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热解论文-钟俊锋

低压热解论文-钟俊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压热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饱和生物活性炭,低压引弧再生,吸附性能,热重红外

低压热解论文文献综述

钟俊锋[1](2019)在《水处理饱和生物活性炭低压引弧再生及其热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处理中采用煤基柱状生物活性炭结合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表面微生物的降解功能,能够更加长期高效的净化微污染水源。但是,长期使用的活性炭由于吸附了大量污染物,表面生物膜厚度增加,超过一定值后会导致生物活性消失而失效,形成无法继续使用的饱和生物活性炭。有许多方法能够实现活性炭再生并能达到很好效果,但针对饱和生物活性炭再生的方法很少。本文结合热-电联用再生方法,对原有的设备进行完善,设计新的低压引弧再生炉,对失效的煤基柱状生物活性炭再生实验分析,再生后对其碘与亚甲蓝值测定,吸附能力恢复率达到90%以上,并且对再生过程中的机理进行研究,开展以下工作:(1)先对生物活性炭背景和常用于水处理活性炭再生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引出一种低压引弧再生的新技术。在小型引弧再生试验炉中,探究饱和生物活性炭电导特性对低压引弧再生的影响,测量单颗粒电阻以分析材料电阻率,通过引弧炉验证再生过程中引弧放电现象存在,研究再生过程炭粒群状态、预处理方式、结构参数(流量、电极版间距)等因素对电导特性影响。测出颗粒群电阻远大于单粒电阻,流动状态下颗粒群电阻低于静止状态,在200℃内水分挥发和温度升高能够降低炭粒群电阻,但经过动态干燥处理后的炭粒群电阻率下降更为显着。300℃动态干燥理处低压引弧再生后效果最优,碘与亚甲蓝值的恢复率达到91.3%和93.3%。(2)低压引弧再生过程中饱和生物活性炭会脱附大量有机物,为深入研究再生机理,先对该活性炭吸附机理进行探究。选择水污染中典型污染苯酚为吸附质,用新活性炭对苯酚进行吸附性能测试。新活性炭对苯酚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6.67%,对等温吸附的数据进行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计算,拟合后相关系数都为0.96以上,适合两种模型,得出吸附苯酚是放热过程既有物理吸附又存在化学吸附,对苯酚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接着对样品进行粒径、表面形貌和表面元素进行分析。(3)对饱和生物活性炭低压引弧再生机理分析,探究热解脱附再生机理,等离子体降解作用情况。用TG-FTIR探究饱和生物活性炭气相产物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失热解温度达到885℃有机物基本脱附分解完全,确定最优再生温度在850℃附近,与低压引弧再生最优再生温度相符。失效煤基生物活性炭表面有一层生物膜,在热解过程中能够检测到生物膜热解产物NH3和HCN少量气体,热解主要以H2O、CO2和CO,产率最高在DTG峰值810℃处。(4)根据热重分析划分的温度段,运用热动力学的方法探究饱和生物活性炭,载苯酚活性炭在各温度段表现出的机理函数,采用Kissinger法与Flynm-Wall-Ozawa法计算出两样品在失重峰值处的活化能为参考值,再用Coats-Redfern求解不同升温速率下各温度段中饱和生物活性炭与载苯酚活性炭在常用1 1种机理函数下的活化能与最概然机理函数。饱和生物活性炭热解时,升温速率对最概然机理函数的选取无影响,不同吸附质在相同温度段表现出的热解脱附行为有差异。(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6)

曹创创,张言,杨玖重,李玉阳[2](2018)在《异戊醇低压热解的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兴生物燃料,大分子醇类燃料在低压下的火灾安全基础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热解过程作为火灾过程的初始阶段直接控制着火过程,火灾中碳烟颗粒的产生也依赖于热解反应,因此可燃物的低压热解研究在其低压火灾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研究了异戊醇在0.2atm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探测到了20余种热解产物,包括烯丙基自由基和C_4H_8O、C_5H_8、C_6H_6等同分异构体,并测量了其摩尔分数。基于实验结果,对燃料分解路径和主要产物的生成及消耗路径进行了探讨。与本组之前正戊醇热解实验的对比表明,由于存在支链结构,异戊醇在热解中比正戊醇更容易产生戊烯、丁烯和丙烯,但更少地产生乙烯。此外,异戊醇在热解中能够生成更多的丙炔和丙二烯等环状化合物前驱体,令其苯和1,3-环戊二烯的生成量更高,表明异戊醇比正戊醇更易于生成多环芳烃和碳烟。(本文来源于《火灾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伟,张言,曹创创,齐飞,李玉阳[3](2018)在《正丙醇低压热解的实验和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研究了正丙醇在1.333 kPa和1000~1400 K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实验,鉴定了包括自由基、烯醇等活泼物种在内的20余种热解物种,测量了这些热解物种的摩尔分数随热解温度的变化曲线。构建了一个包含142个物种和1149步反应的正丙醇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本文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模型对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基于生成速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揭示了正丙醇分解和关键热解产物生成中的关键路径。并通过与异丙醇低压热解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丙醇热解中的燃料同分异构体效应。(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伟,邹家标,张言,曹创创,张晓愿[4](2018)在《异丙醇低压热解的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异丙醇在1.3,kPa和1,000~1,400,K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探测到一系列热解产物,包括碳氢类、醇类和醛酮类等稳定产物,以及自由基、烯醇类等活泼产物.发展了一个包含142个物种和1,149步反应的异丙醇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本工作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模型能够很好地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通过生成速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异丙醇的主要分解路径和产物的主要生成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脱水反应在本实验工况条件下对异丙醇的初始分解敏感性最高,并是碳氢产物的主要来源;燃料的a-C—C断键反应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是热解反应体系中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氢提取反应则是异丙醇另一类重要初始分解反应,同时控制着大多数含氧产物的生成.(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赵思威[5](2017)在《低压条件下FEP导线热解与着火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航天器内大量导线电缆的使用,使得导线短路过载时所引起的电气火灾,成为了航天器正常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首先,电气火灾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影响到航天员所处的生存环境。其次,航天器的内部是一个微重力环境,自然对流减弱,这一条件下导线等材料的着火燃烧与常重力条件下有很大不同,不能简单地与地面所得的着火结论进行等同处理。最后,航天器在设计时,考虑到宇航员的生存,舱内的氧气浓度会高于21%,这一变化对于材料的燃烧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航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应用的不断深入,"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迎接这一时代的阶段,载人航天器的防火安全问题就变得十分关键的,它对于航天员的安全、航天任务的完成以及我国的航天战略的顺利进行都意义非凡,而其中火灾安全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导线的着火。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选取PE、PVC等普通导线进行研究,而很少对太空中广泛使用的FEP、ETFE等高温导线开展研究,因此也主要针对这一方面展开研究。实验中所用到的低压实验平台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JRC-500低压舱系统,用于提供实验所需低压环境;(2)实验控制系统,包括压力、氧气浓度及电流控制装置等;(3)图像采集系统,记录整个实验过程;(4)实验导线搭载系统。文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以NiCr为线芯、聚全氟乙丙烯(FEP)为绝缘层的导线,同时也进行了 NiCr线芯的聚乙烯(PE)绝缘层导线在部分工况下的实验,用于对比分析。低压舱内的温度(20℃),湿度(40%)等均保持不变,实验中设定9个环境压力工况(20kPa-100kPa,10kPa间隔)和3个氧气浓度(OC)工况(21%,30%,40%,体积浓度),共计27个工况,这些工况主要通过低压舱系统和控制系统实现。实验中控制过载电流为13A不变。整个实验过程都在暗室中进行,以避免外界光源对着火图像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FEP导线在电流过载时发生的热解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绝缘层外部热解,该过程中产生的热解气体,其形状会随着环境压力而变化,且热解气体上升速率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降低,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不大;二是绝缘层内部热解,该过程产生的热解气体会在导线内部积聚,形成热解气泡,热解气泡的宽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而高度则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热解气泡达到最大尺寸后会发生破裂并喷出热解气体,随后发生着火现象。FEP导线喷射着火时,着火点在导线中间位置出现的概率最高,根据其着火特点,喷射着火可分为对称式喷射着火和非对称式喷射着火两种情况:非对称式喷射着火的火焰形状像"日珥",一端先发生着火,然后引燃另一端的热解气体;对称式喷射着火从着火瞬间到达到最大火焰的过程中,火焰形状始终保持对称。对于着火时间的研究,主要把着火时间tig分为气泡形成时间tb和引导时间tin两部分,气泡生成时间tb定义为实验回路通电瞬间到热解气泡达到最大尺寸时的时间间隔,引导时间tin定义为气泡破裂瞬间到着火瞬间的时间间隔,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tb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其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不大;tig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降低,且氧气浓度增加也会使tin降低。由于着火时间tig是上述两个时间之和,因此其会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恒[6](2016)在《环烃燃料HD-01低压至高压超临界热解实验与反应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HD-01(主要组分: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exo-tricyclo[5.2.1.02,6]decane,简称exo-TCD)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环烷类吸热型碳氢燃料,常作为先进飞行器燃料冷却热管理系统的备选物质,透彻地解释HD-01热裂解详细反应机理对于先进飞行器热管理系统和关联的燃烧室设计尤为重要。为了研究HD-01的初始反应机理,首先对HD-01进行同步辐射低压热解实验,鉴定出一些重要的自由基中间体。同时,运用过渡态和RRKM理论计算了exo-TCD部分单分子分解优势路径的速率常数。基于双自由基理论构建了含316个组分和807个反应的HD-01低压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热解产物分布。通过低压热解模拟、产物生成速率和敏感度分析,阐明了HD-01初始反应途径的竞争机制,以及重要产物形成及消耗的反应途径。为了拓展HD-01热解模型的适用范围,开展了常压热解实验研究。常压热解检出72种产物,其中包括一些常压特殊中间体以及多环芳烃PAH产物,显示出它们的形成机理具有压力依赖性。在低压模型主体分解途径的基础上构建了含436个组分和1260个反应的常压热解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HD-01常压热解产物分布。通过模拟结果和产物生成速率分析发现,HD-01常压热解PAH产物是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结果。另外,通过模拟文献实验数据并与文献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常压模型的合理性。为了将常压模型拓展适用至高压超临界热解条件,开展了HD-01高压热解实验研究。实验检出88种产物,其中包括一些高压特殊产物,表明高压热解体系中部分H转移反应具有更高的压力依赖性。以常压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含766个组分和6436个反应的HD-01高压热解模型,通过修正部分机理,得到了最终的高压热解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HD-01高压超临界热解产物分布。通过直接关系图(DRG)并结合主体反应网络与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对HD-01热解模型的物质数量进行化简,得到物质和反应数较少的低压、常压和高压简化模型。通过简化模型和详细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比,表明简化模型保留了详细模型对多数主要产物的预测精度。简化模型具有更高的模拟效率,降低了计算成本,适合工程模拟。(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1-01)

程占军,王占东,苑文浩,齐飞,李玉阳[7](2014)在《呋喃及其衍生物低压热解产物鉴定和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鉴定了呋喃、2-甲基呋喃和2,5-二甲基呋喃的低压流动反应器热解产物的分子结构.基于质谱信号强度和生成温度,比较了每种燃料的主要初始分解产物的异同.通过不同温度下的质谱测量结果对3种燃料的初始分解路径进行了分析,发现呋喃、2-甲基呋喃和2,5-二甲基呋喃的最重要的初始分解路径是通过卡宾中间体分别生成CO+丙炔,CO+1-丁炔和CH3CO+C4H5,从而验证了前人理论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王玉霞,李赟,陈征,何海平,王建文[8](2006)在《低压Ar气氛下用PS/OCS/Si(111)迭层热解制备单晶4H-SiC薄膜及层错缺陷抑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定压力的Ar气氛中对S i(111)衬底上的PS/OCS(硅的有机化合物)凝胶迭层进行热处理,制备出单晶4H-S iC薄膜。用XPS、XRD、TEM、TED和SEM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压力对薄膜结晶质量和晶型的影响。XPS分析显示薄膜中C/S i比为1.09。SEM分析表明薄膜的表面平整,S iC/S i(111)界面清晰、无层错缺陷形成。进一步讨论了层错缺陷形成及抑制的机理。(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庞国锋,石成儒,韩惠雯[9](1995)在《低压等离子体结合热解法制备金刚石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刚石膜具有与天然金刚石相似的优异特性,预计会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金刚石膜生长技术─—强流电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IECVD),它结合了传统的热丝法和等离子体法各自的优点,成为一种具有较高生长速率,能够制备大面积均匀金刚石膜的技术.对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金刚石膜进行了喇曼、扫描电镜和X-Ray衍射分析,并对这项技术的优点作了阐述.(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1995年01期)

低压热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新兴生物燃料,大分子醇类燃料在低压下的火灾安全基础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热解过程作为火灾过程的初始阶段直接控制着火过程,火灾中碳烟颗粒的产生也依赖于热解反应,因此可燃物的低压热解研究在其低压火灾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研究了异戊醇在0.2atm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探测到了20余种热解产物,包括烯丙基自由基和C_4H_8O、C_5H_8、C_6H_6等同分异构体,并测量了其摩尔分数。基于实验结果,对燃料分解路径和主要产物的生成及消耗路径进行了探讨。与本组之前正戊醇热解实验的对比表明,由于存在支链结构,异戊醇在热解中比正戊醇更容易产生戊烯、丁烯和丙烯,但更少地产生乙烯。此外,异戊醇在热解中能够生成更多的丙炔和丙二烯等环状化合物前驱体,令其苯和1,3-环戊二烯的生成量更高,表明异戊醇比正戊醇更易于生成多环芳烃和碳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压热解论文参考文献

[1].钟俊锋.水处理饱和生物活性炭低压引弧再生及其热解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2].曹创创,张言,杨玖重,李玉阳.异戊醇低压热解的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研究[J].火灾科学.2018

[3].李伟,张言,曹创创,齐飞,李玉阳.正丙醇低压热解的实验和模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4].李伟,邹家标,张言,曹创创,张晓愿.异丙醇低压热解的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8

[5].赵思威.低压条件下FEP导线热解与着火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6].李恒.环烃燃料HD-01低压至高压超临界热解实验与反应动力学模拟[D].天津大学.2016

[7].程占军,王占东,苑文浩,齐飞,李玉阳.呋喃及其衍生物低压热解产物鉴定和质谱分析[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4

[8].王玉霞,李赟,陈征,何海平,王建文.低压Ar气氛下用PS/OCS/Si(111)迭层热解制备单晶4H-SiC薄膜及层错缺陷抑制机理[J].人工晶体学报.2006

[9].庞国锋,石成儒,韩惠雯.低压等离子体结合热解法制备金刚石膜[J].科技通报.1995

标签:;  ;  ;  ;  

低压热解论文-钟俊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