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论文_刘璐,孙利利,陈建,马金,柯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质,逸度,模型,污水,巢湖,氮素,参数。

多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孙利利,陈建,马金,柯凡[1](2019)在《多介质膜生物反应器-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试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派河支流光明大堰河流域范围内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NH_3-N、COD含量超标的特点,以湿地技术为核心,设计了BA-MBR+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模型。模型经过调试运行,随着挂膜逐渐成熟后,对系统进出水质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对SS、COD_(Cr)、TN、NH_3-N、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0%、55%、42%、75%、30%。该工艺采用多级曝气,增加溶解氧含量,对氨氮去除效果明显,提高脱氮效率。整套系统内部形成"好氧-厌氧"的环境,有效削减污染物含量,脱氮除磷效果较好。该工艺适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且工艺采用湿地净化技术,运行成本低,村镇融合效果好,环境、生态效益好,易于在农村地区推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甘春娟,郑爽,陈垚,任萍萍[2](2019)在《氮素在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多介质中的归趋与迁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水生物滞留系统(bioretention system,BRS)因其具有径流削峰与污染控制双重功能已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措施,但要阻隔雨水径流中氮素进入水体而诱发富营养化的发生,必须实现该雨水处理设施对氮的持续稳定去除。BRS对氮素的去除可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固持的临时途径,也可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气态氮的永久途径实现。去除途径取决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多介质对进水氮素的作用强度,但目前对BRS在除氮本质过程上尚不清晰。以风车草为功能植物,考察氮素在植物、土壤和水中的迁移量,确定功能植物的贡献大小,并基于物料守恒原理探明进水氮素在多介质中的归趋比例和迁移特性。结果表明,植物对BRS除氮的贡献较为显着,进水氮素首先在种植土壤层(0~20 cm)发生累积效应,其中,NH~+_4-N主要通过植物吸收作用去除,并最终输送至植物茎部进行累积,而累积在土壤中的氮素在水流运移作用下迁移并在不同氧环境下发生硝化、反硝化作用而表现出NO~-_3-N的先升后降趋势。进水氮素的归趋主要以气态氮的排放为主,植物吸收和土壤吸附固持为辅。(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姜大成,胡文刚,王金亮[3](2019)在《基于多介质耦合作用的鸟撞数值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多介质耦合作用的鸟撞数值模拟算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算法有效性。研究表明,复合材料雷达罩结构有较好的抗鸟撞冲击性能,仿真计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试验环境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本文介绍的算法能够有效指导直升机雷达罩结构的抗鸟撞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刘树君[4](2019)在《多介质流体动力学系统的弱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多介质流体动力学系统的弱解.包括欧拉坐标下的等熵气体动力学系统和一个河流方程组.相比单介质系统,多介质系统会产生额外的线性退化场,且其对应的粘性系统右边的人工粘性项会在线性退化方向产生奇性.利用线性退化方向的一致BV估计,结合补偿列紧方法和粘性消失法得到了上述系统大初值问题弱解的全局存在性.(本文来源于《数学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毕勇[5](2019)在《多介质过滤器调试运行小结》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除盐水多介质过滤器系统运行效果不好、出水浊度偏高问题进行了调试。调试DCS顺控系统投运正常,对运行周期、反洗步骤、反洗强度进行标定。使多介质过滤器运行工况得到优化,在进水水质无大的变化情况下,产水浊度由手动运行(A阶段)的月均6.6NTU,降至顺控运行(B阶段)的月均3.2NTU。提高了后续超滤和反渗透系统进水水质,减少了超滤和反渗透污堵化学清洗次数,确保装置生产连续进行。(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谷晓悦,丁光辉,刘全斌,李婉然,薛欢欢[6](2019)在《全氟辛烷磺酸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归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阐明污染物的环境归趋对于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叁级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FOS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相的模拟浓度分别为5.10 pg·m-3、22.60 ng·L-1、2.25μg·kg-1和0.34μg·kg-1,与实测值较为一致。环境相间的迁移主要是大气向土壤中迁移和土壤向水中的迁移,水和土壤是大连区域PFOS的主要的汇。PFOS在大气和水相的平流输入为主要的污染来源,而大气的平流输出是其主要的输出途径。灵敏度分析表明,有机碳分配系数、溶解度、水和气相平流输入、土壤中水的径流速率以及温度是影响模型结果的主要参数。不确定分析则表明,整体参数的变化对水体输出结果影响最大,对沉积物影响最小。本研究较好地模拟了PFOS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迁移和归趋,可为其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正原[7](2019)在《多介质融合开发 打通全媒体营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转化为行动,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遗址珍存用通俗的语言展现出来,“丝路物语”丛书应运而生。《气势恢宏的地下兵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丝路物语”丛书中的一册,其策划切入点契合“让文物活起来”和“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期刊2019-06-28)

任幸,于洋,夏博,朱晓晶,郑玉婷[8](2019)在《多介质环境模型New Equilibrium Criterion(New EQC)参数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介质环境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是使用模型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了解模型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可筛选出对模型预测结果具有显着影响的化学品物化参数和环境参数,有助于减少数据收集工作量,能侧重收集所要评估区域关键的环境参数和实际环境条件下的物化参数值,从而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为化学品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本研究以化学物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例,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法中的一次一个变量法和全局敏感性分析法中的回归分析法,分别对多介质环境模型New Equilibrium Criterion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亨利常数、LevelⅢ向空气排放率和沉积物沉积速率等参数值的变化对模型预测结果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力[9](2019)在《多介质油田污水系统调度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系统是油田地面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油田产出水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为后续的回注或排放做好前期准备的关键环节。其运行水平好坏决定了采出水处理效果、注入水质量以及水资源是否合理利用,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整个油田是否满足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我国陆上油田陆续进入叁次采油阶段,多元开发方式下采出水普遍“见聚”现象更为突出,原水中成分复杂。含不同成分的原水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又要根据下游注水对水质需求的不同,处理到不同的深度。因此整个系统具有介质多元、工艺多样以及管网复杂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人工经验来对系统进行污水调度的局限性越来越突显。特别是针对大型油田站场滚动建设,管网连接关系复杂、站库建处理能力不均衡、设备陈旧等特点均给调水过程带来难度。因此,开展多介质油田污水系统仿真优化技术研究,实现系统内水量平衡和不同水质的自动调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分析了多介质油田污水系统结构和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节点参数计算数学模型。借鉴计算机语言中“面向对象”思想,设计了污水系统数据的存储结构。结合二叉树数据结构研制了适用于多介质油田污水管网系统节点参数计算方法。该算法可实现对系统内管线流量、节点流量、节点压力、污水站负荷率、进站水含聚浓度、泵工况等参数进行计算。并具有运算速度快、耗费内存小的优点。其次,考虑多介质油田污水系统的调水规则及水质处理要求,构建了包含系统流量平衡约束、节点流量平衡约束、污水站进站水质约束、污水站处理能力约束、输水站输送能力约束等五大类约束条件,以调运过程中总能耗最低为目标的目标函数,以多层级站场之间的调配水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含不同输运介质的油田污水系统优化调度数学模型。针对模型的复杂特性,开发了基于DFS(深度优先搜索)的算法,用以寻找各级站库间调水通路作为优化过程的设计变量。并采用粒子群算法与惩罚函数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结合软件工程学理论和C#程序语言,开发了“多介质油田污水管网辅助调度决策系统”软件。应用该软件对某采油厂的多介质油田污水进行了调度优化。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调水过程中出现有污水站进出水量不平衡、进站含聚浓度超标、负荷率超标的情况,并降低调运过程中的系统能耗。(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1)

孙畅[10](2019)在《典型抗生素在季冻河流封冻期的多介质归趋模拟及生态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人和动物的大量排泄物可以通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等途径被排放到水生环境中,从而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由于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较低,城市污水处理厂被认为是下游接收河流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途径。北方寒区封冻期的河流具有水温低、水流流速缓慢等特点,河流中各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目前关于抗生素在封冻期河流中的环境特征研究开展地并不充分。因此,开展季节性封冻河流中抗生素的环境归趋及生态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环境意义。本文选取了磺胺甲恶唑、林可霉素和氟苯尼考这叁种使用量较大的抗生素作为抗生素类药物的代表,通过建立基于逸度方法的Level IV多介质逸度模型并应用于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接收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季节性封冻河流——松花江,分析了具有较高的检测频率和浓度水平的典型抗生素在我国东北地区封冻河流中的环境归趋及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磺胺甲恶唑、林可霉素和氟苯尼考在封冻河流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均可以检测到,并且在所有采样点水相中的检出频率均为100%,在冰相中的检出频率则较低。冰相中磺胺甲恶唑、林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浓度检出范围分别为n.d.-6.6、n.d.-8.7和2.1-16.8 ng·g~(-1),水相中的浓度检出范围分别为2.0-23.0、5.9-52.5和12.7-32.0 ng·L~(-1),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叁种抗生素的平均浓度值最高。灵敏度分析表明了水相和冰相的深度以及河流流速对接收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封冻河流中抗生素的环境归趋起着关键的作用。磺胺甲恶唑和氟苯尼考的迁移主要受到水相平流过程和水相-冰相扩散过程的影响,而林可霉素的迁移主要受到沉积物相-水相扩散过程的影响。水相平流作用作为去除封冻河流中抗生素的最主要途径对叁种抗生素的去除贡献均达到88%以上。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叁种抗生素的浓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至100 ng·L~(-1)时不会影响其环境归趋及浓度水平,其在各个环境相中的浓度变化趋势与原浓度排放趋势一致;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叁种抗生素的浓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至1μg·L~(-1)时会显着地影响其环境归趋及浓度水平,可以使从污水处理厂排放源到下游25 km处的接收河流中抗生素的浓度高于10 ng·L~(-1)。叁种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及其下游附近采样点水体中的风险商值均较高,其中林可霉素表现出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中等生态风险,而磺胺甲恶唑和氟苯尼考主要表现出低生态风险。通过对叁种抗生素的实测浓度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封冻河流中的抗生素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对逸度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的结果表明,Level IV多介质逸度模型可以成功地模拟一个对数单位差异内的实际监测浓度,证明了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封冻河流中抗生素的赋存及归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多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雨水生物滞留系统(bioretention system,BRS)因其具有径流削峰与污染控制双重功能已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措施,但要阻隔雨水径流中氮素进入水体而诱发富营养化的发生,必须实现该雨水处理设施对氮的持续稳定去除。BRS对氮素的去除可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固持的临时途径,也可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气态氮的永久途径实现。去除途径取决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多介质对进水氮素的作用强度,但目前对BRS在除氮本质过程上尚不清晰。以风车草为功能植物,考察氮素在植物、土壤和水中的迁移量,确定功能植物的贡献大小,并基于物料守恒原理探明进水氮素在多介质中的归趋比例和迁移特性。结果表明,植物对BRS除氮的贡献较为显着,进水氮素首先在种植土壤层(0~20 cm)发生累积效应,其中,NH~+_4-N主要通过植物吸收作用去除,并最终输送至植物茎部进行累积,而累积在土壤中的氮素在水流运移作用下迁移并在不同氧环境下发生硝化、反硝化作用而表现出NO~-_3-N的先升后降趋势。进水氮素的归趋主要以气态氮的排放为主,植物吸收和土壤吸附固持为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刘璐,孙利利,陈建,马金,柯凡.多介质膜生物反应器-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试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甘春娟,郑爽,陈垚,任萍萍.氮素在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多介质中的归趋与迁移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19

[3].姜大成,胡文刚,王金亮.基于多介质耦合作用的鸟撞数值模拟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4].刘树君.多介质流体动力学系统的弱解[J].数学物理学报.2019

[5].毕勇.多介质过滤器调试运行小结[J].山西化工.2019

[6].谷晓悦,丁光辉,刘全斌,李婉然,薛欢欢.全氟辛烷磺酸在大连区域环境多介质中的归趋模拟[J].生态毒理学报.2019

[7].张正原.多介质融合开发打通全媒体营销[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

[8].任幸,于洋,夏博,朱晓晶,郑玉婷.多介质环境模型NewEquilibriumCriterion(NewEQC)参数敏感性分析[J].环境化学.2019

[9].王力.多介质油田污水系统调度优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10].孙畅.典型抗生素在季冻河流封冻期的多介质归趋模拟及生态风险评估[D].吉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煤孔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枝节调谐法固形物浓度对电气石粒径的影响多芯PCF纤芯区域结构示意图淤泥模型适用范围的半定性分类[18]

标签:;  ;  ;  ;  ;  ;  ;  

多介质论文_刘璐,孙利利,陈建,马金,柯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