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谈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韩延祥(大名县红庙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就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事实上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含义;作用;有效指导

1.朗读的含义

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等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课文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

2.朗读教学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以朗读为主,因为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这也是我国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因此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朗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朗读,可培养学生的语感;2.朗读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3.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4.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5.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朗读可以训练学生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3.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在实际的语文朗读教学中,往往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却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缺乏朗读兴趣、朗读的方式单一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朗读不得要领,那么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地指导。

3.1明确朗读的目标

学生朗读前,教师如果不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那么这种纯开放式的朗读只能是漫无目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必须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3.2激发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1).朗读示范。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初读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组合,好、中、差搭配,好的做好示范榜样,学生可以四、五人作一组,互相读给组员听,组员之间互相点评,互相纠正,读准字音和节奏,达到共同进步。这样朗读得好的有成就感,差一点的也能得到帮助提高。

(2).开展竞赛。有些课文读起来是较为枯燥,也难理解文章的内容。不妨尝试一些颇有兴趣的竞争小方法,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读来乐此不疲。

(3).朗读形式多变。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使学生朗读兴趣得到延续和发展。

3.3掌握朗读的方法

(1)通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文。发音方面,要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分清四声;根据文章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好重音和停顿。朗读也和说话一样,不能一口气说完,中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方面是朗读的人需要换口气,另一方面听的人需要想一想,记一记,所以要有短暂的间歇停顿。如读诗歌,有的三个字一停顿,有的两个字一停顿不等,显得节奏感特别强。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停顿就是错的,因为诗句的愿意是指一物――街灯,而不是指街和灯两件事物,所以节奏停顿和重音应为:远远的――街灯――明了。停顿时还要注意一般把停顿前的一个字的读音拉长一点。至于时间的长短,则根据整首诗的节奏和意思而定,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犹如书法行书中的“笔断意连”。

(2)情读。即有表情地朗读,以体会文本的情感节奏。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声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重音适当增强其音量,要自然有力,恰到好处,不要拖腔拉调,矫揉造作。突发的大声和刺耳的语调会破坏朗读的效果。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些都充分描写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热烈奔放,感情应是激昂澎湃,读时节奏应快,语调显得昂扬向上。又如何其芳的《秋天》中“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浮现在眼前的仿佛就是渔人打鱼回来时摇着小桨的悠闲自得的神情,读时节奏应舒缓,语调应轻柔,在内心也要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3)美读。在反复朗读中品味,体会文本展示的美感。这就要求把握好轻重感、韵律感,把作者所要强调交代的情感重音读出来,例如《沁园春?雪》中写道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从“舞”、“驰”、“银蛇”、“蜡象”等字眼感受到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像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读出大气磅礴的感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对文本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趁热打铁将学生引向更高的鉴赏层次。当然,朗读训练要循序渐。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教师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总之,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实用价值和普遍的意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标签:;  ;  ;  

谈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