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吸收论文_张铭贤,郭运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吸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金属,土壤,真菌,植物,湿地,生物,黑钙土。

植物吸收论文文献综述

张铭贤,郭运洲[1](2019)在《石家庄土壤污染修复加速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河北省石家庄市把加快土壤污染修复项目进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实事全力推进。作为石家庄市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试点县之一,赵县从争取百姓支持入手,以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为基础,探索出农用地污染修复的有效经验。同时,反复比对各类农业机械收割(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11-11)

马晓玥[2](2019)在《几种典型纳米材料对植物吸收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纳米材料(NM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极有可能进入已被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中。目前,针对两者共同作用于植物的研究不多,且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纳米材料对不同植物吸收不同PAHs的影响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典型纳米材料(ZnO NM、TiO_2NM和GONM)对大豆吸收芘的影响。[方法]利用水培,共设置8个处理:空白、单独暴露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和芘共暴露,其中纳米材料和花的浓度分别为100、1 mg/kg,每个处理设3个平行。暴露前后测大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杨钰莹,董蓓,李振炫,胡鹏杰,吴龙华[3](2019)在《伴矿景天汁液还田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植物吸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在土壤镉(Cd)和锌(Zn)污染修复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收获物压榨脱水后产生的含重金属废液的处理是尚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两种典型土壤开展盆栽试验,将汁液按0mL kg~(-1)(CK)、10 mL kg~(-1)(L)、20 mL kg~(-1)(H)叁种剂量还田并种植伴矿景天,监测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氯化钙(CaCl_2)提取态Cd、Zn浓度动态变化,以及植物生长和重金属吸收情况。结果表明,添加汁液后7d和30 d,酸性土壤pH升高而中性土壤pH降低,两种土壤DOC均显着升高;生长中后期土壤pH和DOC与对照接近。酸性土壤上,7d、30d时CaCl_2提取态Cd和Zn浓度较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L与H处理土壤CaCl_2-Cd/Zn浓度在105d达到最大、而后又降低。中性土壤上,L处理的CaCl_2-Cd/Zn浓度在第7和30 d时较高,而在105和150 d时接近CK;H处理的CaCl_2-Cd/Zn浓度在第7 d时最高,此后迅速降低,在30 d及之后接近CK。汁液处理对伴矿景天生长有一定影响。酸性土壤上,随着汁液的加入,伴矿景天地上部Cd、Zn浓度较对照显着升高;L处理伴矿景天地上部Cd积累量是对照的1.94倍,而H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L处理地上部Zn积累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而H处理较对照有所降低。中性土壤上,汁液处理伴矿景天地上部Cd浓度较对照显着升高,地上部Cd积累量与对照无显着差异,而地上部Zn浓度和Zn积累量较对照显着降低。酸性土壤上,L处理伴矿景天地上部Cd、Zn积累量显着高于汁液带入量,而H处理则低于汁液带入量。中性土壤上,汁液处理伴矿景天地上部Cd、Zn积累量均小于汁液带入量。伴矿景天汁液还田后再种植伴矿景天,在适当条件下能将带入的重金属Cd、Zn全部带走,且该方法更适用于酸性土壤。(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周小华,李昆志[4](2019)在《质膜H~+-ATPase对2种湿地植物吸收NO_3~-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湿地植物净化硝态氮(NO_3~-)的效果及吸收机理,以风眼莲、美人蕉2种常用湿地植物为实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2种植物在模拟农田水体中对NO_3~-的去除率与质膜H~+-ATPase活性及其与14-3-3蛋白的互作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凤眼莲对NO_3~-的去除率高于美人蕉,其根尖质膜H~+-ATPase活性、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大于美人蕉。质膜H~+-ATPase活性影响植株NO_3~-的吸收能力,表明质膜H~+-ATPase参与了植物吸收NO_3~-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孙硕[5](2019)在《土壤外源铅的老化与植物吸收铅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金属元素铅,开展了铅在不同性质土壤中不同老化过程、影响因素、不同作物吸收铅的差异研究,为土壤铅有效性研究、土壤-植物体铅转移研究和土壤污染评价等提供依据。利用室内恒温、恒湿培养实验,在21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研究不同外源铅添加水平下铅老化过程,以叁种化学提取剂提取有效态铅,研究其动态变化,比较了外源铅在不同土壤中的老化程度、老化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作物对铅吸收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叁种提取剂对不同性质土壤铅的提取效果的比较。HNO_3和EDTA提取能力远高于CaCl_2,老化100天时,HNO_3、EDTA提取率范围在71%~100%,均值86%;CaCl_2提取率除了红壤和黄棕壤(1.0%~11.4%)较高外,其余土壤均低于0.4%。老化过程中铅的HNO_3提取率最高且变化不大,而CaCl_2提取率很低,相对而言,EDTA提取铅比较适合评价土壤铅有效性。叁种提取剂对酸中性土壤中外源铅的提取率高于碱性土壤,高浓度下高于低浓度。2.外源铅在不同性质土壤老化特征。土壤中铅老化过程对幂函数和Elovich方程拟合均达显着水平。在大部分碱性土壤中,有效态铅在老化3天时有小幅度上升趋势,9天之后开始降低,而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中老化早期上升不明显,老化开始后9~100天为快速老化阶段;外源铅在碱性土壤中老化速率和老化程度均高于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中。3.影响土壤EDTA提取态铅含量的主要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土壤中,外源铅添加量对EDTA提取态铅含量起主导正效应,负效应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为:pH>晶质铝>有机质;在碱性土壤中,正效应影响因素为:添加量>非晶质铝,负效应影响因素排序为:老化时间>晶质铝;在酸性土壤中,正效应影响因素为:添加量>全磷,CEC起负效应。4.关于EDTA提取态铅含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的比较。21种土壤性质复杂,土壤EDTA提取态铅总的多元回归方程影响因素众多,错综复杂,方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差值比碱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的回归方程与实测值的差值大,说明碱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的回归方程比21种土壤EDTA提取态铅总的多元回归方程表达更准确。5.不同作物吸收铅的比较。红壤中小麦铅的富集系数约为潮土中的7~10倍,在潮土中小麦品种间铅富集系数差异很大,最高和最低相差7.97倍,而在红壤中小麦品种间铅富集系数几乎无显着差异。小麦苗期对铅的富集能力高于蔬菜。蔬菜对铅富集能力为:胡萝卜>空心菜>茼蒿>香菜>生菜>小白菜>油麦菜>芥蓝>苋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4-01)

王新华,李欣,刘广青,何艳峰,李刚[6](2019)在《废弃菌棒生物炭对土壤中镉和铅的固持和植物吸收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弃菌棒为原料,在300,500,800℃缺氧条件下制备菌棒生物炭,结合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分析热解温度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将制备的生物炭添加到受到镉(Cd)和铅(Pb)污染的土壤中,探究菌棒生物炭对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果,并用盆栽方式评估添加菌棒生物炭对油菜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菌棒生物炭的颗粒逐渐变小,空隙逐渐变大,有利于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高温热解的菌棒生物炭比低温热解的菌棒生物炭碱性物质多,对土壤pH值的提升作用更为显着。油菜盆栽实验表明,生物炭可有效降低有效磷的渗流损失,增加了植物的可利用性。800℃热解下得到的生物炭对土壤中Cd和Pb固定效果最好,土壤中总Cd和总Pb的损失分别仅为6.5%和18. 5%。而500℃热解下得到的生物炭的效果最差。另外,生物炭对Cd的固定效果显着高于对Pb的固定效果。同时与对照值(CK)相比,生物炭可使油菜中的Cd和Pb的含量都显着降低90%以上。菌棒生物炭对重金属Cd和Pb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钝化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张艺腾,范禹博,徐笑天,张秀芳,李明堂[7](2018)在《鸡粪生物炭对土壤铜和锌形态及植物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300℃制备的鸡粪生物炭既可以固定碳和重金属,又可以克服鸡粪不当处理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但由于鸡粪中Cu和Zn的含量较高,因此使用时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本文研究了温室大棚中土壤培养和小白菜盆栽下施用鸡粪生物炭对土壤Cu和Zn形态以及植物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鸡粪生物炭可以明显增加土壤pH,减少土壤有效态Cu含量,小白菜盆栽条件下鸡粪生物炭对有效态Cu抑制程度小于土壤培养。空白土壤中施入鸡粪生物炭后有效态锌的含量增加了6.19 mg·kg~(-1),使用鹿粪则可以减少鸡粪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Zn含量的影响。随着土壤培养时间的延长,施用鸡粪生物炭可降低酸溶态与可还原态Cu的比例,增加残渣态Cu比例,提高施加鸡粪生物炭处理中可氧化态与残渣态Zn比例。高温高湿环境下施用2%鸡粪生物炭能够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增加小白菜干重,减少小白菜根部重金属Cu和Zn含量,降低Cu和Zn的根富集系数,二次盆栽后添加鸡粪生物炭还能够降低小白菜茎叶部Cu和Zn的含量。以上结果说明,鸡粪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可引起短时间的污染风险,且Zn的污染风险大于Cu,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鸡粪生物炭既可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减少Zn的释放,又能固定Cu和Zn,从而减少植物对Cu和Zn的吸收。(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杨瑞卿,肖扬,申晨[8](2018)在《采煤塌陷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吸收富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采煤塌陷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徐州潘安湖采煤塌陷区土壤重金属(Cr、Cu、Zn、Cd、Pb)污染状况及毛白杨等10种乡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平均富集指数由高到低为Cd、Cu、Cr、Pb、Zn,Cd中度富集,Cu、Cr轻度富集,Pb、Zn无富集,土壤以Cd污染为主。木本植物中,吸收系数大于0. 4的为毛白杨和旱柳,草本植物的吸收系数均大于0. 4;木本植物平均转移系数较大的为臭椿、构树、毛白杨。考虑到采煤塌陷区土壤主要污染物为Cd,综合植物对Cd的吸收系数和转移系数,推荐毛白杨、旱柳、构树、臭椿、艾蒿、黄花蒿、一年蓬、牛膝和狗尾草为采煤塌陷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植物。(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曹莹[9](2018)在《湿地根际微生物对磷的转化释放及植物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植物对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环境中的磷。环境中大部分形态的磷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经过分解转化,尤其是微生物的转化释放作用,成为有效磷,才能被植物吸收。因此,了解湿地根际微生物在此过程中对磷的转化释放及植物吸收的影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可为进一步阐明湿地磷循环机制、强化湿地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及水生态系统中磷污染的控制,提供研究基础和依据。本文以天印湖(南京,中国)湿地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典型湿地植物菖蒲的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组成;通过去除与保留根际微生物的植物对比实验,研究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作为一个整体对水中磷的转化及植物吸收磷的影响机制;用细菌通用培养基从菖蒲、鸢尾和芦苇根际提取和纯化了根际微生物,并进一步对提取菌株的解磷释磷能力进行了测试,筛选出高效解磷菌,通过测定水中磷含量、植物生长及体内磷含量变化,研究了多种高效解磷菌的强化除磷的效果,主要创新研究结果如下: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天印湖湿地植物菖蒲的根际微生物中,细菌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真核生物,种类数最少的是古菌。细菌中最多的是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分别占34.94%和34.19%,真核生物中以真菌为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Sordariomycetes(粪壳菌),占真核生物的37.06%,古菌中一种Candidatus Nitrosoarchaeum的氨氧化古菌含量最高,占48.07%,它们的数量优势明显。湿地根际微生物群落作为一个整体,可促进植物吸收磷,培养后有根际微生物的植物的根、茎、叶中磷含量的增量都高于被去除了根际微生物的植株。对水中有效磷、难溶无机磷、有机磷都有转化释放及促进植物吸收的作用,可以较好地促进水中总磷的去除。在对根际微生物的解磷释磷能力测定和解磷菌的筛选中发现,无机磷的溶解和释放速率远高于有机磷,且同一菌株对无机难溶磷和有机磷的释放效果不同,表明对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溶解和释放的影响因素不同。在磷酸叁钙培养基中,短期解磷速率96小时最高达0.53 mg·L~(-1)·h~(-1),叁株高效解磷菌10天解磷速率分别达到0.38 mg·L~(-1)·h~(-1)、0.50 mg·L~(-1)·h~(-1)和0.52 mg·L~(-1)·h~(-1)。不同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中释放溶解态磷量是不同的。在有机磷培养基中,短期解磷速率96小时最高为0.029 mg·L~(-1)·h~(-1),10天解磷速率最高为0.0078 mg·L~(-1)·h~(-1)。在磷酸叁钙培养基中10天后释放溶解态磷量最高达到125.88 mg·L~(-1)。在有机磷培养基中10天后释放溶解态磷量最高达到1.88 mg·L~(-1)。经鉴定在磷酸叁钙培养基中从菖蒲根际筛选出的短期解磷速率较快的是Pseudomonas sp.;从芦苇根际筛出的释放溶解态磷含量最高的是Pseudomonas knackmussii。不同解磷菌对水中磷的含量以及湿地植物吸收磷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解磷能力强的解磷菌对水中磷的去除及植物吸收磷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植物吸收磷主要体现在叶的生长和磷含量的增加。解磷菌投加量越大,水中总磷去除率越高,植物各部分磷含量增加越明显。培养过程中,pH变化较小,在6.7~7.1之间。本研究为利用高效解磷菌强化植物对磷的吸收,提高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基本结论。(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8-30)

张凤敏,何伟,吴春雅,戴传超[10](2018)在《共生真菌对豆科植物吸收微量元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理解农业生产中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匮乏或比例不平衡问题,本研究介绍了植物-有益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豆科植物与内生真菌和菌根真菌之间的联系。植物-有益真菌共生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宿主吸收水分及土壤微量元素,提高植物生长及产量。总结了共生真菌调节的植物从土壤环境吸收微量元素的促进机制,并把机制总结为3个方面:(1)共生体系分泌的酸性化合物可以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矿物质,使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提高;(2)共生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提高宿主根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转运速率;(3)共生真菌定殖可以诱导宿主微量元素吸收和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望了共生真菌在农业上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3期)

植物吸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纳米材料(NM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极有可能进入已被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中。目前,针对两者共同作用于植物的研究不多,且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纳米材料对不同植物吸收不同PAHs的影响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典型纳米材料(ZnO NM、TiO_2NM和GONM)对大豆吸收芘的影响。[方法]利用水培,共设置8个处理:空白、单独暴露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和芘共暴露,其中纳米材料和花的浓度分别为100、1 mg/kg,每个处理设3个平行。暴露前后测大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吸收论文参考文献

[1].张铭贤,郭运洲.石家庄土壤污染修复加速推进[N].中国环境报.2019

[2].马晓玥.几种典型纳米材料对植物吸收芘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杨钰莹,董蓓,李振炫,胡鹏杰,吴龙华.伴矿景天汁液还田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植物吸收研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周小华,李昆志.质膜H~+-ATPase对2种湿地植物吸收NO_3~-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9

[5].孙硕.土壤外源铅的老化与植物吸收铅差异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6].王新华,李欣,刘广青,何艳峰,李刚.废弃菌棒生物炭对土壤中镉和铅的固持和植物吸收性的影响[J].能源与环保.2019

[7].张艺腾,范禹博,徐笑天,张秀芳,李明堂.鸡粪生物炭对土壤铜和锌形态及植物吸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8].杨瑞卿,肖扬,申晨.采煤塌陷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吸收富集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8

[9].曹莹.湿地根际微生物对磷的转化释放及植物吸收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8

[10].张凤敏,何伟,吴春雅,戴传超.共生真菌对豆科植物吸收微量元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中国农学通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无植物土壤δ15N的变化老化后天然酯和矿物油的酸值叶绿素分子的光激发芬兰北方沼泽生态系统NEE的季节动态(...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条件下植被响应示...+,Cl-吸收与区域化模式,引自Munns...

标签:;  ;  ;  ;  ;  ;  ;  

植物吸收论文_张铭贤,郭运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