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岸泥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电厂,淤积
海岸泥沙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敬,谭忠华,周志博,徐亚男,陈汉宝[1](2019)在《孟加拉湾东海岸某沿海电厂泥沙淤积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加拉湾东海岸海域呈"强浪强潮高含沙水体"特点,加上复杂的地形特征,泥沙淤积会对港池航道的通航水深和电站取排水口地形的过流断面带来不利影响,沿海港口及滨海电站水工配套工程的建设面临较大挑战。分别采用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和波浪潮流泥沙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对孟加拉湾东海岸某电厂码头及取排水工程平面布置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工程建设后港池、航道和取水明渠等区域的泥沙冲淤变化。研究结果为工程实施和今后运营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9年08期)
王奎峰,张太平,宋新强,许国辉,尚桂勇[2](2018)在《黄河叁角洲海岸冲淤及泥沙输运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叁角洲是陆海交界地带,陆地海洋相互作用显着,泥沙所引起的岸滩演变、港口航道的淤积、水动力环境的改变等问题比较复杂。该文采用叁维HEM-3D数值模型对黄河叁角洲海域流场变化、盐度、悬浮泥沙浓度及海岸冲淤分布进行了潮流周期内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叁角洲海域的悬浮泥沙浓度分布与潮流场变化和河口泥沙输入有密切的关系,在叁角洲北部受五号桩外强潮流区的影响,近岸海底的泥沙发生明显的再悬浮,并在涨潮流向南输送,含沙量达1.5 g/L左右。在叁角洲南部(现行河口区域和莱州湾区域),受现行河口入海泥沙扩散的影响显着。海域年冲淤分布,在北部废弃叁角洲区域,由于海洋动力作用强烈,浅水冲刷,海底侵蚀显着,形成了明显呈沿岸展布的侵蚀中心,在侵蚀中心以外,侵蚀快速减弱。在现行河口区域,以淤积为主,在羽状流扩散的控制下,泥沙入海后向南输运,至莱州湾区域逐渐减弱。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卫星遥感解译的岸线变化基本一致,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11期)
徐杰,邹志利[3](2018)在《泥沙粒径组成的不均匀性对海岸地形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的泥沙输沙模式决定着海岸地形的演变特征,不同的输沙模式会导致形成横向和倾斜沙坝、裂流沟槽等不同的地貌特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泥沙分布不均匀性的新输沙率公式,该公式包含了反映泥沙粒径不均匀性的概率加权和考虑泥沙颗粒遮蔽效应的加权。该公式所给出的载沙量与传统输沙率公式的对比表明,相同中值粒径下,二者有明显差异。将该输沙率公式应用于地形线性不稳定分析,所得到的地形不稳定性增长率不同于假定泥沙为均匀的结果,对应的地形变形波长也有所差别。(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季则舟,孙林云,肖立敏[4](2018)在《唐山港京唐港区泥沙运动特征与海岸性质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性质的界定,是港口航道减淤措施合理布置的关键。通过地形资料和现场测量资料对京唐港区的水下地形地貌特征、泥沙特性以及沿岸输沙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京唐港区泥沙中值粒径大于0.06 mm、沉积物中黏土含量小于15%、岸滩坡度通常大于1/1 000;泥沙运动具有沿岸泥沙运动特征,但与沙质海岸又有所不同,存在复合沿岸输沙,尤其在风暴潮期间,大浪产生的破波沿岸流与风暴潮潮流迭加,产生更为强烈的沿岸输沙能力。在粉沙质海岸定义基础上,将京唐港区海岸界定为细沙粉沙质海岸。在京唐港区航道防波挡沙堤布置上考虑复合沿岸输沙,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张先武,陈松贵,陈汉宝[5](2017)在《强浪条件下沙质海岸施工期泥沙淤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印度尼西亚爪洼岛南岸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特征分析,对强浪作用下沙质海岸施工期泥沙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以Adipala工程为例,通过沿岸输沙和泥沙向岸运移净堆积计算,分析了不同防波堤施工时序对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潜堤预抛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期泥沙淤积量。(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7年04期)
王青[6](2017)在《海岸工程对水流与泥沙运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会给周边海域的水沙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某港为例,采取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海港城海岸工程实施以来对周围水域水流泥沙运动的影响程度分析,找出影响周边海域水沙环境的因素,为相关工程在施工中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珠江水运》期刊2017年13期)
邱恒清,孙宜超,秦巧丽,赵倩[7](2017)在《蓬莱西海岸近海岸滩泥沙运移趋势和冲淤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山东半岛大范围开采海砂对海岸线造成了巨大破坏,加剧了波浪对海岸的侵蚀,造成海岸线后退。通过取样分析了海床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和分选系数分布特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得到沉积物类型和黏土含量分布情况。通过布设测站实测数据总结了近海海域含沙量和单宽输沙量特点,并基于悬浮泥沙遥感反演分析了近海海域含沙量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分析泥沙来源和运移趋势,对海床冲淤情况进行了演变分析,得出了海岸线变化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状海岸线已后退约500m且仍处于侵蚀后退状态,本研究为海岸线修复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李莉,贺治国,胡鹏,孙志林,王妲[8](2016)在《淤泥质河口与海岸泥沙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第2届淤泥质河口与海岸泥沙动力学学术会议(The 2nd Workshop on Sediment Dynamics of Mudoly Coasts and Estuaries:Physics,Biology and Their Interactions)于2015年10月23~26日在浙江大学舟山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华东师(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6年06期)
唐磊,张玮,吴福亮[9](2016)在《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形式及近岸缓坡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形式和淤泥质海岸近岸缓坡地形的形成原因两个基本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浮泥与悬移质运动特征的差异,得到了"在泥沙沉积过程中,浮泥的整体性运动可表述为淤泥质海岸的推移运动"的结论;进而,建立浮泥平衡坡度理论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小容重浮泥的平衡坡度与淤泥质海岸实际坡度吻合较好,浮泥是淤泥质海岸近岸缓坡地形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王时悦[10](2016)在《海岸工程中悬浮泥沙源强选取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类海岸工程的施工建设,包括港口建设、开挖航道、疏浚抛泥等,均会引起周边海域悬浮泥沙的骤增,对工程效果、海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该文对泥沙模型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并针对数学模型中泥沙源强的选取进行了总结归纳,为海岸工程中悬浮泥沙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06期)
海岸泥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河叁角洲是陆海交界地带,陆地海洋相互作用显着,泥沙所引起的岸滩演变、港口航道的淤积、水动力环境的改变等问题比较复杂。该文采用叁维HEM-3D数值模型对黄河叁角洲海域流场变化、盐度、悬浮泥沙浓度及海岸冲淤分布进行了潮流周期内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叁角洲海域的悬浮泥沙浓度分布与潮流场变化和河口泥沙输入有密切的关系,在叁角洲北部受五号桩外强潮流区的影响,近岸海底的泥沙发生明显的再悬浮,并在涨潮流向南输送,含沙量达1.5 g/L左右。在叁角洲南部(现行河口区域和莱州湾区域),受现行河口入海泥沙扩散的影响显着。海域年冲淤分布,在北部废弃叁角洲区域,由于海洋动力作用强烈,浅水冲刷,海底侵蚀显着,形成了明显呈沿岸展布的侵蚀中心,在侵蚀中心以外,侵蚀快速减弱。在现行河口区域,以淤积为主,在羽状流扩散的控制下,泥沙入海后向南输运,至莱州湾区域逐渐减弱。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卫星遥感解译的岸线变化基本一致,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岸泥沙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亚敬,谭忠华,周志博,徐亚男,陈汉宝.孟加拉湾东海岸某沿海电厂泥沙淤积问题[J].中国港湾建设.2019
[2].王奎峰,张太平,宋新强,许国辉,尚桂勇.黄河叁角洲海岸冲淤及泥沙输运模型数值模拟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8
[3].徐杰,邹志利.泥沙粒径组成的不均匀性对海岸地形演变的影响[J].海洋通报.2018
[4].季则舟,孙林云,肖立敏.唐山港京唐港区泥沙运动特征与海岸性质界定[J].海洋工程.2018
[5].张先武,陈松贵,陈汉宝.强浪条件下沙质海岸施工期泥沙淤积特征研究[J].水道港口.2017
[6].王青.海岸工程对水流与泥沙运动的影响[J].珠江水运.2017
[7].邱恒清,孙宜超,秦巧丽,赵倩.蓬莱西海岸近海岸滩泥沙运移趋势和冲淤演变研究[J].海岸工程.2017
[8].李莉,贺治国,胡鹏,孙志林,王妲.淤泥质河口与海岸泥沙动力学[J].国际学术动态.2016
[9].唐磊,张玮,吴福亮.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形式及近岸缓坡成因研究[J].泥沙研究.2016
[10].王时悦.海岸工程中悬浮泥沙源强选取研究概述[J].科技资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