来了更高的分析效力和灵敏度、更低的变异度,同时加速了外周血微核试验与一般毒性试验的整合。与以往常规的显微镜人工计数微核相比,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微核试验因其高通量特性具有许多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综述了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内微核的发展历程、技术优势和实际应用等,并对该技术在体内微核检测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康海斌,王得祥,常明捷,康冰,于飞[7](2019)在《生境对啮齿动物介导下锐齿槲栎种子命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扰作为森林演替的驱动力,在改变森林结构和地表植被的同时也对林内动物介导下的种子扩散过程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选取秦岭林区不同人为干扰后形成的3种类型生境(未抚育林分、抚育3年后林分、裸地),研究啮齿动物扩散行为对不同生境类型锐齿槲栎种子命运的响应.结果表明:抚育3年后林分的种子扩散速率最大,裸地扩散速率最小.裸地的种子原地取食率显着低于未抚育(25.0%)和抚育3年后林分(36.3%),而抚育3年后林分的种子搬运后取食率显着高于未抚育林分(17.3%)和裸地(5.0%),且抚育3年后的林分中被啮齿动物分散埋藏的种子比例最高(4.3%).种子扩散距离以抚育3年后林分最大(26 m),且扩散距离显着大于裸地和未抚育林分.锐齿槲栎种子的初次扩散过程在不同生境中表现不同,其种子后期成苗率也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生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啮齿动物的觅食策略,最终导致不同的种子扩散模式和森林天然更新格局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吴晓燕,金荣疆[8](2019)在《啮齿动物痉挛模型常用的评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痉挛的机制以及生理病理变化,常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动物痉挛模型。啮齿动物痉挛模型的定量评价不仅可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还是量化干预手段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就常用的啮齿动物痉挛评定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燕清丽,行岳真,李兵兵,庞艺秀,何芳[9](2019)在《江苏省淮安市啮齿动物感染正汉城病毒的基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淮安市啮齿动物携带正汉城病毒(Seoul orthohantavirus,SEOV)的分布特点及SEOV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采集啮齿动物,提取肺组织RNA,采用PCR法扩增SEOV的S基因,对S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淮安市捕获鼠类4种125只,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优势鼠种,构成比为62.4%。褐家鼠携带的SEOV(XuyiRn43、XuyiRn68)S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与江苏省赣榆株(GanyuRn20、GanyuRn66及GanyuRn137)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4%~98.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9.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淮安市褐家鼠携带的SEOV的基因亚型为S1型,有2个单倍型。结论褐家鼠为淮安市优势鼠种,携带的SEOV为S1基因亚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飞宇,周建伟,花立民[10](2019)在《穴居啮齿动物震动信号的意义及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穴居啮齿动物一般生活在黑暗、复杂的地下洞道环境中。营地下生活的特殊栖息环境使其进化出了与环境相适应的震动通讯,用来实现个体或社群间的信息联系。震动通讯是动物界中一种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穴居啮齿动物的震动通讯已成为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了解震动信号发生和接收的部位、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对于完善和发展穴居啮齿动物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对于穴居啮齿动物来说,其独特的地下栖息生活方式增加了解读震动信号的难度。这些挑战导致穴居啮齿动物震动通讯方面研究进展缓慢、科研文章较少。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穴居啮齿动物震动通讯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具有震动通讯特征的穴居啮齿动物种类、分布,震动信号发生和接收部位,震动信号的作用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震动信号在鼠害防控、医疗等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旨在为今后研究穴居啮齿动物震动通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4期)

啮齿动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构建啮齿动物鳞屑样生长型肺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s,LPA)模型的问题,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以"JSRV"、"adenocarcinomas"、"mouse model"为检索词,对利用JSRV构建啮齿动物LPA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表明:该模型主要构建方法为干扰质粒介导体内细胞转化或培育转基因动物;该模型中被激活的信号通路为肿瘤经典信号通路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该模型具备相对完善的生物信息学数据支撑,是深入探讨LPA分子水平致病机制的良好模型。在LPA的致病机制以及LPA不同发病阶段靶向药物筛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啮齿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1].石锐,李宗智,高惠,庞博,燕永彬.内蒙古贺兰山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J].兽类学报.2019

[2].杨惠,刘淑英.利用JSRV构建啮齿动物LPA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魏怀波,杨喜凤,赵亚飞,刘佳琪,邬婧.内蒙古边境口岸地区啮齿动物种类及区系分布[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

[4].李殿伟,姚旭,金志民,蔡赫,徐春雨.张广才岭东部山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9

[5].石锐,刘鹏,滕丽微,庞博,燕永彬.贺兰山西坡啮齿动物消化道形态比较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9

[6].曾珠,陈锦瑶.流式细胞术在啮齿动物微核试验中的应用[J].卫生研究.2019

[7].康海斌,王得祥,常明捷,康冰,于飞.生境对啮齿动物介导下锐齿槲栎种子命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8].吴晓燕,金荣疆.啮齿动物痉挛模型常用的评定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9].燕清丽,行岳真,李兵兵,庞艺秀,何芳.江苏省淮安市啮齿动物感染正汉城病毒的基因特征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9

[10].张飞宇,周建伟,花立民.穴居啮齿动物震动信号的意义及研究展望[J].四川动物.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种属动物皮质占肾脏厚度百分比Fi...氨基酸序列的进化树样品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图像(a)...啮齿类动物CNS内小胶质细胞的起源和发...气隙电纺装置:B7家族“逆向信号”对树突状细胞(DC...

标签:;  ;  ;  ;  ;  ;  ;  

啮齿动物论文_石锐,李宗智,高惠,庞博,燕永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