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心理三科264200
摘要:目的: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减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当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氨磺必利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具有各异的综合征症状,通常具有精神活动不协调,以及行为、情感、思维、感知觉等方面的障碍。患者通常具有清晰的意识和正常的智能,但是在发病过程中,会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会造成患者精神衰退和精神残疾,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有着十分不良的影响。在临床上,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使用氨磺必利、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因此,本文对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为22~51岁,平均年龄为(30.8±2.8)岁,病程在10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1±0.3)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所选患者PANSS评分均在70分以上,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基础用药量为1mg/d,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适量增加,最大用药量控制在6mg/d以内。连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1]。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单独使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针对阴性症状,起始剂量为50~300mg/d;针对阳性症状,起始剂量为400~800mg/d,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适量增加,最大用药量控制在1200mg/d以内[2]。连续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利用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其中,评分减少超过70%为显效;评分减少在40%~70%为有效;评分减少不足40%为无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当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难以察觉,但病情容易反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十分不良的影响。精神分裂症会对患者情感、感知、思维等方面造成影响,并且难以彻底治愈,随着病程的发展和延续,可能最终会造成患者精神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药物控制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氨磺必利、利培酮等,两种药物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使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氨磺必利的治疗效果略高于利培酮(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减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氨磺必利对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27(P>0.05)。
综上所述,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当中,氨磺必利、利培酮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氨磺必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高于利培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刚亚,严冬梅,张新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06(18):257-259.
[2]吕伟,李美花,刘林晶.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随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9(21):1290-1292.
[3]路广义,徐伟,李红.国产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9(1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