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常见城市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

北京地区常见城市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

王颖[1]2004年在《北京地区常见城市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生活的不断提高,全球性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我国的首都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样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扰。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城市用水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宜地植物进行配置,如何准确地掌握植物绿地需水规律,以便对现有绿地进行科学地养护和管理。这些研究为分析造成不同树种之间蒸腾耗水的差异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于调控各因素之间的水分关系,解决水分供需关系矛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植物选择与配植,栽培与养护中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白玉兰,元宝枫,山楂,桃花,欧洲丁香等为代表的北京地区25种常用城市绿化树种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2003.4-2003.10期间,利用li-6400等设备,对这些树种的蒸腾耗水规律和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 1.树木耗水特性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25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时空变化规律 3.树种蒸腾作用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试验的结果,本文将这25种城市绿化常见树种分成3种类型: 第一种,高耗水低有效利用率的树种,如桃花、山桃、海棠等树种。 第二种,低耗水高有效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如大叶黄杨、紫荆、棣棠等树种。 第叁种,低耗水低有效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如:小花溲疏、美桐等树种。 本文认为那些低耗水高有效水分利用效率的树种,如大叶黄杨、紫荆、棣棠等,在未来城市绿地中应当有很好地应用前景。

刘健[2]2007年在《常用园林植物蒸腾耗水特性及生态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以中国北方常用园林植物:紫叶小檗、金叶女贞、胶东卫茅、紫丁香、棣棠、银杏、国槐、白蜡为试验材料,对各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及其相关生态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并以银杏树为例,利用热扩散茎流探针与微型自动气象站探讨了树体茎流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因子对树体茎流的影响;建立了银杏年生长周期中日茎流通量的估算模型;以求为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及园林绿地蒸腾耗水量的估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结果表明:供试植物日平均蒸腾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叶女贞、白蜡、胶东卫茅、紫丁香、国槐、银杏、棣棠、紫叶小檗。银杏和紫叶小檗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比较平缓,说明在相同条件下,银杏和紫叶小檗对环境因子变化的敏感度较小,可能更能适应环境变化。从节水角度考虑,银杏、紫叶小檗和棣棠表现更为突出。供试树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紫丁香、国槐、棣棠、白蜡、紫叶小蘖、银杏、胶东卫茅、金叶女贞。与各树种蒸腾速率对比发现:蒸腾速率中等的紫丁香,其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它树种。通过对各供试树种净光合速率和叶片WUE随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金叶女贞、棣棠、紫叶小檗、胶东卫茅、紫丁香、国槐、白蜡的净光合速率并没有随蒸腾速率增加而同步增加,因此这些树种可能存在无效水的消耗且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供试树种降温增湿效果显着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叶女贞、白蜡、胶东卫茅、紫丁香、国槐、银杏、棣棠、紫叶小檗;各树种单位叶面积(m~2)日光合总量、吸收CO_2量、释放O_2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紫丁香、国槐、白蜡、胶东卫茅、金叶女贞、银杏、棣棠、紫叶小檗。由此可见,园林植物作为一个群体,不同种类之间的生态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用时应有目的地加以选择。银杏茎流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在新梢生长期的蒸腾耗水量最大,日耗水量可达23L左右。在叶速生期、新梢生长期和叶黄期银杏日蒸腾耗水量的波动明显,其中以新梢生长期最为显着,日间差异最大可达20L。以银杏各生长阶段日均耗水量来估算,12年生银杏年耗水量约为2580L。银杏年生长周期中树体茎流始终受到环境因子和自身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其中气温是影响树体茎流较为稳定的环境因子,其它环境因子对茎流的影响程度在银杏不同生长阶段有所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银杏年生长周期中大气温度是茎流最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达到极显着水平。

应文思[3]2008年在《湖南6种园林灌木的耗水特性及不同配置绿地耗水量》文中提出湖南省是季节性缺水的地区,每年园林绿地的养护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对植物的内在耗水规律缺乏了解,现有的绿地水分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停留在经验管理的粗放水平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本文以湖南省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对毛杜鹃等6个灌木树种的盆栽试验及环境影响因子的定位观测,弄清了这些树种耗水特性的规律,揭示了不同树种耗水能力的差异,建立了树木耗水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尺度扩展。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比较了不同灌木树种之间的耗水差异,在水分供应充足时,各树种日平均耗水率差异很大,从高到低为金边黄杨>红檵木>金叶女贞>栀子>毛杜鹃>砂地柏。金边黄杨、红檵木为高耗水树种,砂地柏为低耗水树种,毛杜鹃、栀子、金叶女贞居中。发现了各灌木树种在水分充足条件下,不同月份各树种日耗水率差异显着,从8月到11月,除金叶女贞日耗水率9月比8月略有回升外,同一树种的日耗水率大致呈递减趋势。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灌木蒸腾耗水的影响,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各灌木树种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和太阳辐射为极显着相关,与相对湿度、气温的相关性稍弱。建立了灌木蒸腾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6个优化模型。确定了绿地水分分级管理的标准,根据不同水分梯度下各树种的蒸腾、光合、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变化的规律及外貌特征,可确定本次试验土壤的田间含水量为20.4%(水势-0.09Mpa),水分有效性临界值为17.6%(水势-0.26Mpa),旱害临界值为12.8%(水势-1.56Mpa),永久凋萎含水量在11.8%(水势-2.27Mpa)以下。据此,可将土壤的水分状况分为以下叁个等级:水分充足(水势为-0.26Mpa~-0.09MPa,含水量为17.6%~20.4%),轻度缺水(水势为-1.56Mpa~-0.26MPa,含水量为12.8%~17.6%),中度缺水(水势为-1.56MPa,含水量小于12.8%)。找到了树木耗水尺度扩展的方法,灌木树种的耗水通过绿面叶面积指数扩展。在此基础上,算出了灌木在不同配置下的单位面积绿地耗水量。为绿地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在半年的观测试验中,采用了Li-6400光合分析系统、SEC广域压力膜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每一个试验项目都设计了3~5个重复,且进行了长时间、多时段观测。本课题把树木耗水性研究引入园林绿地,首次在季节性缺水的湖南地区进行研究,把树木耗水与低耗水树种选择和配置结合起来,在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具有新颖性。

郑中华[4]2011年在《上海绿化树种固碳耗水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上海市常用绿化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 atropurea)、乌桕(Sapium sebiferum)、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溲疏(Deutzia scabra Thunb)为研究对象,从叶片水平和单株水平两个方面,对树木固碳量、蒸腾耗水量、降温增湿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为筛选高固碳低耗水型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叶片水平固碳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乌桕为高固碳高耗水中水分利用效率树种;溲疏、香樟为低固碳低耗水低水分利用效率树种;落羽杉为高固碳低耗水高水分利用效率树种;侧柏为中固碳低耗水高水分利用效率树种;臭椿为中固碳高耗水中水分利用效率树种;紫叶李为低固碳高耗水低水分利用效率树种;石楠、椤木石楠为低固碳中耗水中水分利用效率树种;海桐为中固碳中耗水低水分利用效率树种。(2)单株水平固碳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臭椿为中固碳高耗水中水分利用效率树种;落羽杉为中固碳中耗水高水分利用效率树种;香樟、溲疏为低固碳低耗水中水分利用效率树种;侧柏为高固碳中耗水中水分利用效率树种;乌桕、石楠、海桐为中固碳中耗水中水分利用效率树种;椤木石楠为低固碳中耗水中水分利用效率树种;紫叶李为低固碳中耗水低水分利用效率树种。(3)臭椿降温增湿效应最明显,香樟和溲疏降温增湿效应较小。各树种单位叶面积日吸热量在1790.70~4519.43kJ.m·2.d-1之间,单位土地面积日吸热量在3713.03~18188.03kJ.m-2.d-1之间;单位叶面积日降温度数在0.05~0.2℃之间,单位土地面积日降温度数在0.296~1.448℃之间。(4)对影响树种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t)与相关环境因子和生理因子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WUEt的主要因子是叶片温度,其次是光合有效辐射、大气相对湿度。WUEt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孔导度和土壤含水量对WUEt的影响较小,光合有效辐射通过影响叶片温度的变化对WUEt有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

苗婷婷, 杨婷婷, 丁增发, 夏尚光[5]2014年在《7种园林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香樟、桂花、无患子、黄山栾树、沙朴、紫弹朴和珊瑚朴等7种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ACS-D11电子天平等仪器,通过对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瞬时蒸腾速率、日耗水量等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分充足条件下,7种供试树种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耗水速率基本一致,均是早晚低、中午前后高,呈双峰或单峰曲线;2日耗水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而在不同树种间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其中紫弹朴的日耗水量是极显着高于香樟,且显着高于其他5个树种。

樊文会[6]2012年在《毛乌素沙地叁典型造林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水资源短缺,人工造林由于密度过大而易出现退化,需要人工灌溉以保证林木持续存活,基于此背景,笔者于2011年4月份起至11月份的整个生长季,应用热平衡包裹式和探针式茎干液流计对当地典型造林、绿化树种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 Lauche)、樟子松(Pinussylovestrisver.Mongolica)以及优良天然固沙植物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的蒸腾耗水特性、林分水分平衡状况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推算合理造林密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个生长季内,四棵地茎分别为29mm、22mm、16mm、12mm的花棒植株各自耗水量为1045.4L、379.7L、311.1L、159.7L,两棵胸径为91、96mm的新疆杨耗水量分别为5383.5L、5607.8L,地茎30mm的樟子松耗水量为2479.3L。不同大小花棒和新疆杨植株的液流量与植株叶面积和茎干截面积正相关。2、花棒、新疆杨和樟子松的液流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液流速率日进程规律在不同生长阶段随着植物体水分利用机制改变也发生过渡变化。3、阴雨天气会对叁者的液流规律均造成显着影响,花棒雨天夜间液流昼低夜高,雨后天晴液流迅速恢复昼夜节律,且液流速率较雨前提升。樟子松雨天昼、夜液流速率都维持平稳低值,雨后晴天恢复昼夜节律。雨天新疆杨的液流速率变的平稳峰值不明显。花棒、樟子松和新疆杨在降雨天气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时水分吸收的响应机制不同,反映了不同植物种在水分吸收动力上的不同,花棒、新疆杨会通过蒸腾拉力、根压及被动吸水叁种动力吸取水分,而樟子松的被动吸水很弱。4、对生长季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动态进行分析,各层次土壤水分补给、消耗途径不同,动态变化趋势不一,其中10-50cm土层水分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受太阳辐射蒸发和植物根系吸收消耗作用变化剧烈,60-1OOcm剖面深的水分动态变化不明显,水分亏损量最小,5至11月份为花棒林地水分亏缺20.7mm,樟子松林地亏缺21.8mm5、根据已经测得的树种耗水量和水分平衡状况推算叁树种的最小水分营养面积,3cm地茎的樟子松最小水分营养面积为12.8m2。胸径10cm的新疆杨最小水分营养面积为28m2。地茎3cm的花棒最小水分营养面积为5.3m2。

毛振华[7]2011年在《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六种地被植物的耗水特性》文中指出针对园林部门由于缺乏植物需水量数据,而造成的盲目、粗放式水分管理现状。本文在五种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对六种园林地被植物的蒸腾速率、土壤水分、蒸发散量、生物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在积累植物需水量数据的同时,为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鹅绒委陵菜、马蔺蒸腾速率呈“双峰型”日变化,其余四种植物均呈“单峰型”日变化。蒸腾速率与灌溉量、土壤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六种植物蒸腾速率大小为马蔺>鹅绒委陵菜>蒙古冰草>紫羊茅>大青山早熟禾>八宝景天。(2)蒸发散量随灌溉量的增加显着增加,土壤浅层灌溉相对深沉灌溉蒸发散量增加幅度更大。(3)灌溉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六种植物在五个灌水水平中,均在处理III下水分利用率最高,种间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为八宝景天>马蔺>鹅绒委陵菜>蒙古冰草>大青山早熟禾>紫羊茅。通过综合分析,处理III为最佳灌溉量。(4)2010年6~9月间降水量为248.4mm,根据反馈式灌溉原理六种植物6~9月间所需灌溉总量分别为:蒙古冰草(17mm),鹅绒委陵菜(110.7mm),紫羊茅(149.3mm),八宝景天(151.52mm),马蔺(154.8mm),大青山早熟禾(193.1mm)。(5)六种地被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八宝景天>蒙古冰草>鹅绒委陵菜>马蔺>紫羊茅>大青山早熟禾。

樊敏[8]2007年在《北京常用3种观赏乔木耗水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着眼于水资源短缺的热点问题,以白玉兰、鹅掌楸和刺槐3种北京常用观赏乔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热扩散式边材径流计(TDP)和全自动微型气象站(WS-UM),在保证环境条件一致的基础上,于2006年全年对树干边材液流及环境因子进行定位同步观测,了解并掌握了这些树种耗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树种耗水能力的差异性,建立了树木耗水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尺度扩展,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灌溉制度、提高北京市城市绿地的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白玉兰、鹅掌楸和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峰形曲线,其中,白玉兰呈单峰形曲线,在所选观测日中每日启动最晚,约为8:10~8:40左右,最晚到达峰值,约为14:10~14:30左右,峰值和日平均液流速率最大,分别为0.00852 cm·s~(-1)和0.00173 cm·s~(-1),到达低谷最早,约为18:10~19:00左右;刺槐和鹅掌楸呈宽峰形曲线,刺槐每日启动最早,约为6:30~6:40左右,最早到达峰值,约为9:10~11:20左右,峰值和日平均液流速率最小,分别为0.00170cm·s~(-1)和0.00063 cm·s~(-1),到达低谷最晚,约为19:30~20:20左右;鹅掌楸介于白玉兰和刺槐之间,每日7:30~7:50左右启动,11:00~12:40左右到达峰值,峰值平均为0.00236cm·s~(-1),日平均液流速率为0.00092cm·s~(-1),19:30~19:50左右到达低谷。3个树种边材液流速率的季节变化都是夏季液流速率的曲线峰形宽于春、秋季,但是夏季的峰值和日平均液流速率却小于春、秋季。3个树种整个生长季的平均液流通量白玉兰最大,为5.740cm~3·h~(-1)·cm~(-2),说明耗水能力最大;刺槐最小,为2.947cm~3·h~(-1)·cm~(-2),说明耗水能力最小:鹅掌楸居中,为4.695cm~3·h~(-1)·cm~(-2),说明耗水能力介于白玉兰和刺槐之间。季节平均液流通量都是春、秋季大于夏季,这主要是树木生长节律和环境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叁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各树种整个生长季边材液流总的变化规律均为:晴天>阴天>雨天,夜间液流通量占白天液流通量的百分比例都是雨天>阴天>晴天。不同直径刺槐边材液流速率的变化与树干直径关系不大,但是单木日耗水量与树干直径和边材面积的相关性达极显着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99。另外,由于树体水容的影响,直径小的刺槐边材液流速率曲线峰形较窄,直径较大的边材液流速率曲线峰形较宽。树干液流和多种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白玉兰、鹅掌楸和刺槐树干液流的主要因素都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同时,构建了60个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其中,阴天和雨天条件下的模拟效果都差于晴天。不过,在晴天、阴天和雨天用模型预测的耗水量和实测的耗水量误差不大,平均误差率一般在±10%以内,因此,建立的单木日耗水预测模型是具有应用价值的。在前面耗水规律和耗水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耗水量与树干直径的关系模型W=0.118D~(1.533)对刺槐单株耗水量进行了尺度扩展,实现了任意径阶大小刺槐在各月不同天气里的耗水量的预测,从而便于我们可以随时掌握树木的耗水动态。

陈慧新[9]2008年在《北京山区主要树种光合蒸腾与耗水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北京山区密云水库流域常见树种的光合特性和蒸腾耗水特性,揭示不同树种的耗水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抗旱造林技术,得出适宜北京山区的低耗水树种和最佳造林密度。针对密云水库流域现有的植被分布特点,选择22种乔灌木和2个典型林分(油松林和侧柏栎类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法和典型林分耗水试验,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光合蒸腾耗水特征,得出如下结论:不同树种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形成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在水分充足条件下,供试22个试验树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曲线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乔木树种中,阔叶树种的光合、蒸腾速率高于针叶树种,平均水分利用率针叶树种大于阔叶树种。灌木树种中,阳性的蒸腾速率高于阴性树种;平均水分利用率是阴性灌木大于阳性灌木树种。乔灌木树种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呈相似的单峰或双峰曲线,阔叶乔木树种日最大蒸腾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臭椿>麻栎>槲树>刺槐>栓皮栎。日平均水分利用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栓皮栎>麻栎>槲树>刺槐>臭椿。槲树水分利用率最高,臭椿的水分利用率最低。灌木树种日最大蒸腾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鼠李>黄栌>酸枣>孩儿拳头>荆条>火炬>花木蓝>雀儿舌头。分析了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侧柏和油松与气孔导度和光照强度为显着相关,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Y=a+bX1+cX2+dX3+eX4+fX5,相关系数很高。从树种间的耗水量比较发现,刺槐的蒸腾耗水量最大,其次是油松,侧柏、槲树、麻栎和栓皮栎的耗水量差距不大,耗水量排序为刺槐>麻栎>槲树>油松>栓皮栎>侧柏。本文正是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山区人工林优势树种光合蒸腾作用,耗水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的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也为相邻相近或同类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在水分承载量的基础上,维持林地的土壤水分平衡,可以达到恢复森林植被、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本文研究得出,年降水量660mm的北京密云水源保护林中油松、刺槐的造林密度宜在65~90株/亩。30年内基本上能够保证林木成活和成林的用水需要。

招礼军[10]2003年在《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篇论文通过在温室可控条件下,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水分状况下的实际耗水量进行研究,结合分析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水势,得到各种苗木在水分正常条件下和干旱胁迫过程中的蒸腾耗水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密度林分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新型抗旱保墒技术在缺水地区的应用效果、造林树种叶片解剖构造与蒸腾耗水的关系。旨在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植被建设与恢复的抗旱节水树种选择、提高造林成活率、林地水分平衡基础上的森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正常水分下,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日耗水量最大值和最大耗水速率出现在10:00~14:00之间,耗水量占白天的一半左右,针叶树种(侧柏、油松)在该时段的每小时平均耗水量占全天耗水总量的10.5%左右,占白天耗水量的12%;阔叶树种(黄栌、火炬树)则分别占全天和白天的13%和14%。各苗木白天的耗水量占全天总量的85%~90%。夏季的耗水速率是春季和秋季的2~4倍。针叶树种的最大耗水速率是其白天平均耗水速率的1.48倍,是日平均耗水速率的2.5~2.8倍;阔叶树种则分别是1.77倍和3倍。从叶片解剖构造的主要特点看,针叶树种的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控制水分散失的能力强;针叶树种的耗水速率远低于阔叶树种,高耗水阔叶树种(毛白杨、沙棘、枸杞、柠条)的耗水速率是针叶树种(油松、侧柏)的11~20倍,耐旱的阔叶树种(黄栌、火炬树、臭椿、元宝枫)是油松、侧柏的4~10倍。树木的耗水量与其耗水速率和叶面积有关,进行植被建设时应选择抗旱节水的树种和合理的密度。干旱胁迫下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幅比较平缓,“单峰型”规律不明显,最大耗水速率出现的时间比正常水分下提前。10:00~14:00时间段的平均耗水量占白天耗水总量的10%~12%,占全天耗水总量的8%~11%。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降低,轻度胁迫时减少最多,下降幅度达50%以上;在中等干旱胁迫下,大多数苗木的耗水量下降到水分正常时的20%~30%,一些树种则减少到正常情况下的十分之一;在严重胁迫下,所有树种的耗水量都很小,所占的比例都不到正常情况下的10%。在干旱胁迫下,白天的耗水比例都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北京地区常见城市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D]. 王颖. 北京林业大学. 2004

[2]. 常用园林植物蒸腾耗水特性及生态效应研究[D]. 刘健. 河北农业大学. 2007

[3]. 湖南6种园林灌木的耗水特性及不同配置绿地耗水量[D]. 应文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4]. 上海绿化树种固碳耗水特性研究[D]. 郑中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11

[5]. 7种园林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研究[J]. 苗婷婷, 杨婷婷, 丁增发, 夏尚光.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6]. 毛乌素沙地叁典型造林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研究[D]. 樊文会. 北京林业大学. 2012

[7]. 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六种地被植物的耗水特性[D]. 毛振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8]. 北京常用3种观赏乔木耗水特性研究[D]. 樊敏.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9]. 北京山区主要树种光合蒸腾与耗水特性研究[D]. 陈慧新.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0]. 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D]. 招礼军. 北京林业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北京地区常见城市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