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电子衡器的电磁兼容性(论文文献综述)
沈立人[1](2021)在《学习国际建议的一些思考》文中指出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发布的衡器产品国际建议出版物,是协调世界各成员国的国家计量部门或有关组织所采用的计量规程和计量管理。是衡器行业的生产商和用户、实验室需要遵守、执行的文件。从1984年开始采用国际建议,我国衡器产品标准、检定规程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随着我们对衡器产品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国际建议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产生了一些思考、疑惑,本文将我多年从事衡器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方面的经验,以及编写衡器产品标准和参加衡器产品计量检定规程的体会,本文以学习R76 《非自动衡器》国际建议为主,结合学习其他国际建议的一些疑惑,在2019年中国衡器协会的高研班上进行了交流,为了更广泛地促进我国对国际建议的了解和研究,在此抛砖引玉的探讨,希望各位同仁多多交流、沟通。
王少启,罗锋[2](2021)在《“EMC风险评估法”在电子衡器抗干扰性能试验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电子衡器的电磁兼容性是指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按照设计要求的正常工作的能力。电磁兼容抗干扰性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产品质量指标。EMC风险评估法是将EMC设计提高到方法论阶段,把EMC风险评估技术应用于产品EMC设计中,总结形成一种新的产品EMC合格评定方法。
肖延翔[3](2020)在《高速动态电子称量系统的研发》文中认为称重自古以来都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市场使用的电子秤,大到工业制造中使用的工业秤,称重已经渗透进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初期的称重装置主要是以弹簧或者杠杆为核心的静态称重装置,这种装置随着生产现代化要求的普及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因此称重进入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高精度数字称重模式,其中高速动态电子称重解决方案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动态称量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耗,实现了生产线运行过程中的不停机称量,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高速动态电子称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对各行业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TC8系列单片机及CS5530模数转换器为核心的高速动态电子称重解决方案。系统整体结构由称重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及数据输入输出单元组成。数据采集单元使用了具有良好动态性能的24位ADC芯片,数据处理单元采用超高速8051内核单片机,从而实现了系统的高稳定性、高速、高精度测量。系统接口设计兼具RS232通讯接口与RS485通讯接口,通讯协议具备SBI协议和SICS协议,保证系统可以与市场使用的主流称重仪表进行通讯,同时兼顾Modbus总线通讯协议,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多设备同时工作。硬件电路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滤波器件,运用了去耦电路、旁路电路、RC电路等滤波措施,同时电路进行了模拟电路及信号电路的分区域布置,覆铜遵循数字地保护模拟地原则,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好的EMC性能。软件设计部分选择了高效率的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工作,程序设计中采用了滑动平均值滤波法进行数字滤波,提高了系统测量的准确性。本系统通过了频率为80MHz~2GHz,强度为10V/m的EMC性能测试,在抗电磁干扰性能方面达到了OIML第76号国际建议的相关标准。因此系统相比于其它动态称重系统在EMC性能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的高速动态电子称量系统具有可行性,且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及稳定性。因此,系统初步实现了方案设计预期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市场使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申良栋[4](2014)在《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散粮计量的精度和效率在散粮流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在分析了散粮输送行业中现有的计量设备的现状和需求,提出研究设计一种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论文通过对散粮行业中输送工艺流程、散粮的物化特性、称重计量设备特性的分析研究,根据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标准要求和散粮输送行业的新规范和应用要求,结合散粮输送行业的市场需求,对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创新性建立三斗一体化整体结构设计模型,使衡器整体结构紧凑,安装空间要求小,方便散粮输送工艺设计。比较分析各种称重传感器的应用特征,确定采用双吊杆传力复位系统,同时,研究双吊杆传力复位系统的影响因素,确定传力复位系统的设计关键点。建立了批重优化功能,批料优化功能,料位计优化功能设计模型,并对功能实现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利用测量不确定度理论,以衡器误差的区间分布形式,计算确定从主、从衡器的复现性限的区间分布,并最终确定自检功能的优化容差限。确定适用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称重传感器、称重仪表各种模块的选取原则,并通过典型的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实例,量化各模块的技术参数,并对自动衡器的工作循环的验证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确定钢结构加工、运输的最优方案,并进行工装结构设计。结合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实际工程应用分析,优化了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系统设计。通过对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市场应用分析,说明其对提高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性。实验证明,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操作与维护,运行经济性好,在散粮输送行业广泛应用,将对我国散粮流通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陆陶勤,陈日兴[5](2013)在《功能安全与衡器技术》文中提出产品功能安全系统设计与应用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相当先进的水平,我国工业界近几年也紧跟国际潮流,相应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与实施计划。在我国工业衡器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同样离不开衡器功能安全技术的发展。由于目前国内衡器行业对于产品功能安全的理念和相关技术比较陌生,本文试图根据最新国际IEC/EN、ISO/EN与国内相关标准内容,结合衡器产品设计与应用,以最简洁的方式阐述工业衡器"功能安全"概念及衡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勇[6](2012)在《分析电子衡器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文中提出本文从我国目前电子衡器结构、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出发,简要论述电子衡器技术今后的发展动向。对于我国电子衡器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令人欣喜的进步,但同时可看到不少不足之处。有缺陷就表示有发展的空间,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电子衡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以期我国电子衡器同行读后有所启发。
刘秉霞,赵国垒,许福国[7](2011)在《电子衡器的防护技术》文中指出本文针对电子衡器出现的器件烧毁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技术,同时介绍了一套实际使用有效的防护部件,可以大大提高电子衡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刘玉春[8](2010)在《浅论非自动电子衡器如何符合欧盟的法规要求》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欧盟与非自动电子衡器相关的指令与标准,概要说明了相关的理由,并讲述了非自动电子衡器符合欧盟要求的方式,强调指出CE宣告及CE标识的重要性,完整地描述了非自动电子衡器出口欧盟的要求。
明锲[9](2008)在《关于电子衡器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讨论了量程的选择,接着分析了准确度的选择﹑常用防爆型式在电子衡器中的应用,最后研究了对称量显示单元的选择。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于国玉,于鹏,王振文[10](2008)在《关于电子衡器产品标准、技术法规中的EMC要求和EMI防止》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电子衡器EMC国际与我国产品标准和技术法规要求的沿革情况,并提出了防止EMI的一些方法与经验。
二、浅谈电子衡器的电磁兼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电子衡器的电磁兼容性(论文提纲范文)
(1)学习国际建议的一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翻译学习 |
(一)翻译 |
(二)学习 |
(三)思考 |
(四)学习引用文献 |
三、研究讨论 |
(一)研究 |
(二)讨论 |
四、践行反思 |
(一)践行 |
(二)反思 |
五、结束语 |
(2)“EMC风险评估法”在电子衡器抗干扰性能试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EMC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
3 电子衡器EMC风险评估法应用 |
4 结束语 |
(3)高速动态电子称量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动态称量系统的发展 |
1.3 称重仪表 |
1.4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意义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 课题创新性 |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结构整体设计 |
2.3 技术重点及设计路线 |
2.3.1 技术重点 |
2.3.2 设计思路及技术指标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件结构 |
3.2 称重机构 |
3.3 电源管理设计 |
3.3.1 模拟信号稳压电路 |
3.3.2 降压电路设计 |
3.4 ADC电路设计 |
3.5 MCU电路设计 |
3.6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
3.7 通讯接口电路设计 |
3.7.1 RS232通讯接口设计 |
3.7.2 RS485通讯接口设计 |
3.8 上位机测试程序 |
第4章 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 |
4.1 电磁兼容性能 |
4.2 电磁干扰源分析 |
4.3 系统采用的抗电磁干扰方法 |
4.4 抗干扰元器件选择 |
4.5 印制电路板布线抗干扰技术 |
4.5.1 印制板材料及工艺选择 |
4.5.2 印制板线路参数设置 |
4.5.3 优化布线及覆铜 |
4.6 物理抗干扰方法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
5.2 软件开发语言 |
5.3 系统及程序段初始 |
5.4 ADC初始化 |
5.5 EEPROM初始化 |
5.6 程序下载工具 |
第6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
6.1 系统连接PC测试 |
6.1.1 RS232通讯模式下称重测试 |
6.1.2 RS485通讯模式下称重测试 |
6.2 EMC测试 |
6.3 系统误差因素分析 |
6.4 系统故障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4)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散粮输送行业现有的计量方式 |
1.2.2 散粮输送行业现有计量方式的现状 |
1.3 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关键技术综述 |
1.3.1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优化方法综述 |
1.3.2 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及章节结构 |
第2章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分析 |
2.1 散粮输送行业基本流程和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概述 |
2.1.1 散粮输送行业基本流程分析 |
2.1.2 散粮输送行业工艺流程称重计量分析 |
2.2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工艺研究 |
2.2.1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计量物料分析 |
2.2.2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工艺分析 |
2.2.3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工艺方案评价体系 |
2.3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结构、功能、性能研究 |
2.3.1 用户对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需求分析 |
2.3.2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功能需求分析 |
2.3.3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结构和性能要求分析 |
2.3.4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方案设计 |
2.3.5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规划以及设计目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方案优化研究 |
3.1 三斗一体化设计研究 |
3.1.1 三斗一体化结构模型的建立 |
3.1.2 三斗一体化结构设计方案优化 |
3.2 传力复位机构结构设计研究 |
3.2.1 基于三斗一体化结构的传力复位机构的选择 |
3.2.2 双吊杆传力复位机构的优化设计 |
3.3 批重优化功能流程设计研究 |
3.3.1 批重优化功能模型的建立 |
3.3.2 批重优化功能流程设计 |
3.4 批料优化功能流程设计研究 |
3.4.1 批料优化功能模型的建立 |
3.4.2 批料优化功能的流程设计 |
3.5 称重斗溢出料位计功能优化流程设计研究 |
3.5.1 称重溢出料位计功能模型的建立 |
3.5.2 称重溢出料位计功能流程设计 |
3.6 自检系统功能优化设计研究 |
3.6.1 自检功能模型的建立 |
3.6.2 自检功能的优化设计 |
3.7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一些简单研究 |
3.7.1 提高秤体使用寿命的一些措施 |
3.7.2 系统粉尘防爆设计的简单研究 |
3.7.3 自校验装置设计的简单研究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设计和匹配性设计 |
4.1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计量有关的技术指标研究 |
4.1.1 最大秤量的确定原则和设计计算 |
4.1.2 计量有关技术指标的确定 |
4.2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称重传感器使用研究 |
4.2.1 称重传感器量程的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 |
4.2.2 称重传感器准确度等级选择原则 |
4.2.3 称重传感器的最大分度数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 |
4.2.4 称重传感器最小静载荷的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 |
4.2.5 称重传感器最小检定分度值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 |
4.2.6 S拉压式称重传感器技术指标的确定 |
4.3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电子称重仪表的使用研究 |
4.3.1 电子称重仪表的准确度等级选择原则 |
4.3.2 电子称重仪表的供桥电源的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 |
4.3.3 电子称重仪表最小输入信号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 |
4.3.4 电子称重仪表每检定分度的最小输入电压选择原则和设计计算 |
4.3.5 电子称重仪表技术指标的确定 |
4.4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机械构件的设计计算 |
4.5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自动工作循环周期校验 |
4.5.1 给料/卸料口的设计流量能力的匹配性 |
4.5.2 工作循环时间的校验 |
4.6 气动元件的使用和设计计算 |
4.6.1 气缸的使用校验 |
4.6.2 气缸的耗气量计算 |
4.6.3 电磁阀及其它气动元件的选择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制造和应用研究 |
5.1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钢结构制造研究 |
5.1.1 钢结构生产加工工艺分析 |
5.1.2 生产制造中工装的设计 |
5.2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运输工艺研究 |
5.2.1 钢结构运输工艺分析 |
5.2.2 钢结构运输工装设计 |
5.3 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市场应用研究 |
5.3.1 衡器市场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 |
5.3.2 市场应用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功能安全与衡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功能安全概念 |
三、功能安全相关标准 |
四、功能安全与EMC环境的关系 |
五、风险评估的流程 |
六、功能安全在工业衡器技术中的应用 |
(一) 安全互锁开关 |
(二) 安全继电器 |
(三) 急停装置 |
(四) 感应式安全装置 |
(五) 安全PLC |
(六) 现场总线系统的功能安全评价 |
七、结语 |
(6)分析电子衡器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衡器结构 |
2、电子衡器应用 |
3、电子衡器的电磁兼容性 |
4、发展趋势 |
5、结论 |
(7)电子衡器的防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电子衡器烧毁的现象 |
三、造成电子衡器烧毁的原因分析 |
1.对传感器的分析 |
2.对称重仪表的分析 |
3.对电子衡器的分析 |
4.原因分析 |
5.浪涌电压参数 |
6.浪涌电压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
四、电子衡器的防护 |
五、介绍一套衡器防护系统 |
六、结束语 |
(8)浅论非自动电子衡器如何符合欧盟的法规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欧盟技术法规及符合性 |
二、欧盟法规符合性的实现模式 |
(一) 工厂自我控制和认证 |
(二) 由测试机构进行评审。 |
三、CE符合性声明及CE标识的使用 |
四、结束语 |
(9)关于电子衡器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量程的选择 |
1、单称重传感器静态称重系统 |
2、多称重传感器静态称重系统 |
3. 准确度的选择 |
4. 常用防爆型式在电子衡器中的应用 |
5. 对称量显示单元的选择 |
四、浅谈电子衡器的电磁兼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学习国际建议的一些思考[J]. 沈立人. 衡器, 2021(06)
- [2]“EMC风险评估法”在电子衡器抗干扰性能试验中的应用[J]. 王少启,罗锋. 衡器, 2021(04)
- [3]高速动态电子称量系统的研发[D]. 肖延翔.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散粮输送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系统设计研究[D]. 申良栋. 山东大学, 2014(04)
- [5]功能安全与衡器技术[J]. 陆陶勤,陈日兴. 衡器, 2013(02)
- [6]分析电子衡器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高勇. 科技与企业, 2012(11)
- [7]电子衡器的防护技术[J]. 刘秉霞,赵国垒,许福国. 衡器, 2011(08)
- [8]浅论非自动电子衡器如何符合欧盟的法规要求[J]. 刘玉春. 衡器, 2010(11)
- [9]关于电子衡器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J]. 明锲.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1)
- [10]关于电子衡器产品标准、技术法规中的EMC要求和EMI防止[J]. 于国玉,于鹏,王振文. 衡器,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