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异常论文-邰胜明

区域异常论文-邰胜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异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区域,成因,综合治理

区域异常论文文献综述

邰胜明[1](2019)在《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区域综合治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低瓦斯矿井实际生产,分析了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情况和瓦斯异常区成因,提出了加强工作面风量管控、抽放瓦斯以及治理上隅角瓦斯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降低了上隅角瓦斯浓度。实践证明,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明显减少,减少量达到2.5~3.5 m3/min,上隅角瓦斯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作面生产得到了有效保障。(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10期)

李笑甜,张荷钰,李铁军[2](2019)在《多区域测序技术绘制口腔鳞癌及癌旁异常增生基因组拷贝数差异和表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主要经过正常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等不同阶段。然而鳞状上皮从异常增生到癌变的基因学发生过程还不得而知。本课题旨在探究口腔鳞癌中正常上皮、异常增生上皮与肿瘤组织的拷贝数差异及基因组基因谱,探讨叁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鳞状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癌变的基因转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张凯斐[3](2019)在《分布式网络动态数据异常区域时序挖掘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当前分布式网络异常区域动态时序数据挖掘过程中受冗余、干扰数据影响,造成挖掘准确率不高、误检率和漏检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发分析的分布式网络异常区域动态时序数据挖掘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分布式网络中产生的动态时序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和平滑滤波处理,消除了冗余和干扰数据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网格作为索引计算将分布式网络中的动态时序数据活动空间进行网格划分,同时结合二元正态密度核函数和二进制序列法挖掘分布式网络异常区域以及异常区域动态数据的活动周期规律,实现了分布式网络异常区域动态时序数据挖掘。在MATLAB软件环境下模拟分布式网络场景,选取检测率、误检率、漏检率作为评价指标,测试了注入不同异常类型后所提方法的挖掘性能,并对比了注入不同比例异常动态时序数据时所提方法与其它方法的挖掘准确性,充分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9期)

黄炎,王庆宾,冯进凯,谭勖立,张弛[4](2019)在《区域高程异常快速并行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大范围、高分辨率区域高程异常效率低的问题,文中利用OpenMP多核并行算法对该计算过程进行了并行化,并利用数组维度升高和分组计算的方法解决了并行化过程中内存读写冲突问题。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搭载i7-8750H CPU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上计算高程异常的加速比最高可达到7.8倍,有效缩短了计算耗时,提高了区域高程异常计算效率,也为解决重力场元快速计算问题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五)——丝路环境与地球物理》期刊2019-08-13)

许胜超,肖高强,龚庆杰,刘宁强,杨天仪[5](2019)在《兰坪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叁江中段兰坪盆地是着名的金属成矿区,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铜、铅、锌、银为主。2012—2016年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25万丽江市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平均采样密度为1. 02个/km~2,采样介质为代表汇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样品粒级为-10~+60目。以兰坪盆地内的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盆地内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仅从元素富集系数的大小来判断研究区内有利矿种的方法欠妥;进而为消除元素的风化富集效应而采用变值七级异常划分方案绘制了该区地球化学异常图,并对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进行异常圈定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所圈定的异常区不仅与该区典型矿床在空间上相吻合,而且单元素异常级别或平均异常强度也与矿床的规模相一致,已知矿床均位于平均异常强度达3级以上的异常区。除典型已知矿区外,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示兰坪盆地东北部老君山地区和盆地中南部白洋厂南部地区是盆地内寻找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郑景云,刘洋,吴茂炜,张学珍,郝志新[6](2019)在《中国中世纪气候异常期温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CA,约950-1250年)是地球气候变化史上距今最近的长达数百年的典型温暖气候阶段,因此常被作为研究温暖气候及其影响与适应问题的主要历史相似型而备受瞩目。综合利用近年所发表的长度超过千年的中国4个区域(东北、西北、东中、青藏高原)高分辨率气候变化重建结果,结合历史文献的冷暖记载,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对MCA期间中国温度的年代—多年代—百年尺度波动特征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总体看,尽管在12世纪中后期存在数十年的相对冷谷,但在百年尺度上,10-13世纪是过去2000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显着暖期,且这一温暖期的起讫时间和温暖程度存在区域差异。各个区域温度变化序列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表明:在准30年尺度上,950-1130年间中国区域的温度波动位相基本同步;但在其后的1130-1250年,各区温度波动幅度变小,也存在位相差异。在准百年尺度上,各个区域均自10世纪前期起显着转暖,在MCA期间总体温暖背景下,出现2次冷波动;但除西北与东中部在整个MCA期间的百年尺度温度变化基本同步外,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在MCA期间与其他区域存在显着的波动位相差异,且其温暖气候结束时间也较西北与东中部早40~50年。在百年以上尺度的趋势变化上,东北部和东中部2个区域均显示MCA和其后出现的小冰期(LIA)2个阶段温度差别较显着,而西北、青藏高原2个区域则均显示MCA和LIA的阶段温度差别不大。综合各种尺度的波动特征显示:MCA温暖程度在东中部与20世纪相当,在东北部较20世纪略低,在西北和青藏高原则显着低于20世纪。(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朱权洁,李青松,张尔辉,张建,衡献伟[7](2019)在《采动影响下突出煤层地质异常区域的微震特征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是当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最为严重的动力灾害之一,断层等地质异常区域极易诱发该类事故的发生。通过分析采动影响下突出煤层的断层活化力学机制,以贵州某突出矿井掘进巷道为例,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对掘进过程中的微震时空分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获得了采动范围内地质异常区域的微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掘进期间微震事件群普遍分布于巷道周围,最远可达前方112.8 m、后方91.0 m;采动引起断层上下盘错动导致岩体内部能量的释放,是断层活化型微震活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采动过程中影响范围内断层的实时监测发现,在与断层区域相距15 m时,该区域微震事件增加,初期以大能量震动信号为主;随着与断层距离的缩小(5m),微震事件数逐步增加到峰值,并主要聚集于断裂面周围;随着断层形成新的稳定结构,微震活动减弱并逐渐恢复平稳,这时微震事件逐渐减少直至平静。由此可以看出,采动影响下的地质异常区域存在明显的微震响应特征,这为深入分析断层控制型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机理,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的准确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周少见,陆凤慧,杨耀强,潘多宙[8](2019)在《冬季热轧飞剪区域HMD信号异常的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780mm热轧生产线在冬季生产时飞剪区域HMD检测信号异常的原因分析及相关措施的落实,降低了由此造成的剪切异常,有效地降低了故障时间,提高了产品的成材率和产量。(本文来源于《北方钒钛》期刊2019年02期)

姜明,史静,崔明,党岳,李文博[9](2019)在《区域自动气象站蓄电池异常状态判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津市一种常见的CAWS600型区域自动气象站对其供电及功耗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对电池放电特性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得到了针对12V38AH铅酸蓄电池的剩余容量估算方法,同时利用该站蓄电池工作电压的统计规律,提出了针对蓄电池工作电压的极值判定、时间/空间一致性质量控制方法,并对2017年逐10min观测数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文章提出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蓄电池异常站点,针对2017年个站蓄电池持续放电情况可提前10d定位。(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张菲菲,孟祥君,韩波,田振兴[10](2019)在《辽东湾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区域构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湾地区是沿郯庐断裂系发展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断裂展布、基底性质对区域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取的辽东湾地区最新船载重、磁数据,详细描述了重、磁异常特征及对比分析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区域构造及岩石物性的研究成果,对区域构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指出了辽东湾坳陷"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及不同时期区域构造的差异,对研究区内主要断裂展布、岩浆岩分布进行了划分,探讨了辽东湾及其周缘海域新太古宙古陆壳基底的分布。(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区域异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主要经过正常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等不同阶段。然而鳞状上皮从异常增生到癌变的基因学发生过程还不得而知。本课题旨在探究口腔鳞癌中正常上皮、异常增生上皮与肿瘤组织的拷贝数差异及基因组基因谱,探讨叁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鳞状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癌变的基因转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异常论文参考文献

[1].邰胜明.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区域综合治理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9

[2].李笑甜,张荷钰,李铁军.多区域测序技术绘制口腔鳞癌及癌旁异常增生基因组拷贝数差异和表达谱[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张凯斐.分布式网络动态数据异常区域时序挖掘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4].黄炎,王庆宾,冯进凯,谭勖立,张弛.区域高程异常快速并行算法[C].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五)——丝路环境与地球物理.2019

[5].许胜超,肖高强,龚庆杰,刘宁强,杨天仪.兰坪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J].现代地质.2019

[6].郑景云,刘洋,吴茂炜,张学珍,郝志新.中国中世纪气候异常期温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J].地理学报.2019

[7].朱权洁,李青松,张尔辉,张建,衡献伟.采动影响下突出煤层地质异常区域的微震特征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8].周少见,陆凤慧,杨耀强,潘多宙.冬季热轧飞剪区域HMD信号异常的治理[J].北方钒钛.2019

[9].姜明,史静,崔明,党岳,李文博.区域自动气象站蓄电池异常状态判别方法[J].气象科技.2019

[10].张菲菲,孟祥君,韩波,田振兴.辽东湾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区域构造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标签:;  ;  ;  ;  

区域异常论文-邰胜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