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应用针具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观察

循证应用针具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观察

刘立海[1]2003年在《循证应用针具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循证选用多种针具相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此疗法治疗。结果:治愈37例,好转3例,无效1例,中断治疗1例,治愈率为88.1%,总有效率为95.2%。结论:循证应用针具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

郭玉峰[2]2005年在《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其对人体的安全性,进一步规范有关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临床推广工作。 方法:1.按随机信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病例随机分为火针赞刺组(火针组)、西药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与研究药物效用相近的中西药品或其他治疗方法。2.火针组32例,取穴以局部阿是穴(疱疹区)为主,针具: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氏火针。刺灸法:在疱疹起止两端及中间选定好针刺部位,皮肤常规消毒,以疱疹簇为单位,呈“品”字形依次点刺。左手用止血钳夹持点燃的酒精棉球并靠近针刺部位,右手持火针于火的外焰将针烧至发白后,速刺入带状疱疹皮损部位,直入直出,深度以针尖透入疱疹皮肤达到其基底部为度。对于较大的脓疱或血疱,用粗火针刺,刺后用消毒棉球挤净脓液,再选用适当大小的火罐吸拔,并留罐5~10分钟。起罐后如果出现血疱,可用火针再刺。舌苔黄厚腻,便干者火针刺后可用毫针刺丰隆、支沟;如疱液清稀,10余天不愈者,毫针刺气海、足叁里并加灸。治疗结束后,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涂以龙胆紫。于就诊第1、2、3天每日治疗一次,以后隔日(第5、7、9天)治疗一次,总共治疗不超过6次。对照组32例,丽珠威每次0.3g,每日两次饭前空腹服用。于就诊第一日起开始服药,连用9天,治疗结束。并对每簇疱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涂以龙胆紫。间隔2~3日换药一次。3.观察指标:带状疱疹症状、体征(刻下疼痛分级、局部痒、烧灼感、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皮损面积、水疱数、疱疹簇数、水疱性状、溃疡、丘疹)的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等。疗效判定标准:症状体征量化记分总积分,单项症状(皮疹面积,疼痛等)疗效判定标准,时效性判定标准,安全性判定标准。 结果:1.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症状体征量化记分总积分比较。火针赞刺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火针赞刺与口服丽珠威对急性带状疱疹的症状体征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间症状体征综合评定水平即量化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火针赞刺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对降低急性带状疱疹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火针赞刺法在降低急性带状疱疹综合评分方面优于口服丽珠威。2.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两组间修订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谢明珠[3]2008年在《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学评价》文中提出目的: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进行分析,以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全面检索1950年来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51篇,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所有的文献进行方法学的质量评价。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51篇,虽均有提及“随机对照”、“随机分组”,但只有5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无一篇文献设计随机方案隐藏;较少采用盲法;所有文献均未说明样本含量的估算及失访、退出(剔除、脱落)病例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有随访的2篇;在组间均衡性分析及疗效评价、结论推导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结论:从纳入的文献来看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虽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在科研设计和实施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提倡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从而为系统评价(SR)提供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毛湄[4]2008年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探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操作规范及安全性,推广一种新的火针疗法。方法:检索国内外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将2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期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各13例,记录其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睡眠VAS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综合症状评分、操作时间及不良事件,并随访疼痛改善程度、患者满意度等。结果:4个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较高质量研究。纳入观察对象共290人。综合疗效汇总OR 3.88 (95%CI 2.01 to 7.49),VAS评分汇总OR -2.49 (95%CI -2.95 to -2.02)。“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期患者,并与电针针刺作对照,在疼痛、睡眠、心理、综合疗效的评分上,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意义(P<0.05),毫火针优于电针。毫火针烧针时间为1.71±0.23秒,整个操作时间为2.30±0.33秒;弯针时的针刺次数为24.78±5.59次;无一例滞针、断针、感染、晕针等不良事件记录。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对改善综合症状和疼痛较对照组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按照规范进行毫火针针刺,治疗后遗神经痛期患者,能明显改善其疼痛程度、睡眠、心理状态、综合症状等;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强;患者满意度高,远期止痛效果好。

陈娜[5]2017年在《泻热逐瘀法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以取病灶局部阿是穴,大椎穴、委中穴进行刺络放血)与“口服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片”对瘀血阻络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照观察。充分验证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对治疗瘀血阻络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高治愈率、安全、优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取病灶局部阿是穴,大椎穴、委中穴进行刺络放血,(周一、周叁、周五选择病灶局部刺络放血,则周二、周四选择大椎、委中刺络放血)。每周为一疗程,治疗五天,周末休息两天。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普瑞巴林胶囊和甲钴胺片”同时服用。普瑞巴林胶囊,口服剂量为:150m bid;甲钴胺片,口服剂量为:0.5mg Tid。维持剂量,服用连续服药14天。(1)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中(既第一疗程结束后,第二疗程开始前)、治疗后(既总疗程治疗结束后第二天),分别用VAS进行疼痛程度测评评分,用McGill疼痛综合积分表进行疼痛综合症状积分测评,用QS进行睡眠质量评分。(2)两组均在总疗程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用副反应量表测评,分别作为两组副作用的观察。从总体疗效、起效速率,治愈率,有效率,副反应的有无来评价泻热逐瘀法刺络放血治疗瘀血阻络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结果:1.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疗比较,刺络放血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60%,显效率3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3.33%,其中治愈率23%,显效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放血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2.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中(一疗程结束后)比较,刺络放血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疗程结束后)比较,刺络放血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放血组止痛疗效、止痛速率优于药物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优效性更加突出。3.QS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治疗中(一疗程结束后)比较,刺络放血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疗程结束后)比较,刺络放血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放血组在改善患者疼痛引起的睡眠质量降低方面优于药物组,且改善速率优于药物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优效性更加突出。4.McGill疼痛综合积分比较:两组治疗中(一疗程结束后)比较,刺络放血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疗程结束后)比较,刺络放血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放血组在改善患者疼痛综合症状方面优于药物组,且改善速率优于药物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优效性更加突出。5.副反应量表(TESS)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刺络放血组与药物组比较。刺络放血组治疗后有1人出现轻微皮肤症状;药物组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人数为10人,副反应率为33.33%,最明显副作用为头晕头昏症状。结论:1.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对瘀血阻络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药物治疗。2.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优于药物组,且止痛速率优于药物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优效性更加突出。3.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在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方面优于药物组,且改善速率优于药物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优效性更加突出。4.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在改善患者疼痛综合症状方面优于药物组,且改善速率优于药物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优效性更加突出。5.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组治疗后副反应不明显,药物组治疗后出现头晕头昏、口干、嗜睡、消化系统主观症状以及血、尿、便及肝、肾功能等客观体征的异常。6.泻热逐瘀刺络放血疗法以病灶局部阿是穴、大椎、委中、为主穴以刺络放血治疗瘀血阻络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起效快、疗效好、治愈速度快、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优效性更加突出,是一种简便、安全、优效、高治愈率的方法。

马子媛[6]2016年在《火针结合拔罐治疗脾虚湿盛型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应用火针结合拔罐的方法对脾虚湿盛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疱疹情况、疼痛程度等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准确的选出最佳针刺方法以便更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30例)选用毫火针结合拔罐法,并选取疱疹局部阿是穴,对照组(30例)选用普针围刺法。选取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阴陵泉穴、血海穴、曲池穴、合谷穴。1个疗程(10天)后,观察两组方法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结合疱疹情况评分、疱疹综合评分、疼痛评价指标以评价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疱疹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疱疹综合评分及疼痛评价指标较治疗前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不同程度降低患者的疱疹止痂、结痂、脱痂时间、疱疹综合情况及疼痛评价指标,但毫火针结合拔罐组的疗效较普通针刺组显着,提示该针刺方法对改善脾虚湿盛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症状、体征较理想。

阮德明[7]2009年在《浮针疗法对支气管哮喘平喘作用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两个大部分。在导师的指导下,以浮针为工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一、文献综述部分对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之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对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中医认识及其机理、临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肺俞穴的中西医学认识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其定义、中医主病、俞穴定位与针刺方法、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论述。对浮针疗法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其理论及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二、临床研究部分目的:通过浮针肺俞穴的治疗,观察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浮针疗法平喘作用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临床推广应用的研究。方法:①选用随机数字表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浮针组、西药对照组。从治疗前一周开始停服一切试验用药以外的药物,患者就诊前己经常规使用吸入激素者,观察期间维持原吸入激素量不变。②浮针组30例。取穴:肺俞(双侧),腧穴定位依据国标《经穴部位》选定。针具:浮针针具(中号,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方法:取伏卧位,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浮针从肺俞穴对准风门穴的方向进针,透过皮肤后将针身平贴皮下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穿行,不行提插、捻转。进针完毕,皮下扫散30分钟后退出。治疗5次,每天一次,共5天。对照组30例:用西药茶碱缓释片,每次200mg,每天两次口服。5天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不休息。观察指标: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哮鸣音)的变化。肺功能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_1%)。结果:①浮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最大呼气流量(PEF)比较:浮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均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浮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EF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治疗后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②浮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比较:浮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01)。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均对哮喘患者的FEV_1水平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口服茶碱缓释片差异更显着。浮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_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的FEV_1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③浮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_1%)比较:浮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1)。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均对哮喘患者的FEV_1%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浮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_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的FEV_1%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④两组间及两组内症状评分比较:浮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均对哮喘患者的症状评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浮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症状评分改善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⑤两组间疗效比较:浮针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疗效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⑥安全性评价证明安全可靠。结论:浮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_1%、症状评分均有确切的改善作用,并且安全性好,与口服茶碱缓释片作用比较,差异不显着。浮针在肺俞穴上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与口服茶碱缓释片(氨茶碱片)相当,差异不显着。

李磊[8]2012年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观察及IL-6数据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火针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探讨火针“火郁发之”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及后遗神经痛的影响,为中医“火郁发之”理论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收集6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设立I组为治疗组,接受火针治疗;II组为对照组,只接受口服抗病毒药及B族维生素的西医治疗。I组患者取卧位,在已选阿是穴上用活力碘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cm,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同时在央脊穴、支沟穴、后溪穴上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用细火针轻刺约0.1cm。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II组患者口服盐酸伐昔洛韦(丽珠威):300mg/次,2次/日;维生素B1:10mg/次3次/日。10天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疗效指标、疼痛评价指标、发生后遗神经痛情况及炎症因子等,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疱疹评分比较中,治疗后两组的统计学比较,t=0.3294,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在治疗后的疗效的比较中,在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愈7例,好转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两组经秩和检验的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带状疱疹中镇痛方面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带状疱疹的镇痛作用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带状疱疹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比较,31天、60天和90天时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优于对照组。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带状疱疹后的白介素6(工L-6)数据影响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降低带状疱疹的炎症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观察中,治疗组对疱疹的消退、临床症状的减轻、疼痛的缓解等综合评价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镇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低带状疱疹的IL-6方面,治疗组更有优势,在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均较好,无脱落病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左甲[9]2010年在《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RCT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与常规西药疗法进行疗效比较研究。方法:采用中央随机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4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71例病例,其中剔除2例。治疗组采用铺棉灸结合电针的方法(n=36),对照采用常规西药疗法(n=33)。采用综合疗效评分、疱疹指标、疼痛指标、单项症候评分、安全性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等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以综合评定铺棉灸结合电针的疗法对于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应用。结果: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2.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着,总有效率为97.3%,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候总积分方面,虽有显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疱疹指标比较:治疗组可以缩短结痂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疱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指标比较:①治疗组在疼痛强度、疼痛持续时间与疼痛缓解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第30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单项症候评分比较:两组均可对皮损面积、局部痒和促使水疱增多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均较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7.耐受性指标比较:两组耐受性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不亚于常规西药疗法。2.在促使疱疹结痂、降低疼痛强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疗法。3.铺棉灸结合电针在治疗带状疱疹过程中,操作性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成本低廉、易于接受,适宜于临床推广。

刘雅莉[10]2012年在《针灸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及报告规范认知程度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中医药创新发展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针灸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其传统中医药的理论有别于西医理论体系。针灸系统评价(SRs)/meta分析(MAs)和随机对照试验(RCTs)发表数量逐年增加,其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针灸科研、临床工作者对相关报告的认知程度如何,针灸临床研究报告信息是否满足证据使用者的需求,都值得深入研究。这对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目的:1)评价针灸SRs/MAs及其纳入RCTs的质量。2)调查相关医学报告规范在我国的认知程度及针灸从业者对针灸信息报告的需求。3)探讨针灸创新发展的方法学瓶颈及针灸临床研究质量和知识转化的改进措施建议。方法:1)循证理念、标准和方法;2)系统评价;3)综合定性和定量分析;4)问卷调查。旨在利用PICOS要素构建研究问题,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针灸SRs/MAs的方法学质量,利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和自拟针灸特征信息清单评估针灸SRs/MAs报告质量。依据CONSORT声明和STRICTA评估针灸RCTs报告质量。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针灸科研和临床工作人员对PRISMA声明的知晓程度及针灸从业者对“针灸临床研究报告信息需求”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本研究最终分析了327个针灸SRs/MAs及其纳入的363个RCTs,二者的报告质量均普遍较低。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在2009年后并未广泛用于针灸SRs/MAs中。即使用了风险偏倚报告工具的SRs/MAs,其报告信息也小完整。PRISMA评分结果提示CSR最高,外文与中文期刊SRs/MAs报告率相似。针灸特征信息报告率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由高到低依次为CSR、外文期刊和中义期刊SRs/MAs。PRISMA和针灸特征信息评分SCI期刊均高于非SCI期刊(P=0.000)。对针灸SRs/MAs纳入的363个中、英文RCTs,其CONSORT报告率2006-2010年英文RCTs高于中文(P=0.000),而STRICTA评分报告率中、英文相似(P=0.440)。中、英文RCTs的CONSORT报告率2006-2010年均比2001-2005年高(中文P=0.011;英文P=0.001)。STRICTA评分2006-2010年与2001-2005年中、英文RCTs相比均相似(中文P=0.853;英文P--0.317)。2)被调查人员对于报告规范的认知程度不高,被调查的针灸从业者对针灸临床证据报告信息的需求较高,当前针灸临床证据报告信息尚不能完全满足针灸从业人员的需求。3)针灸临床证据质量和知识转化的政策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展开、完善。立项研究、建立规范、培训转化、后效评价、现场验收、共识后推广、扩大验证、后效评价、持续改进。结论:研究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读者对研究结果真实性、重要性及实用性的正确理解和评价。本研究纳入针灸SRs/MAs及RCTs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报告质量普遍较低。“系统评价/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在我国的知晓率较低,当前针灸临床研究报告信息尚不能完全满足针灸从业人员的需求。今后针灸SRs/MAs和RCTs的研究者应特别重视对研究的科学设计、严谨实施和完整规范报告,加强对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了解和应用,进一步促进针灸SRs/MAs和RCTs等高质量证据的生产和转化,以满足针灸科研和临床实践的需要,更好的为针灸循证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循证应用针具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观察[D]. 刘立海. 天津中医学院. 2003

[2]. 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综合评价[D]. 郭玉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3].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学评价[D]. 谢明珠.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

[4]. “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D]. 毛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5]. 泻热逐瘀法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陈娜. 云南中医学院. 2017

[6]. 火针结合拔罐治疗脾虚湿盛型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D]. 马子媛.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7]. 浮针疗法对支气管哮喘平喘作用的疗效观察[D]. 阮德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8].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观察及IL-6数据的研究[D]. 李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9]. 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RCT研究[D]. 左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10]. 针灸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及报告规范认知程度的研究[D]. 刘雅莉. 兰州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循证应用针具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