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休眠论文_马雨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胁迫休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素,抗旱性,高温,萌芽期,休眠期,扁桃,贝母。

胁迫休眠论文文献综述

马雨婷[1](2017)在《水土保持植物白毛锦鸡儿种子休眠解除机制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毛锦鸡儿为兰州地区特有种,是西北生态修复的主要树种,本实验以白毛锦鸡儿种子为实验材料,主要研究探索白毛锦鸡儿对不同处理的响应,以明确该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实验以白毛锦鸡儿苗木为材料,测定了白毛锦鸡儿在不同模拟干旱环境下的6项生理指标,旨在揭示该树种的抗旱生理机制。从而为生产实践中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的GA3浸种划破种皮和未划破种皮的白毛锦鸡儿种子经24h和48h处理后,差异显着,但均呈现浸种24h处理优于浸种48h处理。未划破种皮种子呈现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的现象,最大发芽率在500mg/L浸种24h时,发芽率为74.00%;划破种皮正好相反,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最大发芽率可达97.33%。2.IAA浸种划破种皮和未划破种皮白毛锦鸡儿种子经24h和48h处理后,结果显示:300mg/L的IAA浸种未划破种皮的白毛锦鸡儿种子24h,发芽率最高可达81.33%;20mg/L的IAA浸种划破种皮白毛锦鸡儿种子24h,发芽率可达98.00%。3.化学诱导剂浸种划破种皮与未划破种皮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没有激素效果佳。浸种后未划破种皮最大发芽率为68.00%,较激素浸种后最大发芽率低13.33个百分点;划破种皮最大发芽率为86.67%,较划破种皮激素浸种低11.33个百分点。4.将白毛锦鸡儿种子置于变温环境下,发现高温促进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低温抑制。在20/30℃(12h/12h)变温下,不仅白毛锦鸡儿发芽率可达78.33%,且能缩短整体发芽时间;而置于5/15℃变温下的白毛锦鸡儿种子不仅发芽率低,仅有36.00%,而且在第九天才开始萌发,整个萌发过程需要24天,很缓慢。5.将白毛锦鸡儿硬实种子在温水中浸泡,发现温水浸种可以促进白毛锦鸡儿硬实种子萌发,且不同温度浸种、不同时间处理差异显着,其中60℃是浸种的最佳温度,浸种20min、30min和40min均显着提高硬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分别可达45.33%、51.33%、46.00%,显着高于对照14.67%的萌发率。6.模拟干旱条件不同渗透势下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表明:5%~15%的PEG胁迫对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浓度高于15%时,随着浓度的升高,PEG胁迫对白毛锦鸡儿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愈显着。7.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白毛锦鸡儿保护酶的活性影响不同。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SOD、POD、CAT酶活性整体上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适宜的干旱胁迫下(5%~10%),随着PEG浓度上升,保护酶的活性也缓慢上升,当胁迫加剧时,会破坏植物体内保护酶的活力和平衡,保护酶活性开始下降。干旱胁迫12h保护酶的活性均低于胁迫24h保护酶的活性。8.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白毛锦鸡儿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的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7-05-22)

蒋江照,王建友,毛金梅,邱杰,廖康[2](2012)在《低温胁迫对扁桃休眠枝条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扁桃休眠枝条冻害的影响,比较不同品种的抗寒性。[方法]以新疆4个主栽扁桃品种为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休眠枝条,测定枝条组织电解质渗出率。[结果]各温度处理区间不同时间处理后电解质渗出率的平均值总体趋势是由低至高;在持续时间上进行比较,12h达到了极显着水平;4个品种之间比较,双果和小软壳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结论]在相同低温不同持续时间的处理下,随着低温时间持续,电解质渗出率整体表现为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然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低温及不同持续时间处理下,被测试的4个品种随着温度的降低,扁桃休眠枝条对低温所能忍受的持续时间则会缩短;4个品种抗寒力强弱的顺序为:双果、纸皮、寒丰、小软壳。(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1期)

俞阗[3](2012)在《荒漠植物梭梭对地表高温胁迫的响应及“花后生殖休眠”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梭梭(H.ammodendron)和白梭梭(H. persicum)是黎科梭梭属多年生小乔木或灌木。作为荒漠地区主要的建群种和优良固沙植物,梭梭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防止土地沙漠化、改善小气候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为破坏以及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等原因,梭梭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的天然梭梭林衰退甚至死亡,而其生态林的人工恢复和营建进展缓慢,所以研究梭梭生态林的人工恢复和更新日益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重要课题。荒漠环境极端恶劣,梭梭在夏季的严酷逆境时期常出现生长变缓或停止,同化枝变黄、枯梢脱落等现象,学界常将该现象简称为“夏休眠”。本研究发现夏季荒漠特有地表高温(60~70℃)是重要的逆境生态因子,可对梭梭产生严重的胁迫伤害,可导致产生“夏休眠”现象,同时也可能是制约梭梭生态林自然恢复和更新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有关地表高温对荒漠植物的伤害胁迫研究却未见报道。为探讨地表高温对梭梭造成胁迫伤害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发明了地表温度模拟装置,展开了梭梭遭受地表高温胁迫后形态和生理反应的研究,并比较了梭梭遭受干旱、高温和强光胁迫后形态和生理反应的异同点。观测了梭梭自然生境中地表高温的发生规律和梭梭受胁迫后的响应情况。发明了管件和遮阳网罩2种防护装置,可减轻梭梭苗茎基处地表高温的胁迫,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梭梭直播苗和移栽苗的保存率。研究了梭梭为应对逆境而采取的生殖策略----“花后生殖休眠”现象,探明了梭梭“花后生殖休眠”现象与光周期的变化关系,推进了对该现象的新认识。主要结果如下:1.探讨了在农业设施生产条件下温室梭梭直播和移栽容器苗的培养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201010230543.4)。该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质的配置、梭梭苗的分苗培养、培养环境的水温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实现对梭梭苗的多批次生产,具有苗木生长迅速、节省土地面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使梭梭容器苗的生产突破了季节的限制,为梭梭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利用提供便利条件。2.发明了用于对沙漠植物展开地表高温胁迫研究的地表温度模拟装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283141.0),该装置由电热带、温控仪、交流接触器和热电偶等器件组成。经实验检测表明,该装置模拟预设温度时,同一装置的各胁迫点温度稳定,温度变化的变异系数小于1.5%,稳定性和均一性较高;模拟预设温度时,同一胁迫点在不同时间点观测,变异系数小于1.5%,精密度较高。3.在室内采用单因素控制实验法对梭梭苗分别进行地表高温、干旱、高温和强光、胁迫,并在野外观测梭梭小苗受地表高温胁迫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表高温胁迫是导致梭梭产生“夏休眠”现象的重要原因。地表高温胁迫可对梭梭苗造成严重的伤害,并与梭梭遭受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表现较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生长变缓或停止,同化枝颜色变黄、枯梢、脱落甚至整株死亡;同化枝可溶性糖、MDA、脯氨酸含量升高,POD活性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梭梭苗受地表高温胁迫的反应阈值为55℃,并且胁迫反应具有上传性、延后性、差异性和渐变性的特点。野外观测表明沙漠地表及地表以下-2cm处的温度时常可超过55℃。梭梭幼苗、小苗和幼树对地表高温胁迫的响应表现快且明显,而成年树对地表高温胁迫的响应表现慢且不明显。为应对地表高温对梭梭的胁迫,我们发明了防止梭梭林发生“夏休眠”的生态和物理防护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201010156767.5;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201010156758.6;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号:PCT/CN2010/077778)。4.发明了在荒漠环境中使用管件和遮阳网罩这类防护装置,用于防护无灌溉栽培的梭梭直播苗和移栽苗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201110139499.0;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201010523477.X;中国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20233236.1;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号:PCT/CN2011/076292)。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管件对直播苗和移栽苗均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在极端环境中为梭梭苗提供适生微环境,具有保墒、防地表高温伤害、防虫鼠危害和防风蚀等功效,使梭梭直播苗保存率可达33%左右(常规的梭梭无灌溉直播苗栽培方法保存率仅为1%左右),使梭梭移栽苗保存率可达77%左右(常规的梭梭无灌溉移栽苗栽培方法保存率仅为10%左右)。遮阳网罩对移栽苗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但对直播苗几乎没有任何防护作用。梭梭无灌溉防护设施栽培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5.研究了梭梭“花后生殖休眠”现象的关键控制生态因子。通过对“花后生殖休眠”的梭梭苗进行控水、控温和控制光照时数的单因素控制实验,并结合梭梭原生地观察其生殖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夏季的高温和干旱不是导致梭梭“花后生殖休眠”现象的控制因子,环境中光周期的变化才是调控梭梭“花后生殖休眠”现象的关键生态因子,长日照可导致梭梭进入“花后生殖休眠”状态,而短日好可使梭梭解除“花后生殖休眠”状态;约13 h的光照时数是梭梭感受光周期变化并调控自身“花后生殖休眠”现象的临界阈值;对梭梭的生殖发育而言,“花后生殖休眠”是一个非必要的过程。荒漠生境的梭梭时常遭受干旱、高温、风沙和盐渍胁迫,在这些胁迫因素中,人们往往忽视地表高温对梭梭,尤其是梭梭幼苗、小苗和幼树的胁迫。本文的研究表明,地表高温不仅是一种逆境胁迫因素,而且会引起植物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这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上是一个重要发现。此外,为应对地表高温对梭梭直播和移栽苗胁迫而发明的简易防护装置及其方法,是梭梭属植物生态林人工辅助恢复和更新的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李同根[4](2012)在《皖贝母休眠特性及其对高温胁迫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皖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 C. Chen et S. F. Yin)为百合科贝母属药用植物,属于早春植物,喜温湿但不耐高温,地上部分平均生长期为70~90d。实际栽培中发现,温度是影响皖贝母生长的关键因子。在初夏生长过程中遇到高温,其地上部分逐渐枯萎倒苗,鳞茎进入休眠阶段。生长期的相对短暂和漫长的休眠期严重制约着皖贝母栽培产业的发展和药材资源的市场供应。本试验研究低温处理对皖贝母鳞茎休眠解除的影响及外源物质对高温胁迫下皖贝母幼苗的生理调控,分析一定浓度的外源SA浸种及生长期叶面喷施复配处理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皖贝母鳞茎为材料,研究不同低温条件对其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温冷藏对皖贝母鳞茎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相关酶活性影响较大,以10℃冷藏对鳞茎休眠解除效果最佳,50d左右可解除休眠。2.分别以5、10、20、30、50mg/L的CaCl2溶液喷施皖贝母幼苗,处理3d后进行35℃/25℃(昼/夜)高温胁迫3d,所测数据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Ca2+可通过调节皖贝母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高温对叶片的伤害。3.比较分析叶面喷施不同外源物质(20mg/L CaCl2、0.5mmol/L SA以及0.5mmol/L SA+20mg/L CaCl2)对皖贝母幼苗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与Ca2+单一及复配处理均能提高皖贝母幼苗的耐热性,减少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其中0.5mmol/LSA叶面喷施处理效果最显着。4.分析了叶面喷施SA后不同时间内高温胁迫对皖贝母耐热性的影响,了解SA的时效性。结果显示,外源SA叶面喷施在3d内对高温胁迫下皖贝母幼苗具有保护作用,喷施5d后作用效果明显减弱,7d后则完全丧失。5.0.5mmol/L SA溶液浸种及生长期叶面喷施复配处理延长了皖贝母幼苗生长期7-9d,显着提高鳞茎的增重率及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3-01)

朱桂才[5](2009)在《水分胁迫对李氏禾地上部的休眠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置了不同的水分梯度,在生长期和休眠期对李氏禾进行水分胁迫,比较不同处理下李氏禾地上部的休眠率。结果显示:随胁迫时间延长,李氏禾的地上部休眠率总体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淹涝胁迫下李氏禾地上部的休眠率低于淹没胁迫下的休眠率;生长期和休眠期淹水对李氏禾的地上部休眠率影响差异不大;李氏禾经过180d后地上部休眠率约60.0%,但仍有40.0%保持活力;持续干旱和间断干旱对李氏禾的地上部休眠率影响存在差异,持续干旱45d,李氏禾地上部的休眠率接近30%。李氏禾具有忍耐淹水和干旱的"共耐性"特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期刊2009年23期)

刘从霞,袁惠贞,冯晨静,杨建民[6](2009)在《低温胁迫下紫叶李休眠枝条内源激素含量与生理指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叶李1a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测定在低温胁迫下细胞内源激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ABA含量、I从含量在-10~-15℃之间迅速增加,之后随着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随处理温度降低,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15、-30℃达到高峰,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温度前期逐渐升高,在-30℃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紫叶李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0.17℃。以上结果表明在细胞膜受到伤害之前,植物体内各种保护系统已经启动,提高了组织抗寒性。(本文来源于《河北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S1期)

刘从霞,袁惠贞,冯晨静,杨建民[7](2009)在《低温胁迫下紫叶李休眠器官活性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紫叶李休眠枝条、芽为试材,进行低温胁迫,对其抗寒生理进行研究。通过电解质渗出率与logistic方程拟合,得出不同器官半致死温度LT_(50),体眠芽为-11.26℃、枝条为-21.04℃。低温胁迫下,SOD酶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变化,到-40℃活性骤然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北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S1期)

李丽霞,梁宗锁,魏宇昆,韩蕊莲[8](2001)在《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棘休眠、萌芽期内源激素变化及外源GA_3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2年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s)在土壤干旱胁迫下苗木含水量、内源激素水平与萌芽率关系以及萌芽关键期喷施外源GA3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使冬季休眠与春季萌芽期苗木含水量、内源GA1/3降低,内源ABA明显提高,GA1/3ABA下降,达到萌动所需的调控阈值的时间延迟,重度干旱下苗木萌芽延迟约25d,且萌芽后的枝生长十分缓慢;中度干旱下苗木萌芽延迟10d,萌芽后生长亦有所抑制。喷施80mg/L外源GA3溶液可有效提高重度干旱下苗木内源GA1/3,降低ABA含量,使GA1/3/ABA提高,促进苗木提早萌芽及萌芽后生长;在适宜水分及中度干旱下,沙棘苗木外施GA3对萌芽及其生长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周伟军,KRISTIANSSONBo[9](2000)在《黑暗条件下逆境胁迫诱导油菜籽次生休眠(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ilseed rape seeds(Brassica napus L.) harvested from mature plants require only imbibitionof water and a suitable temperature.D(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00年05期)

胁迫休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扁桃休眠枝条冻害的影响,比较不同品种的抗寒性。[方法]以新疆4个主栽扁桃品种为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休眠枝条,测定枝条组织电解质渗出率。[结果]各温度处理区间不同时间处理后电解质渗出率的平均值总体趋势是由低至高;在持续时间上进行比较,12h达到了极显着水平;4个品种之间比较,双果和小软壳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结论]在相同低温不同持续时间的处理下,随着低温时间持续,电解质渗出率整体表现为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然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低温及不同持续时间处理下,被测试的4个品种随着温度的降低,扁桃休眠枝条对低温所能忍受的持续时间则会缩短;4个品种抗寒力强弱的顺序为:双果、纸皮、寒丰、小软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胁迫休眠论文参考文献

[1].马雨婷.水土保持植物白毛锦鸡儿种子休眠解除机制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7

[2].蒋江照,王建友,毛金梅,邱杰,廖康.低温胁迫对扁桃休眠枝条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2

[3].俞阗.荒漠植物梭梭对地表高温胁迫的响应及“花后生殖休眠”现象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4].李同根.皖贝母休眠特性及其对高温胁迫响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5].朱桂才.水分胁迫对李氏禾地上部的休眠特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

[6].刘从霞,袁惠贞,冯晨静,杨建民.低温胁迫下紫叶李休眠枝条内源激素含量与生理指标的变化[J].河北林业科技.2009

[7].刘从霞,袁惠贞,冯晨静,杨建民.低温胁迫下紫叶李休眠器官活性酶变化[J].河北林业科技.2009

[8].李丽霞,梁宗锁,魏宇昆,韩蕊莲.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棘休眠、萌芽期内源激素变化及外源GA_3的调节[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

[9].周伟军,KRISTIANSSONBo.黑暗条件下逆境胁迫诱导油菜籽次生休眠(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

论文知识图

淀粉和蔗糖代谢过程中的差异蛋白变化低温胁迫下休眠和非休眠生态型叶片的...糙叶杜鹃半木质化茎段扦插过程中内源激...1酿酒葡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Fig.1D...胁迫对异子蓬异型种子出苗和成苗的...4-36梭梭苗受胁迫后的形态变化1...

标签:;  ;  ;  ;  ;  ;  ;  

胁迫休眠论文_马雨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