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照对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光照对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一、不同照度对薇甘菊光合性状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铭[1](2021)在《不同光照强度和基质对伯乐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又名钟萼木,为多年生高大落叶乔木,第三纪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非常狭窄,数量十分稀少,已被列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同时植株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本文通过设置不同光照及基质处理,研究了伯乐树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及生理变化,探寻适宜的生长条件,为该种的保护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设置4种不同强度的自然光照处理,以全光照为100%光照强度,分别为100%光照、50%光照、30%光照、20%光照,比较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伯乐树幼苗的生长与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与生理指标,发现光照对伯乐树幼苗生长影响显着,表现在:在幼苗生长期中,3种低光照强度处理的苗木株高地径增长量、生物量均高于100%光照处理,其中,30%光照处理植物长势良好,幼苗在全光照环境下长势差,叶片稀少,植株矮小,且死亡较多;幼苗叶片厚度持续增加,在试验后期各处理间无显着差异;比叶重始终以30%光照处理最低。叶绿素含量发生明显的变化,试验开始时随着光照减弱,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后期太阳光照减弱,日照时间减短,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此时100%光照处理叶绿素含量较高,长时间遮光不利于幼苗生长。100%光照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MDA含量持续上升,对植物生长造成有害影响,SOD酶活性高而POD酶活性低,两种酶增长不协同,植物系统调节作用发生破坏,植物体内活性氧产生与消除失衡,细胞膜脂过氧化严重,阻碍植物生长。遮光处理的三组互有高低,但总体含量变化一致,在遮光条件下长势良好。较强或较弱的光照都会导致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与光照有关,100%光照处理下蒸腾速率最高,但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蒸腾速率有所降低,蒸腾影响植物的体温,间接影响了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因此,伯乐树幼苗生长不耐强光,幼苗夏季需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以30%光照强度为最佳,且不宜进行长时间遮光,待光照强度减弱,光照时间减短后应撤去遮阴网。(2)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设置5种不同配比的基质以形成不同的持水量梯度,比较分析不同土壤持水量条件下伯乐树幼苗的生长与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与生理指标,发现较高持水量土壤对伯乐树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表现在:在幼苗生长期中,各个处理的株高地径以80%持水量处理较高,羽状复叶数增加以90%持水量最高,但整体的增长趋势一致,高径比变化也相同,较高持水量处理对植物生长量影响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有小幅变化,叶绿素b先增后减。后期水分条件较高的120%与110%持水量处理叶绿素含量显着低于其他三组,表现出轻微的淹水胁迫。除100%持水量处理外四个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后减,表明植物逐渐适应充足的水分条件,100%持水量处理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持续增加,由于土壤透气性较差,根系呼吸减弱,受到了更严重的胁迫。各处理MDA、SOD、POD均呈现增加趋势,80%与90%持水量组MDA含量增幅较小。SOD与POD协同清除植物体内的活性氧和自由基,其含量同步增加有利于植物适应较高的水分条件。因此,伯乐树幼苗生长需要较高的水分条件,在保持较高水分条件情况下,适当添加砂土保持土壤的通风,保持土壤持水量为80%左右即可。

何伟杰[2](2020)在《模拟干旱环境下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外来植物入侵是本土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现象频发,增加或改变了入侵植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直接导致入侵植物在入侵地的竞争力上升从而加剧入侵,但是这些入侵植物究竟是如何改变其竞争力的?通过哪些代谢途径或什么调控机制都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研究比较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在模拟干旱环境及模拟干旱环境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AC)共同作用下的表型特征、生理生态响应及其内源激素的调控规律,探讨南美蟛蜞菊对模拟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同时结合比较转录组数据深入揭示模拟干旱环境下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的内在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植物对模拟干旱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和自然干旱均会抑制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的生长,同时会影响它们的抗氧化系统(POD、CAT、脯氨酸、MDA)和内源激素的含量(ABA、IAA、GA)。与自然干旱相比,PEG模拟干旱对两种植物的生长如叶片数、株高、根部发育、叶绿素含量等抑制作用更显着。自然干旱(D-6)条件下南美蟛蜞菊的根长显着增加,而本地蟛蜞菊的根长则无显着性差异。无论是PEG模拟干旱还是自然干旱处理,与对照处理组相比,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叶片中CAT、脯氨酸、MDA含量均显着增加,POD含量变化不显着。与此同时,南美蟛蜞菊叶片和根的ABA含量在干旱环境下均显着增加,而本地蟛蜞菊ABA含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其根部和叶片对不同干旱模式的响应不同。两种处理模式下南美蟛蜞菊地下部分ABA/IAA、ABA/GA比值均显着减少,而本地蟛蜞菊地上部分ABA/IAA比值显着减少,说明在干旱环境下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内源激素的调控模式并不相同或相似。(2)通过比较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处理下是否添加PAC对两种植物生长的影响发现:添加PAC会降低PEG模拟干旱处理对两种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对南美蟛蜞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叶片数、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上,而对本地蟛蜞菊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上;同时,与PEG模拟干旱相比,添加PAC后南美蟛蜞菊叶片中POD和CAT活性显着增加且脯氨酸及MDA的含量显着下降,本地蟛蜞菊叶片中CAT活性、脯氨酸及MDA含量显着下降,说明在干旱环境下添加PAC可能更有利于缓解南美蟛蜞菊的氧化损伤。与PEG模拟干旱相比添加PAC后还能显着增加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不同组织部位的ABA含量,此时南美蟛蜞菊叶片和茎段的IAA含量、根部的GA含量也显着增加,而本地蟛蜞菊仅根部的IAA含量增加。这说明虽然添加PAC能缓解PEG模拟干旱对两种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但对两种植物的影响机制却不同,因而植物的表型响应也不尽相同。(3)采用RNA-seq测序技术分别获得了南美蟛蜞菊88071个和本地蟛蜞菊80220个Unigenes。基于Nr,Swiss-Prot,KEGG和KOG/COG四大数据库对两种植物的Unigenes进行注释表明南美蟛蜞菊与本地蟛蜞菊分别有20616、22478个Unigenes得到注释。其中,WTCK-vs-WT75中有6821个差异表达基因,WTCK-vs-WT75P中有8909个差异表达基因,WCCK-vs-WC75中有4134个差异表达基因,WCCK-vs-WC75P中有3797个差异表达基因,且这些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在分子功能类别中与催化活性相关的基因中。在PEG模拟干旱与PAC共同作用时南美蟛蜞菊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参与苯丙烷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而本地蟛蜞菊差异表达基因则主要涉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碳源代谢、ABC转运等代谢通路。

王旭萍[3](2019)在《几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控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经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探索防治外来入侵植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以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重点,广泛开展了包括化感作用及竞争等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本研究以入侵海南岛广大地区的3种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elobata)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利用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来对这些入侵植物进行生物防控的方法。开展了入侵植物之间的化感互作研究,乡土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白背叶(Mallotus apelta)、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等对入侵植物的化感抑制研究,以生长型为灌木的乡土植物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与草本的入侵植物的生长竞争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入侵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生物防控研究。用入侵植物的浸提液处理其他入侵植物的种子,观察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研究入侵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三叶鬼针草(30-50g/L的浓度)和假臭草(30-50g/L的浓度)之间有强烈的相互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南美蟛蜞菊(15-50g/L的浓度)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则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三叶鬼针草和假臭草之间的强烈互相抑制作用可以用来对其进行生物防控。此外,用这三种菊科入侵植物浸提液的GC-MS分析结果中浓度较高、植物体内分布广泛的邻苯二酚和2,3-丁二醇进行单一化合物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1-10mmol/L的浓度范围内邻苯二酚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很低浓度(1mmol/L)就可显着抑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浓度略高时,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在1-10mmol/L的浓度范围内2,3-丁二醇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相较之下,三叶鬼针草对2,3-丁二醇比假臭草更为敏感。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望用来开发除草剂。乡土植物对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生物防控研究。用5种海南乡土植物苦楝、白背叶、三桠苦、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和假蒟(Piper sarmentosum)的浸提液(15-50g/L的浓度)处理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观察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芋和假蒟对入侵种的种子萌发作用不显着。苦楝、白背叶和三桠苦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尤其是苦楝的浸提液,当其浓度较高时(30g/L),两种入侵植物的种子基本不能萌发,且对已萌发的幼苗的抑制作用也最为强烈,对假臭草和三叶鬼针草的抑制作用较白背叶和三桠苦强烈。苦楝、白背叶和三桠苦的浸提液对假臭草的抑制作用强度整体表现为为苦楝>三桠苦>白背叶,对三叶鬼针草的抑制作用强度则为苦楝>白背叶>三桠苦。相较之下,苦楝最有化感抑制潜力,可以考虑用苦楝浸提液做为对这两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物抑制剂,原料具有易获得性,且无环境污染的隐患。(3)乡土植物与入侵植物的生长竞争防控研究。乡土植物基及树分别与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和南美蟛蜞菊以不同数量配置混合种植在样方(1 m×1 m)中,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观察生长竞争情况。结果显示:基及树对三叶鬼针草的株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趋势,混种基及树的数量越多,趋势越明显。在12株基及树与8株及30株三叶鬼针草混种的处理条件下,基及树对三叶鬼针草的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三叶鬼针草的生物量显着低于单纯种植8株(P=0.035)和30株(P=0.019)三叶鬼针草的处理组。光合作用方面,12株基及树与8株三叶鬼针草混种的处理组中三叶鬼针草的光合速率最小,且混种不同株数基及树的三叶鬼针草样方中,三叶鬼针草的光合速率均不同程度低于单纯种植三叶鬼针草的对照组,基及树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南美蟛蜞菊,基及树在盖度方面对其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了随着基及树相对数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12株基及树与30株南美蟛蜞菊混种的处理组中,南美蟛蜞菊的盖度在四次测定中均显着低于单纯种植30株南美蟛蜞菊的处理组(P<0.05)。在光合作用方面,各组混种有不同数量基及树的南美蟛蜞菊样方中,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单纯种植南美蟛蜞菊的处理组,基及树对南美蟛蜞菊的光合作用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趋势。南美蟛蜞菊是多年生入侵草本,而基及树作为一种多年生的灌木种,它们之间的“较量”结果还需要长期的观察。对于乡土种基及树,其株高、冠幅、基径、盖度和生物量上均受到两种入侵植物不同程度的抑制,受三叶鬼针草的抑制作用较强烈,相比之下,南美蟛蜞菊对其的影响并不显着。同样在光合作用方面,基及树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株高增长较草本少,而三叶鬼针草相对占株高优势,对基及树的光合作用抑制作用较明显,但到了后期三叶鬼针草出现衰老倒伏时,基及树受到的光照限制大大减小。在生物量上,与三叶鬼针草混种时基及树的生物量低于与南美蟛蜞菊混种及单纯种植基及树的处理组。整体上,在一年的生长期内,三叶鬼针草对基及树的抑制作用较南美蟛蜞菊强,但三叶鬼针草是一年生草本,基及树则是多年生灌木,若将实验持续几年,其结果对入侵植物的防控可能更有参考价值。总之,在本研究中,使用基及树“围堵”两种入侵植物均表现出了一定的的抑制趋势。基及树作为一种灌木,虽然其生长较为缓慢,但其冠幅大、枝条丛生,对其他植物的阻挡遮蔽优势更不可小视。因此我们认为,基及树有望成为能够生物防控这两种入侵植物的乡土种,具体的作用效果还需要长期持续观测。

张天举[4](2019)在《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植物群落演替与驱动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湿地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物种基因保护、资源利用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植物群落演替是湿地演化的标志和重要内容,加强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及其驱动力研究,是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的核心,也是湿地生态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进行样方调查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湿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的群落组成及演替过程,阐释影响植物群落演替的驱动因子,为该区制定湿地保护决策及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植物群落组成简单,多以盐生植物为主,隶属7科17属。随着Shannon-Wiener指数(0.62、1.38、1.80)、Simpson指数(0.43、0.64、0.78)、Margalef指数(0.09、0.44、0.82)逐渐升高,Pielou指数(0.90、0.89、0.76)逐渐降低,物种依次呈现出由碱蓬群落到柽柳群落再到芦苇群落的空间分布趋势。Jaccard指数和Jaccard距离表明,碱蓬群落和柽柳群落共有物种较多,种间的差异性较小,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较低,物种替代速率较慢。柽柳群落与芦苇群落相似度最小,种间差异性最大,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也较高,物种替代速率较快。演替过程包括:○1碱蓬-柽柳-芦苇○2碱蓬-芦苇。(2)随着土壤盐分含量逐渐降低群落由碱蓬向柽柳向芦苇方向演替,且大多土壤盐离子在碱蓬、柽柳群落中具有表聚的特点,而在芦苇群落中分布相对均匀。不同群落盐分指标间的相关性不同,但三种植物群落中土壤全盐(TS)均与氯离子(Cl-)呈极显着相关(P<0.01),且Cl-含量远高于其它任何离子含量,是土壤的主要有效盐分离子。变异性分析表明在水平方向上,除硫酸根离子(SO42-(1.31))在柽柳群落中,镁离子(Mg2+(1.80))、Cl-(1.29)及TS(1.06)在芦苇群落属于强变异外,K+、Na+、Ca2+、Cl-、HCO3-及TS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在垂直方向上,除Mg2+(0.08)在芦苇群落为弱变异外,其余离子及TS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在二维方向上TS变异系数值均表现为柽柳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三种植物群落的钠吸附比均呈先升后降之势且最大值(6.13、4.52、2.73)均出现在1020cm的土层。(3)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壤养分匮乏,土壤碳(C)、氮(N)、磷(P)的含量在碱蓬群落中分别为5.05、0.42、0.54 g/kg;在柽柳群落分别为5.05、0.50、0.58 g/kg;在芦苇群落分别为15.82、0.67、0.66 g/kg,且变异性分别属于中等强度(碱蓬、柽柳)、弱变异性(芦苇)。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表明,碱蓬、柽柳、芦苇三群落的C:N分别为12.04、10.03、23.67,均小于25,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大于积累速率,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生态退化的风险。N:P依次为0.77(碱蓬)、0.87(柽柳)、1.02(芦苇)均小于14,植物生长受制于氮元素,应通过合适的途径缓解氮元素的不足。土壤水分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小气候因子。(4)在分析单个环境因子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冗余分析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以二维图为基础清楚直观显示环境因子对研究对象的解释。冗余分析表明TS、土壤含水率(WC)、速效氮(AN)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解释量分别达62.1%、30.0%、21.0%,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子,而TS是关键因子。

朱映安[5](2017)在《尾叶桉赤桉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1代遗传变异及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桉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树种,在华南地区栽培广泛,其中,尾叶桉、巨桉及其杂种无性系因速生性好、干形优美,适应性广泛而栽培面积最大。但是,华南桉树主栽区,尾叶桉、巨桉及其杂种无性系一直面临季风和台风的巨大威胁,严重时保存率不到20%,致使木材产量严重下降,因此,选育桉树抗风性良好的品种已经迫在眉睫。为了选育速生性好、干形优良、材质性状和抗风性优良的品种,利用速生性优良、干形好和适应性广泛的尾叶桉和抗风性和抗病性优良的赤桉进行杂交,建立了尾叶桉与赤桉6×6正反析因交配设计的种间杂种F1代测定林,并进行了早期生长性状的测定。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9年生尾叶桉与赤桉正反析因交配设计的种间杂种F1代测定林为材料,并以相应亲本的自由授粉半同胞子代做对照,从生长、形质、材质性状等方面探讨其产量、品质的遗传变异规律与杂种优势表现;并通过比较不同组合家系的叶片形态、光合色素含量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尝试从生理学角度揭示尾叶桉与赤桉杂种F1代杂种优势的生理基础。为桉树的杂种优势的预测及利用,亲本选配,杂交子代选择,木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为制定杂交育种及良种选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种间杂种F1代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说明其在本试验点具有生长的杂种优势或优良的适应性,或两者同时兼备。就生长性状而言,存在显着的正反交效应,正交组合(U×C)均优于相应的反交组合(C×U),说明正交组合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或适应性,或两者均优于反交组合。生长性状还呈现出很强的“母本效应”,具体表现为母本加性遗传方差(σ2Af)高于父本加性遗传方差(σ2Am),母本遗传变异系数(CVAf)高于父本遗传变异系数(CVAm),母本遗传力(h2f)高于父本遗传力(h2m),单株及家系遗传力(h2)呈现h2m>h2>h2f的趋势。单株遗传力(h2S)为低度遗传控制,而家系遗传力(h2F)在2年生时为强度到中度遗传控制,在8.3年生时为低度遗传控制,说明生长性状的早期选择较晚期选择可靠,而家系选择较单株选择可行。生长性状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的比值随年龄增大,早期加性效应为主要贡献者,晚期显性效应为主要贡献者。生长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一般呈强度到中等正相关,说明任一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将伴随其他生长性状的改良。(2)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种间杂种F1代在干形、冠幅及枝下高表现优于对照,与生长性状趋势一致。形质性状均存在正反交效应,正交组合的形质性状优于反交组合,这与生长性状一致。形质性状的父母本效应因交配方向而异,就干形、分枝和冠幅而言,正交组合的母本效应低于父本效应,而反交组合的母本效应却高于父本效应。形质性状的单株遗传力较低,均为低度遗传控制;而家系遗传力为强度到中度遗传控制,说明家系选择和单株选择需同时兼用。单株及家系遗传力在反交组合中呈现h2f>h2>h2m的趋势,在正交组合中呈现h2m>h2>h2f的趋势。形质性状的显性方差和加性方差的比值也因交配方向而异,正交组合中显性方差(σ2D)大于加性方差(σ2A),反交组合中显性方差小于加性方差。干形、分枝、枝下高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而冠幅与干形、分枝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形质性状与生长性状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说明干形、分枝、枝下高间,及其与树高、胸径间具同时改良的可行性。(3)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种间杂交组合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宽和纤维长宽比表现优于对照,而纤维长度与对照的差异不显着,这说明尾叶桉与赤桉种间杂交子代的3个材质性状均具有杂种优势。与生长性状不同,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宽度的反交组合优于相应的正交组合,而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的正反交效应不明显。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在正交组合中的母本效应均低于父本效应,而在反交组合中母本效应均高于父本效应。正反交组合中材质性状的显性效应一般高于加性效应。单株遗传力的估算值均普遍偏低,为中度遗传到低度遗传控制;而家系遗传力从强度到弱度遗传控制,因性状不同差异很大,说明家系选择与单株选择需同时兼用。就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而言,单株及家系遗传力在正交组合中呈现h2m>h2>h2f的趋势,反交组合中呈现h2f>h2>h2m的趋势。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宽度呈显着负相关,与纤维长宽比呈显着正相关;而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生长性状间呈显着正相关,纤维宽度和生长性状间呈显着负相关。因为纤维宽度为负向选择指标,因而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宽度及纤维长宽比之间,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同时改良的可能。(4)叶片形态的差异主要由树种引起,而在家系和单株水平差异不大。赤桉亲本子代叶长、叶长宽比和单叶干重显着低于其他三种组合,叶宽显着大于其他三种杂交组合;而且,叶长、叶长宽比、单叶鲜重、单叶干重和比叶质量均呈现出U>C×U、U×C>C的趋势。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组合的叶宽表现出负向中亲优势,其余6个形态性状则表现出正向中亲优势,叶长和叶片长宽比在反交组合中的杂种优势更为明显,叶面积、单叶鲜重、单叶干重和比叶质量在正交组合中的杂种优势更为明显。叶长与胸径增长量之间,比叶质量和材积增长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说明这两个性状可以作为生长速率的辅助选择指标。(5)尾叶桉和赤桉的种间杂交子代和自由授粉子代的光合色素含量在群体间、家系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尾赤桉正交组合、赤尾桉反交组合和以尾叶桉为母本的半同胞子代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以赤桉为母本的半同胞子代。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杂种F1代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中正交组合尤为明显。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光合色素含量和叶面积、单叶鲜重、单叶干重之间呈显着负相关。(6)尾叶桉赤桉正反交组合营养元素的相对含量在家系间存在显着差异。72个种间杂交组合氮、磷、钾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3.070%、2.948%、5.933%,变异范围分别为3.7362.587%、4.9240.573%、8.3332.391%。正交和反交的两个群体间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显着差异。正交组合的全氮、全磷含量显着高于反交组合,而全钾含量表现出正交组合高于反交组合的趋势。氮和磷、氮和钾之间,氮和4个光合色素含量之间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氮、磷、钾含量和单叶鲜重、单叶干重、比叶质量之间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

范宣[6](2017)在《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生长发育与生理生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园林绿化中草本花卉的种类少、抗性差、观赏价值不高、花期短等问题,西南地区蕴藏有极其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开展优质野生草本花卉的资源调查、引种驯化及抗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高寒牧区野生的川西柳叶菜(Epilobium fangii C.J.Chen et al.)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4个遮阴梯度(CK、轻度24%、中度48%、重度72%),研究遮阴处理对川西柳叶菜生长发育与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为从高辐射地区引种到低辐射地区驯化及栽培提供依据。主要结果表明:(1)构件性状:遮阴对川西柳叶菜根茎性状、叶性状、花性状均有显着影响(P<0.05)。遮阴显着增加了川西柳叶菜的根长,降低了单株根数、株高、主茎长、基茎;重度遮阴下根长最长;株高在CK条件下最高,达到43.00cm,重度遮阴下最低,为33.77cm,说明重度遮阴下可显着降低川西柳叶菜的株高,抑制其生长。遮阴显着降低了川西柳叶菜的叶数、叶长,增加了叶宽,重度遮阴下叶数最少,叶片最宽,叶长在CK条件下最长;轻度遮阴下叶最厚。遮阴显着增加了川西柳叶菜单株开花数、花柄长、花管长、花冠高与花冠宽;与CK相比较,中度遮阴下花器性状均达到最大值,重度遮阴明显抑制了开花数,对其生长不利,表明中度遮阴有利于川西柳叶菜的生殖生长,可增加其观赏价值。(2)生物量积累与分配: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生物量积累有极显着影响(P<0.01),CK条件下全株生物量最大(为0.467g),轻度遮阴下最低。遮阴显着降低了茎叶生物量的积累,增加了花生物量的积累。中度遮阴下花生物量最大,说明中度遮阴可增加川西柳叶菜的生殖投入。重度遮阴不利于根生物量的积累,使根浅表化,抗性降低。遮阴对川西柳叶菜各部分分配比与根冠比有显着影响(P<0.05),遮阴显着降低了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增加了花生物量比、地上生物量分配比;根冠比在轻度遮阴下显着大于其他处理,说明川西柳叶菜为适应生境变化有权衡生物量分配及积累的能力。(3)光合色素:遮阴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有显着影响(P<0.05),随遮阴度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CK条件下,Chla、Chlb、Car、Chl(a+b)含量最低;中度遮阴下光合色素含量最大,Chla/b在重度遮阴条件下最大。说明遮阴下川西柳叶菜通过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来增加对光能的利用与捕获。(4)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参数:遮阴对川西柳叶菜气体交换参数有极显着影响(P<0.01),Pn随遮阴度的增加而下降,CK下川西柳叶菜Pn最大,重度遮阴下最低;遮阴显着降低了叶片的Gs,中度遮阴下叶片Gs最低;Ci轻度遮阴下最大,中度遮阴下Ci最小;遮阴显着降低了叶片的Tr,CK下叶片Tr最大;Ls在中度遮阴下最大,轻度遮阴下最低;WUE在中度遮阴下最大。遮阴对光响应参数有有极显着影响(P<0.01)。川西柳叶菜LCP、LSP、Rd、Pmax随遮阴度对的增加显着降低,LCP在重度遮阴下最低,为16μmol.m-2.s-1,LSP在CK下最大,为1088μmol.m-2.s-1,川西柳叶菜有着低的光补偿点(LCP)与高的光饱和点(LSP),说明川西柳叶菜具有耐阴与耐强光的特点,对光照变化的适应广。AQY在中度遮阴下最大,说明中度遮阴条件下川西柳叶菜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最强。(5)伤害性物质:遮阴对川西柳叶菜H2O2含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MDA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与CK相比,遮阴显着增加了H2O2含量,重度遮阴下H2O2含量最大,CK与轻度、中度遮阴条件下差异不显着;MDA含量随遮阴度的增加先降后升,重度遮阴下MDA含量最大,轻度遮阴下MDA含量最低。说明重度遮阴下川西柳叶菜生物膜的损害程度及细胞的衰老与解体程度最为严重,对植物生长的条件不利。(6)保护酶活性:遮阴对川西柳叶菜SOD、POD、CAT有极显着影响(P<0.01)。重度遮阴下SOD活性最高,CK与轻度、中度遮阴条件下无显着差异,说明重度遮阴下增加SOD活性来清除过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减少对细胞的破坏,保护植物的细胞膜系统。遮阴显着增加了川西柳叶菜POD、CAT活性,POD活性在轻度遮阴下最高,CAT在中度遮阴下最高,说明川西柳叶菜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通过升高POD、CAT活性来清除植物体中过多的活性氧。(7)对抗性物质含量的影响:遮阴对川西柳叶菜T-AOC、OPC、TP具有极显着影响(P<0.01)。轻度、中度遮阴降低了植物的T-AOC,重度遮阴下T-AOC最大,说明说明轻度、中度遮阴下植物所受伤害程度不严重,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影响不大。遮阴显着增加了TP含量,重度遮阴下TP含量最高,轻度遮阴下最低;OPC含量在全光照下最大,中度遮阴下最小,说明一定程度的遮阴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细胞造成的伤害,起到抗逆境及保护的效果。(8)遮阴对新陈代谢的影响:遮阴对川西柳叶菜SP含量、类黄酮含量及花色苷含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SP含量随遮阴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轻度遮阴下叶片SP含量最大,重度遮阴下叶片SP含量最低,说明轻度遮阴下川西柳叶菜细胞内氮代谢的合成与分解能力最强,叶片活力强。遮阴显着降低了类黄酮含量,CK下类黄酮含量最大,重度遮阴下最低,说明弱光不利于类黄酮含量的积累。花色苷含量轻度遮阴下最大,CK与中度遮阴无显着差异,重度遮阴下花色苷含量最低,说明轻度遮阴增加植物花色苷含量,可以提高川西柳叶菜的观赏价值。综上所述,川西柳叶菜对光照条件的适应适应广,具有耐阴及耐强光的特点,中度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的生长、生殖及分配有利,重度遮阴抑制川西柳叶菜的生长。因此,在生产实际中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可增加川西柳叶菜的开花量及花的大小,提高川西柳叶菜观赏价值。

刘雪丽,陈月,吴瑞宁,孙宪芝[7](2016)在《人工群落光环境对海州常山生长与观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人工栽培群落为背景,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生长特性与观赏品质的影响。利用常用的测量方法测定海州常山的生长指标和观赏品质参数,并使用TP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海州常山的光合作用,观察不同处理的光合特性。且借助光学显微镜(Olympus CX-31)×40倍下,用数码显微成像系统(Olympus DP-20)照相,用数码测距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0标定,观察各光照条件下的气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降低,叶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比叶面积升高;组织含水量升高,干重/鲜重下降,而叶绿素相对含量则先升高后下降,81%光照时达最大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胞间CO2浓度升高;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均下降,气孔开度则先升高后下降,81%光照时达最大值。观赏品质也有很大不同,81%光照下始花期、小花初放期、盛花期均提前,开花时间最长,花序长度达最大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低于全光照44%后,花期明显延迟,观赏花期缩短,花序直径、单花序小花数量、总花序数量、花序长度均显着减少。因此,研究表明适当遮荫有利于促进海州常山的生长,提高其观赏品质,过度遮荫则会明显影响生长和观赏品质。

刘雪丽[8](2016)在《人工群落光环境对海州常山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具有优良的观赏特性,逐渐被开发为一种优良的新型花灌木,应用于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目前,在已有的人工栽培群落中,海州常山多做为下木或边缘配植,光照不足严重影响了其营养生长,降低了观赏价值。本研究以5年生的海州常山人工栽培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中选择5个光照条件不同的试验点,分别为100%(CK)、81%、44%、19%和8%自然光照,对不同试验点海州常山的生长(叶片大小、鲜重、干重、比叶面积、气孔大小、气孔开度、气孔密度)、光合特性(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观赏品质(花序数量、花序直径、小花数量、花枝长度、成花率)、小花挥发性成分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人工群落中不同光环境对海州常山的生长、观赏品质及小花的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探明海州常山最耐受的遮荫程度,以减少植物配置中的盲目性,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海州常山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与对照相比均减小,叶片长度在81%光照、44%光照、19%光照、8%光照条件下分别减小了8.48%、5.71%、4.43%、0.45%,叶片宽度分别减小了24.50%、16.93%、15.88%、10.30%;叶片厚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无明显差异;比叶面积随着光强的减弱而增加,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6.58%、34.77%、58.70%、115.13%;海州常山干重/鲜重随光照减弱先下降后上升;而叶绿素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81%光照条件时达到最大值;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片气孔开度随着光照减弱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81%光照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全光照和81%光照条件下,海州常山叶片气孔长度与对照无显着差异,81%光照以下则明显减小,各光照条件下气孔宽度较对照均无显着变化;气孔密度在全光、81%及44%光照下无明显差异,低于44%光照下则显着减小,分别比对照减小了39.13%、54.35%。2、全光下海州常山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高,81%光照下三者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其余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逐渐降低,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23.05%、77.97%、93.77%,蒸腾速率分别降低了26.97%、32.12%、43.03%,气孔导度分别降低了24.68%、44.98%、56.39%,与对照存在显着差异,而胞间CO2浓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显着升高,分别提高了9.87%、12.93%、15.64%、20.75%。3、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海州常山的单花初放期与始花期延后,观赏期缩短,花序直径、单花序单花数量、总花序数量、花序长度均显着下降。而81%光照下始花期、单花初放期、盛花期却分别提前5 d、6 d和9 d,开花时间最长,花序长度达最大值,为13.72 cm,盛花期比对照提前9 d。19%光照和8%光照条件下观赏期明显缩短,分别缩短了7d、13d,盛花期延迟4d、13d,花序直径分别减少了21.92%、24.25%,花序总量分别减少了32.33%、59.79%。4、海州常山单花在全光照条件下共鉴定出了28种挥发性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6.18%。包括芳香烃类、醇类、醛类、萜烯类、酮类、烷烃类、酯类、其他类等。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为4-羟基-3-甲基丁醛(32.22%)、顺式-3-己烯醛(11.02%)、3-甲基-1-戊醛(9.78%)、2-乙基环丁醇(8.06%)等;81%光照下共检测到26种,占总相对含量的87.63%。相对含量较高的为3-甲基戊醛(31.28%),2-己烯醛(12.24%),正己醇(8.08%)、2-戊基呋喃(5.42%)等;在44%光照下共检测18种,占总相对含量的92.97%。相对含量较高的为3-甲基戊醛(46.05%)、2-己烯醛(15.58%)、乙醇(6.40%)、丙醛(5.06%)等。在19%光照下共检测18种,占总相对含量的94.37%。相对含量较高的为3-甲基戊醛(41.96%)、2-己烯醛(14.73%)、己醛(11.95%)、1,5-戊二醇(8.87%)等。在8%光照下共检测10种,占总相对含量的99.17%。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己醛(64.68%)、2-己烯醛(20.02%)、乙醇(4.44%)、环氧丙烷(3.04%)等。上述结果表明,海州常山喜阳,但光照生态幅较宽,有一定的耐荫性,在81%光照环境下生长良好,观赏品质高,花香浓郁,光照低于44%则明显抑制海州常山生长和光合作用,降低观赏品质。

李瑞叶,林干琼[9](2012)在《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薇甘菊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危害进行概述,着重介绍了薇甘菊的防治方法,包括植物检验检疫、人工防除、化学防除和生物防除等,提出需采取综合措施对薇甘菊进行有效防治。

李永慧[10](2012)在《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南方菟丝子寄生的生态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讨利用南方菟丝子对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生物防治可行性,本论文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程度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光合能力、生长指标和茎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程度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初生代谢产物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阐明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本地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的响应机制;通过比较分析抗性植株、耐受性植株与无抗性及耐受性的植株在受到南方菟丝子再次寄生后茎形态结构的变化、生长指标的变化、初生代谢产物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评价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寄生的适应能力。结果如下所示:1.不同的寄生程度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的日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日均胞间CO2浓度(Ci)、日均气孔导度(Gs)均低于无南方菟丝子寄生喜旱莲子草,表明南方菟丝子的寄生能使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光合能力显着降低。不同程度的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光合能力的影响不同,寄生程度越高,影响越严重。轻度的寄生对喜旱莲子草光合能力影响最低,日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日均胞间CO2浓度(Ci)、日均气孔导度(Gs)等均高于中度寄生组以及重度寄生组,重度寄生喜旱莲子草的光合能力最弱。不同寄生程度喜旱莲子草的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E)显着低于无寄生喜旱莲子草。无寄生喜旱莲子草的羧化效率(Vc)、最大电子传递效率以及最大磷酸丙糖利用速率均较各寄生组的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不同寄生程度之间羧化效率等指标也表现为显着性差异,以轻度寄生最高。不同寄生程度处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显着低于无寄生喜旱莲子草,其中重度寄生喜旱莲子草的SPAD最低。无寄生喜旱莲子草的Fv/Fm显着高于中度寄生以及重度寄生喜旱莲子草。2.无南方菟丝子寄生喜旱莲子草与三组不同寄生程度喜旱莲子草相比较各项生长指标均显着降低。但是不同程度的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着。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茎部结构影响显着,但不同程度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茎结构影响差异不显着。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单宁、总酚以及三萜皂苷含量的影响极为显着。不同程度南方菟丝子寄生对代谢产物影响不同,轻度寄生影响较小,重度寄生影响最为显着。结果表明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的生长以及代谢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同寄生程度对喜旱莲子草代谢产物影响较为严重。3.生长指标的比较结果显示耐受性喜旱莲子草植株的生长指标包括茎长、分枝数、叶片数、生物量等均显着的高于抗性植株和对照,而抗性植株的生长指标显着的高于对照。茎结构的比较结果显示耐受性喜旱莲子草植株的茎结构包括茎直径、维管柱直径、髓腔直径等指标均显着高于抗性植株与对照;抗性植株的茎结构指标显着高于对照。代谢产物含量的比较结果显示抗性喜旱莲子草植株的可溶蛋白质含量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均显着高于耐受性植株和对照,而耐受性植株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次生代谢产物显着高于对照。结果说明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经南方菟丝子多次寄生后会产生一定的抗性和耐受性,喜旱莲子草会对南方菟丝子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利用南方菟丝子防治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可行性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不同照度对薇甘菊光合性状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照度对薇甘菊光合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光照强度和基质对伯乐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1.1 植物与光照关系研究
        1.1.2 植物与土壤基质水分关系研究
    1.2 研究内容
        1.2.1 不同光照对伯乐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1.2.2 不同基质对伯乐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光照对伯乐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2.3.1.1 幼苗生长量测定
        2.3.1.2 幼苗生物量测定
        2.3.1.3 幼苗叶厚及比叶重测定
        2.3.1.4 叶绿素含量测定
        2.3.1.5 酶液提取
        2.3.1.6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2.3.1.7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
        2.3.1.8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3.1.9 光合参数测定
        2.3.2 基质对伯乐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2.3.2.1 幼苗生长量测定
        2.3.2.2 幼苗生物量测定
        2.3.2.3 幼苗叶厚及比叶重测定
        2.3.2.4 叶绿素含量测定
        2.3.2.5 酶液提取
        2.3.2.6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2.3.2.7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
        2.3.2.8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 光照对伯乐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3.1 光照强度对苗木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量的影响
        3.1.2 光照强度对生物量的影响
        3.1.3 光照强度对叶片厚度及比叶重的影响
    3.2 光照强度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光照强度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3.2.2 光照强度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2.3 光照强度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4 光照强度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2.5 光照强度对光合参数的影响
        3.2.6 不同光照强度下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4 基质对伯乐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4.1 基质孔隙状况
    4.2 基质对苗木形态指标的影响
        4.2.1 基质对植物生长量的影响
        4.2.2 基质对生物量的影响
        4.2.3 基质对叶厚及比叶重的影响
    4.3 基质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4.3.1 基质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2 基质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3.3 基质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4 基质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3.5 不同基质下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5. 讨论与结论
    5.1 光照对伯乐树幼苗生长影响
    5.2 基质对伯乐树幼苗生长影响
    5.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2)模拟干旱环境下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全球气候变化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
        1.1.1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现状
        1.1.2 全球气候变化对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影响
    1.2 干旱与外来植物入侵
        1.2.1 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2 干旱与其他因素综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
        1.2.3 干旱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影响
    1.3 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对模拟干旱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设计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模拟干旱环境对两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2.3.2 模拟干旱环境对两种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3.3 模拟干旱胁迫对两种植物内源激素配比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对PEG模拟干旱与PAC共同作用的生理生态响应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设计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EG模拟干旱与PAC共同作用对两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3.3.2 PEG模拟干旱与PAC共同作用对两种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3.3 PEG模拟干旱与PAC共同作用对两种植物内源激素配比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模拟干旱环境下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的比较转录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与实验设计
        4.2.2 实验方法
    4.3 结论与分析
        4.3.1 测序质量统计
        4.3.2 功能及组装注释
        4.3.3 模拟干旱与PAC共同作用下两种植物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
        4.3.4 GO富集分析
        4.3.5 KEGG通路富集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模拟干旱环境对南美蟛蜞菊入侵性影响的综合讨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录A 仪器设备
附录B 试剂药品
附录C 溶液配方

(3)几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控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入侵
        1.1.1 植物入侵的现状
        1.1.2 生物入侵途径
        1.1.3 生物入侵假说
    1.2 入侵植物的防控
        1.2.1 入侵植物的防控方法
        1.2.2 入侵植物的防控现状
    1.3 本研究的意义
        1.3.1 研究意义
        1.3.2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2 技术路线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入侵植物间的化感作用生物防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假臭草
        3.1.2 三叶鬼针草
        3.1.3 南美蟛蜞菊
    3.2 实验方法
        3.2.1 浸提液的制备
        3.2.2 种子预处理
        3.2.3 浸提液的GC-MS成分分析
        3.2.4浸提液主要成分的纯化学品实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植物浸提液对两种菊科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3.3.2 浸提液的化学成分
        3.3.3 化学物质单品处理下两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种子萌发情况
    3.4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乡土植物对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生物防控研究
    4.1 供试植物材料
        4.1.1 假臭草
        4.1.2 三叶鬼针草
        4.1.3 苦楝
        4.1.4 白背叶
        4.1.5 三桠苦
    4.2 实验设计
        4.2.1 浸提液的制备
        4.2.2 种子预处理
        4.2.3乡土种浸提液处理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乡土植物浸提液对假臭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4.3.2 乡土植物浸提液对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4.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乡土植物与入侵植物的生长竞争防控研究
    5.1 实验地概况
    5.2 供试植物材料
        5.2.1 三叶鬼针草
        5.2.2 南美蟛蜞菊
        5.2.3 基及树
    5.3 实验设计
    5.4 实验观测及指标测定
        5.4.1 植株生长状况的观测
        5.4.2 环境因子的观测
    5.5 结果与分析
        5.5.1 不同处理对三叶鬼针草生长的影响
        5.5.2 不同处理对南美蟛蜞菊生长的影响
        5.5.3 不同处理对基及树生长的影响
        5.5.4 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
        5.5.5 基及树与三叶鬼针草和南美蟛蜞菊的竞争能力测定
        5.5.6 相关性分析
    5.6 讨论与结论
        5.6.1 有关存活率和生长变化
        5.6.2 有关光合特性
        5.6.3 有关生物量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4)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植物群落演替与驱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地选择
    2.3 样品采集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演替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子
    1 土壤盐分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1.1 结果与分析
        1.2 讨论
        1.3 小结
    2 土壤养分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2.1 结果与分析
        2.2 讨论
        2.3 小结
    3 小气候因子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4 影响植物群落演替的关键因子分析
        4.1 结果与分析
        4.2 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尾叶桉赤桉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1代遗传变异及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桉树概况
        1.1.2 杂交育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项目来源及经费支持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4.1 林木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1.4.2 桉树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
        1.4.3 桉树遗传变异及选择的研究进展
        1.4.4 叶片形态的变异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1.4.5 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异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1.4.6 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长及适应性的遗传变异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交配设计及杂交组合
        2.1.2 试验点
        2.1.3 试验准备
        2.1.4 田间试验设计
        2.1.5 数据收集
        2.1.6 统计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方差分析
        2.2.2 保存率
        2.2.3 杂交种及对照的Duncan’s多重比较
        2.2.4 杂交种及对照的表现
        2.2.5 遗传方差分量及遗传力
        2.2.6 遗传相关
        2.2.7 杂种优势
    2.3 小结
第三章 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收集
        3.1.2 统计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方差分析
        3.2.2 杂交种及对照的Duncan’s多重比较
        3.2.3 一般杂交力和特殊杂交力
        3.2.4 遗传方差分量及遗传力
        3.2.5 遗传相关
        3.2.6 正反交组合间的相关
        3.2.7 杂种优势
    3.3 小结
第四章 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收集
        4.1.2 统计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方差分析
        4.2.2 杂交种及对照的Duncan’s多重比较
        4.2.3 杂交种及对照的特殊配合力
        4.2.4 遗传方差分量及遗传力
        4.2.5 遗传相关
        4.2.6 杂种优势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杂交种叶片形态的差异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收集
        5.1.2 统计分析及参数估算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方差分析
        5.2.2 家系间的Duncan’s多重比较
        5.2.3 杂交种和对照的表现
        5.2.4 杂种优势
        5.2.5 性状间的Pearson相关
    5.3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杂交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差异比较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数据收集
        6.1.2 统计分析及参数估算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方差分析
        6.2.2 家系间的Duncan’s多重比较
        6.2.3 杂交种和对照的表现
        6.2.4 杂种优势
        6.2.5 性状间的Pearson相关
    6.3 小结
第七章 不同杂交种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比较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数据收集
        7.1.2 统计分析及参数估算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方差分析
        7.2.2 家系间的Duncan’s多重比较
        7.2.3 正反杂交种间的差异
        7.2.4 性状间的Pearson相关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8.2.1 杂交种优于对照
        8.2.2 正反交效应
        8.2.3 遗传参数和母本效应
        8.2.4 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
        8.2.5 性状-性状的遗传相关
        8.2.6 参数估算的精确性
        8.2.7 叶片形态和生理特征
        8.2.8 叶片性状对生长的影响
    8.3 研究创新及应用潜力
        8.3.1 研究创新
        8.3.2 应用潜力
    8.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6)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生长发育与生理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符号与汉英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1.1 川西柳叶菜概况
    1.2 川西柳叶菜研究现状
    1.3 遮阴对植物生长特性与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进展
        1.3.1 遮阴对植物生长特征的影响
        1.3.2 遮阴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1.3.3 遮阴对植物抗性生理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4.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4.3 植物光合作用的测定
    2.5 研究内容
    2.6 技术路线
    2.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3.1.1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构件性状的影响
        3.1.2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生物量的影响
        3.1.3 遮阴对生物量分配比的影响
        3.1.4 川西柳叶菜构件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1.5 川西柳叶菜生物量及分配比的相关性分析
    3.2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光合生理的影响
        3.2.1 遮荫对川西柳叶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2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光合参数的影响
        3.2.3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抗性生理的影响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4.1.1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形态特征的影响
        4.1.2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生物量及分配比的影响
    4.2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光合生理的影响
        4.2.1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2.2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光合参数的影响
    4.3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抗性生理的影响
        4.3.1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伤害性物质的影响
        4.3.2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3.3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抗性物质的影响
        4.3.4 遮阴对川西柳叶菜新陈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5章 小节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7)人工群落光环境对海州常山生长与观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叶片大小、比叶面积、干鲜重比、组织含水量测定
    2.2 叶绿素测定
    2.3 光合参数测定
    2.4 气孔特性的测定
        2.4.1 气孔大小测定
        2.4.2 气孔密度
    2.5 花期测定
    2.6 花序直径、花枝长度、单花序小花数量、成花率测定
    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光照强度对海州常山营养生长的影响
        3.1.1 叶片大小、比叶面积
        3.1.2 干鲜重比、组织含水量、叶绿素相对含量
        3.1.3 光合参数
        3.1.4 气孔长宽、气孔开度、气孔密度
    3.2 不同光照强度对海州常山观赏品质的影响
        3.2.1 花期
        3.2.2 单花序小花数量、花序直径、花枝长度、成花率
4 讨论
    4.1 光强对海州常山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干重/鲜重、叶大小的影响
    4.2 光强对海州常山光合特性的影响
    4.3 光强对海州常山气孔特性的影响
    4.4 光强对海州常山观赏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8)人工群落光环境对海州常山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海州常山研究进展
    1.2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与观赏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1.2.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1.2.1.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1.2.1.2 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
        1.2.1.3 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
        1.2.1.4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1.2.2 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2.1 光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2.2 光强对植物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1.2.2.3 光强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1.2.3 光照强度对植物观赏品质的影响
        1.2.4 光照强度对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叶片特征测定
        2.2.2 叶绿素测定
        2.2.3 光合参数测定
        2.2.4 气孔特性测定
        2.2.5 花期测定
        2.2.6 观赏性状测定
        2.2.7 单花的挥发性成分测定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生长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3.1.1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叶片大小、比叶面积的影响
        3.1.2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含水量及干鲜比的影响
        3.1.3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光合特性的影响
        3.1.4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
    3.2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观赏品质的影响
        3.2.1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花期的影响
        3.2.2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观赏性状的影响
    3.3 不同光照条件对海州常山单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3.3.1 不同光强下海州常山单花挥发性物质数量的变化
        3.3.2 不同光强下海州常山单花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
        3.3.3 不同光强下海州常山单花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4 讨论
    4.1 光照强度与海州常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关系
    4.2 光照强度与海州常山观赏品质的关系
    4.3 光照强度与海州常山单花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图版

(9)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6-12]
    1.2 生物学特性
2 传播途径
3 危害
    3.1 生境占领
    3.2 化感作用
4 防治措施
    4.1 植物检验检疫
    4.2 人工防除
    4.3 化学防除
    4.4 生物防除
        4.4.1 天敌防除
        4.4.2 植物防除
        4.4.3 营林措施
5 结语

(10)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南方菟丝子寄生的生态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寄生植物
    1.2 寄生植物与寄主的相互作用
        1.2.1 寄生植物对寄主的选择
        1.2.2 寄生植物对寄主生长的影响
        1.2.3 寄主对寄生植物的防御能力
    1.3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研究现状
        1.3.1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研究现状
        1.3.2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入侵机理的研究
        1.3.3 天敌对入侵植物影响的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响应机制研究
        2.1.1 基质的制备
        2.1.2 植物材料的准备
        2.1.3 实验设计
        2.1.4 指标测量
        2.1.5 数据处理
    2.2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的适应性研究
        2.2.1 不同防御特性的喜旱莲子草植株的获得
        2.2.2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的适应性研究
        2.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的响应机制研究
        3.1.1 南方菟丝子寄生情况分析
        3.1.2 南方菟丝子寄生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后光合作用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3.1.3 南方菟丝子寄生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后生长指标比较
        3.1.4 南方菟丝子寄生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后茎结构指标比较
        3.1.5 南方菟丝子寄生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初生代谢产物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
    3.2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的适应性研究
        3.2.1 野外群落调查结果
        3.2.2 野外采集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长及防御能力相关指标比较
        3.2.3 野外调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防御相关物质含量分析
        3.2.4 不同防御能力的喜旱莲子草寄生南方菟丝子后的生长指标
        3.2.6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抗性指标测定
4 讨论
    4.1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的响应机制研究
        4.1.1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不同程度南方菟丝子寄生的响应及机制
        4.1.2 不同程度南方菟丝子寄生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后光合作用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4.2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的适应性研究
5 结论
    5.1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的响应机制研究
    5.2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天敌南方菟丝子的适应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不同照度对薇甘菊光合性状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光照强度和基质对伯乐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D]. 李浩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模拟干旱环境下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机制的研究[D]. 何伟杰. 江苏大学, 2020(02)
  • [3]几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控探索研究[D]. 王旭萍. 海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植物群落演替与驱动力分析[D]. 张天举. 聊城大学, 2019(01)
  • [5]尾叶桉赤桉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1代遗传变异及生理研究[D]. 朱映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01)
  • [6]遮阴对川西柳叶菜生长发育与生理生化的影响[D]. 范宣. 西华师范大学, 2017(02)
  • [7]人工群落光环境对海州常山生长与观赏品质的影响[J]. 刘雪丽,陈月,吴瑞宁,孙宪芝.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8)
  • [8]人工群落光环境对海州常山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D]. 刘雪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3)
  • [9]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治[J]. 李瑞叶,林干琼. 农业灾害研究, 2012(04)
  • [10]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南方菟丝子寄生的生态响应研究[D]. 李永慧. 山西师范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不同光照对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