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重金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金属,污泥,生活垃圾,臭椿,树突,堆肥,填埋。
混合重金属论文文献综述
潘紫倩,黄华军,周春飞,赖发英,何小武[1](2019)在《基于乙醇-水混合溶剂污泥液化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厂污泥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液化是制备生物油/生物炭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乙醇和水联合使用对污泥液化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行为的影响是有关上述液化技术的安全性和清洁性方面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针对这一课题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纯乙醇作为液化溶剂时,重金属向生物炭迁移的比例更高;纯水作为液化溶剂时,生物炭中活性态重金属的比例则更低;与单一溶剂液化相比,乙醇-水共溶剂对重金属的分布和转化行为的影响呈现随机效应或平均效应。污泥在纯水中液化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生原污泥的重度污染(污染指数25.8)降低到生物炭的中度-重度污染(污染指数13.4),生态风险则由中等风险(风险指数164.5)降低到低风险(风险指数78.8)。纯乙醇作为液化溶剂时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影响甚微。乙醇和水的联合使用具有和纯水类似的重金属钝化效应。污泥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液化所得的生物炭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和风险指数分别是13.1~14.6(中度-重度污染)和79.3~101.0(低风险)。为了进一步控制基于乙醇-水混合溶剂污泥液化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可以通过在污泥液化过程中引入常规的木质纤维素或藻类生物质(也即采用共液化技术)。(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10期)
欧阳璐,张圆圆,尹广明,高艳艳,贾启越[2](2019)在《不同年龄段低剂量重金属混合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低剂量铅、镉、汞叁种重金属混合(metal mixtures,MM)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阐明低剂量重金属混合暴露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不同年龄段-孕期至断乳(Postnatal day 23,PND23)、孕期至成年(PND83)、断乳至成年(PND21-135)、成年后(PND135-210)饮水暴露1倍叁种重金属混合液(1×MM)、5×MM、10×MM建立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MM暴露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评价MM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损伤作用;采用Glogi-cox染色法反应MM暴露对大鼠海马CA1,CA3,DG及皮层树突棘形态的影响;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急性MM暴露对脑片AMPA介导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MPAR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GluR1)亚型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通过MAP2和PSD-95分别标记神经元树突和突触后膜,检测GluR1在神经元树突及突触后膜的定位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发现,PND23、PND83及PND21-135模型大鼠寻找隐匿平台的逃避潜伏期随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延长,且5×MM组和10×MM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此外,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策略分析发现,MM暴露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更偏向于使用非认知的探索策略(P<0.01);而PND135-210模型大鼠MM暴露组寻找隐匿平台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olgi-cox染色发现,PND23、PND83及PND21-135模型大鼠海马各区及皮层树突棘、细长型树突棘及蘑菇形树突棘密度随暴露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膜片钳记录发现急性MM暴露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降低了EPSC的频率和幅度。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ND23、PND83、PND21-135模型大鼠海马和皮层GluR1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同时,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检测PND23模型大鼠神经元树突及突触后膜的定位情况,发现大鼠海马各区GluR1表达均出现下降。通过MAP2及PSD95与GluR1免疫荧光双染发现,MM暴露导致海马CA1、CA3、及DG区MAP2-GluR1及PSD95-GluR1共定位点呈浓度依赖性减少。结论生命早期低剂量铅、镉、汞混合暴露可导致大鼠空间认知损伤,这可能与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结构以及GluR1表达及分布异常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花树聪[3](2019)在《混合废料生物炭研制及对重金属去除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污泥和香蕉皮为原料,通过热解技术制备混合废料生物炭(MWBC)。分别采用正交试验、仪器分析(包括表面微观形貌、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Zeta电位以及pH值)以及吸附实验的方法对MWBC的制备、微观特征、对重金属离子(以Cu~(2+)、Pb~(2+)、Zn~(2+)为例)的吸附效果进行了研究,探究了MWBC对Cu~(2+)、Pb~(2+)、Zn~(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并结合MWBC的物理化学性质对MWBC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MWBC的制备条件为:污泥和香蕉皮的质量配比为1:1,热解温度400℃,升温速率15℃·min~(-1),终温停留时间2 h。MWBC性征如下:(1)具有复杂的片层状和球形结构,表面疏松多孔,且存在较多的矿物成分;(2)含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例如烷烃、醇羟基、芳香族类官能团等;(3)比表面积为3.539 m~2·g~(-1),平均孔径31.4 nm,多为中孔结构,且存在狭缝孔结构;(4)Zeta电位为-43.9 mV,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静电吸附作用;(5)pH值为9.6,呈碱性。MWBC吸附效果如下:(1)一定的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增加,MWBC对Cu~(2+)、Pb~(2+)、Zn~(2+)的去除率均不断升高,在120min时的去除率分别为94.32%、79.86%、86.67%,吸附容量分别为37.51 mg·g~(-1)、32.1 mg·g~(-1)、34.8 mg·g~(-1),动力学分析表明MWBC对Cu~(2+)、Pb~(2+)、Zn~(2+)的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2)随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MWBC对上述叁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下降,但是对Cu~(2+)、Pb~(2+)的吸附容量上升,对Zn~(2+)的吸附容量先上升再下降,吸附等温线分析表明MWBC对Cu~(2+)、Pb~(2+)、Zn~(2+)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3)MWBC对Cu~(2+)、Zn~(2+)的吸附所对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7.378 KJ·mol~(-1)和61.814 KJ·mol~(-1),均大于40 KJ·mol~(-1),拟合结果表明MWBC对Cu~(2+)、Zn~(2+)的吸附行为属于化学吸附。综合以上,MWBC的吸附机理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MWBC表面官能团的络合作用;(2)MWBC表面矿物质的共沉淀作用;(3)MWBC表面负电荷的静电吸附作用。(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汪刚,余广炜,谢胜禹,江汝清,汪印[4](2019)在《添加不同塑料与污泥混合热解对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温管式炉开展城市污泥(SS)与四种塑料(PE、PP、PS和PVC)混合热解实验,分别得到四种生物炭(SSCPE、SSCPP、SSCPS和SSCPVC),研究了生物炭中重金属(Cr、Mn、Ni、Cu、Zn、As、Cd和Pb)含量、残余率、BCR形态和TCLP浸出毒性特征,并开展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塑料与污泥混合热解能够降低除Cd以外重金属的残余率。与污泥单独热解所得生物炭(SSC)相比,添加PE、PP和PS能够促进生物炭中的重金属向相对稳定态(F3+F4)转化,实现固化稳定;添加PVC仅对生物炭中Cr和As有固化稳定作用,对其他重金属有明显活化作用。四种生物炭中的重金属浸出量低于GB5085.3—2007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规定的限值,生态风险均明显地降低至轻微风险水平,表明添加PE、PP、PS和PVC与污泥混合热解所得生物炭的应用不会带来新的环境风险,这为污泥与废塑料协同处置工艺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冯旭,杨扬,郑哲,唐小燕,张晓萌[5](2019)在《回流立式组合人工湿地对农村混合废水中重金属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农村分散式混合废水中的重金属难以集中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维护简单的新型回流立式组合人工湿地工艺,研究其对重金属混合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进水水质与运行条件对重金属去除的影响。结果显示,回流立式组合人工湿地在运行时间为6 h,回流周期T=30 min的条件下对CODCr、TN、TP和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83%、27.67%、64.64%和92.58%,对As、Cd、Pb、Cu和Z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01%、62.43%、91.02%、63.37%和51.92%;其去除负荷高达92.4、12.1、160.9、1 214.9、1 989.0 mg·m-2·d-1,约为其他研究平均值的4~27倍。进水pH和CODCr的波动以及回流周期的变化对重金属去除无显着影响(P>0.05);将运行时间由6 h延长至24 h时,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有明显的提高(Zn除外)。回流立式组合人工湿地对重金属的去除快速高效、去除负荷高,在农村分散式含重金属混合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丽娟,冷平生,胡增辉,张成梁,杨杨[6](2018)在《城市污泥和建筑垃圾混合基质对臭椿生长及重金属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泥与建筑垃圾是城镇主要固体废弃物,为促进其安全低成本的土地利用,采用盆栽方式,配置城市生污泥体积占比为0%、20%、40%、60%、80%和100%等6种生污泥与建筑垃圾混合基质,播种臭椿种子,分析混合基质的理化性状与植物当年生长量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污泥含量增加,基质中黏粒含量、电导率、有机质、养分和重金属砷、镉、钴、铜、镍、锌含量显着增加,而铬、铅变化不大.污泥含量40%及以下的基质中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旱地Ⅰ-Ⅱ级标准,污泥占比60%和80%基质中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III级标准.污泥含量为20%和40%的基质最适宜臭椿生长,植株干重比对照提高54.57%以上,高于40%则抑制臭椿生长,高比例污泥基质中臭椿萌发与生长差,基质黏粒含量高、透气透水性差是主要原因.臭椿根茎叶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随着生长基质中重金属增加而增加,臭椿对镉的富集系数最大,在0.1-0.5之间,对锌、镍的富集系数次之,叶片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多高于根茎.综合考虑植株生物量、重金属污染,未经前处理的生污泥与建筑垃圾直接混合成植物生长基质是完全可行的,生污泥占比为40%的混合基质适宜种植臭椿,臭椿对基质中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霞,胡自航,郑景明,司莉青[7](2019)在《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对波斯菊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泥和园林废弃物,而厌氧消化的污泥与园林废弃物的混合堆肥产品应用于林地土壤改良,是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本研究在北京平原造林区开展试验,探讨混合堆肥对波斯菊的生长及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堆肥对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无显着影响; Cu、Zn、Cd叁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的形态存在;施用堆肥提高了土壤Cu、Zn含量,但Zn总量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中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300 mg·kg-1,Cu在施肥量较高时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100 mg·kg-1;土壤背景值中Cd含量已经高于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4.0 mg·kg-1,施用堆肥对Cd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波斯菊株高、生物量和花数均随着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波斯菊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性表现为Cu>Cd>Zn。本研究表明,北京平原造林区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忍受一定浓度的污泥和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并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范新秀[8](2018)在《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厌氧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规律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因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属于危险废物,需要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并满足入场填埋标准后才能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分区填埋处置。但实际填埋场操作中存在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问题,且混合填埋过程中的中重金属的溶出行为以及对填埋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构建室内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模拟柱来模拟混合填埋环境,分为单独生活垃圾填埋模拟柱和混合填埋模拟柱(螯合剂稳定化飞灰和磷酸盐稳定化飞灰比例分别为5%、10%、20%),持续填埋238 d,研究混合填埋过程中的重金属(Cd、Cr、Cu、Ni、Pb、Zn)溶出行为和填埋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得出以下结论:(1)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结果表明:磷酸盐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比螯合剂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有更高的重金属溶出风险。飞灰添加比例对重金属溶出行为的影响与稳定化方式、重金属类型有关,在不同的填埋阶段也会有区别。除Cr和Cu的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中浸出液污染物质量浓度限值外,其它四种重金属都存在重金属溶出浓度超标的现象。(2)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生活垃圾与稳定化飞灰混合填埋时重金属溶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复杂,pH、ORP、有机物浓度等是影响重金属溶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添加了磷酸盐稳定化飞灰的模拟柱中,更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混合填埋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混合填埋过程中,实验后期(第215d)的微生物群落多样高于实验前期(第40d)。实验前期,稳定化飞灰添加量越多,微生物多样性越低;实验后期,螯合剂稳定化飞灰添加量越多,微生物多样性越高,而磷酸盐稳定化飞灰添加量为10%的模拟柱中微生物多样性低于添加5%和20%磷酸盐稳定化飞灰的模拟柱。第40d,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是丰度最高的两个门类;第215d,占优势的微生物门类更多样化,未分类的菌属丰度占比更多,Halolactibacillus、Halomonas等嗜盐菌显着增多。总体上,生活垃圾与稳定化飞灰长期混合填埋过程中,不论哪种填埋比例或者稳定化方式,都存在重金属溶出浓度超过标准限值的风险,尤其是Pb和Zn。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到稳定化飞灰添加比例的影响,且多以嗜盐耐碱菌为主,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嗜盐菌增加显着。在垃圾降解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不同模拟柱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其垃圾渗滤液的pH、COD和NH_4~+-N等渗滤液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性质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不同柱中稳定化飞灰重金属溶出规律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汤世玉[9](2018)在《准好氧条件下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重金属溶出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灰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属于危险废物,必须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后才能进入填埋场进行分区填埋处置。但是现实中存在稳定化飞灰和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现象,这种混合填埋方式对填埋场内环境影响如何,稳定化飞灰是否存在重金属溶出的风险,以及填埋场环境的变化对重金属溶出变化规律的影响如何,目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基于此,实验构建了叁组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模拟实验装置,分别是生活垃圾单独填埋柱(TD)、生活垃圾和螯合剂稳定化飞灰混合填埋柱(TA)以及生活垃圾和磷酸盐稳定化飞灰混合填埋柱(TP),研究了准好氧填埋模式下不同类型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Cd、Cu、Pb、Zn、Cr、Ni)溶出变化规律,明确填埋场内渗滤液性质的变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解析填埋环境的变化对重金属溶出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期为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场的运行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在混合填埋过程中,TA柱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总体上低于TP,尤其是Cd、Cu、Pb和Ni。叁组模拟柱渗滤液的Cu和Cr浓度恒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限值(Cu:40mg/L、Cr:4.5mg/L);TA柱中渗滤液的Pb、Zn和Cd在部分时间段存在超标现象(Pb:0.25mg/L、Zn:100mg/L、Cd:0.15mg/L),其中Pb严重超标;TP柱中渗滤液的Pb、Ni和Cd在部分时间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在添加有稳定化飞灰的TA柱和TP柱中,重金属Pb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超标状态。(2)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过程中渗滤液的pH、有机物浓度等和重金属的溶出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关系,但是对于添加不同稳定化方式的飞灰和不同的金属其相关性不同。TA柱渗滤液的Cu浓度与pH和VFA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Cr浓度与pH正相关,与VFA负相关;而TP渗滤液中重金属Cu浓度与pH正相关,与VFA负相关,重金属Cr浓度与二者没有明显相关性。(3)混合填埋柱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显着区别于单独生活垃圾填埋柱。混合填埋初期(第40d),TA和TP柱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度明显小于TD柱,而在填埋后期(215d)叁者差别不大,但相较于第40d,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度都出现了明显增加。不管是第40d还是第215d,添加有稳定化飞灰的TA和TP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相似度更高。在第40d,垃圾的细菌群落主要分布于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属水平主要有Lactobacillus、Desemzia和Psychrobacter;而在第215d,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则出现大幅增长,且填埋初期含量很低的Proteiniphilum和Corynebacterium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属。总体上,准好氧填埋模式下,螯合剂或磷酸盐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过程中,均存在部分重金属溶出浓度超过标准限值的风险;尤其是重金属Pb。添加稳定化飞灰将引起填埋场内渗滤液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且渗滤液pH、VFA等因素的变化进一步影响重金属的溶出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李达,孔恒,郭飞,韩苗苗,乔建刚[10](2018)在《垃圾焚烧水洗飞灰沥青混合料重金属浸出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焚烧水洗飞灰沥青混合料是实现垃圾焚烧飞灰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为了减少焚烧飞灰应用路面对环境的影响,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以垃圾焚烧水洗飞灰沥青混凝土的化学分布形态为基础,明确了降雨p H值、降雨量、浸出时间及重金属释放速率等重金属浸出因素。利用硫酸硝酸法、水槽浸出试验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法,进行了飞灰沥青混合料重金属浸出试验,分析了飞灰沥青混凝土的化学分布形态,进而测定了不同飞灰掺量的水洗灰沥青混合料重金属浸出总量、实际释放量,得到飞灰沥青路面中浸出重金属总量排序、重金属的释放时域图,解析出Zn,Cr,Cu,Pb,Ni,Cd,As等重金属浸出的演化机理。最后通过重金属的释放速率判别法,得到飞灰沥青混合料各重金属的释放速率值。结果表明:飞灰沥青混合料浸出重金属总量排序为Ba>Zn>Cr>Cu>Pb>Ni>As>Cd>Hg;大部分重金属的累积释放量随着水洗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累计释放速率存在差异性,其中Ba,Pb,Zn,Cu,Cr和Ni等分别在4,8,16,16,36,36 d左右时累积释放量曲线达到平衡;Pb,Zn,Cu,Cr,Ni和Ba的释放速率都是低迁移率,可满足道路环境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混合重金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低剂量铅、镉、汞叁种重金属混合(metal mixtures,MM)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阐明低剂量重金属混合暴露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不同年龄段-孕期至断乳(Postnatal day 23,PND23)、孕期至成年(PND83)、断乳至成年(PND21-135)、成年后(PND135-210)饮水暴露1倍叁种重金属混合液(1×MM)、5×MM、10×MM建立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MM暴露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评价MM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损伤作用;采用Glogi-cox染色法反应MM暴露对大鼠海马CA1,CA3,DG及皮层树突棘形态的影响;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急性MM暴露对脑片AMPA介导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MPAR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GluR1)亚型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通过MAP2和PSD-95分别标记神经元树突和突触后膜,检测GluR1在神经元树突及突触后膜的定位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发现,PND23、PND83及PND21-135模型大鼠寻找隐匿平台的逃避潜伏期随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延长,且5×MM组和10×MM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此外,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策略分析发现,MM暴露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更偏向于使用非认知的探索策略(P<0.01);而PND135-210模型大鼠MM暴露组寻找隐匿平台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olgi-cox染色发现,PND23、PND83及PND21-135模型大鼠海马各区及皮层树突棘、细长型树突棘及蘑菇形树突棘密度随暴露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膜片钳记录发现急性MM暴露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降低了EPSC的频率和幅度。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ND23、PND83、PND21-135模型大鼠海马和皮层GluR1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同时,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检测PND23模型大鼠神经元树突及突触后膜的定位情况,发现大鼠海马各区GluR1表达均出现下降。通过MAP2及PSD95与GluR1免疫荧光双染发现,MM暴露导致海马CA1、CA3、及DG区MAP2-GluR1及PSD95-GluR1共定位点呈浓度依赖性减少。结论生命早期低剂量铅、镉、汞混合暴露可导致大鼠空间认知损伤,这可能与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结构以及GluR1表达及分布异常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重金属论文参考文献
[1].潘紫倩,黄华军,周春飞,赖发英,何小武.基于乙醇-水混合溶剂污泥液化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2].欧阳璐,张圆圆,尹广明,高艳艳,贾启越.不同年龄段低剂量重金属混合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3].花树聪.混合废料生物炭研制及对重金属去除效果[D].济南大学.2019
[4].汪刚,余广炜,谢胜禹,江汝清,汪印.添加不同塑料与污泥混合热解对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9
[5].冯旭,杨扬,郑哲,唐小燕,张晓萌.回流立式组合人工湿地对农村混合废水中重金属的净化效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6].刘丽娟,冷平生,胡增辉,张成梁,杨杨.城市污泥和建筑垃圾混合基质对臭椿生长及重金属转移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7].赵霞,胡自航,郑景明,司莉青.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对波斯菊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8].范新秀.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厌氧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规律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9].汤世玉.准好氧条件下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重金属溶出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10].李达,孔恒,郭飞,韩苗苗,乔建刚.垃圾焚烧水洗飞灰沥青混合料重金属浸出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8