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探讨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探讨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晚婚、晚育、高龄初产妇的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产科剖宫产率持续升高,术中子宫肌瘤发生率也增高。本文对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83例与同期随机抽取无任何合并症的单纯剖宫产100例进行比较,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剖宫产共2310例,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83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21±4岁,孕周35-42周,平均为39周,83例中肌瘤直径大于5cm者共12例,为大肌瘤组,为观察组a,余者为小肌瘤组,为观察组b,共71例;随机抽取同期无任何合并症的单纯剖宫产1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29±3.5岁,孕周36-42周,平均为39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孕产史等有关因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两组剖宫产均在连硬外麻下进行,均采用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出血量、住院天数,并比较上述指标间的差异有无显著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观察组一般资料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83例,其中直径<5cm者71例,直径≥5cm者12例;肌瘤类型:壁间51例,浆膜下29例,混合型3例;肌瘤部位:宫体部82例,子宫角部1例;肌瘤数目:单发76例,多发7例。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24h出血量ml住院天数d

观察组a12399±4046.3±8.2150±296.6±1.1

观察组b71280±6034.1±7.4145±256.5±0.7

对照组100260±5832.2±8.1142±236.4±1.1

2.2.1观察组a与观察组b和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24小时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2.2观察组b与对照组在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结论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术中探查发现子宫肌瘤者日益增多。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妊娠时子宫肌壁供血丰富,术中易出血;妊娠期肌瘤充血变软,加之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变形,肌瘤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手术难度较大;且产后肌瘤可变小,剖宫产时可先不处理,如有必要剔除肌瘤者,可待产后月经恢复后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为宜。笔者认为,由于生育期妇女子宫肌瘤不会自行消失,还有继续生长的可能性,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心理上有一定压力,须定期随访,恐再次手术。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的困难增加,主要因为腹腔粘连、子宫瘢痕,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增加,且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在剖宫产同时对子宫肌瘤尽可能行剔除术,这样既

避免了分娩后子宫肌瘤影响子宫复旧,减少了术后出血量,减少了产褥感染率[1],同时又可以终止子宫肌瘤继续发展及恶变,符合早期治疗原则。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既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又有利于产后恢复,减轻了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压力,同时保留了子宫,避免了因病情发展需要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了二次手术率。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同时行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2],但对于大型肌瘤或靠近子宫的静脉、输尿管、子宫角等特殊部位的肌瘤,处理上应慎重,应根据术中病情、术者技术经验以及抢救条件而定,以确保患者安全为前提,实施个体化处理。由于大型肌瘤或特殊部位肌瘤剔除时有可能术中大出血切除子宫,有损伤输尿管、输卵管等可能,操作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故尽量不要行剔除术。

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为减少术中出血,可在肌瘤周围基底部封闭注射缩宫素10单位并徒手接摩挤压瘤体及周围组织,使瘤体突向浆膜层,切开浆膜层直达瘤核,找到肌瘤与宫壁的界限后再予以分离,避免了盲目操作增加出血机会,钳夹扭转剔除肌瘤,可减少术中出血。

参考文献

[1]连丽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5~327.

[2]王静波.妊娠期能作子宫肌瘤切除术吗[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3,30(3):189.

标签:;  ;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