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观念论文_张奇伟,吴宝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孝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论语,观念,大邑,荀子,佛教,左传,孝道。

孝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张奇伟,吴宝红[1](2019)在《“性恶”之人何以为善——基于荀子孝观念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认为人是在共同体中作为类的社会性存在,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人的知、情、欲与社会性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之"性恶"在于心不会天然知礼义之道,于是情感欲望浅陋无明,易于流向悖理和危险混乱。那么,如此之人如何转化其性而趋于善呢?从孝观念进行考察是为一个重要的视角。对于荀子而言,孝不是纯粹天然的情感,它以人有辨有义和能群为逻辑起点,以对礼义之道的觉解为内在精神,以人之差异性的情感为基础,以曲得其情的方法为特征,最终指向于整全自我的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6期)

顾春[2](2019)在《孝观念发展与忠观念萌芽》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绝大部分人所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伦理观念,是关于道德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传统社会忠和孝的价值观初成于先秦时期,而早于此的周朝代商历史事件,则为这两个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偶然性。小邦周战胜大邑商后,周人要维持统治,就必须笼络商(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11-18)

吴瑶[3](2019)在《儒家的“孝”观念——以《论语》中的“仁孝关系”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孝行孝"的特点是本于血缘而产生的自然亲爱和基于本能的报本反哺。孔子对事亲时"敬"意的强调和朱子"善事父母"的注释,都意在揭露儒家意义上"以仁行孝"的"孝"之意。就偏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仁"是具于心之性,"爱"是仁之发于情,"孝"是性之现于事,因此,"仁"与"孝"是体用、理事关系。就专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义"是对于孝的恰当决断;"礼"是恰当决断的实施方案;"智"是知何以为"义"、知当如何循"礼";"信"是将仁、义、礼、智通过事亲、从兄、知二者、节二者的方式来落实。故而,儒家意义上的"孝"是要以"仁"为衡准和指向,通过"孝"来实现"仁"的大孝。(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11期)

蓝法典[4](2019)在《政治寓意与生存回溯——儒家“孝”观念的两个阐释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舜以"孝"取天下的故事中,"孝"并不是一种家庭伦理,而是权力正当性的表达,象征舜以"去权力"的方式得到权力,暗示权力的父位格需与子位格的孝德一体方能自我平衡。如果忽视"孝"的政治含义,那么"孝"会沦为一种对权力意志的无底线遵从。因为当"孝"抽离为一种"道"的遵从时,其必须依权力的逻辑而建构自身,从而呈现出一种无法兼顾价值追求的内在矛盾。从儒家文化传统回到生活世界,在继承儒家"孝"观念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孝"首先是"父子共存",其次是与自然繁殖过程相悖的"我之何以存在"的反向追问。后者赋予了"孝"跳出自然束缚、树立人性尊严的可能性。在关于鲁迅"孝"批判的相关澄清中,可以进一步确认的是:父子共存对个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将我们从关于生存的畏惧与恐慌中解放出来。(本文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英惠[5](2019)在《《论语》传入西域对《福乐智慧》中孝观念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孝"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众多仁人志士的推崇和颂扬。本文拟通过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法,对汉代时已传入西域的《论语》和成书于宋朝时的《福乐智慧》中孝观念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出自不同地域、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两部着作在孝观念上表现出了较多的一致性。共性具体体现为,二者都认为:(一)父母在世,应赡养孝敬父母;父母离世,应礼葬祭祀父母;(二)儿女都应以恭敬之心孝养父母,坦诚之心劝谏父母;(叁)出门在外,友爱兄弟,博爱大众,以仁德待人;(四)以孝劝忠,孝治天下。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两部作品中孝观念存在共性的文化背景,并概括为:《福乐智慧》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吸纳,孝观念在西域深入人心及《论语》在西域的广泛传播。(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9年01期)

张子峻[6](2019)在《论古今视阈转换下孝观念的敬顺之变——以《论语》“子游问孝”章的诠释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孝观念在历史中,有一由"敬"变异为"顺"的权威化过程,同时,"孝"思想的这一变异也逐渐渗入儒家知识系统领域,表现为思想史演变投射于学说史中。考稽文献,《论语》"子游问孝"章的诠释历史最能透露这一变化趋势。具体而言,古今学者对《论语》"子游问孝"章"孝"的"养""敬"内涵,产生了"犬马养人""人养犬马""禽兽相养"叁种重要意见。其中,"犬马养人"与"禽兽相养"为诠释的主流,"人养犬马"则古人应之寥寥,但却为今人普遍支持。在古今视阈下审视叁说,从诠释文本过渡到诠释行为,可以窥见孝观念的此种异变。今人多以"人养犬马"为解,表征他们对传统孝观念的"敬、养"内容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孝观念重铸的努力。(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延勇[7](2018)在《中西孝观念之比较——以《论语》和《圣经》为文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孝敬父母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古代的中国,孝被看作是一种维持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的基本道德力量;在西方国家,孝敬父母被看作是一条诫命。同样是"孝",但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中西方孝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论语》中孝观念体现出的是道德对人们孝行为的约束,同时体现出了中国农耕文化占主导、"家国同构"及宗法观念等文化特质。《圣经》中的孝观念则反映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文化"气息,具体表现为个人主义,同时也表现出重商主义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34期)

韩霞[8](2018)在《日本佛教系新兴宗教中的“孝”观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孝道古来极受中国儒释道文化的重视。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的日本,在其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行"孝"。但随着日本佛教系新兴宗教的兴起,其"孝"的观念呈现出别于日本传统观念的新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当代日本社会与民众的需求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付欢欢[9](2018)在《探析《论语》中“孝”观念的内涵及其现实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明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孝"观念亦是如此。"孝"字最早出现在《尚书·尧典》中:"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舜以孝行感化家人,从而使家庭和谐。《说文解字·老部》将"孝"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是指善于奉侍父母的人。最初,"孝"体现为对祖先的崇拜。《礼记·坊记》记载:"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使民追孝也。以此坊(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8年01期)

张晶晶[10](2018)在《新媒体语境下孝观念的当代呈现与话语建构——基于微博数据的NVivo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念造成冲击,新媒体信息渗透对公众认知与观念形成也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建构作用。本文以微博平台上的孝事件为例,运用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分析孝观念在新媒体中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隐含的话语权力关系。微博数据分析显示:不孝、不慈等负面事件在新媒体中的曝光率和关注度不断上升,新媒体话语凸显了孝慈对等的伦理新规范,显示出子代权力的上升和代际互惠逻辑的盛行。此外,数字鸿沟加剧了话语权的代际失衡,年轻一代成为家庭伦理的塑造者,老年群体则面临失语困境。当前,新媒体应当形成积极的价值引导,促进孝文化在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变迁中的现代转型。(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孝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绝大部分人所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伦理观念,是关于道德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传统社会忠和孝的价值观初成于先秦时期,而早于此的周朝代商历史事件,则为这两个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偶然性。小邦周战胜大邑商后,周人要维持统治,就必须笼络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孝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张奇伟,吴宝红.“性恶”之人何以为善——基于荀子孝观念的考察[J].中国哲学史.2019

[2].顾春.孝观念发展与忠观念萌芽[N].学习时报.2019

[3].吴瑶.儒家的“孝”观念——以《论语》中的“仁孝关系”为中心[J].学理论.2019

[4].蓝法典.政治寓意与生存回溯——儒家“孝”观念的两个阐释维度[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

[5].周英惠.《论语》传入西域对《福乐智慧》中孝观念的影响研究[J].山西档案.2019

[6].张子峻.论古今视阈转换下孝观念的敬顺之变——以《论语》“子游问孝”章的诠释史为例[J].理论月刊.2019

[7].张延勇.中西孝观念之比较——以《论语》和《圣经》为文本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8].韩霞.日本佛教系新兴宗教中的“孝”观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9].付欢欢.探析《论语》中“孝”观念的内涵及其现实价值[J].华夏文化.2018

[10].张晶晶.新媒体语境下孝观念的当代呈现与话语建构——基于微博数据的NVivo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睒子本生,现藏于大英博物馆,No.OA18...弥兰本生,现藏于白沙瓦博物馆,No.M1...42、高中生孝道的施行情况在了...孝文化结构示意图3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2-3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之间孝道双念的...

标签:;  ;  ;  ;  ;  ;  ;  

孝观念论文_张奇伟,吴宝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