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渗产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新安江,洪水,水文,分布式,黄土高原,塘坝。
超渗产流论文文献综述
岳绍玉[1](2017)在《蓄满—超渗产流模型在古县小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水灾害一般发生的历时比较短、雨水强度较大,其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也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常会在短时间内给人民的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针对洪水预报的研究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山西省古县属于山丘区,其洪水灾害频发,所以针对该流域的洪水预报研究对该地区的防洪减灾具有重大的作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洪水预报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水文学科中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通过构建适合于古县小流域洪水预报的蓄满-超渗产流模型,该模型是以蓄满-超渗产流模式,单位线以及马斯京根计算方法为理论基础,以构建的模型为载体对古县小流域洪水场次进行模拟验证,通过模拟结果与经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蓄满-超渗产流模型模拟的精度高于经验模型的模拟精度,说明蓄满-超渗产流模型可以在该流域进行洪水预报,并对该流域的防洪减灾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本文研究主要取得的理论成果如下:(1)本文通过全面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深入的对比与分析,得出国内外洪水预报的方法,以及经常使用的优选评价方法,收集古县境内水文地质资料选定蓄满-超渗产流模型作为研究主要方法。(2)本文收集了东庄水文站上游的7个基本雨量站的降雨、蒸发资料,以及东庄水文站的洪水历史场次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处理,把降雨、蒸发资料全部插值成时间为1小时的数据。在本文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以及借助于ARCGIS软件整理了古县小流域的土地和土壤利用数据,通过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DEM数据的整理。(3)利用以上的数据进行模型的输入,选取10场次的洪水进行参数的率定与分析,其中7场次洪水作为率定期,3场次的洪水作为检验期,通过模型的结果可以发现,模拟的精度很高,这10场洪水有8场次达到乙级以上的洪水预报水平,所以说所构建的模型是可以在该地区进行洪水预报的,并且能对该地区以后的防洪减灾起到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7-05-01)
毕婉,王建群,丁建华[2](2017)在《基于新安江模型的考虑超渗产流及塘坝调蓄的洪水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山丘区众多小型水库、塘坝的兴利库容大小不一致,先蓄满的水库塘坝率先溢流,全部水库塘坝蓄满后全部溢流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即在新安江模型中嵌入超渗产流和塘坝调蓄模块,建立了同时考虑超渗产流和塘坝调蓄影响的流域水文模型,选用大汶河黄前水库流域大水年份实测水文资料进行率定和验证,并与未考虑超渗产流影响和塘坝调蓄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不考虑超渗产流影响时,模拟的洪峰偏低;当不考虑塘坝调蓄影响时,模拟的洪峰偏高、峰现时间提前。可见在新安江模型中同时考虑超渗产流和塘坝调蓄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半湿润区流域洪水过程模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程银才,王军,李明华[3](2016)在《基于霍顿下渗公式超渗产流计算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霍顿下渗公式进行超渗产流计算,用迭代算法根据流域土壤含水量计算相应的下渗能力时发现:当土壤含水量较小时,迭代计算正常;当土壤含水量居中时,易发生迭代震荡现象;当土壤含水量较大时,极易发生迭代计算出错情况。对此,分析了迭代震荡和迭代计算出错的原因;提出了用算术平均法减小迭代震荡的问题;用限制震荡幅度结合算术平均法解决迭代计算出错的问题;同时,推导出了超渗产流模式下流域平均蓄水容量与霍顿下渗公式中叁参数间的经验关系式。(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6年05期)
滕飞,邹文安[4](2014)在《吉林省西部超渗产流区设计洪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吉林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地域广阔平坦,沟河稀少,流域分水岭不明显,形成完整闭合流域较少;降水稀少,产流机制复杂,汇流条件差,形成洪水过程场次不多;下垫面以耕地、草场、泡塘为主,不利于径流汇集,等等。基于以上因素,吉林省西部能够监测到的闭合流域降水径流资料十分有限,给该区域设计洪水带来一定困难,如何创建一套符合该区域雨洪特点设计洪水方法是大家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利用吉林省西部闭合小流域降水径流实测系列资料,通过研究场次洪水的雨洪历时规律和洪水过程特点,提出了采用矩形法进行洪水设计这一方法。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吉林省西部超渗产流区小流域设计洪水难这一问题,同时为研究该区域降水径流关系、产水量计算等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石志民[5](2013)在《基于蓄满超渗产流模式的分布式模型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水灾害是一种发生概率高,范围广,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洪水预报为科学地进行洪水调度和防汛抢险提供了决策支持。水文模型作为预报洪水的一个重要方法,一直是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不仅可以反映流域下垫面的空间分布,而且易于与气候气象数据进行耦合,至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流域水文过程对极端气候事件敏感性研究"(51079131)和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河南省不同流域水文过程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响应”(编号CCSF201312)支持下展开,论文构建适用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特点的松散型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以蓄满-超渗产流方式、单位线及马斯京根法为理论基础,并以陆浑水库控制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对流域内降雨和径流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洪水等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流域的洪水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1)利用ArcGIS软件对搜集到的陆浑水库控制流域的DEM数据进行了处理,提取出该流域的河网水系,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3个子流域,并提取出了流域地形、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分布等流域特征。(2)考虑蓄满-超渗兼容的产流模式,以DEM为基础,构建适用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松散耦合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并以陆浑水库控制流域为例,应用该模型对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陆浑水库管理局的经验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布式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而经验模型精度稍差,分布式模型模拟结果可以为水库的防洪调度提供指导依据,经验模型模拟结果可以作为参考。(3)对陆浑水库流域的降雨、径流空间分布及历史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将洪水划分为五个等级,统计结果表明,东湾站洪峰为1609m3/s以上的洪水产生灾害的风险较大,1609m3/s以下的洪水产生灾害较小。流域内降雨中心在上游的大等级降雨场次较多,而下游的场次较少。并结合陆浑水库流域特征,对该流域的洪水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3-05-01)
王莉莉,陈德辉[6](2011)在《基于栅格的二维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然流域地形地貌对地表径流滞留的影响,将流域坡面汇流概化为二维模式,采用二维运动波汇流模型计算坡面汇流,应用二维运动波隐式差分方法进行求解,结合DEM技术,基于考虑土壤水分再分配的Green-Ampt超渗产流模型,河道汇流采用一维运动波汇流,构建了基于栅格的Grid-GA-2D模型,并将其与Grid-GA及陕北模型应用于黄河支流沁河孔家坡站以上流域,探讨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水文过程,其中Grid-GA-2D模型洪峰模拟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1年11期)
王莉莉,李致家,包红军[7](2010)在《基于栅格的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构建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具有物理机制的Green-Ampt下渗方法并考虑降雨间歇土壤含水量再分配计算栅格内产流;同时考虑河道排水网络的水量交换,采用逐栅格的Muskingum-Cunge演算法进行汇流,构建了基于栅格的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Grid-GA模型).同时还建立了基于子流域的Green-Ampt水文模型、以及增加超渗产流机制的新安江模型.将这3个模型以及新安江模型应用于半湿润的沂河高里流域,结果表明,4个水文模型均能很好地进行水文过程的模拟,证明所构建的模型结构合理.(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张光义,夏军,张翔,张利平[8](2007)在《具有空间分布的超渗产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下渗在流域上分布不均的现象和霍顿下渗公式,提出了具有空间分布的超渗产流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小流域短历时降雨产流的计算效果良好;由于其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清晰,可通过试验来确定,因此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07年12期)
高军侠[9](2002)在《黄土高原坡耕地超渗产流及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造成本区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引起的土壤侵蚀规律研究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次基础上,本论文分别在黄土高原南部(淳化)、中北部(安塞)地区,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应用水文学、水力学、统计学原理,探讨了黄土高原坡耕地超渗产流及作用。 各因子对黄土高原产流的作用效应是:对起流历时而言,它主要受耕作措施影响最大,并且具有正相关特征;随雨强、前期含水量、坡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且雨强的作用较大。对径流模数而言,雨强对产流入渗作用显着,是影响产流入渗的最首要的因子;耕作措施与产流关系密切,它的作用是改变坡面微地形,增加了地表糙率,能够显着减小产流;前期含水量对产流影响较大;坡度是最不显着因子。此外,在确定定义域的前提下,不仅探讨了各因子与起流历时、径流模数的最优数学模型。而且对黄土区坡耕地产流特征值给出了综合因子预报模型。 各因子对黄土高原产沙的作用效应不同:在南部地区,雨强、坡度是影响产沙的主要因子,随着雨强、坡度的增加,产沙量也呈增加趋势。在中北部地区,单宽径流量与产沙关系密切,其次是前期含水量,而其他因子均以洞穴侵蚀的影响对产沙的作用受到限制。在确定定义域的前提下,给出了各因子与产沙模数的回归关系式后;并对黄土区产沙总结出一侵蚀预报模型。 应用研究产流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分析坡耕地产流量、产流过程,推导适合黄土区坡耕地产流量的模型。通过对微元面积上的流量进行积分,可以求出各时刻的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对已有的各种产流量模型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试算和检验,结果用本论文建议公式效果最好。 坡耕地径流从形态上分析:等高垄作措施下水流具有明显的紊流特征;直线坡、锄耕地、顺坡耕作情况下形成所谓的“搅动层流”。从流态上考虑,淳化地区锄耕地最有可能不发生急流和临界流,顺坡耕作发生急流和临界流的频率最大,直线坡居中,且以缓流为主,等高垄作则完全是急流。安塞地区不论何种耕作措施水流以急流形式出现。 坡耕地土壤发生产流时,总有一被水饱和的薄层土壤存在,厚度在2-5mm之间变动。产流方式属于表层土壤饱和情况下的超渗产流。 研究黄土区裸露坡面上产流产沙的降雨临界阀值,给出不同坡度的指标。发生产流的平均临界雨强为0.121mm/min,平均临界降雨量为9.325mm,平均临界时刻是77.8min。而侵蚀临界值平均雨强为0.412mm/min,平均降雨量为19.85mm。上述降雨临界值,与其他地方的研究成果较接近。 对黄上区水土保持径流实验站的天然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引起产流的平均雨强是 0.064mmjmin,平均最大雨强是 0.470mmjmin;引起产沙的平均雨强是0刀72wtmin,平均最大雨强是0.325mln/min。与采用均匀雨强进行实验获得的数据及其他研究成果相比,由于雨强随时间的不断变化,各径流站统计平均雨强成果偏小。但引起产沙的平均最大雨强与由均匀降雨实测的实验数据较为接近,说明天然一场降雨造成的土壤侵蚀主要是在最大雨强阶段形成的。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在相同情况下,安塞地区径流量、侵蚀量比淳化地区小。径流量、产沙量过程随雨强变化显着,随坡度也有增加趋势。同时,含沙量在15度以上随时间减小,含沙量均值随坡度增加。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流量均随雨强、坡长增加。输沙率随雨强、坡长变化复杂。含沙量随坡长、时间增加含沙量减小。累积产沙量随坡长变化不显着,整个径流过程以侵蚀为主。 径流对土壤冲刷的分选作用随时间变化复杂,冲刷颗粒主要为中、小粒级。把安塞、淳化两地产流前、后机械组成进行比较,安塞变化较淳化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2-06-01)
崔泰昌,陆建华[10](2000)在《试论蓄满产流模型与超渗产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在产流理论方面形成的“蓄满型”与“超渗型”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从不同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各种产流机制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产流类型 ,以及产流机制的统一性和相互转化关系等方面不仅论证了在同一地区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方式将随着降雨特性和下垫面条件的变化 ,而相互转化、相互补充 ,而不是相互对立的辩证关系 ;而且阐明了超渗地表径流与超渗产流模型、饱和地表径流与蓄满产流模型是不同的物理概念。(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利科技》期刊2000年03期)
超渗产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山丘区众多小型水库、塘坝的兴利库容大小不一致,先蓄满的水库塘坝率先溢流,全部水库塘坝蓄满后全部溢流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即在新安江模型中嵌入超渗产流和塘坝调蓄模块,建立了同时考虑超渗产流和塘坝调蓄影响的流域水文模型,选用大汶河黄前水库流域大水年份实测水文资料进行率定和验证,并与未考虑超渗产流影响和塘坝调蓄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不考虑超渗产流影响时,模拟的洪峰偏低;当不考虑塘坝调蓄影响时,模拟的洪峰偏高、峰现时间提前。可见在新安江模型中同时考虑超渗产流和塘坝调蓄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半湿润区流域洪水过程模拟的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渗产流论文参考文献
[1].岳绍玉.蓄满—超渗产流模型在古县小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2].毕婉,王建群,丁建华.基于新安江模型的考虑超渗产流及塘坝调蓄的洪水过程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7
[3].程银才,王军,李明华.基于霍顿下渗公式超渗产流计算几个问题的探讨[J].水文.2016
[4].滕飞,邹文安.吉林省西部超渗产流区设计洪水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
[5].石志民.基于蓄满超渗产流模式的分布式模型构建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3
[6].王莉莉,陈德辉.基于栅格的二维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J].水电能源科学.2011
[7].王莉莉,李致家,包红军.基于栅格的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构建及比较[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张光义,夏军,张翔,张利平.具有空间分布的超渗产流模型[J].人民黄河.2007
[9].高军侠.黄土高原坡耕地超渗产流及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10].崔泰昌,陆建华.试论蓄满产流模型与超渗产流模型[J].山西水利科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