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实预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菩萨思想,众生,父母,预设前提
现实预设论文文献综述
仁增才郎,陈通[1](2017)在《以“众生皆为父母”为预设前提的菩提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为"觉悟","萨埵"即"众生"或"有情",由此合成"使众生觉悟"或"觉有情"。菩提心思想是藏传佛教的根本理念,其核心是慈悲。它以"众生皆为父母"为预设前提进行展开,并以因果缘起为逻辑路径导出的必然结论,也是通过六度来逐步实践升华的智悲双运观修法门。菩提心思想作为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圆满融合完整的有机体系,对伦理道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刘清昆,周丽峰[2](2015)在《预设与生成的现实困境和实践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预设应用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度来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教学生长应基于教学预设下的学生生成。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体。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应将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互生。预设指教师对即将展开的教学过程系统化、理性化的设计和计划,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在系统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状况及对相关教学行为结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的规划和设想,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目的是为学生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构建认知提供教(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09期)
张海平[3](2011)在《从现实的“学”到预设的“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一段时间,笔者看了很多公开课,也上了十多节示范课,感触颇多,并反复地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学了什么?在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想到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就(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期刊2011年04期)
叶剑锋[4](2010)在《现实民主:作为预设了价值诉求的程序民主》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尔的现实民主指的是自17世纪起,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的大规模代议制民主。达尔的现实民主是实现了与理想民主相分离,祛除了价值约束的程序民主。但达尔认为,不能因此认为程序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抛弃道德义涵,不能因为公正的民主程序产生了不公正的后果而断言正义的要求与民主的程序相矛盾。民主作为程序,是一种预设了价值诉求的程序。民主过程预设了广泛的基本权利,民主本身就是权利。(本文来源于《湖湘论坛》期刊2010年06期)
孙明[5](2010)在《关注学生数学现实 实现有效教学预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作为成长中的学(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赖泽凤[6](2010)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希腊始,无论人处于怎样一个位置,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都从未停止过。人经历了从被遮蔽的状态到颂扬普遍理性再到原子式的个人出场。不过,“现实的人”的出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预见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马克思等智者殚精竭力澄明出来的。马克思是实实在在的天才,却不是横空出世的先知,“现实的人”的出炉也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抽象预设的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穆勒评注》、《神圣家族》时期的思想转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其之后的现实生成的人,马克思最终还是扬弃了思辨领域内“抽象的人”,立足于“现实的人”。当然,马克思并不满足于仅呈现出“现实的人”,还继续在这个“阿基米德点”上构建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理论大厦,从而实现了理论人学向实践人学、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伟大变革。伴随这一变革的是马克思哲学思维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抽象预设性思维范式,转向“人何以可能”的现实生成性思维范式。这足以证明“现实的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本文意在依照内在逻辑顺序把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分成叁个部分以把捉他是如何实现从抽象预设的人到现实生成的人这一转变的。首先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的抽象人预设阶段:尽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究成果在具体提法上不同,但总体说来都是站在云端去预设一个抽象不变的人的本质,再瞄准现实生活中的不完满展开批判,“理性的狡计”显然还未消散;自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他的论着中就有忽明忽暗的两个逻辑基点在“厮杀”,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穆勒评注》中也有两个逻辑基点,《神圣家族》渐破两重逻辑框架。不过,马克思思想转型时期的叁部着作终究没有彻底逃离出“人的本质的抽象规定——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复归”的怪圈;经历一番理论搏斗之后,马克思终于彻底扬弃了“抽象的人”,呈现出“现实的人”,并以此为起点逐渐为我们展现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这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已初见端倪,之后逐步完善。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直观地呈现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变化历程,以领略其思想本身的独特魅力,这就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0-03-20)
张翠[7](2010)在《休谟政治哲学的人性论预设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资源的匮乏、人性中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共同构成了休谟政治哲学的人性论预设,对人性的关注使休谟的政治哲学在同时代独具特色。事实证明,以人性论为基点的休谟政治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国家的建立与政治实践、对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下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以及今天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孙明[8](2010)在《关注学习现实 实现有效预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对社会的理解成为其学习的重要因素。成长中的学生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教师的教学仅仅以(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0-01-08)
唐志君,覃小林[9](2008)在《多数决策原则的理论预设及现实合理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为一种古老的决策规则,在人类政治文明的递进过程中被不同类型的民主决策所习用。民主先驱们在实践这一原则时作了如下理论预设:人是理性的动物;多数人的决定具有更全面的知识、经验内容及更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多数是开放和变动的。经验和事实表明,多数决策原则具有其现实合理性及不可替代性。但作为一种决策规则,也有其内在的局限,这是不同类型的民主政治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西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丁士松[10](2007)在《儒家人治理念的价值预设及其现实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理念中的人治是"圣王之治",其内含的价值预设主要有四:一是人性本善或可善;二是人具有通过内在修炼成就圣贤人格的无限能力;叁是"人是天生的道德动物",必须过社会道德生活;四是社会由圣王治理天经地义。由于儒家思想家未能对人能否成圣、如何判别圣人、圣人何以为王、圣人为王后如何治国、如何确保圣王永远为圣(绝不滥用权力)等五大关涉其理念生命力的关键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圆满解答,以至其人治理念不仅内含一系列逻辑矛盾,而且一旦付诸实施,必将陷入理念与现实相背离的困境之中。(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现实预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学预设应用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度来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教学生长应基于教学预设下的学生生成。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体。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应将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互生。预设指教师对即将展开的教学过程系统化、理性化的设计和计划,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在系统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状况及对相关教学行为结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的规划和设想,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目的是为学生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构建认知提供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实预设论文参考文献
[1].仁增才郎,陈通.以“众生皆为父母”为预设前提的菩提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刘清昆,周丽峰.预设与生成的现实困境和实践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
[3].张海平.从现实的“学”到预设的“备”[J].中国学校体育.2011
[4].叶剑锋.现实民主:作为预设了价值诉求的程序民主[J].湖湘论坛.2010
[5].孙明.关注学生数学现实实现有效教学预设[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
[6].赖泽凤.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嬗变[D].西南政法大学.2010
[7].张翠.休谟政治哲学的人性论预设及其现实意义[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8].孙明.关注学习现实实现有效预设[N].中国教育报.2010
[9].唐志君,覃小林.多数决策原则的理论预设及现实合理性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
[10].丁士松.儒家人治理念的价值预设及其现实困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