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连铸论文_张威武,汪渊源,李彬,任忠鸣,钟云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连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连铸,电磁场,镁合金,合金,水口,质量。

电磁连铸论文文献综述

张威武,汪渊源,李彬,任忠鸣,钟云波[1](2019)在《AZ61镁合金电磁连铸过程流场-温度场-组织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镁合金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内镁液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对镁合金凝固组织有着重大的影响。深入了解连铸结晶器内镁液流场及温度场的分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铸坯的质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AZ61镁合金圆坯结晶器电磁搅拌(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EMS)过程中流场及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对电磁搅拌条件下镁合金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旋转电磁搅拌条件下镁合金受到旋转的电磁力,镁液在水平方向上围绕结晶器中心做旋转运动。随着磁感应强度从0增大到100 Gs,水平方向平均流速从0增大到6 mm/s,熔体凝固速度加快,结晶器内液相穴深度从20.2 cm减小到10.6 cm,结晶器中心到边部温度梯度减小。在电磁搅拌条件下,镁合金凝固组织中等轴晶比率增大;当磁感应强度增大到40 Gs时,晶粒由枝晶状态完全转化为类球状,晶粒平均尺寸由未搅拌时的366μm变为110μm。(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菲,王恩刚,贾鹏,王韬,邓安元[2](2017)在《电磁连铸对Incoloy800H合金铸坯内TiN分布和内裂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开发了Incoloy800H耐腐蚀合金立式电磁连铸制备方法,成功制备出截面为100 mm×100 mm的Incoloy800H连铸坯,并研究了其内部凝固组织、内部裂纹和TiN分布等物理现象。结果表明,常规立式连铸Incoloy800H铸坯的内部组织粗大、存在严重的内部裂纹和大量TiN夹杂物;采用立式电磁连铸后,制备的Incoloy800H合金连铸坯的中心等轴晶率从2.45%增加至41.45%,且中心等轴晶的平均晶粒尺寸由10.83 mm减小至1.28 mm,并有效地消除了内部裂纹。TiN数量与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立式电磁连铸条件下,铸坯中心的大尺寸TiN(大于2μm)数量由3.71×10~(-4)μm~(-2)降至1.59×10~(-4)μm~(-2),使易于诱发内裂纹的TiN数量显着减少,并抑制了TiN团簇的形成,有助于枝晶间的液态合金的补缩;另一方面,电磁连铸促使Incoloy800H合金连铸坯形成细小的等轴晶,减轻了合金元素偏析并减少了大尺寸TiN的数量,从而减少了萌发裂纹的机率,有效地抑制了内部裂纹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王菲[3](2016)在《镍基耐蚀合金复合电磁连铸制备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耐蚀合金以其优异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核能等领域。但是,采用传统的模铸生产工艺制备镍基耐蚀合金存在高能耗、低成材率和铸坯缺陷等缺点。日本企业率先实现了 Incoloy800H和Incoloy825镍基耐蚀合金的连铸生产,显着提高了合金成材率,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已成为当今国际制备镍基耐蚀合金的前沿技术。目前,我国仅有个别企业建有Incoloy800H合金连铸机,而且制备的Incoloy800H合金连铸坯存在表面凹陷、深振痕、内部晶粒粗大、元素偏析严重和裂纹等缺陷。而且目前还不能够实现Incoloy825合金连铸生产。本论文针对我国镍基耐蚀合金连铸生产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镍基耐蚀合金电磁连铸技术的研究。本文首先以Incoloy825镍基耐蚀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单侧水冷电磁搅拌凝固装置模拟连铸凝固过程,研究了线性电磁搅拌下Incoloy825合金的凝固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电磁搅拌可以有效改善Incoloy825合金铸坯凝固组织,提高等轴晶比率并细化晶粒。当电流增加至300 A时,等轴晶比率由无电磁搅拌的16.7%增加至77.5%,晶粒尺寸由5.8 mm减小至0.21 mm。采用枝晶腐蚀方法分析了镍基耐蚀合金凝固时的枝晶演变过程,研究了电磁搅拌促进柱状晶转变为等轴晶和细化晶粒的机理,并基于Campanella的枝晶游离的理论,建立了线性电磁搅拌作用下Incoloy825合金的枝晶破碎-游离准则。实验结果还表明,施加电磁搅拌可以减轻Incoloy825合金元素的枝晶偏析,减少大尺寸夹杂物TiN的数量,并提高了铸态Incoloy825合金的力学性能。本文在实验室采用立式电磁连铸工艺成功制备出截面为225X 100 mm的Incoloy800H镍基耐蚀合金连铸矩形坯,研究了电磁搅拌对Incoloy800H合金矩形坯内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电磁搅拌消除了 Incoloy800H合金矩形坯内的穿晶组织,扩大了等轴晶区,使等轴晶比率由常规连铸条件下的2%增加至34.61%,晶粒尺寸由8.8 mm细化至1.64 mm。但是,由于Incoloy800H合金具有较差的高温塑性和较宽的脆性温度区间,在连铸过程中的强冷条件下,矩形坯表面存在较深的表面振痕、凹陷和表面裂纹等缺陷,严重影响铸坯的表面质量。本文针对连铸工艺制备的镍基耐蚀合金铸坯存在的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等问题,首次提出镍基耐蚀合金复合电磁连铸制备方法,即在切缝式结晶器施加高频电磁场,同时在二冷区施加低频电磁搅拌,利用高频电磁场抑制铸坯表面振痕的形成并消除表面凹陷、表面裂纹等缺陷,同时通过电磁搅拌改善铸坯内部质量。并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截面为100× 100 mm的内外质量优异的Incoloy800H镍基耐蚀合金连铸方坯。本文基于镍基耐蚀合金复合电磁连铸实验结果,研究了复合电磁连铸改善Incoloy800H合金方坯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施加高频电磁场产生指向结晶器中心的电磁压力,使铸坯弯月面曲率半径增大,拓宽保护渣通道,促进了结晶器壁与铸坯间的润滑,同时抵消部分合金液静压力,减小了摩擦阻力和保护渣通道内的正负压力,从而抑制了铸坯表面振痕的形成。另一方面,高频电磁场产生的焦耳热使合金液表面温度上升,促使初始凝固坯壳缓慢均匀地冷却,导致合金液初始凝固点下移,提高了铸坯初始凝固过程的稳定性,从而抑制了铸坯表面振痕的形成。在高频电磁场的力效应和热效应共同作用下,不仅显着减轻铸坯表面振痕,同时还消除了铸坯凹陷和表面裂纹。当高频电磁场电源功率为66 kW,磁场频率为20 kHz时,得到表面光洁无缺陷的连铸坯,且表面振痕由常规连铸条件下的0.75 mm减小至0.18 mm;当电源功率增加至100 kW时,过高的电源功率使结晶器切缝处和相邻分瓣体处所受电磁压力不同,导致两个相邻分瓣体之间的初始凝固点呈波浪状分布,从而形成了较深的波浪状振痕,使表面振痕深度由0.18 mm增加至0.32 mm。在Incoloy800H合金方坯复合电磁连铸过程中,施加电磁搅拌不仅提高了铸坯内等轴晶比率,使其增加至41.45%,并使晶粒组织由10.83 mm细化至1.28 mm,还减轻了元素的枝晶偏析,消除了中心疏松、缩孔和内部裂纹。同时,施加电磁搅拌对Incoloy800H合金凝固组织中的TiN分布产生显着影响,使铸坯内大尺寸TiN的数量由常规连铸坯中心处的3.71×10-4个/μm2减少至1.59×10-4个/μm2,且减少了 TiN在枝晶间的析出。在常规Incoloy800H合金连铸坯中的内部裂纹断口与主裂纹面上存在大量的大尺寸块状TiN、TiN团簇和条带状TiN夹杂物。分析表明叁种TiN夹杂物在与基体交界面处产生应力集中而促进了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同时也会在应力作用下自身开裂而形成裂纹源。而且部分TiN团簇聚集于枝晶间,阻塞了液态金属的补缩通道,导致TiN团簇区域形成缩孔或裂纹。施加电磁搅拌以后,使铸坯内大尺寸TiN数量、枝晶间的TiN和TiN团簇明显减少,降低了裂纹萌生的机率。与此同时,施加电磁搅拌使得合金液内温度分布趋于均匀,细化了晶粒组织,并促进了凝固组织和合金元素的均质化,减小了铸坯内的热应力,有助于消除Incoloy800H合金连铸坯中的内部裂纹。(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1-01)

陈浩,刘彬,沈仙雨[4](2016)在《电磁连铸冶金技术及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现有电磁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作用进行论述,阐述电磁连铸冶金技术的应用方法,着重分析电磁连铸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6年10期)

李壮,徐宇,王恩刚[5](2016)在《板坯电磁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动及流动行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板坯电磁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动行为的叁维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磁场与流场耦合作用下不同工艺参数和电磁参数对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动行为及流场的影响,通过VOF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钢/渣界面进行捕捉,讨论不同磁极位置、水口倾角、拉速及线圈电流强度对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动行为和流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电磁制动的施加可以显着降低钢/渣界面波高,减小射流对结晶器窄面的冲击。拉速和水口浸入深度恒定时,磁极位置和水口角度直接影响结晶器内流场形式:当P=40 mm时,增加线圈电流可以降低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高和表面流速,从而减小由液面波动引发卷渣的概率;当磁极距离水口较远时(P=80 mm),随着线圈电流强度的增大,水口射流的冲击方向向上偏转,引起上回流的流动强度增强,导致钢/渣界面波高增加,增大卷渣发生的概率。(本文来源于《连铸》期刊2016年02期)

邢清源,孟令刚,邓亮,杨洪硕,甄立玲[6](2016)在《电磁连铸和微合金化对5356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电源功率、拉坯速率和冷却水量等参数以及微量Sc元素对535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源功率10 k W,拉坯速率8 cm/min,冷却水量1.7 m3/h的工艺条件下,5356铝合金具有最优的表面和内部质量以及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可达310.0 MPa和16.3%,且铸锭表面无明显铸造缺陷,边部组织基本为等轴晶,心部组织呈破碎枝晶形态,第二相分布均匀。5356铝合金合理的均匀化处理工艺参数为440℃,30 h,空冷,均匀化处理后合金元素Mg的微观偏析基本消除,在晶界连续分布的Al8Mg5相明显回溶。微量的Sc元素显着提高5356铝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实验证明,5356Al+0.4%Sc(质量分数)合金晶粒明显细化,第二相数量减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达330.0 MPa和29.0%,分别提高6.5%和77.9%。(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侯晓光,王恩刚,张永杰,许秀杰,邓安元[7](2015)在《不锈钢软接触电磁连铸的工业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碳钢和不锈钢材质的电阻率差异性,以及304不锈钢软接触电磁连铸的中试试验结果,证实了不锈钢软接触电磁连铸的可行性。进而,在商业级规模铸机上分别开发了不锈钢圆坯和方坯软接触电磁连铸系统,进行了不同钢种、不同保护渣条件下的相关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圆坯和方坯软接触电磁连铸在不超过150 k W的电源输出功率条件下,均能获得较佳的振痕去除效果,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对获得的铸坯进行免修磨轧制成?8 mm线材,并经过固溶热处理以及酸洗等工序,使线材成品的综合成材率提高3%以上。多次生产试验采用不间断连浇方式,期间,软接触电磁连铸设备系统生产稳定可靠,未发现液面异常波动以及铸坯低倍组织卷渣等缺陷,使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向商业化生产运营迈出了关键一步。最后,讨论了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拓展至不锈钢板坯断面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5年11期)

任忠鸣,雷作胜,钟云波,邓康[8](2015)在《上海大学在电磁连铸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冶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电磁连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单综述了上海大学在电磁连铸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包括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技术,小方坯电磁旋流水口技术,针对小方坯二冷段的间歇变向电磁搅拌参数优化以及针对板坯连铸电磁搅拌和电磁制动研究而建立的,基于低熔点液态金属的结晶器电磁控流技术研究实验平台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期刊2015-10-21)

张琦,郭丽娟,李廷举[9](2015)在《锡磷青铜薄板坯水平电磁连铸技术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锡磷青铜薄板坯水平连铸的行波电磁搅拌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在搅拌器的端部放置硅钢片、改变搅拌器的长度以及减小搅拌器的端部电流强度等3种方法,来优化连铸薄板坯端部的流动和凝固过程,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工厂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其他2种方法,通过在行波搅拌器的端部放置硅钢片更有利于改善熔体端部的流动状况,当施加硅钢片的长度为150 mm时,熔体端部的强环流消失,连铸坯端部的凝固坯生长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防止连铸薄板坯边部的裂纹和偏析缺陷产生。(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10](2015)在《东北大学助推世界第一条镁合金电磁连铸生产线投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崔建忠教授及其团队研发,高质量镁合金锭坯电磁半连铸技术(LFEC)已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助推我国在山西闻喜县建立了世界第一条镁合金电磁连铸生产线,并在该生产线上生产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径为800 MM的镁合金扁锭,实现了大规格高质量镁合金锭坯的高效低成本制备。信息摘自: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5/08/04/010776880.shtml(本文来源于《连铸》期刊2015年04期)

电磁连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开发了Incoloy800H耐腐蚀合金立式电磁连铸制备方法,成功制备出截面为100 mm×100 mm的Incoloy800H连铸坯,并研究了其内部凝固组织、内部裂纹和TiN分布等物理现象。结果表明,常规立式连铸Incoloy800H铸坯的内部组织粗大、存在严重的内部裂纹和大量TiN夹杂物;采用立式电磁连铸后,制备的Incoloy800H合金连铸坯的中心等轴晶率从2.45%增加至41.45%,且中心等轴晶的平均晶粒尺寸由10.83 mm减小至1.28 mm,并有效地消除了内部裂纹。TiN数量与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立式电磁连铸条件下,铸坯中心的大尺寸TiN(大于2μm)数量由3.71×10~(-4)μm~(-2)降至1.59×10~(-4)μm~(-2),使易于诱发内裂纹的TiN数量显着减少,并抑制了TiN团簇的形成,有助于枝晶间的液态合金的补缩;另一方面,电磁连铸促使Incoloy800H合金连铸坯形成细小的等轴晶,减轻了合金元素偏析并减少了大尺寸TiN的数量,从而减少了萌发裂纹的机率,有效地抑制了内部裂纹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连铸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威武,汪渊源,李彬,任忠鸣,钟云波.AZ61镁合金电磁连铸过程流场-温度场-组织的数值模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2].王菲,王恩刚,贾鹏,王韬,邓安元.电磁连铸对Incoloy800H合金铸坯内TiN分布和内裂纹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7

[3].王菲.镍基耐蚀合金复合电磁连铸制备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6

[4].陈浩,刘彬,沈仙雨.电磁连铸冶金技术及应用现状[J].化工设计通讯.2016

[5].李壮,徐宇,王恩刚.板坯电磁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动及流动行为的数值模拟[J].连铸.2016

[6].邢清源,孟令刚,邓亮,杨洪硕,甄立玲.电磁连铸和微合金化对5356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7].侯晓光,王恩刚,张永杰,许秀杰,邓安元.不锈钢软接触电磁连铸的工业试验[J].钢铁.2015

[8].任忠鸣,雷作胜,钟云波,邓康.上海大学在电磁连铸方面的研究工作[C].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2015

[9].张琦,郭丽娟,李廷举.锡磷青铜薄板坯水平电磁连铸技术的优化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10]..东北大学助推世界第一条镁合金电磁连铸生产线投产[J].连铸.2015

论文知识图

成分过冷形核原位观察:Al-3.5wt.%Ni...铝合金扁锭电磁连铸成型系统6.9Cu-Mg-Te-Y合金拉伸断...铜合金电磁连铸原理与装置示意...一4电磁连铸和普通连铸铸坯表面质...一l电磁连铸模拟实验装置图3一2~...

标签:;  ;  ;  ;  ;  ;  ;  

电磁连铸论文_张威武,汪渊源,李彬,任忠鸣,钟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