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爱媛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530600)
【摘要】围绝经期是女性由生育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功能逐渐衰弱,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减少,引发了一系列身体和生理上的健康问题,因此女性围绝经期的健康问题应引起重视。本文主要从女性围绝经期的主要表现以及对女性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保健的有关措施,帮助女性安全度过围绝经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女性保健影响因素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368-02
围绝经期是女性由生育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是女性身体正常的生理变化,但由于这一时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退化,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女性的体内内分泌功能逐渐失调,容易导致女性从身体到心理都出现失衡,因此这一时期也就成为女性疾病的多发阶段。如何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的安全防护,做好保健措施,对保证女性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围绝经期相关概念
1.1围绝经期
世界卫生组织对围绝经期的定义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主要是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这段时期)[1],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10年[2]。这一时期女性体内各个系统都会出现较大改变。
1.2围绝经期综合症
围绝经期综合症是指女性在围绝经期内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出现身体及心理方面的失调症状,包括潮热出汗、月经紊乱、骨关节痛、抑郁或烦躁、失眠等[3]。围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有1/3能通过自身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实现新的平衡而不出现其他症状,但大部分女性在围绝经期则会出现不同的不良表现。
2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
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进入老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女性身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女性身体会呈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性器官性功能衰退、失眠烦躁、雌激素分泌不足等情况[4],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2.1围绝经期综合症
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主要症状为:月经改变,大多数女性月经变化从40岁左右开始,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泌尿生殖系统改变,女性在围绝经期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粘膜变薄,容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5];神经精神系统方面容易出现潮红、出汗、阵阵发热等血管舒张症状;皮肤皱纹增多;心血管系统发生变化,血压不稳易波动,常出现高血压、心悸、气短等症状;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状[6]。此外由于围绝经期女性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折期,容易出现因孤独、空巢等导致的抑郁情况[7]。围绝经期症状具体的发生情况因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出现差别。国外对女性围绝经期的研究比较早,早期的研究发现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得病率为57%,主要症状为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占80%的女性出现多汗、潮热症状[8]。2004年湖北省针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症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有58%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症状,疼痛方面的症状发生率为56.01%,出汗症状为42.29%[9]。围绝经期妇女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症状,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流行病学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表明女性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要比绝经前高4-5倍,而且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这项研究也表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分泌不足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2.2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影响因素
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与女性的年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年龄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在45岁-55岁之间会出现因雌激素减少发生的身体衰老症状[10],例如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等。此外,女性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饮食等也会影响围绝经期综合症。相关研究证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率也会上升,并且这种变化有明显的趋势性。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往往事业心越重,对未来的期望值越高,自身的社会压力也就越大,因此这部分女性对围绝经期综合症状比较敏感。根据营养学的研究发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豆类制品能够有效预防围绝经期综合症,而经常食用肉类食物女性的血管舒缩症状发生率较高。研究还发现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患者的心脑血管供氧,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11]。
3围绝经期女性的治疗以及保健方法
3.1围绝经期女性的药物治疗方法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性激素替代疗法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减轻患者泌尿生殖器官的萎缩情况,减少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也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12],提高女性在围绝经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但目前我国对性激素替代疗法的使用率不高,大部分人并不知晓性激素替代疗法。邓英杰等针对广州市围绝经期妇女的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妇女对性激素替代疗法的知晓率仅为6.4%,性激素替代疗法的使用率仅为29.5%[13]。
3.2围绝经期女性的行为保健方法
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与女性的个人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有密切联系。改善女性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症具有显著作用。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日常饮食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减少食用辛辣食物的次数和频率,少吃或者不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多食用豆类食品,豆类中含有异黄酮,可以刺激类雌激素的分泌;多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如萝卜、黄瓜等,这类食物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13],减缓女性在围绝经期的不适;减少食盐的摄入量,由于女性在围绝经期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可能会出现水肿、高血压,食盐的减少可有效预防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浮肿、血压升高等情况;增加铁钙的摄入量,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骨组织合成代谢水平下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围绝经期女性要多食用奶制品等高钙食品;多食用香蕉、菠菜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女性摄入足够的维生素E,可维持绝经前的稳定情绪,有效缓解经前多种焦虑症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此外由于围绝经期后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应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及时发现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教育方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围绝经期女性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导致在出现健康问题时不能及时就医延误治疗,陈辉等针对围绝经期女性的一项健康知识调查显示,一年内未做过体检或妇科检查的女性有23%,有50%的女性日常不注意生活饮食和体重变化,有48.9%的女性缺乏正确的保健知识[4]。黄月生等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延缓和对抗衰老、减轻女性围绝经期综合症的有效措施是进行健康教育[10]。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特别是女性群体能够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性,能够自愿改善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减轻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起到预防疾病、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我国已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女性健康教育活动,家庭和社会也应当给予围绝经期女性及时的理解和帮助,这对于有效减轻围绝经期症状、降低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针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有言语教育、社区交流、集体培训等[11],内容主要有心理指导、自我观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以街道、社区或者村庄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活动,聘请专业医师进行培训,详细讲解围绝经期的保健知识[14],解答围绝经期女性的困惑、疑虑,减少因围绝经期给女性带来的精神焦虑、抑郁情况[15]。社区工作人员也应积极学习,在日常工作中给围绝经期女性提供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围绝经期女性针对可能出现的症状采取措施,帮助围绝经期女性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参考文献
[1]辛艳芳,曹易.围绝经期女性保健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2,26(2):148-149.
[2]李艳华,危秀清.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6(10):68-69.
[3]陈辉.更年期妇女保健现状及服务需求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8):216.
[4]黄月生,彭学明.更年期门诊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国健康教育,2000,20(8):7481.
[5]刘红雪,郑建华,郁琦.哈尔滨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保健需求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6(21):4065-4068.
[6]李颖,马良坤.北京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08,17(10):329-334.
[7]聂光宁,王小云,杨红艳.中国城市女性绝经年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0(8):1191-1193.
[8]DahiaFL.PTEN,anuniquetumorsuppressorgene[J].EndocrRelatCancer,2000,7(8):115-119.
[9]侯文丽,李莉,宋瑞.围绝经期妇女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6(2):840-841.
[10]程颖莲,莫瑞豪.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6(10):2110-2112.
[11]代国红.湖北省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20(8):31-34.
[12]郝晶,马素惠.城乡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1,31(21):4230-4231.
[13]张平.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预防及治疗探讨[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2,26(2):160-161.
[14]邓月月.杭州市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6(10):1132-1133.
[15]陈丽丽,李新辉.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与保健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4):16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