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碳水利用效率包括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hCUE反映植被生态系统在光合作用下将大气中CO2转化为生物量能力的大小,亦可评判影响植被生产力的呼吸作用的大小,而WUE可以直观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程度并反映其耦合性。宁夏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农田、草地、森林、聚落、荒漠、水体与湿地、其他这七类。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宁夏在中南部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北部灌区也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优化,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结构,导致生态系统的碳累积能力和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然而,区域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的CUE和WUE有何特征,近几十年如何变化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基于MODIS数据、生态系统类型等空间数据,利用遥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时空分析手段,研究了 2000-2017年宁夏不同生态系统的CUE和WUE特征,探讨了他们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年内尺度上,宁夏陆地生态系统的CUE与该区域植物的呼吸消耗成极显著负相关(R=-0.959,P<0.01),与植被总初级生产力(R=-0.88,P<0.01)以及降水量(R=-0.84,P<0.01)也呈极显著负相关;WUE变化与ET(Evapotranspiration,ET)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与植被的年内季节性生长过程有关。年际尺度上,宁夏陆地生态系统WUE与年蒸散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而与净初级生产力没有相关性。(2)全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年均CUE为0.78,值域在0.46—0.86之间,CUE分布呈现出空间异质性;不同生态系统的CUE差异较大,在同类生态系统中,植被生物量和盖度越高的二级亚类,其CUE不一定越高,草地和林地的各亚类,其植被生物量和盖度与其CUE成反比。宁夏陆地生态系统CUE年内呈现双峰形态分布,年际间存在着下降趋势。(3)影响不同生态系统年内生长季CUE的因素不同,排除植物呼吸这一影响因子外,对草地、荒漠、聚落以及其他生态系统产生最大影响的因子为GPP,对农田、森林、水体及湿地生态系统而言是ET,而对其他生态系统而言,降水是CUE的最大影响因子。(4)全区年均WUE为1.03 g·C/kg·H20,值域在0.55-2.98 g-C/kg·H20之间,总体上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特征。不同生态系统的WUE差异也比较大,由高到低为水体及湿地、森林、农田、草地、聚落、荒漠和其他生态系统,但是在同类生态系统中,植被生物量和盖度越高的亚类生态系统,其WUE也越高。与此同时,该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WUE也存在着0.0141 g·C/kg·H2O·a的下降趋势,但在年内WUE呈典型的单峰形态,变化范围在0.02-2.16 g·C/kg·H20之间。(5)根据ET强弱和WUE高低,可将宁夏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划分为4类。即低ET低WUE区、低ET高WUE区、高ET低WUE区和高ET高WUE区。宁夏的生态恢复工程在增强植被生产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区域水分消耗,致使陆地生态系统整体水分利用效率下降,这为宁夏未来水资源调控和生态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宫菲
导师: 杜灵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遥感,水分利用效率,碳利用效率,时空变化
来源: 宁夏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信息科技
专业: 生物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自动化技术
单位: 宁夏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荒漠草原多时空尺度蒸散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项目编号:4166100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计划“荒漠草原人工灌草系统蒸散组分特征研究”(项目编号:XAB2017AW01),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退耕还林草地区蒸散时空演变规律研究—以盐池县为例”(项目编号:NZ1610)
分类号: TP79;Q948
DOI: 10.27257/d.cnki.gnxhc.2019.000707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5422K
下载量: 92
相关论文文献
- [1].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05)
- [2].《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及其辅助参数观测专题》卷首语[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9(01)
- [3].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界面多种碳氮气体交换通量的同步自动观测系统[J]. 中国科技信息 2017(01)
- [4].北纬18°以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逐月净初级生产力1公里栅格数据集(1985-2015)[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9(01)
- [5].增温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呼吸的研究进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5)
- [6].1990—2030年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服务时空变化[J]. 生态学报 2016(13)
- [7].1991年至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分布特征[J]. 资源科学 2009(06)
- [8].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05)
- [9].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碳输入与输出过程研究进展[J]. 植物学报 2017(05)
- [10].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基本科学问题、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J]. 第四纪研究 2014(04)
- [11].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9(04)
- [12].国内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发展概况[J]. 温带林业研究 2019(03)
- [13].1980—2013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对干旱的响应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20(01)
- [14].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关键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4(02)
- [15].全新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估算[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01)
- [16].基于CMIP5模型结果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未来碳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04)
- [17].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1(19)
- [18].中国2015年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4)
- [19].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近30年NPP时空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1(11)
- [20].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碳排放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9)
- [21].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界面多种碳氮气体交换通量的同步自动观测系统[J]. 中国科技信息 2019(21)
- [22].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界面多种碳氮气体交换通量的同步自动观测系统[J]. 中国科技信息 2020(21)
- [23].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体系建设刍议[J]. 河北林业科技 2012(05)
- [2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被低估[J]. 科学大观园 2020(22)
- [25].CENTURY模型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应用[J]. 绿色科技 2019(16)
- [26].《中国植被/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J]. 气象 2015(08)
- [27].陆地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01)
- [28].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重要区范围界定[J]. 环境科学研究 2016(12)
- [29].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碳平衡研究进展[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02)
- [30].21世纪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的预测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