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感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感,传感器,低频,变换器,永磁,发动机,可调。
电感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匡斯建,张小平,张铸,姜海鹏[1](2019)在《基于相电感交点位置角度补偿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因磁路饱和而导致利用其导通相与非导通相电感交点估算转子位置不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电感交点位置角度补偿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开关磁阻电机导通相饱和电流与导通相和非导通相电感交点相对于其基准位置角度偏移量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该函数关系及实时检测的导通相饱和电流对相应的相电感交点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准确的相电感交点位置角度;再由修正后的两相邻电感交点位置角度计算得到电机转速,并由此获得电机转子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角度。该方法由于对相电感交点位置进行了实时修正,因而有效提高了电机转子位置的估算精度。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邓熔峰,杨家强[2](2019)在《基于电感参数补偿的五相感应电机容错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抑制五相感应电机定子开路故障下的转矩脉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不对称电机模型的电感参数补偿策略。从空间矢量解耦的角度,推导了定子绕组不同开路情形的坐标变换矩阵,建立了五相感应电机故障后的数学模型。通过修正故障后电机的电感参数和解耦矩阵的系数,实现了故障情况下五相感应电机的转子磁场定向控制,保证其在故障后平稳运行。以a相绕组开路故障为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抑制转矩脉动,改善电机故障下运行的性能,此外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推广到任意的多相电机。(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孙彬,李会智,王建华,卢春霞[3](2019)在《螺管型差动式电感传感器误差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电感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文中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电感传感器测量误差的软件补偿方法。以电感传感器(JT-502A)为对象,研究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通过标定实验得到传感器在量程内的示值误差,采用C语言对误差曲线进行函数拟合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补偿后传感器的最大测量误差从1.6μm降低至0.5μm,此方法对电感传感器的精度提高有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峰,车进,刘大铭,夏超英,王红艳[4](2018)在《IPMSM动态电感辨识方法及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速和零速条件下,通常采用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来实现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的无传感器控制。然而d、q轴磁路之间交叉饱和效应的存在,会给I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带来转子位置估计误差,并且该误差与d、q轴动态电感以及交叉饱和动态电感有关。为了克服磁路饱和与交叉饱和效应对动态电感及转子位置估计的影响,该文提出相应的分步动态电感辨识方法和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在采用d轴高频电压注入法离线获得电感比例系数的基础上,将基于旋转高频电压注入的动态电感辨识算法应用于IPMSM无传感器控制中,可在线实现不同工作点处动态电感的辨识以及转子位置估计误差的计算与补偿。最后通过实验对该文提出的动态电感辨识方法和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杨旭,游林儒,文小琴,孟凡琨[5](2018)在《基于脉宽调变控制的可调电感补偿的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新的发展方向,与强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相比,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方式传输距离更远、无辐射污染、穿透性强。然而,在定距离串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装置中,当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时,原方和副方的谐振频率不一致,需要实时调整补偿电容,才能保证工作在当前距离下的最大效率。在分析前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宽调变(pluse-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可调电感补偿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有效地提高系统在变距离中的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张雯,史锐,费王华[6](2015)在《电感补偿对霍尔推力器振荡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稳态等离子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存在频率范围为1~100 k Hz的低频振荡,将对发动机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针对霍尔推力器中的电感滤波器,通过实验研究给出电感补偿对回路振荡的影响规律,研究出振荡、相位差和频率叁者间的关系,通过半离散化的一维流体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张雯,李战元,陈升泽,尹世明[7](2015)在《放电回路电感补偿对发动机回路振荡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稳态等离子发动机(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简称SPT)工作过程中存在频率范围为1-100k Hz的低频振荡,振荡幅值较大,对SPT性能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强的低频振荡甚至会导致发动机熄火,因此减轻放电振荡坏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仅针对最简单的滤波器——电感滤波器,通过实验与仿真研究发现了电感补偿对振荡影响的规律:随着电感增大电流振荡降低而电压振荡增加,且电流振荡变化存在一个60~90m H的突变区间,又观察了振荡与相位差和频率的关系,随着电感增大振荡频率降低而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增大。以上规律在以往的参考文献中从来没有详细阐述过。(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王选择,侯洪洋,翟中生,杨练根,刘文超[8](2014)在《单电源下相位补偿式电感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理想电感条件,对差动电感传感器输入与输出信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简洁的以电容隔直流的单运放差动交流电桥处理方法。设计了相应的处理电路,并对该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采用集成放大与补偿相位差的方法,解决了由于电感内阻不对称带来的差分信号与激励信号相差的问题,实现了单电源条件下对差动电感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激励、放大与相位补偿的处理。理论与试验均表明,该方法能够为相敏检波提供严格同相、反相的信号条件。(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4年11期)
韦康,管璐璐,洪志良[9](2014)在《一种应用于单电感双输出降压型数字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双模PID补偿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单电感双输出降压型数字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新型双模PID补偿器,该PID补偿器基于数字重设计方法实现,同时针对数字PID的非理想效应作出改进,优化了负载发生连续剧烈跳变时的动态响应特性.所提出的双模PID算法,已通过Virtuoso仿真验证,相对于没有采用双模控制方式的PID,输出电压下冲减小60%,恢复时间缩短50%.该补偿器已成功应用于输入5V,输出1.2V/2.5V,开关频率4MHz的单电感双输出降压型数字直流-直流变换器.(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周孟龙,张万荣,谢红云,金冬月,丁春宝[10](2013)在《负阻补偿型CMOS高Q值超宽带可调谐有源电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MOS有源器件和传输线,提出了一款面积小、电感值大、品质因子(Q)高的超宽带可调有源电感电路拓扑。该有源电感利用CMOS有源器件级联反馈结构提供偏置,采用负阻补偿网络补偿有源电感正电阻损耗,增大了Q值,同时也实现了对有源电感器电感值的调谐。采用TSMC 0.35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有源电感的电路和版图。ADS仿真验证表明,在3.1~5.2GHz工作频率范围内,随外部偏置的不同,等效电感值的可调范围为1.65~4.06nH(在3.1GHz下)和0.06~40.9nH(在5.2GHz下),Q值最小达到1 002.9,面积仅为65×86(μm2)。(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3年06期)
电感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抑制五相感应电机定子开路故障下的转矩脉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不对称电机模型的电感参数补偿策略。从空间矢量解耦的角度,推导了定子绕组不同开路情形的坐标变换矩阵,建立了五相感应电机故障后的数学模型。通过修正故障后电机的电感参数和解耦矩阵的系数,实现了故障情况下五相感应电机的转子磁场定向控制,保证其在故障后平稳运行。以a相绕组开路故障为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抑制转矩脉动,改善电机故障下运行的性能,此外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推广到任意的多相电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感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匡斯建,张小平,张铸,姜海鹏.基于相电感交点位置角度补偿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邓熔峰,杨家强.基于电感参数补偿的五相感应电机容错控制[J].大电机技术.2019
[3].孙彬,李会智,王建华,卢春霞.螺管型差动式电感传感器误差补偿方法[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
[4].李峰,车进,刘大铭,夏超英,王红艳.IPMSM动态电感辨识方法及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8
[5].杨旭,游林儒,文小琴,孟凡琨.基于脉宽调变控制的可调电感补偿的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张雯,史锐,费王华.电感补偿对霍尔推力器振荡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5
[7].张雯,李战元,陈升泽,尹世明.放电回路电感补偿对发动机回路振荡影响[J].价值工程.2015
[8].王选择,侯洪洋,翟中生,杨练根,刘文超.单电源下相位补偿式电感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J].自动化仪表.2014
[9].韦康,管璐璐,洪志良.一种应用于单电感双输出降压型数字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双模PID补偿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周孟龙,张万荣,谢红云,金冬月,丁春宝.负阻补偿型CMOS高Q值超宽带可调谐有源电感[J].微电子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