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村落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社区参与模式,空间生产
村落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孔翔,吴栋,张纪娴[1](2019)在《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及影响初探——基于苏州东山陆巷古村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形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虽然原住民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但也确有一些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较多展现了村民在旅游空间生产中的权力及影响,但这是否就更有利于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呢?本文主要借鉴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结合对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的实地调研,初步探究了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特点及可能影响。研究表明,社区参与模式之所以较多体现村民的主导作用,往往是因为外部资本和地方政府的介入较少,这虽然有助于保障参与旅游开发的部分村民的利益,但也容易陷入投资不足、低水平开发的困境,而且受限于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利益短视倾向,传统村落旅游会遭遇更明显的经济利益与文化保护之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复杂矛盾,不利于旅游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这就是说,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未必能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乡村振兴,地方政府的科学指导和外部人才、资本、技术等的引入,可能有助于克服由此带来的急功近利倾向。(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字花,方晓东[2](2019)在《桂林市大圩镇雄村传统村落的空间诉求与空间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目前国内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的破坏,甚至濒临消亡,需要加快保护的步伐。传统村落代表着特定环境中和谐的人类聚居空间,通过对空间的营造,以达到保护的目的。本文以大圩雄村为例,分析传统村落保护的空间诉求与空间响应,对传统建筑、街巷、道路提出保护和修复原则、方法,和具体修复建议,为改善雄村建筑、街道景观生态平衡,满足市民、游客休闲游览需要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2期)
杨雨佳,张洪波,陈辰[3](2019)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规划中的图式语言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承担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是居民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场所,承载着村落的历史与记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正迅速"空心化",村落公共空间也逐渐萎缩荒废。文中从公共空间的"字"(景观要素)、"词"(空间单元)、"词组"(空间组合)组织构建的图式语言体系入手,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图式语言与其村落空间形态的动态发展相结合,探索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丰富和补充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伯华,郑始年,刘沛林,窦银娣[4](2019)在《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图式语言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理论视角对张谷英村进行空间要素识别和空间解构,构建张谷英村空间布局的图式语言体系,通过对空间布局的秩序、语法和意义的研究,探索了空间布局的嵌套结构、过程机理及逻辑脉络。研究表明:(1)张谷英村空间布局可划分为居住空间、连接空间、附属空间和复合空间,归纳提取"字""词"和"词组"共86种图式语汇,构建了空间布局的图式原型数据库。(2)建立张谷英村空间布局图式语言体系,该体系具备完整的图式语言逻辑,其发展模式和空间秩序始终遵循着宗法礼制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张谷英村空间布局图式语言具有完整而稳定的设计句法和语法,图式语汇丰富,句法组合类型多样,语法结构则相对单一,形成了局部复杂多变,整体相对单一的村落空间布局。村落空间结构及元素细节在发展中不断进行修正和改变,空间布局表现出极高的整理性、顺应性和一致性。村落空间构建元素和设计理念地方特色鲜明,图式语言的语汇及空间法则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宝琪,宋书巧[5](2019)在《广西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的形成依赖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在空间上存在特有的分布规律。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广西潇贺古道沿线76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呈整体聚集、局部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富川江上游、与湖南交界的地带;另外,大宁河、思勤江以及珊瑚河沿岸也是传统村落密集分布的地区;与主要河流距离、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向等自然环境要素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7期)
刘有于,冯维波[6](2019)在《山地区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水平,以重庆市7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与计量地理学方法,分析山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重庆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从县域尺度来看,重庆市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酉阳最多,秀山次之,主城区数目寥寥无几;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呈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少的态势,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存在2个一级集聚区,即黔彭酉交界处和酉秀交界处,次一级的集聚区有涪陵西南部、忠县西南部、江津西部等;山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传统村落分布的最重要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蒋德平[7](2019)在《村落空间形态与发展产业模式的关联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但盲目的选择产业模式带来的只是暂时的经济收益,甚至会对村落空间、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破坏和阻碍。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景观规划是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通过对两个因素综合分析,只有尊重村落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适宜的产业模式,才能形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合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马凯,郑媛,陈实[8](2019)在《抚州市东乡区段溪艾家村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赣东东乡县段溪艾家古村建筑风貌完好,文化历史悠久,是明代文学家艾南英的故乡。该文以段溪艾家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格局、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角度出发,通过查阅艾氏族谱及历史文献资料、走访当地村民以及进行古建筑调研的方式,阐述了赣东地区的传统村落建筑及历史文化价值。为今后赣东地区名人故居古村落研究及进一步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彭晨,罗翔宇[9](2019)在《空间变迁与关系重构:微信绘制的土家村民家庭图景——对一个土家村落的民族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媒体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度浸入构成了当代社会的基本表征。家庭作为社会关系结构的重要维度,真正折射了人的生活本质,潜藏着中国社会的深层脉络。微信等社交媒体所勾连的巨大网络,使得龙家湾这个居于"中国之中"的武陵山区土家村落获得了全新的家庭生活空间。本文以实地民族志和网络民族志为方法,从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双重视域观察微信对土家村民家庭关系的深层改变,从而"深描"武陵山区土家村落家庭生活中的社交媒体图景。(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高春凤[10](2019)在《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振兴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中华耕读文明的珍贵遗产,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传统村落由于物质空间衰败、传承主体流出、保护开发利用不够,进而引发传统和现代文化空间隔离、文化记忆中断、价值整合断裂等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以嵌入式更新保护利用、参与式多元主体协同介入、交融式价值整合创新发展为策略,对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进行保护与振兴。(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村落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目前国内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的破坏,甚至濒临消亡,需要加快保护的步伐。传统村落代表着特定环境中和谐的人类聚居空间,通过对空间的营造,以达到保护的目的。本文以大圩雄村为例,分析传统村落保护的空间诉求与空间响应,对传统建筑、街巷、道路提出保护和修复原则、方法,和具体修复建议,为改善雄村建筑、街道景观生态平衡,满足市民、游客休闲游览需要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落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孔翔,吴栋,张纪娴.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及影响初探——基于苏州东山陆巷古村的调研[J].世界地理研究.2019
[2].李字花,方晓东.桂林市大圩镇雄村传统村落的空间诉求与空间响应[J].当代旅游.2019
[3].杨雨佳,张洪波,陈辰.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规划中的图式语言建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9
[4].李伯华,郑始年,刘沛林,窦银娣.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图式语言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J].地理科学.2019
[5].杨宝琪,宋书巧.广西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J].环境生态学.2019
[6].刘有于,冯维波.山地区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蒋德平.村落空间形态与发展产业模式的关联性比较[J].华中建筑.2019
[8].马凯,郑媛,陈实.抚州市东乡区段溪艾家村村落空间形态研究[J].华中建筑.2019
[9].彭晨,罗翔宇.空间变迁与关系重构:微信绘制的土家村民家庭图景——对一个土家村落的民族志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高春凤.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振兴策略[J].长白学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