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水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循环孔隙水压,动态抗压,应变速率
循环水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肖洋,彭刚,吴聪,乔宗耀,马小亮[1](2019)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混凝土在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力学性能,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叁轴仪,进行了常规叁轴混凝土动静力加载试验,采用Weibull-Lognormal模型和规范推荐的模型对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历循环孔隙水压作用后,在准静态和低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强度明显减少,在高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强度增加;较高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峰值应变影响较小,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变有增大的趋势;与未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相比,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有所提高,且弹性模量随着循环孔隙水压力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大趋势;采用的Weibull-Lognormal模型和规范推荐的模型对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在下降段,Weibull-Lognormal模型拟合效果比规范推荐的模型好。(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6期)
彭竹君,肖洋,乔宗耀,彭刚[2](2018)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混凝土在历经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损伤特性,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叁轴仪,进行了常叁轴混凝土动静力加载试验,基于能量分析的损伤本构模型改进,确定损伤变量,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不同循环孔隙水作用后的混凝土损伤特性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饱和混凝土试件分别经历不同大小的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后,低应变速率下,损伤曲线分布较为分散,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损伤曲线越来越趋于集中。随着加载时应变速率的提高,损伤曲线的分布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低应变速率下,随着循环孔隙水压力值的增大,产生相同值的损伤对应的应变越小;高应变速率下,产生相同值的损伤发生的应变越来越大。(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汪冲,郭永成,唐乐,朱千凡[3](2017)在《循环孔隙水压力对裂隙岩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岩体的孔隙水压力对于库岸边坡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许多边坡工程当中都会遇到循环孔隙水压力的问题,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裂隙岩体孔隙水压力的形成,同时采用叁轴流变仪对砂岩进行常规叁轴压缩试验和循环孔隙水压作用试验。将两个试验进行对比发现在经过水压循环作用后,砂岩在不同围压下的抗压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循环孔隙水压对裂隙砂岩的强度造成了影响。同时,不同的围压砂岩强度的下降幅度不同,围压越大,抗压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小,这说明围压的大小能对循环水压作用下的裂隙岩体稳定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7年30期)
王东志,黄杰生[4](2017)在《核电厂循环水泵轴封水压力波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水泵轴封水的作用主要是冷却循环水泵和冲洗带走泵轴旋转摩擦产生的细小铁屑等杂质。某核电厂循环水泵的轴封形式为唇形密封,当轴封水压力低于设定值会自动停止循环水泵,将触发停机,严重影响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该问题处理适用于类似问题的应用借鉴。(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S2期)
石勇军,崔涛,王鑫,王浩[5](2017)在《海阳核电一期循环水压力供水管道的设计及防腐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循环水厂区取排水管、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汽轮机厂房及循环水泵房金属管道部分均为碳钢衬胶材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供水管道防腐措施为硅烷浸渍,金属管道部分的防腐措施为衬胶保护,衬胶材质为加压蒸汽硫化氯丁橡胶。本文通过对比其他滨海电站的相关情况,对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循环水压力供水管道设计方案及其防腐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比发现,海阳核电一期循环水压力供水管道所采用的防腐措施满足防腐要求,符合工程实际,并且切实可行。(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7年05期)
王乾峰,刘云贺,彭刚,邹叁兵[6](2017)在《水压力环境中混凝土经历循环荷载后的抗压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水压力环境中混凝土在经历循环荷载后的动态压缩强度,分析了水压力和循环次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应变速率为10~(-5)/s、10~(-4)/s、10~(-3)/s和10~(-2)/s,水压为0~10 MPa。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压力下饱和混凝土的强度都随应变速率提高而增加,也随水压力提高呈增加地趋势。在相同水压力下,应变速率越高,混凝土强度提高越显着。饱和混凝土经过循环荷载后,其强度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现象。应变速率越高,混凝土强度最大时所对应的荷载循环次数也相应增加。还构建了饱和混凝土强度与应变速率、水压力的关系,其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进一步引入了管道孔隙模型,并基于汞压法的原理和孔隙分布特点,考虑混凝土孔隙的微观结构解释了孔隙水对混凝土强度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王世彪,陈庆丰,付立峰[7](2017)在《循环动荷载下软粘土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循环加载条件下模型试验和现场原型监测试验,研究在交通荷载条件下孔隙水压力累积特性及发展规律,探讨路基软土在循环动荷载下产生累积特性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了交通荷载下路基软土中孔隙水压力累积特性、发展规律以及影响累积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化工矿产地质》期刊2017年01期)
杜艳强,杨春和,巫尚蔚[8](2016)在《循环荷载下尾矿粉土的孔隙水压力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尾矿粉土在振动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特性,采用GDS动叁轴试验系统对尾矿粉土进行了循环荷载试验,通过施加循环应力使尾矿粉土达到完全液化状态,研究了相对密度及固结围压对尾矿粉土孔隙水压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尾矿粉土的孔压增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孔压快速增长阶段、孔压稳定增长阶段、结构破坏阶段及完全液化阶段;相对密度及围压的增加可以提高其抗液化能力.对比尾矿粉土及砂土试验结果发现:循环荷载作用下尾矿粉土的孔隙水压力特性与砂土不同,其孔压增长规律可用一个双S型模型描述,该模型对粉土和砂土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倪静,朱颖,陈有亮,杜曦,Cholachat,Rujikiatkamjorn[9](2016)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竖向排水板加固软黏土的孔隙水压力累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型动叁轴试验仪进行重塑高岭土试样的循环叁轴试验,试样直径为300 mm,高度为600 mm。圆柱体试样中心放置了一块竖向排水板,在循环加载试验进行时和结束后都可进行径向排水。试验结果验证了径向排水可以有效地消散循环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通过结合径向固结理论与不排水循环加载土体模型,提出了一个循环荷载作用下径向固结模型,用来描述在允许径向排水的情况下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孔压累积特性。模型中考虑了应力历史和孔隙水压力消散对孔隙水压力生成的影响,并用大型循环叁轴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当施加较大循环荷载时,径向排水减缓了孔隙水压力累积到临界值的速率,因而土体在破坏前可以经历更多次的循环荷载;当施加中等循环荷载时,径向排水可有效阻止孔隙水压力增长至临界值。除此之外,还研究了加载间歇期对孔压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组循环加载结束后,累积孔隙水压力开始减小,表明之后更多的循环加载并不会引起孔隙水压力的累积增长。(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2期)
黄仕超,彭刚,梁辉,田为[10](2016)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下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孔隙水压循环次数、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直径为300 mm,高度为600 mm的混凝土试件进行0,10,50,100,200次循环孔隙水压的预处理(孔隙水压的上限为3 MPa,下限为1 MPa),然后在3 MPa的围压下进行4种应变速率(10-5,10-4,10-3,10-2/s)下的常叁轴(σ2=σ3≥σ1)抗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增大,峰值应变整体上呈增大的趋势;随着循环孔隙水压次数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呈阶段性变化,100次之前呈增大趋势,100次之后呈减小趋势,峰值应变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6年01期)
循环水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混凝土在历经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损伤特性,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叁轴仪,进行了常叁轴混凝土动静力加载试验,基于能量分析的损伤本构模型改进,确定损伤变量,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不同循环孔隙水作用后的混凝土损伤特性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饱和混凝土试件分别经历不同大小的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后,低应变速率下,损伤曲线分布较为分散,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损伤曲线越来越趋于集中。随着加载时应变速率的提高,损伤曲线的分布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低应变速率下,随着循环孔隙水压力值的增大,产生相同值的损伤对应的应变越小;高应变速率下,产生相同值的损伤发生的应变越来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水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肖洋,彭刚,吴聪,乔宗耀,马小亮.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2].彭竹君,肖洋,乔宗耀,彭刚.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
[3].汪冲,郭永成,唐乐,朱千凡.循环孔隙水压力对裂隙岩体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7
[4].王东志,黄杰生.核电厂循环水泵轴封水压力波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给水排水.2017
[5].石勇军,崔涛,王鑫,王浩.海阳核电一期循环水压力供水管道的设计及防腐措施分析[J].新型工业化.2017
[6].王乾峰,刘云贺,彭刚,邹叁兵.水压力环境中混凝土经历循环荷载后的抗压强度[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
[7].王世彪,陈庆丰,付立峰.循环动荷载下软粘土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17
[8].杜艳强,杨春和,巫尚蔚.循环荷载下尾矿粉土的孔隙水压力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倪静,朱颖,陈有亮,杜曦,Cholachat,Rujikiatkamjorn.循环荷载作用下竖向排水板加固软黏土的孔隙水压力累积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6
[10].黄仕超,彭刚,梁辉,田为.循环孔隙水压力下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