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移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位移,相位,固体潮,在线,监测系统,杆塔,水平。
位移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傅炜,郑心城,范定志,李勇,黄凯[1](2019)在《输电线路杆塔位移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止杆塔倾斜、倒折等事故发生,研究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基本原理,研制了输电线路杆塔位移形变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包括在线监测终端、微信端应用和Web端软件平台,可实现对输电线路杆塔形变位移数据的在线监测、预警以及信号传输。通过现场安装调试,发现输电线路杆塔的位移监测结果表示与实际工况相符,后台软件平台逻辑清晰,可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李德伟,江利明,蒋厚军,董景龙,汪汉胜[2](2019)在《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模拟及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地球潮汐(Solid earth tide,SET)在地表产生的径向位移可达40~50 cm,形变梯度可达2 cm/100 km,是各种精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地表形变监测范围的不断增大以及对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固体潮位移对InSAR观测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固体潮位移理论模型,根据InSAR测量基本原理和Sentinel-1卫星成像参数,模拟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定量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以我国江汉平原和北美大平原的Sentinel-1数据为例,探讨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固体潮位移对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存在较大影响,在250 km×250 km范围中,以C波段为例,其相位变化可达12 rad(对应52 mm视线向形变);(2)固体潮位移相位在中低纬度(60°S—60°N)地区变化较大,两极地区较小,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在Sentinel-1 InSAR观测中,通过固体潮位移相位改正去除了干涉图中的部分低频相位偏差,相比原始干涉图,改正后的解缠相位标准差减小了约29%.本研究对于认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提高星载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全海,谢友鹏,赵尘衍[3](2019)在《地铁基坑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固定式测斜仪的地铁基坑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系统组成,详细阐述了系统应用于常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某车站主体基坑监测实施情况。在自动化监测点位旁布设人工监测点位,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及处理,实时提供监测成果并绘制变形曲线。并且自动化监测成果精度可满足施工监测的需求,成果可真实反映基坑墙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形情况。(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叶肖伟,董传智[4](2019)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位移监测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位移监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从系统组成、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计算机视觉结构位移监测目前存在的研究不足并给出合理建议。在系统组成方面,介绍各种相机、镜头和标志物选择的标准及优缺点,给出相机和镜头的选择建议以及是否需要人工标志物的应用场合。在计算方法方面,介绍相机标定、特征提取、目标追踪和位移计算4个方面的实现方法,分析镜头畸变带来的测量误差和相机标定的必要性,介绍2种实用相机标定的简化方法。在影响因素方面,从硬件因素、图像处理算法和环境影响3个方面分析引起系统测量误差的来源,阐述减小系统误差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方面,介绍计算机视觉结构位移监测在结构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包括结构受力行为分析、承载力评估、模态参数识别、模型更新、损伤识别和索力估计。(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士平,张江骏,陈斌,赵贤学,陈勤[5](2019)在《桐柏蓄能电站大坝表面水平位移监测系统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桐柏蓄能电站大坝表面水平位移经过改造后,消除了因测点安置棱镜造成的基座及支架偏心差、基座圆水准轴误差以及调平误差给观测精度带来的影响,同时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在其他电站大坝表面水平位移监测项目中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水电站机电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杨叁强,孙恒飞,刘娜,王丕栋,苏胜昔[6](2019)在《基于位移与内应力监测的钢桥拱肋受力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为依据,通过实时监测拱肋各施工阶段下的位移与内应力,研究钢桥拱肋的受力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钢桥拱肋L/4,3L/4处的竖向位移变化区间为0.30~13.50 mm,L/2处竖向位移变化区间为0.25~11.40 mm,位移方向为竖向向下;在各工况下钢桥拱肋两端拱脚内应力变化范围为6.79~26.53 MPa,L/4,3L/4处内应力变化范围为1.60~27.93 MPa,L/2处内应力变化范围为0.21~11.49 MPa,内应力变化为压应力;全跨拱肋对称位置的受力变形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在工况2时,吊杆张拉后拱肋整体产生最大位移变化与内应力变化,因此该施工阶段应作为受力变形重点监控工况.研究得出了钢桥拱肋在各工况下不同位置的受力变形规律,其研究成果可为钢桥拱肋的施工与监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尚伟[7](2019)在《土石坝横河向位移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际工程为例,为了检验大坝面板横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等目的,在做好监测点布置的情况下,针对土石坝横河向位移进行了监测,并围绕所得到的观测结果展开分析,为今后的面板横缝施工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5期)
于尧,陈宇熠,杨鸿城,吴迪[8](2020)在《基于位移传感器的多功能精密播种机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全方位掌握田间的环境和玉米免耕播种机的工作状态,提高播种质量,在一款玉米免耕播种机的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改进,设计了一款多功能的田间测试系统,除了监测田间环境和传统播种机的数据外,还增加了图像识别的功能。该系统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检测播种机的漏播与重播,并可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播种及施肥深度,通过高清摄像头做图像识别计算秸秆覆盖率等。该系统还具有数据实时传输、数据查询和数据上传等一系列的功能。经过田间的测试,该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具有进行大规模推广的潜质。(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20年07期)
吴松[9](2019)在《采用光纤式位移传感器监测管板连接件疲劳裂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纤式位移传感器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中圆管与节点板连接处应力释放孔的疲劳裂纹进行实时检测,以期做到出现裂纹时及时报警,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同时减少码头的检修工作量。为验证该新型传感器的准确性与精确度,对管板连接件产生疲劳裂纹的过程进行模拟监测实验,以达到模拟真实使用情况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港口装卸》期刊2019年05期)
文浩,倪婷[10](2019)在《FLAC~(3D)位移监测点在水电站调压井边坡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水电站调压井边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叁维数值模型,在模型上合理、系统布置位移监测点,采用fish语言编程提取监测点位移,分析边坡在施工期的动、静态位移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以确定边坡潜在失稳区域和评判治理效果。结果表明,运用监测点位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研究区边坡的稳定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边坡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危害性,并提出合理支护措施建议,为工程边坡治理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0期)
位移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体地球潮汐(Solid earth tide,SET)在地表产生的径向位移可达40~50 cm,形变梯度可达2 cm/100 km,是各种精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地表形变监测范围的不断增大以及对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固体潮位移对InSAR观测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固体潮位移理论模型,根据InSAR测量基本原理和Sentinel-1卫星成像参数,模拟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定量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以我国江汉平原和北美大平原的Sentinel-1数据为例,探讨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固体潮位移对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存在较大影响,在250 km×250 km范围中,以C波段为例,其相位变化可达12 rad(对应52 mm视线向形变);(2)固体潮位移相位在中低纬度(60°S—60°N)地区变化较大,两极地区较小,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在Sentinel-1 InSAR观测中,通过固体潮位移相位改正去除了干涉图中的部分低频相位偏差,相比原始干涉图,改正后的解缠相位标准差减小了约29%.本研究对于认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提高星载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移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傅炜,郑心城,范定志,李勇,黄凯.输电线路杆塔位移在线监测技术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9
[2].李德伟,江利明,蒋厚军,董景龙,汪汉胜.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模拟及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初探[J].地球物理学报.2019
[3].刘全海,谢友鹏,赵尘衍.地铁基坑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应用[J].测绘地理信息.2019
[4].叶肖伟,董传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位移监测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19
[5].张士平,张江骏,陈斌,赵贤学,陈勤.桐柏蓄能电站大坝表面水平位移监测系统改造[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9
[6].杨叁强,孙恒飞,刘娜,王丕栋,苏胜昔.基于位移与内应力监测的钢桥拱肋受力变形[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尚伟.土石坝横河向位移监测研究[J].智库时代.2019
[8].于尧,陈宇熠,杨鸿城,吴迪.基于位移传感器的多功能精密播种机监测系统[J].农机化研究.2020
[9].吴松.采用光纤式位移传感器监测管板连接件疲劳裂纹技术[J].港口装卸.2019
[10].文浩,倪婷.FLAC~(3D)位移监测点在水电站调压井边坡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