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人生中的大学

困难——人生中的大学

一、困难——人生中的一所大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培尧[1](202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妇女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尹彦[2](2021)在《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研究 ——以S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随着党和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乘风而起,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升级,很多民办高等学校也开始转向追求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而教师是学校内涵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根基,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动力,对高校的发展来说,留住高素质、高水准的优秀教师人才十分关键。2016年11月7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决定》在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进行了审议并修改通过;同年12月,国务院会同教育部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三个配套文件,分别在不同程度强调了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享受同等法律地位,并将保障民办教师应享受的权益提到了重要位置。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应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险机制,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但是,近年来,各地民办高校教师相关权益缺乏保障或者受损事件屡见不鲜。《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民办高校教师的权益保障问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如何保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保证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不受影响,对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帮助民办高校留住高水平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将以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S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梳理,以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理论为架构,围绕政策法规、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等四个变量,从国家政策内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水平、社会环境影响、民办高校及民办高校教师等方面,找出政策执行落实与国家政策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从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社会环境、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教师等多个角度,对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立足民办高校工作实际,对提高政府的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果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一是优化制度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内容,构建和完善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机制,理顺政府部门的权责关系,推进分类扶持,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加强政策执行过程管理。完善政策执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改进政策工作方式,提升执行部门的政策执行水平;三是强化民办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提升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多方施力促进民办高校提高治理水平;四是优化社会环境,通过地校合力、经济发力、社会助力,促进营造教育公平的社会环境。这些建议,将助推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落地,为民办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陈柔[3](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我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首次把文化自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学术界也纷纷掀起了对文化自信的研究和讨论热潮。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为时代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能够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动力支撑,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文化自信程度较低,其主要体现在辨别能力不足以及理想信念意识淡化,受到了多元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制度改革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此,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从国家、学校和个人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国家要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其次学校要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学生本人也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把握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海客(HAYKEL T0UMI)[4](2021)在《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突尼斯中文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师资、教材、教学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本文立足于语言规划和汉语国际传播理论,对突尼斯中文教育进行历时与共时的研究,聚焦突尼斯中文教育的“三教”(师资、教材、教法)问题,分析突尼斯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评析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提出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对策,不仅可以为中文教育国别化研究增加一个个案,丰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同时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突尼斯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并且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中文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我们对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和19所开设中文课程的高中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在大学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和1位输入式教师以及在高中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实地走访了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马尔萨高中等开设中文教育的学校和机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师资方面,突尼斯中文教师数量较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入型教师,即由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的中国教师(7人);一类是突尼斯本土汉语教师(25人),其中在中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毕业于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师21人。突尼斯汉语师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格中文教师短缺;中文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中文教师选拔和评估标准;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足;教师收入偏低导致教师热情不高。改进突尼斯中文师资的对策为:制定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标准;加大本土教师培养力度,充实突尼斯中文师资力量;加强中文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中文教师待遇水平。教材方面,40年以来突尼斯各高校中文教育一直使用中国政府赠送的通用型教材,以《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主,本土中文教材只有一套在高中使用的教材《龙》,缺乏针对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本土中文教材。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入型教材缺乏对突尼斯学习者的针对性;本土中文教材严重缺乏;教材种类不够丰富。改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的对策为:培养汉语知识足以承担编写任务的本土教师;本土教师和中国教师一起参加编写教材的项目;注重开发纵向的系列教材和横向的配套教材;根据突尼斯学习者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课程与教学方面,突尼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法来支撑中文教学,教师常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部分教师也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元素,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改进突尼斯汉语教学的对策为: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听说能力培养;创造中文情景,营造轻松氛围,增加学习者的开口率;采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汉语学习者创造更多文化体验和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语言规划角度看,突尼斯是一个多语社会,中文在突尼斯的地位不太高,中文教育的竞争力有待提升。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中文教育缺乏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中文教育体系不完整,教育机构数量无法满足中文学习需求;突尼斯中文教育存在“四缺”现象,即:缺乏行业标准、缺少专业的汉语师资、缺少有针对性的本土汉语教材、缺少适合突尼斯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法,直接影响了中文教育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发展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政府应更加重视中文教育,为中文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二)增加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中文教育规模;(三)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包括汉语能力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标准等),确保中文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四)解决“三教”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文教育水平;(五)加强与中国高校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六)借鉴法国中文教育的有关标准和汉语教材。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在中文教育发展上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因此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

王馨彤[5](2021)在《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研究及启示 ——基于新课改的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日本家庭科课程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在亚洲地区和国际上备受关注,成为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解读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课程标准”)是探析其小学家庭科重要的途径。2017年,日本发布最新版《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其延续了“生存力(生きる力)”课程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资质和能力,革新“主体性、对话性、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本次新版日本《学习指导要领》是基于日本近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修订的成果。本文以日本2017年最新版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探究日本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在梳理日本家庭科及其《学习指导要领》的演进过程基础上,结合日本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深度解析2017年新版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文本内容,揭示日本小学家庭科的课程特点。并节选日本北海道函馆市北海道教育大学附属函馆小学老师安达聪子的“夏季生活——享受清凉一夏”单元教学设计的部分内容,探索主题单元设计对我国课程实施的经验借鉴。日本小学家庭科有着丰富的学科内涵和稳定的学科地位,课程实施中注重发展系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并全方位利用面向社会的课程资源。2017年9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日本小学家庭科与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契合,分析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利于在我国落实家政课程,填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关于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缺失。

杨喆[6](2020)在《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是联结个体与社会的纽带,它不仅承担着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基本职能,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治理职能,家庭治理始终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大学是个体能力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家庭和社会的发展主体,他们所具备的家庭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自己的家庭生活,还关乎下一代的发展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重视并提升大学生的家庭治理能力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本研究在三元交互理论和人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以家政素质教育为实践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家庭治理能力。首先,在围绕回答何谓家政素质教育、家庭治理、家庭治理能力等一系列“是什么”问题后,从颜之推、曾国藩、傅雷三大家庭治理典范中剖析国内优良的治家之道,解答现代家庭治理及家政素质教育内容的要义所在:要重视家庭教育、人格发展,养成良好习惯,维护家庭关系等;然后,再从当前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现状、大学生身份和身心发展特殊性、家政素质教育作用来回答“为什么”问题,即家政素质教育为什么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家庭治理能力,结合湖南女子学院的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家政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实然性。研究结果表明,家政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从根本上来讲,家政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家庭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家政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可有效融入家庭治理能力的各要素之中,促使大学生形成认知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优化大学生的家庭认知和家庭行为并帮助提升他们的家庭治理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最后阐述的是家政素质教育“如何做”问题,高校要结合治家之道和学生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家政素质教育并不断完善其实践路径,着重从观念、内容、形式、师资、理论研究五方面出发,构建具有内生动力的家政素质教育体系,保障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性。

王晴[7](2020)在《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文中提出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集体育、舞蹈、音乐、美学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其不仅在改善人体心肺功能、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很高的运动学和生理学价值,还在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心理学和艺术学价值。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其他省市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已趋于成熟,但相比之下内蒙古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发展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优化内蒙古高校的体育教育资源与课程结构,本研究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地理特征、教育经济环境,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出发,以促进体育舞蹈课程在内蒙古高校的开设。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SWOT-PEST模型构建出内蒙古自治区17所本科院校(以下简称为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对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该指标体系中优势因素与机遇因素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831和0.806,二者系数均大于0.8,表明该指标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82和0.740,二者系数均大于0.7,表明该指标也有较高的可信度;该指标体系的KMO值为0.764,Bartlett值为450.365,p值接近0,表明该指标体系可以作为研究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2)目前,体育舞蹈课程在内蒙古本科高校暂未达到全面性的覆盖,虽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校数量趋增,开设此课程的院校也达到了9所,但各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普遍存在教学问题。(3)73.91%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入职再培训和专业化程度对该课程的开设有着巨大影响;除此外,内蒙古高校能否成功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与国家政策的推动、体育舞蹈行的发展、教育经费和学生可支配资金的增加、体育舞蹈人才市场扩大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等优势因素有直接关系。(4)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不足、监督管理措施不健全、场馆设施创收低、培训参赛费用过高、发展经费不足、宣传渠道过少、相关资源匮乏、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规范性教学缺失、师资配置缺乏合理性等劣势因素,是限制该课程在内蒙古高校开设的主要因素。(5)教育资源的中西部倾斜、“全民健身”计划的影响、“文化自信”政策的实施、“一带一路”商业链的政治经济效益、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推广和体育训练方法科学化等因素为内蒙古高校设置此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6)场地设施不足严重的影响到该课程在内蒙古高校的开设,82.61%的教师和81.72%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不足,且已开设和未开设院校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除此外,内蒙古高校开设此课程的困境还与场馆运营与管理不畅、相关配套政策滞后、其他运动项目竞争、体育舞蹈人口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和技术学习难度较大等威胁因素有关。因此,要想优化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就必须从体育舞蹈自身优势、劣势、挑战和挑战等微观因素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因素两层面出发。本研究为促进内蒙古高校开设此程提出以下建议:(1)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以解决体育舞蹈人才、技术和其他资源需求窘境为突破口,以发展体育舞蹈运动为目标,制定“SO+PEST”成长型发展策略,为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创造有利经济条件。(2)强化自身优势,避免外部挑战,充分利用现有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与技术等资源,制定“ST+PEST”多元化发展策略,在体育舞蹈中融入独特的内蒙民族文化,创造“内蒙特色式”体育舞蹈,为体育舞蹈文化注入新活力。(3)克服劣势阻碍,化解挑战因素,从根源问题入手,制定“WT+PEST”防御型发展策略,可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群体和统一教学教材大纲等措施,来克服自身隐藏问题和降低外部潜在要素对它的威胁。(4)利用发展机遇,弥补潜在短板,制定“WO+PEST”扭转型发展策略。即正视内蒙古高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协助解决学校领导不重视、专业教师队伍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应增加资金投入、深化课程改革,以促进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5)从具体措施的制定来看应从四个层面出发:即政府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首先,应该加强政府的导向和保障功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管理及保障体系;其次,高校应该寻求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教育发展平衡点,协调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避免教育“木桶效应”的出现;再次,应该引导教师不断参加学科教研与各种职后培训,以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养;最后,要转变学生原有的传统体育观念,帮助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舞蹈运动。

岳新霞[8](2020)在《“多规合一”背景下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规划。改革开放以来,规划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改善城乡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各部门为实现发展目标纷纷编制了各自领域的规划。但由于缺乏统领全局的综合规划,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呈现多规并行、各自规划的状况,各类规划缺乏协调,内容重叠冲突,部门交叉管理、事权不清,造成了规划难以实施,建设项目落地难。城乡规划作为政府干预的一个重要手段,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市场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相互博弈。规划落地难影响了政府职能的行使,不利于城市的科学发展。近年来,中央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推进“多规合一”的规划体制改革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规划学界也在积极探讨“多规合一”的理论和实践。2018年,国家通过机构改革,新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将各类规划职能进行了整合,要求建立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的形成,“多规合一”规划制度改革进入了新局面。本文利用公共管理及城乡规划相关理论,梳理总结了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发展现状,阐述了“多规合一”背景下对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指出了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目前存在缺乏健全高效的空间规划体系、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划技术标准、规划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问题。利用博弈论和城市规划理论对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原规划不适应新的发展、政府与社会及内部之间的博弈失衡、城乡规划管理主体发生变化。随着政府机构体制改革和国家层面国土空间规划规章制度的相应出台,库尔勒市也面临着规划体系的重构和相关规划的修编。本文通过参考伦敦、东京等国外城市空间规划管制经验,借鉴北京、厦门等国内城市推进“多规合一”的经验做法,针对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现状,从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多规合一”背景下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对策建议。建议突出规划战略引领、统一规划标准、优化规划编制机制,构建与事权体系相适应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全面科学地编制、修订,加强城乡统筹、强化产业支撑,为城市高效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搭建统一管理平台、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方式,严格规划管理。最后,建议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落实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尽快成立综合执法局,整合规划执法力量,推进精细化执法管理,为规划的批后管理提供保障,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王克娜[9](2019)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现状研究》文中认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提高质量。2010年,39所高校率先发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随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包括法律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评价标准的完善和专家团队的建设等。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相关文献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发展还不成熟,还存在很多相关问题,例如,教育行政机关制度建设不健全、高校质量意识淡漠、受教育者缺少参与学校的管理等,我们有必要继续学习和深入研究。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研究,有助于积累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编写及发布经验。论文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校效能理论,采用文本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7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进行分析。通过搜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情况和各高校“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学生学习效果、特色发展、需解决的问题”六部分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具有发布平台比较分散、发布时间略显滞后、文本的严谨性有待提高、内容与结构上的规范性有待改进等特点。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还具有以下问题:质量信息不完整、倾向展示成绩,回避问题、缺乏畅通的反馈渠道等。笔者参考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行政机关、高校自身、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四个主体出发进一步分析原因。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质量报告的改进建议上借鉴国家重点高校的优点,结合笔者提出“鼓励高校客观呈现实际问题、促进高校内部组织高效运转和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等观点,希望对各高校在提高发布水平、改进教学质量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冯倩[10](2019)在《从文到诗—中国古代儿童形象之教育意蕴》文中提出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比较发达的,教育对象一般都是儿童青少年,所以提到教育我们自然而然的都会和儿童青少年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认识儿童便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古文明中,诗词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教材,学习古诗词中的内容,能够让儿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作为古代儿童学习的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上,其中描述儿童生活、儿童形象的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的,但仔细分析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中真实、生动的儿童形象不多,很多儿童在诗中只是一个映衬或者说代表一种儿童精神。现代研究关注古诗词中儿童形象的不多,且多从文学的角度,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其儿童形象的可以说寥寥无几,所以本论文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古诗词中的儿童形象。笔者在分析诗词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却可以得出另外的结论:中国诗歌中的儿童形象是“以虚写实”的儿童,诗歌中的儿童活动是永恒的如“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实不是哪一个具体的儿童,在中国文化中,“清明祭扫活动”与“儿童”就这样定格于天地之间了。这是极其真实的中国精神,而且是中国诗歌最高明的地方。所以,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中的儿童,是一个近乎永恒的意念与精神,是一缕精魂。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上升到意念、精神与精魂的境界。本论文从古代的一些文献和《千家诗》以及《唐诗三百首》中选取带有“儿童”字眼的古诗作为研究的样本,用以分析古诗词中的儿童形象。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归纳法来分析古诗词中的儿童形象,从解诗、对教育的渲染、对儿童的渲染、人生境界、现代教育理论的关照以及如何把这首诗教给儿童这六个方面来认识儿童形象,试图通过诗词中的儿童形象反思当下的教育。《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词至今仍脍炙人口,其中的内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青少年,希望本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晰古诗词中儿童形象的教育意蕴,为当下的儿童教育提供些许帮助。

二、困难——人生中的一所大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困难——人生中的一所大学(论文提纲范文)

(2)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研究 ——以S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文献述评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的概念界定
        1.民办高校
        2.民办高校教师
        3.民办高校教师权益
    (二)理论基础
        1.理想化的政策(Ideal Policy)
        2.执行机构(Implementation Agency)
        3.目标群体(Target Group)
        4.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二、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调研分析
    (一)S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问卷调研分析
        1.S高校简介
        2.S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的现状研究
        3.调研样本信息统计与分析
        4.调研数据分析
    (二)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1.身份定位模糊
        2.薪资福利不平衡
        3.社会保险标准低
        4.教师参与民主管理难
        5.社会地位差距大
        6.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三、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策问题
        1.政策制定缺乏可操作性
        2.缺乏配套政策支持
        3.政策逻辑效果差
    (二)执行机构
        1.执行机关“集体行动困难”
        2.政策执行人员服务水平欠缺
        3.执行主体职能定位不清晰
    (三)政策对象
        1.教师维权意识淡薄
        2.教师队伍稳定性缺失
        3.民办高校在政策落实中现“不足”
    (四)政策环境
        1.“公私”高校的不平等竞争
        2.地方财政支持差异大
四、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化政策因素
        1.政策目标宏观模糊性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对执行过程缺乏监督
    (二)执行机构因素
        1.执行机关执行力欠缺
        2.政策执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3.政策执行缺乏统一性
    (三)政策对象因素
        1.教师缺乏基本的政策认知
        2.教师对政策价值理念的差异化解读
        3.民办高校运行机制的随意性
    (四)环境因素
        1.社会认知存在偏见
        2.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五、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优化策略
    (一)优化政策顶层设计
        1.构建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机制
        2.分类扶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3.理顺政府部门的权责关系
    (二)加强政策执行过程管理
        1.完善政策执行监督管理机制
        2.提升政府部门政策执行水平
    (三)强化政策对象的主体意识
        1.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政策认同
        2.“三管齐下”提高教师的满意度
        3.提高民办高校治理水平
    (四)优化社会环境以促进教育公平
        1.地校合力,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2.经济发力,完善财政支持政策
        3.社会助力,营造公平舆论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调查问卷
致谢

(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四)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相关概述
        1.文化的概念
        2.文化自信的概念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形成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要含义
        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特征
    (二)理论来源
        1.延绵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
        2.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形成了革命文化
        3.继往开来,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
    (一)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
    (四)有利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国
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的实施情况
    (三)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四)调查的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2.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认知的情况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情况
        4.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程度
    (五)调查基本结论
        1.大学生文化自信所取得的成绩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豪
        (2)校园是文化宣传的主阵地
        (3)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自信
        2.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1)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
        (2)对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狭隘
        (3)对中国的主流文化不够关注
        (4)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五、新时代文化自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辨别能力不足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方向
    (三)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
    (四)网络文化的不良发展对文化自信的抨击
    (五)文化体制改革不完善
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育人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
        2.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宣传革命文化
        3.通过进行劳动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加强网络管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1.利用网络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成进行文化传播
        2.净化网络环境,形成正面舆论氛围
    (四)加强自我学习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1.加强对文化自信的思考,树立文化自信意识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动态
        (一) 国别化汉语传播研究
        (二) 国别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研究
        (三) 有关国家的中文教育研究
        (四) 突尼斯中文教育研究
    四、研究内容
    五、理论基础
        (一) 语言规划理论
        (二) 语言传播理论
    六、研究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二) 访谈法
        (三) 文献法
第一章 突尼斯国情及中文教育概况
    第一节 突尼斯共和国概况
        一、突尼斯的地理位置优势
        二、突尼斯历史回顾
        三、突尼斯的政治格局
        四、突尼斯经济概况
    第二节 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政策
        一、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
        二、突尼斯语言政策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概况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历史
        二、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突尼斯中文教师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发展背景
        一、突尼斯国民教育体制
        二、突尼斯教师培养体系
        三、突尼斯教师在职培训体系
        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队伍状况
        一、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来源
        二、突尼斯高校的中文教师
        三、突尼斯中学的中文教师
        四、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构成
        五、突尼斯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突尼斯中文教材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及输入型教材的适用性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
        二、输入型教材对突尼斯大学生的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龙》分析
        一、《龙》的结构
        二、《龙》的内容分析
        三、《龙》的使用情况分析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二、编写突尼斯本土汉语教材的几点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法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初期(1977-1990年)的课程设置
        二、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二个时期(1990-1998年)的课程设置
        三、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三个时期(1998年-2007年)的课程设置
        四、突尼斯中文发展第四个时期(2007至今)的课程设置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学方法
        一、语法翻译法
        二、任务型教学法
        三、游戏教学法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突尼斯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言规划视角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一、突尼斯的外语教育政策
        二、突尼斯各种外语的地位
        三、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第二节 突尼斯民众对汉语的态度及学习需求
        一、对汉语的态度
        二、汉语学习倾向
    第三节 中阿合作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一、中阿关系及其对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的影响
        二、语言规划背景下的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第四节 本研究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
        二、突尼斯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汉语)
    附录2: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阿拉伯语)
    附录3: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调查)(汉语)
    附录4: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教材内容的调查)(英语)
    附录5: 对突尼斯高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
    附录6: 对突尼斯高中汉语教师的调查问卷
    附录7: 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中国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8: 高校本土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9: 补充访谈(高校本土教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看法)
    附录10: 教师访谈结果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研究及启示 ——基于新课改的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1.基于我国家政教育的历史传统
        2.现代社会及家庭发展的时代要求
        3.基于劳动教育的内在诉求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1.家政学(Home Economic)
        2.家庭科(Home Economic Education)
一、日本小学家庭科及其《学习指导要领》的演进
    (一)日本家庭科的诞生
        1.家庭科的诞生
        2.家庭科地位的确立
    (二)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的确立和发展
        1.战后重建时期(1949-)
        2.技术革新时期(1958-)
        3.男女共修时期(1977-)
        4. “生存力”时期(1998-)
    (三)新版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
        1.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3.新版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的基本框架
二、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目标
    (一)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目标的改定要点
        1.小学家庭科课程总目标的变化
        2.小学家庭科课程子目标的变化
    (二)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目标的特点
        1.注重资质·能力的明确性
        2.调动经营生活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三、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内容
    (一)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构成
        1.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结构
        2.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具体主题
        3.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处理建议
    (二)日本家庭科课程内容的特色
        1.课程内容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2.课程内容的时序性和空间性
四、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实施
    (一)北海道教育大学附属函馆小学课例分析
        1.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概述
        2. “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设计分析
    (二) “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
        1.注重问题学习中情境的真实性
        2.注重探究过程的对话性
五、日本小学家庭科的启示及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日本小学家庭科的经验
        1.丰富的学科内涵
        2.稳定的学科地位
        3.系统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的劳动教育
        4.面向社会的课程资源
    (二)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2.我国小学开设家政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础概念界定
        2.1.1 治理
        2.1.2 家庭治理
        2.1.3 家庭治理能力
        2.1.4 家政教育
        2.1.5 家政素质教育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三元交互理论
        2.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家庭治理的典范及其现代价值
    3.1 国内家庭治理的典范
        3.1.1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3.1.2 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
        3.1.3 傅雷与《傅雷家书》
    3.2 国内治家典范的治理之道
        3.2.1 崇德勉学的修身之道
        3.2.2 勤俭忠孝的齐家之道
        3.2.3 谨慎真诚的处世之道
    3.3 治家之道现代价值的诠释
        3.3.1 重视家庭教育,促进人格发展
        3.3.2 养成良好习惯,优化家庭生活
        3.3.3 维持和睦关系,铸就美满家庭
        3.3.4 彰显家国情怀,共筑文明风尚
    3.4 治家之道对家政素质教育的意义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家政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实然性
    4.1 当前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现状分析
        4.1.1 大学生的家庭认知能力欠佳
        4.1.2 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弱
        4.1.3 大学生的家庭沟通协调能力差
    4.2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4.2.1 大学生未来身份的特殊性
        4.2.2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4.3 家政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价值属性
    4.4 家政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提升的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
    5.1 转变观念,开展家政素质教育
    5.2 加强理论研究,提供有力指导
    5.3 完善教育内容,因时因地开发
    5.4 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形式
    5.5 坚持专兼结合,发展师资队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是实现国家政策的必要保障
        1.1.2 内蒙古高校的体育课程结构存在问题
        1.1.3 体育舞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课程价值
        1.1.4 SWOT-PEST分析法的独特研究视角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点
        1.3.2.1 研究观点创新
        1.3.2.2 研究方法创新
    1.4 研究不足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2.1 文献资料法
        1.5.2.2 实地调查法
        1.5.2.3 问卷调查法
        1.5.2.3 数理统计法
        1.5.2.5 专家访谈法
        1.5.2.6 SWOT-PEST分析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舞蹈
        2.1.2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
        2.1.3 SWOT-PEST分析法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体育舞蹈的历程研究
        2.2.1.1 体育舞蹈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2.1.2 体育舞蹈课程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2.2 体育舞蹈价值的研究
        2.2.2.1 体育舞蹈的运动学价值研究
        2.2.2.2 体育舞蹈的生理学价值研究
        2.2.2.3 体育舞蹈的心理学价值研究
        2.2.2.4 体育舞蹈的艺术学价值研究
        2.2.3 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研究
        2.2.3.1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价值研究
        2.2.3.2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趋势研究
        2.2.3.3 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开展研究
        2.2.4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研究
        2.2.4.1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研究
        2.2.4.2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2.2.4.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
        2.2.5 SWOT-PEST分析模型应用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
        2.2.5.1 体育教学中SWOT-PEST分析模型的应用研究
        2.2.5.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SWOT-PEST分析模型的应用研究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SWOT-PEST分析的环境界定、模型确立及指标体系构建
        3.1.1 环境界定
        3.1.2 模型确立
        3.1.3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3.2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优势因素分析
        3.2.1 政治优势
        3.2.1.1 体育相关政策法规对推广体育舞蹈的支持
        3.2.1.2 内蒙古高校对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响应
        3.2.2 经济优势
        3.2.2.1 内蒙大学生注重对体质健康投资
        3.2.2.2 内蒙古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
        3.2.3 社会优势
        3.2.3.1 近年来体育舞蹈快速发展
        3.2.3.2 内蒙体育舞蹈人才市场巨大
        3.2.3.3 内蒙举办体育舞蹈赛事增多
        3.2.3.4 内蒙古高校学生需求层次提高
        3.2.4 技术优势
        3.2.4.1 教师队伍专业化有助于技术专业化发展
        3.2.4.2 现代传媒技术有益于体育舞蹈技术的创新发展
        3.2.4.3 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体育舞蹈技术多元化发展
    3.3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劣势因素分析
        3.3.1 政治劣势
        3.3.1.1 体育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不足
        3.3.1.2 监督管理措施、体系不健全
        3.3.1.3 高校领导对体育舞蹈不重视
        3.3.1.4 内蒙地区体育舞蹈宣传不足
        3.3.2 经济劣势
        3.3.2.1 体育舞蹈相关场馆设施浪费、创收低
        3.3.2.2 体育舞蹈培训、参赛等相关费用较高
        3.3.2.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经费占比过少
        3.3.3 社会劣势
        3.3.3.1 内蒙地区体育舞蹈资源匮乏
        3.3.3.2 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3.3.4 技术劣势
        3.3.4.1 内蒙古高校师资配备缺乏合理性
        3.3.4.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缺少规范性
        3.3.4.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忽视竞技性
    3.4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机遇因素分析
        3.4.1 政治机遇
        3.4.1.1 “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影响
        3.4.1.2 我国推行教育资源中西部倾斜的政策
        3.4.1.3 内蒙对“文化自信”政策号召积极响应
        3.4.2 经济机遇
        3.4.2.1 “一带一路”商业链的政治经济效益
        3.4.2.2 体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反哺体育舞蹈
        3.4.2.3 体育产业成为内蒙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3.4.3 社会机遇
        3.4.3.1 内蒙群众观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3.4.3.2 内蒙古高校周边体育舞蹈机构增多
        3.4.4 技术机遇
        3.4.4.1 5G时代打造体育舞蹈虚拟现实技术使用
        3.4.4.2 训练方法科学化助力体育舞蹈技术发展
        3.4.4.3 “东西合璧”使体育蹈展现东方魅力
    3.5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挑战因素分析
        3.5.1 政治挑战
        3.5.1.1 我国对高校开设体育舞蹈的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3.5.1.2 内蒙部分高校对开设体育舞蹈扶持政策不完善
        3.5.1.3 内蒙对其他运动项目政策支持力度的消极影响
        3.5.2 经济挑战
        3.5.2.1 内蒙各体育项目资金投入不平衡
        3.5.2.2 内蒙古高校的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
        3.5.3 社会挑战
        3.5.3.1 内蒙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负影响作用
        3.5.3.2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场地设施不足
        3.5.4 技术挑战
        3.5.4.1 体育舞蹈自身运动技术难度比较大
        3.5.4.2 内蒙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配备不合理
        3.5.4.3 内蒙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赛事较缺乏
    3.6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策略与思考分析
        3.6.1 “SO+PEST”成长型发展策略: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
        3.6.2 “ST+PEST”多元化发展策略:强化自身优势、避免外部挑战
        3.6.3 “WT+PEST”防御型发展策略:克服劣势阻碍、化解挑战因素
        3.6.4 “WO+PEST”扭转型发展策略:利用发展机遇、弥补潜在短板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多规合一”背景下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城乡规划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规划管理
        2.1.2 多规合一
        2.1.3 国土空间规划
    2.2 理论基础
        2.2.1 博弈论
        2.2.2 田园城市理论
        2.2.3 区域规划理论
        2.2.4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第3章 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3.1 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现状
        3.1.1 库尔勒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基本情况
        3.1.2 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主要做法
    3.2 “多规合一”对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3.2.1 要构建全新的规划体系
        3.2.2 要转变规划管理理念
        3.2.3 要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3.3 “多规合一”背景下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缺乏健全高效的空间规划体系
        3.3.2 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划技术标准
        3.3.3 规划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
    3.4 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4.1 原规划不适应新的发展,统筹引导能力不足
        3.4.2 政府与社会及内部之间的博弈失衡
        3.4.3 城乡规划管理主体发生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内外城乡规划管理的做法及经验借鉴
    4.1 国外城乡规划管理主要做法
        4.1.1 大伦敦地区规划管理经验启示
        4.1.2 东京都规划管理经验启示
    4.2 国内部分省市推行“多规合一”做法
        4.2.1 北京市通过“多规合一”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做法
        4.2.2 厦门市推进“多规合一”构建市级空间规划体系做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规合一”背景下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对策建议
    5.1 构建与事权体系相适应的空间规划体系
        5.1.1 突出规划战略引领
        5.1.2 统筹规划管理体系
        5.1.3 搭建统一管理平台
    5.2 全面科学地编制、修订城市总体规划
        5.2.1 协调各类规划融合
        5.2.2 强化产业支撑体系
        5.2.3 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5.3 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强化执行落实
        5.3.1 优化规划编制机制
        5.3.2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5.3.3 严格规划批后管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高等教育质量
        2.本科教学质量
        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理论基础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学校效能论
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全国总体形势分析
    (一)法律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 修正)
        2.信息公开制度
        3.规定、意见
    (二)制度建设和发展
        1.制度的建立
        2.制度的发展
    (三)制度的实施效果
        1.取得的进步
        2.尚待改进的方面
三、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分析
    (一)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搜集情况
    (二)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形式的分析
        1.发布方式
        2.发布时间
    (三)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的分析
        1.师资与教学条件
        2.教学建设与改革
        3.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4.学生学习效果
        5.特色发展
        6.需解决的问题
    (四)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总结分析
        1.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特点
        2.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存在的问题
四、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行政机关
        1.发布制度方面
        2.监督机制方面
    (二)高校自身
        1.高校质量意识淡漠
        2.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
        3.认知水平、管理水平存在差距
    (三)受教育者
        1.缺乏维权意识
        2.缺少参与学校的管理
    (四)用人单位
五、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教育行政机构
        1.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报告审查制度
        2.鼓励高校客观呈现实际问题
        3.发挥教指委作用
        4.完善学生权力法律制度建设
        5.强化教学质量外部监控机制
    (二)高等院校
        1.完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制度
        2.促进高校内部组织高效运转
        3.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
        4.领悟《标准》内涵
        5.关注学生权力,完善学生组织建设
    (三)受教育者
        1.提升维护自身权利意识
        2.积极进行教学质量监督
    (四)用人单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从文到诗—中国古代儿童形象之教育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儿童:一个伦理与道德观念或者映衬
    第一节 我们古代典籍中,没有多少实在的儿童
    第二节 先秦儿童——两小儿辩日
    第三节 南北朝儿童——《世说新语》中的儿童
    第四节 儿童孝子谱系——《二十四孝》里的儿童青少年
    第五节 是“司马光砸缸”,还是“司马光破瓮”
    第六节 神话中的儿童:“沉香”与“哪吒”
第二章 关于儿童(神童)的教育意蕴
    第一节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一、王戎
        二、方仲永
    第二节 用“儿童”或者“童贞”来比拟人的心性
    第三节 “儿童”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概念
    第四节 检视“儿童”在诗中的地位与教育意蕴
    第五节 诗歌是教科书,诗人是教育家
    第六节 《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虚化的儿童”
第三章 “儿童”观念与教育观念
    第一节 发现儿童与教育
    第二节 教育写照意义
        一、一阵乌鸦噪晚风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三节 《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中的儿童
        一、《千家诗》
        二、《唐诗三百首》
第四章 研究思路
    第一节 基本思路
        一、解诗
        二、对教育的渲染
        三、对儿童的渲染
        四、境界
        五、关于儿童的现代理论的关照
        六、诗词的教学
    第二节 具体研究之样本
第五章 儿童形象与人生境界
    第一节 “形象”概念
    第二节 形象概念的哲学启发
    第三节 “形象”的意思
    第四节 人生境界
        一、自然境界
        二、功利境界
        三、道德境界
        四、天地境界
第六章 关于儿童的理论
    第一节 西方教育中的儿童形象
        一、“小大人”——古希腊教育中的儿童形象
        二、“生来就是有罪的人”——中世纪的儿童形象
        三、“小大人”——文艺复兴之后的儿童形象
        四、“自然人”——卢梭提出的儿童形象
        五、独立的人——卢梭之后的儿童形象
    第二节 中国教育中的儿童形象
        一、“小君子”——教育理想中的儿童形象
        二、“小奴才”——古代传统教育中的儿童形象
        三、完整独立的人——近代教育中的儿童形象
    第三节 儿童生活与儿童的世界
        一、“儿童生活”的内涵
        二、“儿童世界”的内涵
第七章 检视古诗中儿童形象的教育意蕴
    第一节 儿童是四季的精灵
        一、诗《清明》的教育解读
        二、诗《小至》的教育解读
        三、诗《闲居初夏午睡起》的教育解读
        四、诗《清明》的教育解读
    第二节 儿童是活的景色
        一、诗《花影》的教育解读
        二、诗《冬景》的教育解读
        三、诗《春日偶成》的教育解读
        四、诗《村晚》的教育解读
    第三节 儿童是人类精神的绽放
        一、诗《夏夜宿表兄话旧》的教育解读
        二、诗《寻隐者不遇》的教育解读
        三、诗《回乡偶书》的教育解读
        四、诗《金缕衣》的教育解读
        五、诗《江村》的教育解读
        六、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教育解读
    第四节 儿童是生活的精魂
        一、诗《望蓟门》的教育解读
        二、诗《塞上曲》的教育解读
        三、诗《田家》的教育解读
        四、诗《渭川田家》的教育解读
        五、诗《与朱山人》的教育解读
    第五节 真实的儿童:欲揽在怀里--对诗《答钟弱翁》的教育解读
第八章 从诗中的儿童形象反观当下教育
    第一节 从诗中儿童形象看现在的儿童观
        一、预成论的儿童观
        二、工具主义的儿童观
        三、儿童期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二节 从儿童形象检视当下的教育
        一、灌输式教育——儿童童年的生活是为了成年生活做准备的
        二、催熟式教育——儿童身上有巨大的潜能,应该尽早开发
        三、填补式教育--儿童生下来是空白的,成人可以随意的填补内容
    第三节 诗中儿童形象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一、儿童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
        二、儿童应该在本原生活中成长
        三、儿童应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困难——人生中的一所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妇女教育研究[D]. 李培尧.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政策执行研究 ——以S高校为例[D]. 尹彦.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 陈柔.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D]. 海客(HAYKEL T0UMI).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5]日本小学家庭科课程研究及启示 ——基于新课改的日本小学家庭科《学习指导要领》分析[D]. 王馨彤. 渤海大学, 2021
  • [6]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家庭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D]. 杨喆.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7)
  • [7]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D]. 王晴.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多规合一”背景下库尔勒市城乡规划管理研究[D]. 岳新霞. 新疆大学, 2020(07)
  • [9]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现状研究[D]. 王克娜.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10]从文到诗—中国古代儿童形象之教育意蕴[D]. 冯倩.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困难——人生中的大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