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奥运场馆论文-倪晓茹

高校奥运场馆论文-倪晓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奥运场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奥运体育场馆

高校奥运场馆论文文献综述

倪晓茹[1](2016)在《大型奥运体育场馆活动风险管理研究——以G高校奥运体育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大型场馆活动风险类型、特征及潜在因素,提出以风险辨识、评估和应对为主的风险管理程序。以G高校奥运体育馆为例,应用风险检查表法识别风险,对比应用风险矩阵法和事故树分析法评估风险,基于风险类型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显示:G高校奥运场馆潜在风险主要有火灾引起的拥挤踩踏事故,建议从增强防火措施、加强安保管理、强化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卫能力3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海琳[2](2014)在《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其承担奥运比赛的历史使命,在后奥运时代高校奥运比赛场馆的主要职能更多的是承担高校的教学任务和全民健身任务。随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消费者对于健身场所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几块简单的场地,更追求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所带来的身心享受,消费者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都对高校奥运比赛场馆的文化建设及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发展体育场馆文化,如何利用奥运元素增添文化亮点,如何促进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以及正确认识高校奥运比赛场馆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都是退去光环以后的高校奥运比赛场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并研究了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的内涵、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文化建设现状以及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基础硬件设施完善2、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到位3、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内部装饰手法单一4、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特色创新文化贫乏5、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用力不均6、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文化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体育场馆文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2、责任到人,全面落实各项决策3、构建体育场馆文化展示系统4、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文化特色5、成立专业建设队伍,加大专项资金投入6、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14-05-01)

周雪莉[3](2013)在《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契机,北京2008是我国以实际行动和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开始,我国不仅仅是举办了一场成功的体育盛会,而且将体育的宗旨落实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我国大众的体育认知和体育参与意识在奥运会这一文化盛宴中得到了显着的升华。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场馆数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体育场馆服务资源的匮乏与浪费、闲置问题并存,主要体现在:一、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缺乏专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二、体育场馆设施总量不足,种种因素制约着场馆对外开放,使得场馆的使用率不高;叁、现有的场馆由于建设前期规划不够合理导致后期开发利用及运营受到制约,造成闲置和浪费,科学、有效地提高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以现阶段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对外开放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6所高校的奥运场馆对外开放情况作了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分析得出制约场馆对外开放的原因,同时对国外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进行研究,借鉴国外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运营经验,提出促进高校奥运场馆对外开放的对策和建议,为科学合理地利用高校奥运场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调查分析得出:1、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合理地开发高校奥运场馆资源不仅能够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物质基础,还能为全民健身提供优秀的场地设施;2、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在保证学校体育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均以有偿的形式对外开放;3、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有偿开放的规模较小,服务内容较为单一;4、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在赛后开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专业的场馆运营管理团队:场馆开发力度不够;有偿开放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缺乏对外开放专项资金等;5、影响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有:资源问题、安全因素、学校管理、观念因素等。通过对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提高场馆对外开放利用的对策,建议各高校以因地、因馆、因时制宜的原则对场馆进行改造。(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3-06-02)

叶雨阳,王慧冬[4](2012)在《6个高校奥运场馆使用率较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的场地已经全部满了,今天的羽毛球馆只有叁点到四点有空。”8月7日下午1点半,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的前台工作人员对前来预订场地的大叁学生小杨说。当天是北科大小学期开学的前一天。曾作为北京奥运会柔道和跆拳道赛场的北科大体育馆,现在成为一个集游泳(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2-08-17)

杜伟,姚新宇,李培景[5](2012)在《以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为例浅谈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与运营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与运营问题提出了初步设想,为探讨高校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与运营管理问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经济》期刊2012年02期)

贾丽群[6](2011)在《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对外开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市6座高校奥运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四种研究方法,对6座体育场馆的赛后改造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影响因素和绩效,探究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本文以期通过北京市高校奥运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使用情况研究,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寻找一条“最优化”经营管理道路;同时为我国今后体育赛事新建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高校奥运场馆对外开放为大众健身提供方便,但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行政管理体制仍然是束缚场馆的一大障碍,应该给予场馆运营团队更多自主权;硬件够硬,但软件不足,场馆需要依托体育比赛和采用体育高校实习基地模式培养人才;对外宣传方式单一、力度不够,积极利用新媒体,采用多元化营销策略;对外开放中重有形资产的开发,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利用意识淡薄,赛后要重点打造软实力;安全法律保障不足,与保险业合作,为健身者提供安全保障。(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1-12-20)

屈若为,陈晋瑜,朴虎范[7](2011)在《高校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作为高校奥运场馆之一,其赛后利用具有代表性,该文以该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其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奥运场馆的运营模式,提出了一些针对该馆运营的新构想,旨在提高其利用率,达到"以馆养馆"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1年25期)

于振峰,金安[8](2011)在《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功能与价值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至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我国体育体制逐渐转轨的大环境下,高校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阐述了后奥运时代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的内涵,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转变观念,建立市场管理机制,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系,以及培养相关管理人才,创新运营模式,为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模式构建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周琮[9](2011)在《北京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奥运会规模的不断膨胀,奥运场馆的建设规格不断被抬高。奥运场馆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能否得到长期有效利用与开发,逐渐成为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创性的在驻京六所大学内建设占场馆总数19.35%的比赛场馆,是解决场馆赛后利用问题的重要创新。高校奥运场馆首先要做到满足奥运会比赛需要,赛后主要服务于高校并适当对社会开放。建设规模等级应满足奥委会对比赛场地的要求。大量的赛时用房,在赛前设计中都要考虑赛后转换为以学校使用为标准的功能用房。本文总结了近50年来历届奥运会赛后使用的经验得失。结合我国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北京高校体育建筑从19世纪末至2000年以后的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从而对北京高校体育建筑的历史与现状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北京高校奥运场馆展开分析。通常我们可以将综合性体育馆建筑的使用周期总结为:A大赛前设计与建设---B赛时使用---C赛后适应性改造---D平时使用(包括教学,体育项目对外开放,举办大型活动)--- E赛时使用---F平时使用---G大型修整---进入下一个使用周期循环。本文重点关注奥运会结束以来场馆使用周期的几个关键环节:包括大赛前的设计与建设、赛后适应性改造、奥运会后平时使用、平赛转换情况。通过场馆自身几个环节的奥运前后对比、不同高校奥运场馆间的横向对比,对场馆的赛后利用做较为系统的比较性研究,用以评价场馆利用现状和为今后的场馆利用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蒋亚明[10](2010)在《北工大体育馆:奥运后羽毛球课成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位于东四环四方桥西北角,“扁平羽毛球”状的独特设计充分体现了场馆的个性,北京奥运会期间,这里举办了羽毛球的赛事,而且也是艺术体操的比赛场地,见证了中国军团摘金夺银的一个个辉煌瞬间。北京奥运会落幕满两年了,这个场馆正在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报》期刊2010-09-28)

高校奥运场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其承担奥运比赛的历史使命,在后奥运时代高校奥运比赛场馆的主要职能更多的是承担高校的教学任务和全民健身任务。随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消费者对于健身场所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几块简单的场地,更追求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所带来的身心享受,消费者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都对高校奥运比赛场馆的文化建设及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发展体育场馆文化,如何利用奥运元素增添文化亮点,如何促进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以及正确认识高校奥运比赛场馆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都是退去光环以后的高校奥运比赛场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并研究了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的内涵、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文化建设现状以及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基础硬件设施完善2、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到位3、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内部装饰手法单一4、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特色创新文化贫乏5、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用力不均6、北京市高校奥运比赛场馆文化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体育场馆文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2、责任到人,全面落实各项决策3、构建体育场馆文化展示系统4、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文化特色5、成立专业建设队伍,加大专项资金投入6、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共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奥运场馆论文参考文献

[1].倪晓茹.大型奥运体育场馆活动风险管理研究——以G高校奥运体育馆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王海琳.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周雪莉.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4].叶雨阳,王慧冬.6个高校奥运场馆使用率较高[N].中国青年报.2012

[5].杜伟,姚新宇,李培景.以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为例浅谈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与运营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2

[6].贾丽群.北京市高校奥运场馆对外开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7].屈若为,陈晋瑜,朴虎范.高校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8].于振峰,金安.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功能与价值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

[9].周琮.北京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10].蒋亚明.北工大体育馆:奥运后羽毛球课成特色[N].中国体育报.2010

标签:;  ;  ;  

高校奥运场馆论文-倪晓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