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毛细胞论文_曹玉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毛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毛细,耳蜗,纤毛,豚鼠,表皮,分离法,卡那霉素。

听毛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曹玉杰[1](2014)在《SNX9在听毛细胞表皮板表达模式及功能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听毛细胞是听觉系统的感觉受体细胞。声音震动在耳蜗基底膜的毛细胞位置通过机械-电信号转导通道(MET通道)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最终成为我们大脑能处理的声音信息。毛细胞对于听觉的产生和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毛细胞的顶平面是由网状分支F-actin组成的表皮板(Cuticular Plate),听纤毛的根部(Rootlet)嵌入其中。近些年的研究显示,除了作为细胞结构以及支持听纤毛的作用,表皮板在毛细胞的物质运输、平面极性、磁受体等方面可能也发挥重要功能。尽管如此,听觉领域长期的研究重点是听纤毛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而对于表皮板发育及维持的机制知之甚少。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F-actin调控蛋白SNX9 (Sorting Nexin 9)蛋白在毛细胞表皮板表达。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Western blot、整封染色、冰冻切片染色技术检测了SNX9在小鼠不同发育时期毛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SNX9在前庭系统中E14.5开始表达,在听觉系统中E16.5天表达,均滞后于早期毛细胞标志物Myo7a约1天的时间。听觉系统中,SNX9的表达早于成熟表皮板的出现,表达量随着毛细胞的发育逐渐增加,毛细胞成熟后一直保持较高的表达量。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SNX9在听觉和前庭系统毛细胞表皮板的发育和维持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认识SNX9的生物学功能,而且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听觉系统和前庭系统毛细胞表皮板的发育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01)

郭旭尧,袁伟,张学渊[2](2013)在《Otoferlin蛋白与听毛细胞突触传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哺乳动物中,耳蜗基底膜突触囊泡是听觉感知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纤毛细胞机械传导,调节Ca2+通道的Ca2+内流从而刺激递质释放传入感觉中枢。为了维持适当的Ca2+浓度,体内系统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功能蛋白:比如感觉神经系统中的Ca2+"传感器"—海马钙蛋白(hippocalcin)、视锥蛋白(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李丽贤,杨仕明,孙建和,郭维维,赵立东[3](2009)在《出生后大鼠听毛细胞纤毛发育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生大鼠(P1、P7、P14、P21)耳蜗Corti器的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以便了解听毛细胞纤毛发育的过程。方法取新生SD大鼠四个阶段的耳蜗,采用扫描电镜对出生后大鼠耳蜗Corti器形态结构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这四个阶段在体大鼠耳蜗毛细胞从出生至毛细胞完全发育成熟,绝大部分都是以一排内毛细胞和叁排外毛细胞的方式排列的,只有少部分在局部发现多出几个外毛细胞形成第四排。毛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随着时间的改变逐渐发育成熟。P14这个阶段是个重要的时期,Corti器表面柱细胞头板增宽,表面的微绒毛减少,Deiter细胞表面微绒毛也减少,动纤毛从底圈至顶圈逐渐退化已经基本结束,P14这个阶段Corti器各个部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结论出生后14天之内,大鼠听毛细胞静纤毛和动纤毛与听器其他细胞形态结构仍不同程度地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逐渐发育过程,为研究大鼠出生后Corti器的发育、听觉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形态学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陈净华[4](200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听毛细胞祖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培养出听毛细胞祖细胞。方法: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传至3-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DMEM/F12+N2+EGF+ bFGF培养基中培养5天,诱导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阳性率;然后,在DMEM/F12+N2+IGF+EGF+RA培养基中培养18天进一步诱导细胞向听毛细胞方向分化,最后在培养基(DMEM/F12+N2)中单独培养7天,让细胞充分分化。并用RT-PCR检测听毛细胞标记物Math1和myosinVIIa的表达。结果:小而圆或纺锤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DMEM/F12+N2+EGF+bFGF中培养5天,细胞体积增大,有的有突起形成。在DMEM/F12+N2+IGF+EGF+RA中培养后细胞形态呈神经元样或上皮样。免疫组化:用DMEM/F12+N2+EGF+ bFGF的培养基中培养5天的细胞Nestin表达阳性率高于未诱导细胞。RT-PCR:向听毛细胞方向诱导后的细胞能表达Math1和myosinVIIa,而未诱导细胞不表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培养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并可进一步定向诱导分化成听毛细胞祖细胞,可以作为感音神经性聋细胞移植治疗的材料。(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沈啸洪,林文森[5](2004)在《补肾聪耳片对卡那霉素致聋豚鼠听毛细胞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补肾聪耳片对卡那霉素致豚鼠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的修复和保护作用。方法 :卡那霉素致聋制作动物实验模型 ,用中药制剂补肾聪耳片进行干预 ,通过听力和耳蜗病理实验观察其改善听力和对耳蜗毛细胞的修复作用。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各项观察指标 (耳廓听域反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外毛细胞听毛缺失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超微结构检查发现中药制剂对耳蜗结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补肾聪耳片能恢复神经反射的功能 ,改善耳听力 ,促进毛细胞修复。(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04年01期)

张术,黄维国,邱建华,刘顺利,陈景藻[6](2002)在《慢性次声暴露对豚鼠耳蜗毛细胞听毛形态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慢性次声暴露下 ,其豚鼠耳蜗毛细胞听毛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豚鼠 (n=2 0 )在接受次声暴露条件为 8Hz,12 0 d B SPL ,1次· d- 1 ,每次 2 h、共 30 d的暴露后 ,快速活杀并制备耳蜗硬铺片银浸标本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豚鼠耳蜗毛细胞听毛的变化情况 .结果 出现了以外毛细胞为主的耳蜗毛细胞听毛损伤 ,且由底周至顶周外毛细胞听毛的损伤逐渐加重 ,表现为听毛水肿及部分倒伏、缺失 ,失去“V”字外形 ,呈碎屑样杂乱无章 ,排列混乱 ;空旷的表皮板排列亦明显不齐 .结论 慢性次声暴露对外周听觉系统具有明确的损伤作用 ;推测耳蜗毛细胞损伤的机械性因素占主导地位 ,声学性损伤因素为辅 ,这与可听声的听觉系统损伤机制比较是有差异的(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19期)

聂国辉,汪吉宝[7](2000)在《小鸡再生听毛细胞及其突触连接的放射自显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采用光镜放射自显影 (Lightmicroscopicautoradiography ,LM ARG)及电镜放射自显影 (Electronmicroscopicautoradiography ,EM ARG)技术 ,观察小鸡再生听毛细胞及其突触连接的特征。方法  7d龄纯种伊莎鸡 2 0只 ,实验组 (n =14) ,连续皮下注射庆大霉素 10d ;对照组 (n =6 )。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用药第 4d开始注射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 ,分别于停药当天及第 7d取标本作LM ARG和EM ARG。结果 停药当天组光镜下标记细胞多为支持细胞 ,位于损伤区基底膜上至表层之间 ;电镜下有标记的毛细胞位于腔面 ,银颗粒呈卷丝状 ,准确定位于细胞核上 ,毛细胞下可见尚未成熟的神经突触 ,内含较多囊泡及线粒体 ,突触特殊结构尚不明显。停药第 7d时光镜发现受损区有标记的成熟毛细胞 ;电镜下再生毛细胞及突触特征与当天组相似。对照组未见标记的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结论 :庆大霉素中毒后鸡基底乳头中细胞增殖活跃 ,基底乳头中某些支持细胞作为前体细胞 ,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分化为毛细胞。再生毛细胞及其突触结构尚待进一步发育成熟。本结论为毛细胞再生及其神经突触的恢复提供了直接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00年01期)

曹恒明,钱雪冶,李华伟,迟放鲁,张勤修[8](2000)在《豚鼠听毛细胞耳蜗灌注分离法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Katsuki和 Covell( 1 953)首次用机械分离法从豚鼠耳蜗中分离出有活性的外毛细胞。 Zenner等和 Brownell等 ( 1 985)完善和发展了毛细胞分离技术 ,并被广泛采用。Brewnell等先用木瓜蛋白酶加机械分离 ,后来仅用钝(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00年01期)

李华伟,汪吉宝[9](1999)在《雏鸡听毛细胞损伤后c-myc mRNA及其产物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c-myc基因表达在雏鸡基底乳头(basilar papilla, BP)庆大霉素损伤后听毛细胞再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庆大霉素停药后第 1,3,7,14,21和 28 d时BP损伤区域c-myc mRNA和 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P修复过程中c-myc mRNA和 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修复 7d时表达水平达高峰,修复 14 d后BP中c-myc基因表达水平开始下降。结论:提示c-myc基因表达是毛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事件,可能与前体细胞增殖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曹恒明,钱雪冶,李华伟,迟放鲁,张勤修[10](1999)在《两种豚鼠听毛细胞分离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耳蜗灌注法和酶解加机械分离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单离毛细胞的形态和存活情况。方法用耳蜗灌注法及酶解加机械分离法分离豚鼠听毛细胞,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单离毛细胞。结果用耳蜗灌注法,7只豚鼠,7耳,平均每耳可分离出长于30μm的外毛细胞173个(116~339),短于30μm的外毛细胞130个(50~447),内毛细胞0~10个。室温下短期培养6h后,长于30μn的外毛细胞有123个(58~336),短于30μm的外毛细胞有103个(20~296)。用酶解加机械分离法,7只豚鼠,7耳,平均每耳可分离出长于30μm的外毛细胞72个(21~152),而短于30μm的外毛细胞及内毛细胞则未能分离出。室温下短期培养6h后,长于30μm的外毛细胞有30个(8~56)。毛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扭曲,细胞顶部表皮板脱落。细胞变性表现为细胞膜不平,细胞水肿,随时间变化逐渐加重。死亡表现为细胞核不被中性红染色。结论用耳蜗灌注法分离毛细胞简便易行,能提供足够量的存活时间较长的外毛细胞,而用酶解加机械分离法分离的毛细胞数相对较少,存活时间相对较短。(本文来源于《徐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听毛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哺乳动物中,耳蜗基底膜突触囊泡是听觉感知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纤毛细胞机械传导,调节Ca2+通道的Ca2+内流从而刺激递质释放传入感觉中枢。为了维持适当的Ca2+浓度,体内系统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功能蛋白:比如感觉神经系统中的Ca2+"传感器"—海马钙蛋白(hippocalcin)、视锥蛋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毛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曹玉杰.SNX9在听毛细胞表皮板表达模式及功能的探究[D].山东大学.2014

[2].郭旭尧,袁伟,张学渊.Otoferlin蛋白与听毛细胞突触传导[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

[3].李丽贤,杨仕明,孙建和,郭维维,赵立东.出生后大鼠听毛细胞纤毛发育过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

[4].陈净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听毛细胞祖细胞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

[5].沈啸洪,林文森.补肾聪耳片对卡那霉素致聋豚鼠听毛细胞修复研究[J].天津医药.2004

[6].张术,黄维国,邱建华,刘顺利,陈景藻.慢性次声暴露对豚鼠耳蜗毛细胞听毛形态学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

[7].聂国辉,汪吉宝.小鸡再生听毛细胞及其突触连接的放射自显影[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

[8].曹恒明,钱雪冶,李华伟,迟放鲁,张勤修.豚鼠听毛细胞耳蜗灌注分离法初步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

[9].李华伟,汪吉宝.雏鸡听毛细胞损伤后c-mycmRNA及其产物表达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

[10].曹恒明,钱雪冶,李华伟,迟放鲁,张勤修.两种豚鼠听毛细胞分离法比较[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9

论文知识图

一个听毛细胞的电子扫描图象F...刺激脉冲频率与音调感觉的关系图听毛细胞传导声音的过程一3诱导后的hADMSCS与鸡胚听泡细胞共培...基膜不同部位引起最大位移的频率示图耳的结构

标签:;  ;  ;  ;  ;  ;  ;  

听毛细胞论文_曹玉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