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岳贤文(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61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肺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评价CT对肺结核继发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分布、边界、密度和病灶大小等特点,并分析影像与病原菌的关系。结果36例肺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致病菌分别为曲霉菌18例,毛霉菌8例,隐球菌6例,白色念珠菌3例,放线菌1例。CT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9例,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9例,其中6例结节边缘见晕征;空洞8例,霉菌球6例,斑片影1例,粟粒影1例。所有病例均有胸膜反应,8例有胸腔积液。结论肺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CT可确诊特征性的肺曲菌球,对表现不典型者应密切结合临床,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关键词】肺结核肺真菌病CT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45-01
肺真菌病是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其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现将本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肺结核患者肺真菌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对肺结核患者此类疾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2年1月-2011年5月间我院住院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60-75岁,平均69.6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其中17例伴咯血,7例活动后喘憋,5例发热,3例痰中带血。全部病例经病理确诊,其中行肺叶或全肺切除16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8例,经CT引导下穿刺8例。
1.2方法
GEHispeed16层螺旋CT机,平扫,扫描参数120kV,180mAs,螺距1.0,层厚10mm,部分病灶采用薄层(层厚2mm)扫描。
2结果
肺结核36例:其中8例合并支气管扩张,3例合并糖尿病,2例伴脓胸,6例合并中度贫血,6例伴气胸,1例有毛皮接触史;乙肝5列,肺鳞癌2例;矽肺5例。
CT表现:①病灶分布:36例患者共145个病灶,其中左肺病灶分布:上叶尖后段16个,前段16个,上舌段16个,下舌段16个,背段3个,基底段4个。右肺病灶分布:上叶尖段16个,前段14个,后段20个,中叶内侧段6个,外侧段6个;下叶背段6个,基底段6个。具体分布,见表1;②病灶形状、密度及边缘:肺叶或段实变9例,其中可见支气管扩张及大小不等空洞;多发片状或斑片影(小叶实变)3例,以胸膜下分布为主,部分病灶融合;单或多发结节或肿块9例,以胸膜下分布为主,6例结节边缘模糊并见“晕征”,3例结节边缘光滑;结节内均见软组织密度影,其中5例结节内见大小不等钙化灶;空洞8例;霉菌球形成6例,均可见新月征;粟粒影1例;③胸膜反应:所有病例均有胸膜粘连,位于结节或实变影附近,其中日例有胸腔积液;④致病菌:曲霉菌18例,毛霉菌8例,隐球菌6例,白色念珠菌3例,放线菌l例。病灶特点、分布与致病菌相关情况,
3讨论
肺结核继发性肺真菌病是因人体抵抗力低下,体内其他部位寄生菌或真菌感染沿淋巴或血液播散到肺部致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主要为渗出、坏死、脓肿形成、炎性肉芽肿及肺纤维组织增生,常见致病菌有烟曲霉菌、新型隐球菌、丝生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奴卡氏菌及放线菌等[1]。
由于致病菌不同,肺真菌病的好发部位也不同。文献报道白色念珠菌肺病与放线菌、隐球菌肺病主要分布在双肺中下野,病变主要位于肺野外带,多不累及肺尖。曲霉菌所致肺病表现多样,常寄生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囊肿、肺癌及结节病等慢性肺部疾病形成的肺内空腔或空洞中,以曲菌球形成于结核空洞内最为多见,因此曲霉菌所致肺部感染最常见于双肺上叶尖和(或)后段及下叶背段。
本组肺真菌病好发部位以双肺上叶(2l/36)及下叶背段(7/36)多见,这可能与本组病例中原发病以肺结核(25/36)较多且致病菌多为曲霉菌有关。本组白色念珠菌与放线菌、隐球菌所致病变,分布以双肺下叶胸膜下为主,与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有慢性原发病(如前述)的肺结核患者是肺真菌病的高危人群。除肺曲菌球外,肺真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不但不同致病菌所致肺部影像学表现互相重叠,而且,肺真菌病又与肺结核、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癌、非特异性肺炎等难以鉴别,因此在诊断中应密切结合原发病史及治疗史,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8-279.
[2]王官良,毛海燕,何海青,等.肺真菌病的CT影像学表现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85-587.
[3]王锐,李伟.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分析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24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