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聚四氟乙烯论文-赵娟,张琪,徐荣,钟璟

多孔聚四氟乙烯论文-赵娟,张琪,徐荣,钟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聚四氟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膜,质子电导率,特征峰,质子交换膜

多孔聚四氟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赵娟,张琪,徐荣,钟璟[1](2016)在《多孔聚四氟乙烯/磺化聚苯并咪唑填孔型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PEMFC的电池性能、能量效率和使用寿命等。以Nafion膜为代表的商品化全氟磺酸型PEM,具有良好的化学、机械稳定性和较高的质子电导率,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其价格昂贵,且工作温度高于100℃时,由于膜失水质子传导率显着降低等缺点限制其大规模推广使用。而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更快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能改善和简化水管理系统;能获得更高效的热管理和环境耐受性,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质子交换膜,特别是耐高温、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9)

陈咨丰,谢一凡,郭晓霞,房建华[2](2016)在《磺化聚酰亚胺/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表面活性剂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膜进行了表面亲水处理,然后与一种磺化聚酰亚胺膜进行复合,成功地制得了磺化聚酰亚胺/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该复合膜比相应的未复合的磺化聚酰亚胺膜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与相同离子交换容量(IEC)的磺化聚酰亚胺共聚物膜相比,该复合膜具有相近的质子电导率,但其溶胀率和吸水率更低,显示出更好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6年03期)

王姝姗,鲁德平,李翠华,孙灵娜,管蓉[3](2009)在《磺化聚苯乙烯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用于未来的非散热式交通工具的燃料电池。本文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以乙酰磺酸酯为磺化试剂,对聚苯乙烯进行磺化,制备了高磺化度的磺化聚苯乙烯(SPS),再将SPS制成均相溶液浸入多孔聚四氟乙烯膜(PTFE),成功制得SPS/PTFE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法(TG)分别测定了复合膜的结构和(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9-08-18)

宋茂海,孔玉秀,程亮,王冬,肖永恒[4](2009)在《聚丙烯/多孔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复合驻极体的储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聚丙烯(PP)/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PP复合驻极体的储电性能。方法:利用热融法将多孔PTFE、聚乙烯(PE)和PP制备成PP/多孔PTFE/PP复合膜驻极体,利用等效表面电位衰减和开路热刺激放电(TSD)电流谱方法研究PP/多孔PTFE/P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及其输运规律。结果:(1)热融过程改变了空间电荷在PP/多孔PTFE/PP驻极体内部各能阱中的分布比例,使PP/多孔PTFE/PP复合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优于常温注极的PP驻极体;(2)PP/多孔PTFE/PP驻极体在高湿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结论:PP/多孔PTFE/PP复合膜驻极体具有良好的电荷储电稳定性,可作为激励源用于促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研制。(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邢萱,江健,董法杰,杨勇骥[5](2007)在《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复合驻极体膜储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复合驻极体膜的电荷储存能力。方法:通过恒压电晕充电和常温极化方法将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复合制备成驻极体复合膜,分成对照组,研究在不同环境下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驻极体复合膜表面电位的变化。结果:(1)与电晕充电方法比较,常温极化制备的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复合驻极体具有较高的表面电位和较好的电荷储存能力;(2)环境湿度严重影响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复合驻极体膜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在RH=34%的存放条件下,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结论: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复合驻极体可作为驱动源和药物载体用于体外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朱晓兵[6](2006)在《高性能多孔聚四氟乙烯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合成及燃料电池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倚重于质子交换膜和电催化剂两种关键材料的发展。质子交换膜主要起着阳极和阴极的电子隔离和反应气的隔离作用,并且提供电解质的质子导电功能。质子交换膜位于燃料电池中的膜电极叁合一(MEA)的中间位置,在燃料电池研究中愈来愈显更为至关重要的作用。复合型质子交换膜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通过提高膜的机械强度、降低膜厚度,以提高电池性能、降低成本为目标,研究和开发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薄膜显着降低电池内阻而提高电池性能,同时薄膜降低膜材料使用量因而降低成本。通过对多孔PTFE膜进行液相介质氧化处理,改善了其浸润性,提高了离子聚合物(如Nafion或SPSU)与PTFE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合成了厚15-30μm致密的Nafion/PTFE和SPSU/PTFE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了增强复合自增湿质子交换膜(Pt-SiO_2催化剂、Nafion和PTFE复合物,简称Pt-SiO_2/NP),膜内吸湿性的纳米级SiO_2担载Pt催化剂提高阳极的自增湿功能和降低阴极混合电位,因而提高了其电池开路电压(OCV)和电池性能,同时利于膜内的水平衡;研究了基于双磺化聚醚砜浸渍膨胀拉伸多孔PTFE的复合质子交换膜(SPSU/PTFE)。采用Pb2+染色TEM手段研究了IONOMER/PTFE类型复合膜(如Nafion/PTFE)的离子簇微相区的结构,发现膜内离子簇团的定向聚集现象,并探讨了离子簇团定向聚集与膜的质子传导机理的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期刊2006-10-27)

宋茂海[7](2006)在《多孔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驻极体储电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四氟乙烯多孔膜(Porous PTFE)是聚四氟乙烯(ploytetrafluoroethylene,PTFE)薄膜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经单轴拉伸而形成的具有良好透气率、柔顺性、介电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电荷储存能力的生物驻极体材料。 由于PTFE多孔膜固有的开放性多层连通结构,增加了这种材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导致PTFE多孔膜的空间电荷储存稳定性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而下降。为了改善PTFE多孔膜的电荷储存能力,本课题将多孔PTF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聚乙烯(polyethylene,PE)分别作为储电层、防水层和胶粘层,利用热融法将多孔PTFE、PP和PE制备成多孔PTFE/PE/PP复合驻极体膜。利用等温表面电位测量系统、开路电荷热释电测量系统和超微结构分析系统,研究:1)多孔PTFE/PE/PP复合驻极体膜的电荷储存特性及其电荷在材料体内的动力学特性;2)环境湿度对多孔PTFE/PE/P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能力影响;3)不同形貌结构的多孔PTFE制备的多孔PTFE/PE/P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能力的差异,4)多孔PTFE/PE/PP驻极体透皮制剂的可行性研究,寻求新的促透皮吸收的药物剂型。 实验结果显示:(1)用多孔PTFE做储电层的多孔PTFE/PE/PP驻极体与多孔PTFE具有类似的电荷储存稳定性。(2)不同厚度的多孔PTFE具有不同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其中70μm多孔PTFE的电荷储存能力最佳。(3)在高湿环境下,多孔PTFE/PE/P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优于相同厚度的多孔PTFE驻极体。(4)初始表面电位相同的多孔PTFE在制备成复合膜驻极体后,其剩余电荷比例随多孔PTFE膜厚的增加而降低。(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膜的横切面结构观察,不同厚度多孔PTFE驻极体制备的多孔PTFE/PE/PP复合膜具有较均匀的、致密的黏合强度。(6)厚度较薄的多孔PTFE具有更多更复杂的孔状结构,呈现出更多的界面、缺陷和深能阱,导致较薄的多孔PTFE制备的多孔PTFE/PE/PP驻极体具有较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7)多孔PTFE/PE/PP复合驻极体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可用于复合驻极体透皮制剂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6-05-01)

吴越华,夏钟福,安振连,王飞鹏,邱勋林[8](2004)在《恒流电晕充电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薄膜驻极体驻极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温下恒流和恒压电晕充电、充电后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热刺激放电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恒流和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薄膜驻极体驻极态的影响 .与恒压电晕充电相比较 ,恒流电晕充电时由于流过薄膜的电流恒定 ,增加了注入电荷在多孔结构厚度方向界面处的俘获概率 ,使沉积电荷密度上升 ,改善了驻极体的储电能力 .然而 ,这些位于不同层深多孔界面处的俘获电荷在这类功能膜储存或使用过程中 ,经外激发从脱阱位置以跳动 (hopping)模式输运至背电极的路径相对缩短将导致脱阱电荷衰减较快(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09期)

江键,宋茂海,崔黎丽,王小平[9](2004)在《紫外线对多孔聚四氟乙烯驻极体压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恒压电晕充电的多孔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驻极体置于不同强度的紫外线下,研究紫外线对多孔PTFE驻极体压电活性的影响。探讨多孔PTFE医疗产品采用紫外消毒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指出:(1)常温下,多孔PTFE驻极体的准静态压电系数西3随充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呈现出线性区,非线性区和饱和区叁个区间,多孔PTFE驻极体的压电活性主要依赖于这类材料的电荷储存能力.(2)医用紫外线辐照时多孔PTFE的准静态压电系数d33的影响甚微.(3)多孔PTFE驻极体的d33随紫外辐照时环境湿度的提高而有下降,环境湿度越大,d33的下降越多.(4)紫外线辐照适合聚四氟乙烯医用驻极体产品的消毒.(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期刊2004-09-01)

张震雷,吴庆生,丁亚平[10](2004)在《CdS纳米微粒的聚四氟乙烯多孔膜法制备及其表面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聚四氟乙烯多孔膜模板的控制下 ,将 0 1mol/L的Na2 S和CdCl2 进行跨膜传输和分子组装 ,成功制得平均粒径为 3 2nm的CdS纳米粒。XRD研究表明 ,产物为立方闪锌矿结构 ;荧光光谱上在 5 2 2nm处有较强的发射光谱。经巯基乙酸修饰的CdS纳米粒在红外光谱上 16 80cm-1处具有羰基的特征峰。(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4年08期)

多孔聚四氟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表面活性剂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膜进行了表面亲水处理,然后与一种磺化聚酰亚胺膜进行复合,成功地制得了磺化聚酰亚胺/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该复合膜比相应的未复合的磺化聚酰亚胺膜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与相同离子交换容量(IEC)的磺化聚酰亚胺共聚物膜相比,该复合膜具有相近的质子电导率,但其溶胀率和吸水率更低,显示出更好的综合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聚四氟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赵娟,张琪,徐荣,钟璟.多孔聚四氟乙烯/磺化聚苯并咪唑填孔型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C].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2].陈咨丰,谢一凡,郭晓霞,房建华.磺化聚酰亚胺/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6

[3].王姝姗,鲁德平,李翠华,孙灵娜,管蓉.磺化聚苯乙烯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9

[4].宋茂海,孔玉秀,程亮,王冬,肖永恒.聚丙烯/多孔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复合驻极体的储电性能[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

[5].邢萱,江健,董法杰,杨勇骥.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复合驻极体膜储电性能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7

[6].朱晓兵.高性能多孔聚四氟乙烯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合成及燃料电池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

[7].宋茂海.多孔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驻极体储电性能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

[8].吴越华,夏钟福,安振连,王飞鹏,邱勋林.恒流电晕充电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薄膜驻极体驻极态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4

[9].江键,宋茂海,崔黎丽,王小平.紫外线对多孔聚四氟乙烯驻极体压电性能的影响[C].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2004

[10].张震雷,吴庆生,丁亚平.CdS纳米微粒的聚四氟乙烯多孔膜法制备及其表面修饰[J].应用化学.2004

标签:;  ;  ;  ;  

多孔聚四氟乙烯论文-赵娟,张琪,徐荣,钟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