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金属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络合物,聚合物,稀土金属,金属,载体,稀土,催化剂。
聚合物金属络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文,杨亮炯,张福婷,常舰,张敏艳[1](2015)在《两亲性含镉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制备聚苯乙烯(PS)接枝型引发剂,进而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与丙烯酸镉(ACd)的共聚合,成功获得PS-g(BMA-co-ACd)接枝共聚物金属络合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热重分析对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金属络合物中镉含量测试值与理论值相近,其热稳定性随着镉金属含量的增加稍有降低;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聚合物金属络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球形结构的粒子,且稳定性较好;抑菌性测试表明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赵玛利,刘铁根,江俊峰,王萌[2](2015)在《添加Cu-Cr络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红外激光诱导表面金属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添加Cu-Cr络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红外激光诱导表面金属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1.06μm和10.60μm激光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通过多种表面检测方法对改性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6μm激光可使材料表面产生大量起到"锚固作用"的微孔,并且样品表面呈现周期性起伏结构,表面增附效果较强,1.064μm激光可打破Cu-Cr络合物的化学键,在改性区域出现还原性Cu1+和Cr3+,含量分别为0.9%和2.8%,激光处理后得到的镀层平均厚为1 100μm,标准差为0.29μm,且镀层附着力较大;而10.60μm激光处理后样品表面呈随机起伏结构,表面Cu1+和Cr3+的含量分别为0.4%和1.6%,镀层平均厚度为1.70μm,标准差为0.59μm,且镀层附着力较小。(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5年07期)
杨士凤[3](2014)在《凝胶过滤色谱-ICPMS联用技术测定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和配位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金属离子M2+为例,对形成的PEI-M络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进行测定,以HAc-NaAc为流动相,凝胶色谱柱分离大分子络合物(PEI-M)以及金属元素的小分子络合物(M(Ac)i、M(OH)j)、游离态离子(M2+),最后用ICP-MS测定不同形态金属元素的浓度;利用建立的化学平衡理论模型,计算PEI与M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建立的在线分离、测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为高分子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水体中重金属(Cu、Cd)的性质、危害及去除方法;简述了聚合物络合-超滤技术在重金属去除领域的应用,及常用水溶性聚合物(PEI)的性质、应用等;对测定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的常用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最后简要阐述了凝胶过滤色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第二章是络合反应化学平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实验设计。根据络合反应的化学平衡理论,建立了测定高分子聚合物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的化学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GFC-ICPMS联用技术,设计了测定PEI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的实验方案。第叁章在第二章建立的化学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GFC-ICPMS联用技术,测定了PEI与Cu2+形成的络合物PEI-Cu的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实验结果表明:25℃,pH4.1~5.3时,PEI-Cu络合稳定常数为109.6~1010.7,平均配位数为1.0~1.3。考查了溶液pH对络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液pH的增大,PEI-Cu的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均增大。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溶液pH的增加,PEI中胺基质子化的程度降低,有利于PEI络合金属离子。第四章基于第二章建立的化学理论模型,利用GFC-ICPMS联用技术,测定了PEI与Cd2+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结果表明:25℃,pH4.1~5.3时,PEI-Cd络合稳定常数为108.7~1097,平均配位数为1.0-1.4。对影响络合反应平衡的因素pH值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PEI-Cd的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也呈现与PEI-Cu相同的趋势,即随溶液pH的升高而增大。最后比较了相同条件下,PEI-Cu与PEI-Cd络合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的大小,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出现该结果的原因。第五章对本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4-05-01)
史德青,杨金荣,王云芳,孔瑛[4](2005)在《金属有机络合物添加剂对聚合物膜气体透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在聚酰亚胺和醋酸纤维素气体分离膜材料中添加金属有机络合物,研究了不同添加剂用量对分子链间距(或晶面间距)、膜密度及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广角X射线衍射和膜密度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材料的自由体积增大,膜的透气系数也相应提高。但聚酰亚胺复合膜中添加剂用量达到2.0%后,自由体积和透气系数趋于稳定。两种膜材料在透气系数提高的同时,透气选择性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谷翠萍[5](2005)在《聚合物金属铬络合物皮革鞣剂及其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是如何从源头上解决制革工业的铬鞣废液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无机铬盐鞣剂作为鞣制工业的一种主鞣剂,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废液中过高含量的铬(Ⅲ、Ⅵ)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为减少废液中铬的浓度,本论文研究合成了一种聚合物金属铬络合物鞣剂。在鞣制过程中,铬与聚合物配体以络合物的方式进行鞣制,能较大地提高皮革对铬的吸收量,从而降低废液中游离铬的浓度,使Cr(Ⅲ、Ⅵ)含量远低于铬的国家允许排放浓度标准(≤0.01g/L)。 论文的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通过文献调研,主要综述了无机铬鞣剂的特点、与皮胶原的作用机理以及它的最新进展;丙烯酸树脂类复鞣剂的组成、特点和作用机理;鞣制工业的清洁化问题。最后提出了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即合成出一种以丙烯酸类共聚物与铬络合的聚合物铬金属络合物鞣剂,并结合革鞣性能对其结构进行分子设计。 第二章是丙烯酸类共聚物配体的研制及表征。合成了两种类型的叁元共聚物,即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N-2-甲基丙磺酸叁元共聚物钠盐和丙烯酸-马来酸酐-丙烯酰胺-N-2-甲基丙磺酸叁元共聚物钠盐;采用了红外、热分析和GPC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分析;订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N-2-甲基丙磺酸叁元共聚物钠盐的Mark-Houwink参数K、α。并采用特性粘数[η]来表征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对丙烯酸-马来酸酐-丙烯酰胺-N-2-甲基丙磺酸叁元共聚物钠盐体系进行了合成优化,探讨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对其[η]的影响规律。 第叁章是聚合物金属铬络合物鞣剂的制备与表征。制备了聚合物金属铬络合物鞣剂,并通过红外光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等手段对络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验证了络合物的生成,证实络合物比共聚物配体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采用透析实验的方法,研究马来酸酐/丙烯酸和丙烯酰胺-N-2-甲基丙磺酸/丙烯酸的不同配比及pH值对与共聚物络合的铬含量的影响,从而对络合物的制备进行了优化。 第四章是皮革鞣制实验部分。将制备的聚合物金属络合物鞣剂进行皮革的鞣(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5-05-01)
郑文治,李玉良,于广谦,李晓莉[6](1997)在《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的研究 ⅩⅥ.聚合物的结构因素与聚合物载体-金属络合物的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钕含量的聚(苯乙烯-丙烯酰胺)载体-氯化钕(PSAC·NdCl_3)络合物,并研究了 PSAC 中单体链节的序列分布与 PSAC·NdCl_3络合物催化丁二烯聚合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丙烯酰胺链节短序列(n=1)分布和苯乙烯链节长序列(n 不小于25)分布都较高时,PSAC·NdCl_3络合物才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所得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与 PSAC 中单体链节的序列分布无关。(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1997年01期)
郑文治,李玉良,于广谦,李晓莉[7](1996)在《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的研究ⅩⅤ.聚(苯乙烯-丙烯酰胺)载体-氯化钕络合物对异戊二烯聚合的催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苯乙烯-丙烯酰胺)(PSAC)载体-氯化钕(NdCl3)络合物对异戊二烯(Ip)聚合的催化行为.PSAC·NdCl3络合物保留了小分子稀土催化剂对双烯烃聚合的催化规律和高度的定向效应.络合物的催化活性随着Nd/Ip和Al/Nd比的增加而增加,所得聚异戊二烯的特性粘数[η]却随之下降.聚异戊二烯的顺式-1,4结构含量达95%.此外,PSAC·NdCl3络合物的活性受PSAC和PSAC·NdCl3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络合物的活性随着PSAC中功能团含量的增加而下降.PSAC中单体链节交替分布的程度越低,络合物的活性越高(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1996年03期)
李玉良,于广谦[8](1996)在《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催化双烯烃聚合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聚合物载体的合成、稀土金属化合物的固定和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的性质及其催化双烯烃聚合的特征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1996年01期)
苏小笛,刘六战,沈含熙[9](1995)在《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包结α-吡啶偶氮-β-萘酚络合物树脂吸附富集痕量金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的β-环糊精聚合物树脂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形成的包结络合物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吸附络合物.本文报道了以这种包结络合物吸附富集铜、镉、镍与锰的实验条件以及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镉、镍与锰的研究.实验中详细地研究了有关的吸附条件及富集倍数,提出了一种富集与测定痕量金属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1995年12期)
李一贯,李玉良,朱永楷,于广谦[10](1995)在《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的研究 ⅩⅢ.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β(甲基亚硫酰基)乙酯]的结构与其稀土金属络合物催化丁二烯聚合的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测得的竞聚率计算了单体链节在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β(甲基亚硫酰基)乙酯](PSM)中的序列分布。苯乙烯(S)或甲基丙烯酸β(甲基亚硫酰基)乙酯(M)的长序列的概率随着PSM中相应单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S和M摩尔分数大致相等的PSM,单体链节的长序列分布函数值相接近。用与此结构相近的PSM合成的稀土金属络合物,其催化活性不佳。在M短序列分布和S长序列分布较高的情况下,络合物的催化活性最好。所得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与PSM中单体单元的分布无关。(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1995年06期)
聚合物金属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添加Cu-Cr络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红外激光诱导表面金属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1.06μm和10.60μm激光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通过多种表面检测方法对改性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6μm激光可使材料表面产生大量起到"锚固作用"的微孔,并且样品表面呈现周期性起伏结构,表面增附效果较强,1.064μm激光可打破Cu-Cr络合物的化学键,在改性区域出现还原性Cu1+和Cr3+,含量分别为0.9%和2.8%,激光处理后得到的镀层平均厚为1 100μm,标准差为0.29μm,且镀层附着力较大;而10.60μm激光处理后样品表面呈随机起伏结构,表面Cu1+和Cr3+的含量分别为0.4%和1.6%,镀层平均厚度为1.70μm,标准差为0.59μm,且镀层附着力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金属络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洪文,杨亮炯,张福婷,常舰,张敏艳.两亲性含镉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
[2].赵玛利,刘铁根,江俊峰,王萌.添加Cu-Cr络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红外激光诱导表面金属化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5
[3].杨士凤.凝胶过滤色谱-ICPMS联用技术测定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和配位数[D].厦门大学.2014
[4].史德青,杨金荣,王云芳,孔瑛.金属有机络合物添加剂对聚合物膜气体透过性能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谷翠萍.聚合物金属铬络合物皮革鞣剂及其制备方法[D].安徽大学.2005
[6].郑文治,李玉良,于广谦,李晓莉.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的研究ⅩⅥ.聚合物的结构因素与聚合物载体-金属络合物的活性[J].合成橡胶工业.1997
[7].郑文治,李玉良,于广谦,李晓莉.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的研究ⅩⅤ.聚(苯乙烯-丙烯酰胺)载体-氯化钕络合物对异戊二烯聚合的催化行为[J].分子催化.1996
[8].李玉良,于广谦.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催化双烯烃聚合的特征[J].合成橡胶工业.1996
[9].苏小笛,刘六战,沈含熙.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包结α-吡啶偶氮-β-萘酚络合物树脂吸附富集痕量金属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5
[10].李一贯,李玉良,朱永楷,于广谦.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的研究 ⅩⅢ.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β(甲基亚硫酰基)乙酯]的结构与其稀土金属络合物催化丁二烯聚合的活性[J].合成橡胶工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