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取象论文-崔竞文

观物取象论文-崔竞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观物取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观物取象,油画创作,启发,融入

观物取象论文文献综述

崔竞文[1](2019)在《“观物取象”对油画创作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画创作中,将观物取象这一实现融入进来,能够推动油画创作的进步发展,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提高油画美学内涵。观物取象是《易传》中的一种哲学、美学观点,对于美有着独特的认识见解。因此,对于油画创作,就需要对这种实现加强研究,明确其给油画创作带来的启发。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观物取象的内涵予以解析,然后探讨了观物取象对油画创作的启发,最后提出将观物取象融入油画创作的路径,希望能够给油画创作人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0期)

陈晨[2](2019)在《阐释“观物取象”对我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物取象”对山水画创作中如何观察和表现自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其中,“观物”是对自然实景的直接观察与感受,“取象”则是复杂的思考过程。由于每个人作画的取向和目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就有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因而尽管在山水画创作中运用的材料、技法和创作理念有多种多样,但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山水画作品,画家离不开对自然实景的深入观察和深刻体会。本文通过研究“观物取象”的思想在古代、近现代画家山水画作品中的指导和运用,从而更为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法,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的时代语境范畴内,画家如何面对、观察和处理自然并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最后,笔者通过本文研究梳理了“观物取象”对自己以陕北为题材创作的影响,进而体现本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在当下,画家应具备优良的传统笔墨基础,更应重视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和体悟,从而更好地进行山水画创作。(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4-28)

薛以平[3](2019)在《观物取象——盆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一文中研究指出"观物取象"这一美学命题源自《周易》的《易象》学说,其核心思想是从观察天地自然之象开始,以自我的生命体验为基础,在心与物的交感融会过程中,对自然之象进行提炼概括,从整体上立象见意,营构具有审美功能的意象,即于"道"相通、于情相应、于心相合的主客观相融的意中之象。"观物取象"的主旨不在"形"的写实,而在"象"的创造,(本文来源于《花木盆景(盆景赏石)》期刊2019年04期)

朱晶[4](2019)在《微察与精取》一文中研究指出“观物取象”是中国画创作的一项基本功。“象”是易经的一个重要范畴。《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1-27)

刘嘉慧,耿大明[5](2018)在《基于“观物取象”看中国传统纹样——以蝙蝠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纹样的产生和创作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观物取象是一条基本原则。在观物取象中,对象的把握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与精华。中国古代恭王府花园里的纹样设计将"福"作为该园林建筑的情感诉求,加上园林建筑中需要各种建筑部件与装饰,最终,大量的蝙蝠纹样作为表现"福"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恭王府花园中,它们将中国汉语语境中带有"福"寓意的词汇转换为各种带有蝙蝠纹的图案,来寄托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7期)

郭惠[6](2018)在《浅析“观物取象”思想对油画创作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华传统元素及文化和油画的融合,从而构建出全新的、独特的油画类型。其中,"观物取象"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哲学观点,对油画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得油画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促进中国油画的创新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本文对"观物取象"思想进行简单介绍,并就其对油画创作的启发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王怀义[7](2018)在《近现代时期“观物取象”内涵之转折》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观物取象"被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观念予以研究,是近现代以来西方美学进入中国,杭辛斋、王国维、郭沫若、马一浮、宗白华等学者为解决时代问题而重新阐释以确立中国艺术独特性的结果。"观"被对译为西方现代美学中的"直观",并与二叁十年代新人生观讨论合流而具有伦理内涵,其宗教性置换为个体的情感性;"物"由神物、万物置换为无机物,成为与神、人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的自然存在;"象"由易象转化为意象,成为独特的美学概念。考察《周易》"观物取象"内涵在近现代时期的变化历程,对当下新时代中华美学精神之重建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樊蕾蕾[8](2018)在《观物取象—浅析汉代陶灯的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汉代陶灯为研究对象,从陶灯实物入手,结合文献史料,对汉代陶灯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从造型特征与表现内容两个方面对汉代陶灯做出类型的梳理,分析、阐述其中的艺术特征。通过这样的研究,以期对现代陶艺的创作有所借鉴。汉代陶灯不仅体现出时代面貌与人们的心理特征,更多的是体现出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陶灯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为了表达人们的理想与愿望,间接的表现人自身,是对人性与存在环境的思考,最终目的是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8-06-08)

杜学辉[9](2018)在《《乾天坤地观物取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汪凌仙[10](2018)在《观物取象—版画创作中的符号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传说上古伏羲氏以符号的形式创造出八个代表大自然规律的卦象,“观物取象”是符号最初的形成过程。很多人认为符号无法定义,符号学家赵毅衡给了符号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作为讨论的出发点: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1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符号是被艺术化了的生活形象,是生活的言说代表,而符号的运用则是构架艺术的灵魂桥梁。黑格尔将不同的艺术种类看成不同性质的符号,认为“建筑是用建筑材料建成的象征性符号,诗歌是一种用声音造成的起暗示作用的符号”。~2苏珊·朗格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抽象的,因为一件艺术品就是符号,艺术家的任务自始至终就是在创造符号。”~3笔者认为个人符号的选择和确定是艺术家风格成熟的标志,是构架画面语言的重要角色,是艺术家理念传达的工具也是艺术家情感宣泄的出口。宇宙万象充当画面中的个人符号并不是为了再现自然的简单摹写,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创造进行艺术加工变幻为画者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穿过作品中的个人符号,可以窥见其作者的气质、性格、思想。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首先,笔者介绍了符号语言的诞生,定义了符号,交代了艺术与符号的关联。其次,笔者利用枚举的方法列出了五种版画创作中的符号语言,同时通过对“镜”与“灯”关系的探讨,揭示艺术创作中的个人符号的意蕴,通过谈艺术中的复刻与不拘泥于物的自由创造的辩证关系,探讨如何利用好“镜”与“灯”的关系来打造个人符号,并在对“物”与“象”关系的界定中,突出了艺术家思维加工及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最后,笔者将分析自身作品中的符号语言。通过本篇论文,笔者试图开拓版画创作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8-05-01)

观物取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观物取象”对山水画创作中如何观察和表现自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其中,“观物”是对自然实景的直接观察与感受,“取象”则是复杂的思考过程。由于每个人作画的取向和目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就有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因而尽管在山水画创作中运用的材料、技法和创作理念有多种多样,但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山水画作品,画家离不开对自然实景的深入观察和深刻体会。本文通过研究“观物取象”的思想在古代、近现代画家山水画作品中的指导和运用,从而更为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法,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的时代语境范畴内,画家如何面对、观察和处理自然并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最后,笔者通过本文研究梳理了“观物取象”对自己以陕北为题材创作的影响,进而体现本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在当下,画家应具备优良的传统笔墨基础,更应重视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和体悟,从而更好地进行山水画创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观物取象论文参考文献

[1].崔竞文.“观物取象”对油画创作的启发[J].艺术品鉴.2019

[2].陈晨.阐释“观物取象”对我创作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19

[3].薛以平.观物取象——盆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9

[4].朱晶.微察与精取[N].中国文化报.2019

[5].刘嘉慧,耿大明.基于“观物取象”看中国传统纹样——以蝙蝠纹为例[J].大众文艺.2018

[6].郭惠.浅析“观物取象”思想对油画创作的启发[J].艺术科技.2018

[7].王怀义.近现代时期“观物取象”内涵之转折[J].文学评论.2018

[8].樊蕾蕾.观物取象—浅析汉代陶灯的艺术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18

[9].杜学辉.《乾天坤地观物取象》[J].艺术研究.2018

[10].汪凌仙.观物取象—版画创作中的符号语言[D].中国美术学院.2018

标签:;  ;  ;  ;  

观物取象论文-崔竞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